陈安之和他的成功学:一场巧用因果思维陷阱的“智商税”骗局

陈安之和他的成功学:一场巧用因果思维陷阱的“智商税”骗局


说实话,今天看到陈安之的消息时,内心的第一反应是诧异。

因为在我的印象里,还以为他在十年前就已经销声匿迹了。

前几年的时候,因为企业安排我外出学习,因而“有幸”体验过生涯里唯一的一次成功学培训,当时那热闹的场景,那经久不息的掌声,如今回想起来,竟感到一丝惊悚。

不知道当年在场的人是有“托”,还是真实的狂热外露,他们对于讲师的崇拜、对于成功的疯狂迷信,都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大型的传销动员会。

诚然,在今天这个信息发达、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再提起“成功学”这三个字,多少给人以一种“侮辱智商”的不爽感。

陈安之和他的成功学:一场巧用因果思维陷阱的“智商税”骗局

然而在我们自身的可见范围内,仍然有不少所谓的“讲师”,打着“教你成功”、“教你逆袭”的幌子,说着一些陈年的案例,喂着早已凉透的鸡血。

可怜的是那些上当受骗的“学员”,本想来收获真知灼见,没成想,最后却在无形之中,被狠狠的收割了一波“智商税”。

当然了,“智商税”这个说法确实狠了点儿,我们不能把一个渴望向上突破的人,说成是智商有问题,无非是一时犯了糊涂,再加上受到了蛊惑,进而才着了骗子的道儿罢了。

那么话又说回来,这些人犯的是什么糊涂,自己的身上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个话题,恰恰就是这些人犯的糊涂——“因果思维陷阱”

陈安之和他的成功学:一场巧用因果思维陷阱的“智商税”骗局

【什么是因果思维】

因果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基本方法,通过最终的结果,回溯整个过程,从而找到那个导致结果形成的某些因素或行为,从而在后续的决策中继续应用,或是做出调整。

乍一看你可能觉得没什么,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一种思维啊,结果出了偏差,肯定要在过程中寻找原因呀。

这种行为首先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的问题在于,你找到的那个“因”,就真的是正确的吗?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因果关系里的一个思维陷阱——因果思维会简化我们的世界,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决策。

就像是成功学的那套东西所讲的一样,想要成功,就一定要靠勤奋、努力、敢于冒险等等,几乎大多数成功学里讲的,都是这些东西。

可是但凡是个有知识、有阅历的人都知道,成功怎么可能仅仅靠这些东西呢?

一个老板没有团队、没有管理、没有营销策略、没有对于行业以及市场的基本判断,靠着这些优良品质就能成功吗?

陈安之和他的成功学:一场巧用因果思维陷阱的“智商税”骗局

用脚趾想都知道不可能,但是如果把一个人成功的每一项因素都告诉你,比如他是如何看准了时代红利,如何判断了未来的发展,如何招到第一个人,如何在任何一个细节都把控的完美......把这些内容通通讲给你,恐怕七天七夜都说不完。

更可怕的是,听完了这些,你该怎么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决策?更甚一点说,你还敢做出决策吗?

所以成功学的那些人,都会挑一些有共性的、容易接受并且执行的条件,将其放大,让很多人误以为,只要做到了这些,自己也一样可以成功。

这就是因果思维陷阱的可怕之处,它会通过简化和筛选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更轻松的做出决策,进而忽略了主动的思考和判断。

别觉得你很清醒,不会掉入这个陷阱中来,在实际的生活中,这样的“坑”比比皆是:

比如,为什么很多冲动消费过后的人会后悔?原因就是这件商品打折力度很大,价格非常便宜,结果屯了一大堆用不掉之后才明白:

这个东西不是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打了折,而是在它打折之后,误以为自己需要它,这实际上就是商家洞悉人性而耍的小把戏,而且也是最典型的因为简化因果关系,而做出错误决策的例子。

陈安之和他的成功学:一场巧用因果思维陷阱的“智商税”骗局

那么,面对眼前的这团迷雾,我们怎么让自己尽可能的不掉入因果思维陷阱呢?

首先,要对两种事物保持警惕:一个是所谓的“经验之谈”,另一个则是“权威”。

中国人向来信奉经验,很多人不惜花重金,只为听到一句有经验人士的至理名言,我也并不是否定经验,只不过想提醒你:

经验是相对静态的,它起作用的范围,也许只停留在当时的某个阶段内。

比如说创业这件事,谁现在和我说创业要胆子大、敢冒风险,那么我肯定会离他远远的,理由很简单,时代不同了,在过去那个“体系为王”的时代里,没有关系、不走人情的确很难有出路。

反倒是努力闯一闯,还真有可能闯出个一亩三分地来,那个时代的冒险,说白了就是在撞机遇。

可是今天的创业者,已经不会这么做了,因为市场愈加的成熟,他们要做的是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什么时候可以十拿九稳,或是十拿八稳了,才会开始后续的行动。

所以,经验可以快速的带我们入门,让我们避免很多“坑”,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经验的“作用范围”。

其次则是权威,人们对于权威的信任,是异常笃定的,包括我自己在内,就十分相信科学。

但是这样的做法,就很容易让人产生惰性,认为权威是绝对正确的,然而这几年走过来你会发现,我们被颠覆的认知实在是太多了。

过去我们觉得互联网的出现,能够实现去中心化,但圈层与圈层之间壁垒,依然清晰可见;过去我们都认同“消费者就是上帝”的说法,可是如今看来,这无非就是商业营销的产物而已。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权绝威,更没有绝对正确的知识,面对权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供自己思考、判断。

陈安之和他的成功学:一场巧用因果思维陷阱的“智商税”骗局

当然了,仅仅是警惕这两种思维,还是远远不够的,想要避开因果思维陷阱,还要我们养成“批判性”思维。

01.打破关联跳出因果关系,学会用独立的视角看事物

从某种意义上讲,因果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纨绔我们思维的枷锁,它很容易把我们禁锢在单一的过程当中,从而让我们只能看到“因”和“果”两个选项。

然而这正是我们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学会从因果的关系中跳出来,打破因果之间的关联,才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观点。

比如在面对两个同样的问题时,我们不妨尝试一下,把影响这个问题的因素放在另一个问题中,得到的结果会是相同的吗?

如果不同,其他可能的因素又会是什么?如此反复过后,我们一定会得到一个更多样性的答案,进而有更多的原因,让我们进行探究。

学会用独立视角看待事物,是我们建立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02.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认知

在我看来,成功学能够收割“韭菜”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认知上的碾压。

就像是之前我和职业经理人上司,在聊到某个公司的营销策略时,我一口咬定,这家公司的套路成功,源自于他们周边产品的火爆。

而职业经理人却分析说,没有解决核心需求,必然不会带来周边产品的热卖,瞬间,我自惭形愧。

陈安之和他的成功学:一场巧用因果思维陷阱的“智商税”骗局

我并不是认知高度中存在差距,而是说在面对某种事物或场景时,一个知识储备丰富、认知丰富的人,他会有更多观察的视角、用不同的知识去尝试解读。

而得到的结果,自然也很多样化,同时也更值得去深入的对每一种成因进行推敲。

因此,丰富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认知,绝对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好办法。

03.多一点对事物的思考

对于成功学,一个最简单的思考就是:

既然他们无所不能,甚至都能教会别人怎样成功,为什么自己没有成为马云、比尔·盖茨这样的人物呢?

当我们在面对一个事物的时候,往往容易被其表面迷惑,从而忽略了表象背后隐藏的真相。

就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比尔·盖茨辍学创业的故事,赞叹其胆识和对于未来的判断能力,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高管,其父亲是埃利斯商务律师事务所的老板。

不把这一点考虑进去,我们能看到的,永远都是那个辍学创业的盖茨,而非那个小小年纪就能拥有私人电脑,和一笔多数人都梦寐以求的创业启动资金。

尽可能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多一点对于事物的思考,我们往往能看到更多的答案,这就是颠覆因果思维陷阱最好的办法。

成功学或许会一直存在下去,但是伴随着人们认知的成长,知识储备的不断丰富,没有人会再次上当,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成功学也只是风中残烛而已了。


《清醒思考的艺术》——【德】罗尔夫·多贝里

《明智行动的艺术》——【德】罗尔夫·多贝里

《罗辑思维》(第一季51期)——怎样当个明白人

陈安之和他的成功学:一场巧用因果思维陷阱的“智商税”骗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