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龍江頌》裡的阿蓮,後來扮演“喜兒”令臺下觀眾感動流淚

李元華生於上海的書香世家,8歲即開始登臺表演,“我的藝術生命和我的年齡幾乎同步。母親說我從小就喜歡嚷嚷,喜歡喊叫,也喜歡模仿,聽聽廣播就會唱。”

她是《龍江頌》裡的阿蓮,後來扮演“喜兒”令臺下觀眾感動流淚

12歲那年,李元華被上海少年宮推薦到上海戲曲學院,在我國著名梅派青衣言慧珠校長的親自指導下,不到半年的時間,就登臺演出了梅蘭芳的代表曲目《宇宙峰》,獲得在場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自此,她作為學校重點培養對象,除了系統地學習京劇以外,又轉學了崑曲,演唱了著名崑曲《遊園驚夢》。

到1966年畢業時,李元華已經出演幾十部中國傳統京劇、崑曲,可謂家喻戶曉。此時,“文革”開始,“家庭出身不好”的她憑藉出類拔萃的藝術功底被選入樣板戲劇組,在《龍江頌》裡,李元華一身演兩個角色,一號女主角江水英和團支部書記阿蓮。

她是《龍江頌》裡的阿蓮,後來扮演“喜兒”令臺下觀眾感動流淚

而在電影京劇《龍江頌》中李元華飾演了朝氣蓬勃的團支部書記阿蓮,著名京劇表演大師袁世海看了《龍江頌》後曾說:“角色不在大小。《龍江頌》裡的阿蓮只有一兩個小唱段。因為人物塑造生動可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李元華的演唱,透著陣陣清新,充分釋放出她作為京劇演員最具實力的歌唱魅力。聽聲音,委婉、細膩、剛柔相濟,感情激越,一看就是一個能鎮得住場的演員。”

“我很感謝這段唱革命樣板戲的生涯,在那樣一段特殊的歲月裡,其他劇種都被禁止演出,而我卻有機會站在舞臺上,沒有荒廢所學。”為了演好現代人物,李元華又開始學聲樂。正所謂藝不壓身,經過長期的學習,她的戲路越來越寬,她的名字也不斷出現在廣播裡、報紙上。

1977年,隨著“四人幫”被打倒,受到10年禁錮的中國歌劇和其他文化藝術門類都獲得了新生,歌劇《白毛女》恢復排演。

她是《龍江頌》裡的阿蓮,後來扮演“喜兒”令臺下觀眾感動流淚

李元華劇照

然而,此時,歌劇《白毛女》第一代喜兒、歌劇表演藝術家郭蘭英已經將近50歲,中國歌劇處於青黃不接的階段,需要物色一個馬上能夠演歌劇又能唱歌的人。李元華此時被選中,她被調到中國歌劇舞劇院,與郭蘭英同時來完成喜兒這個角色。“我是在1977年1月17日從上海來到北京的,那時我很年輕,無知者無畏吧,我只是覺得中國歌劇舞劇院是一個更廣闊的舞臺,所以我來了。北京的冬天很冷,但是老藝術家們的熱心幫助溫暖了我的心。”

初到北京的李元華沒有時間去慢慢適應北方的天氣和生活習慣,立即投入到了歌劇《白毛女》的排演中。“我從小可以說是喝著糖水長大的,沒有經歷太多生活上的艱辛,與喜兒的生存背景截然不同,所以我演得比較‘文’,在與野獸搏鬥的那場戲中少了潑辣勁兒。”於是,她起早貪黑地練習,再加上郭蘭英的親自指導,僅僅一週後,在北京天橋劇場,李元華登臺演出了。

當人們時隔10年再次觀看歌劇《白毛女》時,臺上臺下,哭聲連成一片。“在我演出的過程中,我就能聽到來自前幾排觀眾席的那種隱忍、細微的抽泣聲,當演出結束後,觀眾的哭聲立刻就放開了。”郭蘭英與王昆更是一起走上舞臺向她表示祝賀,老一輩藝術家當看到李元華對白毛女形象的完美塑造,深感欣慰,激動地說:“中國歌劇事業後繼有人了。”

第二天,《人民日報》便對歌劇《白毛女》的成功演出進行了大篇幅報道,更把李元華的照片與郭蘭英的照片並列刊登出來。而喜兒這個角色也深深地吸引了李元華,“我真的愛上了歌劇,愛上了喜兒”。(轉自中華兒女報刊社,作者李菡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