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龙江颂》里的阿莲,后来扮演“喜儿”令台下观众感动流泪

李元华生于上海的书香世家,8岁即开始登台表演,“我的艺术生命和我的年龄几乎同步。母亲说我从小就喜欢嚷嚷,喜欢喊叫,也喜欢模仿,听听广播就会唱。”

她是《龙江颂》里的阿莲,后来扮演“喜儿”令台下观众感动流泪

12岁那年,李元华被上海少年宫推荐到上海戏曲学院,在我国著名梅派青衣言慧珠校长的亲自指导下,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登台演出了梅兰芳的代表曲目《宇宙峰》,获得在场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自此,她作为学校重点培养对象,除了系统地学习京剧以外,又转学了昆曲,演唱了著名昆曲《游园惊梦》。

到1966年毕业时,李元华已经出演几十部中国传统京剧、昆曲,可谓家喻户晓。此时,“文革”开始,“家庭出身不好”的她凭借出类拔萃的艺术功底被选入样板戏剧组,在《龙江颂》里,李元华一身演两个角色,一号女主角江水英和团支部书记阿莲。

她是《龙江颂》里的阿莲,后来扮演“喜儿”令台下观众感动流泪

而在电影京剧《龙江颂》中李元华饰演了朝气蓬勃的团支部书记阿莲,著名京剧表演大师袁世海看了《龙江颂》后曾说:“角色不在大小。《龙江颂》里的阿莲只有一两个小唱段。因为人物塑造生动可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李元华的演唱,透着阵阵清新,充分释放出她作为京剧演员最具实力的歌唱魅力。听声音,委婉、细腻、刚柔相济,感情激越,一看就是一个能镇得住场的演员。”

“我很感谢这段唱革命样板戏的生涯,在那样一段特殊的岁月里,其他剧种都被禁止演出,而我却有机会站在舞台上,没有荒废所学。”为了演好现代人物,李元华又开始学声乐。正所谓艺不压身,经过长期的学习,她的戏路越来越宽,她的名字也不断出现在广播里、报纸上。

1977年,随着“四人帮”被打倒,受到10年禁锢的中国歌剧和其他文化艺术门类都获得了新生,歌剧《白毛女》恢复排演。

她是《龙江颂》里的阿莲,后来扮演“喜儿”令台下观众感动流泪

李元华剧照

然而,此时,歌剧《白毛女》第一代喜儿、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已经将近50岁,中国歌剧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需要物色一个马上能够演歌剧又能唱歌的人。李元华此时被选中,她被调到中国歌剧舞剧院,与郭兰英同时来完成喜儿这个角色。“我是在1977年1月17日从上海来到北京的,那时我很年轻,无知者无畏吧,我只是觉得中国歌剧舞剧院是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所以我来了。北京的冬天很冷,但是老艺术家们的热心帮助温暖了我的心。”

初到北京的李元华没有时间去慢慢适应北方的天气和生活习惯,立即投入到了歌剧《白毛女》的排演中。“我从小可以说是喝着糖水长大的,没有经历太多生活上的艰辛,与喜儿的生存背景截然不同,所以我演得比较‘文’,在与野兽搏斗的那场戏中少了泼辣劲儿。”于是,她起早贪黑地练习,再加上郭兰英的亲自指导,仅仅一周后,在北京天桥剧场,李元华登台演出了。

当人们时隔10年再次观看歌剧《白毛女》时,台上台下,哭声连成一片。“在我演出的过程中,我就能听到来自前几排观众席的那种隐忍、细微的抽泣声,当演出结束后,观众的哭声立刻就放开了。”郭兰英与王昆更是一起走上舞台向她表示祝贺,老一辈艺术家当看到李元华对白毛女形象的完美塑造,深感欣慰,激动地说:“中国歌剧事业后继有人了。”

第二天,《人民日报》便对歌剧《白毛女》的成功演出进行了大篇幅报道,更把李元华的照片与郭兰英的照片并列刊登出来。而喜儿这个角色也深深地吸引了李元华,“我真的爱上了歌剧,爱上了喜儿”。(转自中华儿女报刊社,作者李菡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