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這個時代,人的記憶就像金魚一般,有些事還沒講完便被遺忘,有些人還未謝幕,就已經離場。”

這是魯豫在她的全新紀錄式訪談節目《豫見後來》的先導片中說的一段話。

這檔節目聚焦的,大多是平凡人。同時他們在大眾面前,又顯得不那麼平凡。

最大的共同點,大概就是他們都曾活在微博和朋友圈瘋狂刷屏的熱搜背後。

比如,在大火中壯烈犧牲的消防員劉傑的父母;

比如,憑藉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而走紅的辭職教師顧少強。

還有那些被大時代推到風口浪尖的人。

比如,最近一期的採訪對象,正是那個長期以來,被公眾視為私生飯鼻祖的楊麗娟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楊麗娟(左)

在受訪者當中,關於這個名字的記憶最為久遠,彼時微博和朋友圈還沒誕生。

時隔12年,身為素人的她,卻仍能讓人清晰地想起那起震驚全國的瘋狂追星事件。

正如節目真正讓咖爺好奇的,不是詢問過去,而是追溯後來。

關於楊麗娟,當她從風暴中心逐漸消失,我們對事件和人物背後的思考是否還在?

01

1994年的某天,在甘肅省蘭州市有一名少女,聲稱自己夢見了劉德華。

隨後她輟學並開始把與劉德華見面,當做是自己此生唯一的心願。

在此後的數十年裡,為了滿足女孩的心願,做父親的又是賣房又是賣腎,到處籌款來資助女兒追星。

可面對女兒遲遲不能“圓夢”的困境,2007年,老父親在留下一封譴責劉德華的遺書後,選擇了跳海自殺……

至此,劉德華和這位追星未果又痛失親人的女孩,幾乎同時成為了眾矢之的。

至於故事的主人公,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她就是楊麗娟。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網絡圖)

時至今日,楊麗娟在公眾的印象裡,依然擺脫不了“腦殘粉”、“病態狂”的標籤。

但在《豫見後來》裡,楊麗娟似乎變了,用她自己的話說是“脾氣變沒了”。

年過四十的楊麗娟,現在在一家超市做導購員,在整個訪談的過程中,她顯得比過去平靜了許多。

當魯豫問她如果人生重來,會不會再那樣去做的時候,楊麗娟肯定地答覆道:“我不會那樣去做。

在她看來,這十幾年自己過得很幸運,“當人沒有走到最後一步的時候,都還沒有失敗。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轉眼間,距離那場轟轟烈烈的追星事件,已經過去有12年之久。

而楊麗娟在節目中表示,自己平時很少上網,非常珍惜現在這種平靜踏實的日子。

甚至對於最近幾年才出現的新詞“私生飯”,她也根本不知道具體的含義。

如今的楊麗娟,仍然懷著對父親深深的歉意生活。

她孑然一身,在鏡頭前坦白自己看淡了很多事情,包括愛情。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當然,我們無法精準地概括粉絲對待偶像的感情,也許它和愛情有共同之處,但又絕不僅僅是愛慕之情。

正如節目裡說的:

“粉絲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向來是一個熱議的話題,兩者如何相處,邊界到底在哪裡,如何不被狂熱的情緒所驅使,如何把握一個正常的度,理智追星,避免悲劇再一次發生,這在任何年代,都是值得人們思考的話題。”

同時令人恍惚的是,似乎在歷經這12年的輪迴之後,關於藝人與私生飯之間的問題,好像並未得到有效解決,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02

偶像行業的火爆,同時也催生了粉絲經濟。

但遺憾的是,就目前看來,部分人群離理智追星的標準,尚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前兩天,UNINE組合的隊長李汶翰才在微博上發出“哀嘆”:“能不能別幫我值機了,我機票都刷不出來……”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上個月肖戰工作室也曾發出聲明,指出因受個別人員影響,導致肖戰登機受阻、航班延誤一事,並呼籲大家不要接送機。

然而這次誤機事件,距離上一次肖戰被拿著手機懟臉拍的粉絲堵在酒店門口,導致他最終只能倉皇躲入電梯的“逃跑”事件,才剛剛過去兩個月。

包括之前在肖戰拍攝新劇《餘生,請多指教》期間,也有一些情緒激動的粉絲,經常會對他進行圍追堵截。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類似於敲他的房門,給他遞紙條的騷擾事件,也是頻頻發生。

不僅如此,更有網友爆料說在今年夏天,肖戰曾被私生飯直接取消值機,致使他被迫滯留在了機場。

不光是這兩位,其他當紅人氣小生們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

前段時間,王一博

的電話號碼被人惡意洩露,致使一天有幾百個陌生電話,不斷打入王一博的手機。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飽受私生飯困擾的李現,也曾在微博發文表示,自己不但手機號微信號被洩露,出家門的時候被跟蹤,非公開的拍攝信息也被洩露和販賣。

更別提跟車、跟飛、堵酒店門口、住酒店房間隔壁等等舉動,甚至不給看臉還會被辱罵。

再往前說,早前還有鹿晗被黃牛跟車的事件,導致他曾發博怒斥跟蹤的私生飯。

TFBOYS的三小隻也一樣未能倖免,他們的官微就曾揭露過私生們的可怕行徑:“蹲守宿舍,偷偷錄音,潛入酒店,安裝追蹤器,還有午夜的電話騷擾……”

然而,不止流量小鮮肉們要承受這種“瘋狂之愛”,哪怕是老牌歌手楊坤,也一樣難逃私生飯的魔爪。

兩年前,楊坤就曾被一名私生飯折磨得忍無可忍,以至於在微博大吐苦水稱,一個女粉絲長期坐在他家門口蹲守,還屢次帶人來撬門,甚至搬到楊坤的樓上住,半夜往門縫裡塞照片……

但無論是勸告還是報警,都依然無法阻止這名私生飯的示愛。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男明星們尚且如此,女明星的處境則似乎更加堪憂。

神仙姐姐劉亦菲,之前在進行一場《夜孔雀》的路演時,就曾當眾遭遇過一名私生飯的撲倒式襲擊。

最近正處在輿論中心的熱依扎,也曾在微博上吐槽被人跟拍回家,矛頭直指專門把藝人私生活販賣給大眾的無良狗仔們。

還有幾年前的韓雪,也曾在出席活動時,遭遇瘋狂粉絲的熊抱,而且這名男子在被人拖走時,還不斷高呼“給我籤個名兒吧”……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誰能想到,躲得過狗仔隊的明星們,卻最終栽在了自己私生飯的手裡。

03

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的電視劇《粉紅女郎》裡,就曾出現過一幕關於私生飯的劇情。

來日本考察的哈妹,遇上了一位名叫滿子的日藉華人女孩,恰好兩位追星族粉的都是同一位明星——金原崇。

然而私慾滿滿的滿子,卻偏執到親手綁架了自己的偶像。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最終多虧哈妹及時喊醒了滿子:

“我喜歡金原崇,喜歡的是他的歌、他的演技。因為他是你的偶像,你就把他綁架到自己家裡來,強迫他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你根本就沒有把他當人看,你說這是陪伴這是擁有,可我卻認為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傷害!”

然而現實中,活躍在各大飯圈裡的私生飯們,又何嘗不是像劇中的滿子一樣,在以愛之名行不義之事呢?

為了滿足自己的佔有慾、控制慾,不惜侵犯自己偶像的隱私,甚至擅自更改他們的航班信息、對他們實行各種線上線下的騷擾,務求讓自己的喜歡,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應。

這難道不也算是一種“愛的霸凌”嗎?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王俊凱在機場被抱住撲倒

在眼下這個粉絲經濟異常繁盛的時代,有人說偶像幾乎已經淪為了一個專門對粉絲“提供有關親密關係想象素材的數據庫”。

偶像的本身似乎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他們更像是一個快銷時代的符號,又或者是一種承載親密關係的載體。

誕生於養成系愛豆時代的偶像們,他們存在的價值具體有多大,似乎取決於粉絲對他們的喜愛到底有多深。

因此,一批粉絲自詡掌握了愛豆們的生殺大權,便幻想可以對其為所欲為,甚至直接把偶像和自己,看成了一種商品與消費者的從屬關係。

即抱著一種我為你花了錢、刷了分、打了榜,你的功勞簿裡自然有我一份,所以你就得聽從於我,按我的意思來的扭曲心理。

私生飯的產生,或許有一部分的原因,正是由近年來的畸形產業鏈所致。

過去的演藝圈,觀眾和歌迷們更習慣說某某作品、角色好,很少波及到戲外、歌曲以外的演員、歌手本身,即便是偶像,也基本是建立在作品之上的。

結果現在倒成了是先以各種營銷途徑猛“粉”上某個人,然後粉絲再反過來替他操心、謀劃演藝事業。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誅仙》裡的孟美岐

如今的演藝圈,似乎越來越模糊了演員、歌手與偶像明星之間的界限。

大眾也從以前出於對文藝作品的喜愛,到改為現在直接對偶像人設的膜拜。

這種娛樂風向的轉變,也許正是導致現階段私生飯橫行的眾多原因之一。

04

不過,隨著行業發展應運而生的飯圈文化,縱然有其不合理的因素在,倒也不至於一棒子打死。

畢竟還是有不少人仍然是在“圈地自萌”地理智追星,何況粉絲們也常常強調說“私生不是粉”。

而導致那些極端的私生飯們,屢屢做出不合常理行為的原因,也許更多的還是源於他們本身。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劉亦菲被私生飯撲倒

那些如痴如狂的私生飯們,通常缺少對個體價值的判斷力,在很多時候都分不清邊界。

他們也不會明白,自己心中那個光芒萬丈的明星,很大概率只不過是源自於自己的一種思維投射罷了。

他們缺少對客觀事物明辨的能力,也不具備獨立、多元的思維,所以常常會偏執地喜歡某個藝人,彷彿喜歡他就代表了自己的某種獨特性,進而對其產生一種病態的依賴心理。

而這種對偶像過分慕拜的心理,往往又是源自於自己少年時期,對自我身份認同的過度追求。

因此,在這種“粉”的過程中,私生飯們能感受到某種快感甚至是歸屬感。

至此,偶像已經完全變成了一種承擔自己情感寄託的載體。

所以,很多粉絲看上去是在瘋狂地追逐偶像,其實他們追逐更多的只是自己心裡的一種意象。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然而,一旦陷入到這種情境裡的私生飯們,早已不甘於只是一味單方面地唱獨角戲。

當那種狹隘的佔有慾,已經蓋過了自身理智的時候,瘋狂的行為就發生了。

其實,不管在任何時候,追星族們都不應失去自己本身的意志,也不該妄想通過對偶像的某種私有化,來完成對自己人格殘缺的縫合。

李現就曾表達過自己“追星”的體驗:

“首先我不是一個極端球迷,就是我喜歡詹姆斯,不代表我不喜歡庫裡,我喜歡C羅,不代表我不喜歡梅西,我覺得每一個人都在影響著他們,所以我其實是一個有自己獨特愛好的人,但我並不去Diss其他的偶像。”

若能擁有包容的心態和更廣泛的興趣愛好,也許就可以做到離偶像的作品近一點,離他們的生活遠一點。

“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追劉德華。”

肖戰

大概正確的追星姿勢,應該是以偶像為榜樣,來不斷激發能讓自己一天天變得更好的力量,而非強制性地把偶像和自己綁定在一起。

畢竟,停留在佔有階段的愛很初級。

對於追星族來說,他們對偶像的那種“偏愛”,到底應該有怎樣的界限?

正如袁泉在《後會無期》裡面的一句臺詞: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剋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