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推」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

【重推】

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

王宏甲

一個作品,無論寫與讀,都不能忽視作品中人物事件的背景。女媧補天的神話,意義在哪裡?老天不停地下雨,大地成汪洋,生靈遭難,女媧奮力去補天!因洪水氾濫,天下遭難這個大背景,“補天”就獲得了意義。假如有人問,這可信嗎?補天補得了嗎?然而天地間最偉大的事,就在於奮勇去做看起來做不到的事!“不可為而為之”!惟其如此,人類才會在無望中劈開困境,踏出前途。這就是中國先人創造神話的偉大意義。

報告文學《莊嚴的承諾》中寫了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的故事。八步沙,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最大的風沙口。古浪縣位於騰格裡沙漠南緣,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之一,境內沙漠化土地面積239.8萬畝,風沙線長132公里,有重點風沙口二十多個。如果說騰格里大漠是一條巨大的沙龍,那麼八步沙就是這條沙龍的龍頭張開的一個巨口。20世紀80年代,這條沙龍吞噬著村莊和農田,還向前吞噬著河西走廊。一旦狹長的河西走廊被風沙攔腰斬斷,損失不可想象。很多年來,你往河西去,踏上這條絲綢之路,進入廣袤的戈壁沙漠,千里之內是荒涼,千里之外還是荒涼。甘肅鄉村有六位年過半百的老漢,就在古浪縣最大的風沙口治沙。

這可能嗎?這是不是以“補天”的精神去做那“不可為而為之”的事?今年,治沙的六老漢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他們有怎樣的成就?講清他們所處的環境,就看見了他們的意義。所以,文學不僅要寫好人物和事蹟,還要高度重視寫出他們所處的環境。

回望絲綢之路的開闢,甘肅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漢遇匈奴,甘肅成為戍邊守土的戰場,也是拓土開疆的前線。河西走廊走進中國歷史,不僅因為它的地理因素,國家安全,人民安居,永遠需要社會生活的組織者,需要有犧牲精神的英雄豪傑,張騫、衛青、霍去病,都經由河西走廊踏出他們激勵千秋的蹄聲。接著,漢朝在此戎兵、移民、屯墾,這是河西走廊最具開拓意義的建設。一塊一塊的綠洲出現。酒泉、武威、張掖、敦煌,河西四郡就在這綠洲中一個個崛起,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四個字:組織起來。

再看八步沙“六老漢”治沙,一戶人單打獨鬥顯然是無法與肆虐的風沙抗爭的。一定要組織起來。當別人單幹各顧各時,他們組成了一個集體,三十八年走集體治沙的道路,一代治沙人老了,子孫接著治沙。六老漢的子侄三代人在八步沙治沙,這是個不算小的集體了。這個現代“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把子子孫孫組織起來治沙不止,迄今已累計治沙造林21.7萬畝。那裡的每一棵樹,每一朵花,都是八步沙給六老漢三代人頒發的獎章。

這只是甘肅脫貧攻堅的一個故事,怎樣表現甘肅整體的脫貧攻堅呢?這部題為《莊嚴的承諾》的報告文學,全書分八章。前四章分別寫:治水、治沙、修梯田、興產業。共同點都需要“組織起來”,單打獨鬥是幹不了的。第五章《我能為人民做些什麼》,以追問的方式講領導幹部。第六章寫“扶貧搬遷”,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施策實施五個一批中的“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第七章講文化的重要。事實上,歷史悠久而文化燦爛的甘肅,有理由有自己的文化自信。第八章《鄉村振興:化繭為蝶的奇蹟》。縱觀八章,從治水、治沙、修梯田到重視文化,都不是急功近利的行為,而是長遠之策。這些都是甘肅省委省政府領導部署的重中之重的全省工作。

一部報告文學不僅要有生動的人物事蹟,更要有構成全書的核心。這核心是什麼?

看甘肅歷史上的雄起,移民屯墾,人口劇增是重要因素。2017年甘肅尚有58個貧困片區縣,18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甘肅省委省政府抓住甘肅地處絲綢之路“黃金段”的重要區位優勢,加強各級黨組織建設、選派優秀幹部駐村,從改變一家一戶單打獨鬥到統一規劃整村推進;從治水、治沙、造梯田,到產業發展、移民搬遷、文化建設、振興鄉村等多方面規劃佈局,這就是甘肅脫貧攻堅,謀求鄉村振興的前途。

數千年來,甘肅雄渾浩蕩,先輩創造的輝煌依然是我們今天去奮發圖強的源泉,當今為再造輝煌付出的奮鬥,也必將匯入歷史照耀後人。我們以為,能有機會盡力表現出這些,就是這部書的意義。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全省地形呈狹長狀,地貌複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這部作品主要是甘肅青年女作家王琰寫的,她在這個廣袤的土地上採訪十分辛苦。王琰採訪很多,入書很少,總在反覆甄選,力求精準地表現出要點、特點、難點、亮點,期望能有個權威一些的表述。我感到她在不斷修改的過程中,寫得很苦,甚而達至痛苦。真正的創作猶如分娩,沒有痛苦是不會有好作品的。我在這部報告文學中只是協助、支持了她。

我們最期望的是,這部撰寫甘肅脫貧攻堅的書,能夠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讓書中的英雄人物、模範事蹟,以及來自群眾中的脫貧攻堅智慧,在當下對甘肅人民的脫貧攻堅有啟發、有鼓舞、有激勵,有實際的積極作用。

(《莊嚴的承諾》,王宏甲 王琰著,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