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從前慢,浮華不擾

洋中古鎮,猶如束之高閣被遺忘的一幅古畫

千年的容顏已經滿是歲月的烙印

走進洋中

彷彿走進了木心先生的詩歌《從前慢》

令人縈懷於心,難以忘懷


「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 洋中美景。 攝影/林燦鑫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撰

見圖片下方圖注丨圖片來源


「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洋中,如畫景緻

洋中,聽著名字,就感覺是被時光歲月鐫刻出來的小鎮,頗有幾份雋永的意味。

「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 洋中美景。 攝影/林燦鑫

撩開瀰漫的雲霧,素有“好西鄉”美譽的寧德市洋中古鎮,歷經千年的歲月,正向世人展現其驕人的身姿。

「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 洋中美景。 攝影/林燦鑫

秀美的風光和濃厚的底蘊,為洋中古鎮加冕了 “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傳統村落”等榮譽。洋中古鎮自古以來人才輩出,素有“文獻之裡”的美稱。

「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 洋中美景。 攝影/林燦鑫

行走在古鎮老街上,古民居錯落有致,古色古香,青石路面蜿蜒曲折,古韻猶存,就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在對世人述說著曾經的故事。

「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 洋中美景。 攝影/林燦鑫

洋中,一景一物一人一事

人生是一場戲,天地是個大戲臺,這戲臺是隨時隨地,不用粉墨而登場。我的心海里也有一個大臺戲,那就是洋中柳州古戲臺。

「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 洋中古戲臺。 攝影/林燦鑫

古戲臺就在村子中央,村子很老,戲臺也很老,它們相簇相擁如一堆老人相聚在一起,然而民房質樸,戲院雍容華貴,彷彿是族長與鄉新聚會。

遠遠望去,飛簷翹角,紅牆黑瓦,讓人覺得不嚴而威。


「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 洋中古戲臺。 攝影/大夢客

陳紀

“柳州祠”,是當地群眾為紀念南宋愛國將領、民族英雄陳紀而建。傳聞,陳紀文武兼備,為官期間善於施政,心繫百姓,最終勞累而死。當地百姓得知,十分悲痛,便建立了“柳州祠”以紀念他。

「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洋中有一座為“明代帝師——周斌”而建的國師公園。國師公園總面積6000多平方米,公園建有門樓、溪亭、石獅、國師石像等,背後是蔥蘢的茂林修竹,前方是巍巍天山和清清環溪。

「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聽當地百姓說道,國師周斌與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神秘下落有關聯。那些封塵的歷史結局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可是村民們口口相傳,世代謹遵的祖訓,值得你來一探究竟。

周斌

周斌,字質夫,洋中人。明洪武五年(1372年)舉鄉試,授建寧教授。任上,一心興學課徒,培植後秀。

時值明朝初立,兵革未息,社會不寧,教育弊端頗多。為修廢起弊,砥礪學行,他嚴立教規,督誨門生,勉其振肅士風,勵志求學,對貧苦而勤奮的青年獎掖揄揚。

他平時嚴於律己,約度明信,誠懇而平恕,諸生無不悅服,其風範亦為士子所崇尚。

一景一人一物一事,這座小鎮給了人們太多驚喜。凡是到過洋中的人,想必會對古鎮的印象深刻,或是景、或是食、或是人。

「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 洋中美景。 攝影/林燦鑫

走過它的每個角落,聆聽每段歷史,洋中似乎愈加的溫潤,也更加的清雅而充滿故事性,縷縷清風飄過,攜來幽幽暗香。一份心境,一段銘心……


「i·寧德」洋中,就是這麼有“y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