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新機遇 構建燃氣行業發展命運共同體

SHPGX導讀:10月31日,深圳市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光代表董事長李真出席 “2019年中國燃氣發展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表示,在天然氣上下游產業生態重塑的新形勢下,燃氣企業應搶抓新機遇,深化業務交流合作,構建發展命運共同體。

楊光: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新機遇 構建燃氣行業發展命運共同體

10月31日,深圳市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光代表董事長李真出席 “2019年中國燃氣發展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表示在天然氣上下游產業生態有望重塑的新形勢下,燃氣企業應搶抓新機遇,深化業務交流合作。

今年以來,粵港澳地區迎來兩個重點機遇。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大灣區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佈局進行了全面規劃;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對深圳從經濟、政治、文化、民生、生態五大方面提出“五個率先”發展新路線。

楊光表示,《綱要》和《意見》的發佈為燃氣行業帶來四大新機遇。

一是區位優勢。包括中國燃氣、華潤燃氣、港華燃氣、深圳燃氣、佛山燃氣等在內的眾多燃氣行業上市公司總部均分佈在大灣區內,能夠立足大灣區,輻射全國並進軍海外,具有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

二是政策優勢。《綱要》提出,要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給體系;統籌推進新建LNG接收站和擴大已建LNG接收站儲轉能力;依託國家骨幹天然氣管線佈局建設配套支線,擴大油氣管道覆蓋面,提高油氣儲備和供應能力,確保香港、澳門能源供應安全和穩定。

三是市場潛能。廣東省天然氣用戶數、消費量以及佔一次能源的比例均與2020及2035年的規劃發展目標相距甚遠。就粵港灣大灣區而言,目前已建成且投產的LNG接收站共計5座;廣東省正在規劃建設的接收站週轉能力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3千萬噸。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在氣電建設和城中村管道天然氣改造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

四是行業前景。《綱要》明確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意見》提出要建設5G、人工智能等重大創新載體,構建城市綠色發展新格局。廣東省正在大力推廣5G基站建設,未來也將逐漸擴大5G應用。截至今年9月底,由深圳燃氣、華為、中國電信、金卡智能聯合發佈的NB-IoT應用已突破千萬級。5G技術包括智能製造等都促進了燃氣行業的發展,同時燃氣行業也對5G技術的廣泛應用發揮著重要推動的作用。

“新機遇中,要順勢而為、綜合改革,啟航新徵程。”楊光表示,改革是發展中的必然,企業應主動適應改變。自成立起37年來,深圳燃氣的發展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壯大。進入“十四五”,深圳燃氣提出三個轉型——從數字化向智慧化轉型、 從單一的城市燃氣供應商向清潔能源綜合運營商轉型、從產業集團向產業投資控股集團轉型。

楊光表示,傳統燃氣企業從數字化向智慧化轉型,推動著智慧燃氣不斷髮展。下一代網絡建設帶動5G產業崛起,工業互聯網促進了製造業的集成創新,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將加快產業深度融合,技術創新將推動便捷支付及區塊鏈體系趨於完善。深圳燃氣繪製了智慧燃氣建設的藍圖,希望通過智慧燃氣技術助力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當前,我國燃氣儲備調峰能力總體偏弱。中國天然氣儲備能力佔總消費量比例為3%,與全球平均12%的水平相距甚遠。楊光介紹,自2010年起,深圳市積極推進天然氣儲備與調峰庫工程建設。隨著一系列項目工程落地,深圳市自建天然氣儲備設施儲氣能力將超過6000萬立方米,天然氣應急儲備能力將從3天延長至7天。

“我國天然氣行業正處於戰略機遇期,高質量發展仍是要務。”楊光指出,根據《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2018版)報告,預計2050年世界天然氣消費佔一次能源比例將從23.5%上升至27.5%,成為最大的一次能源品種。目前,中國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比例僅為8%,行業前景十分廣闊。

楊光認為,面臨時代新機遇,粵港灣大灣區的燃氣企業應堅持合作共贏,從多個方面構建行業發展命運共同體:加快大灣區燃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京津冀北方區域合作、實現南北峰谷互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集中統一採購上游氣源,共享調峰儲備庫設施,延伸產業鏈等領域深化合作;與行業優秀企業深化交流合作,實現“上市公司+”戰略和資本運作;探索建立區域經營共同體和項目投資共同體。

“一個人會走得很快,一群人會走得很遠。”楊光表示,希望天然氣能更多地用於改善民生、促使清潔能源走進城市,也希望燃氣行業參與者共同努力,塑造天然氣事業新時代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