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教、湯仙虎、林建成齊聚福州,羽壇功勳名宿心繫國羽

今天上午,福州羽毛球公開賽在海峽奧體中心綜合體育館內上演著一場場精彩對決。賽場之外,三位羽壇功勳前輩——王文教、湯仙虎、林建成也齊聚新聞發佈廳。作為中國羽毛球事業的拓荒人和奠基者,他們分享了“汗裡藏金”、為國爭光的青蔥歲月,也寄語新一代的國羽生力軍要激發出內心必勝的霸氣,儘快重返羽壇最高峰。

王文教、湯仙虎、林建成齊聚福州,羽壇功勳名宿心繫國羽

分享會上,主持人介紹道,再過15天的時間,“人民楷模”王文教就將迎來86週歲的生日。今年80歲的林建成馬上打趣說:“其實他已經88歲啦!當年為了能夠回國,他隱瞞了2歲。”而三位中最年輕的湯仙虎今年也有77歲,雖然湯導話不多,但是喜歡補充性發言,常常引得全場笑聲。他說:“當年,中國羽毛球隊名聲在外,別人都是猜中國隊的對手兩局加起來能拿多少分。”

三位已逾權杖之年的羽壇功勳前輩,在分享會上帶著大家回顧了中國羽毛球隊從無到有的奮鬥歲月。上世紀50年代,王文教回國參加友誼賽,他以15比6、15比0贏了當年的全國四項球類運動會冠軍。看到祖國那麼強大,羽毛球水平卻不高,王文教內心受到很大沖擊。他毅然放棄在印尼取得的榮譽和地位,回到祖國,從零開始,振興祖國的羽毛球事業。帶隊以嚴格聞名的他,要求隊員們只要上場,必須每一場都要認真打。在他擔任國羽總教練的21年間,先後培養出56個世界單項冠軍和9個團體世界冠軍。

王文教、湯仙虎、林建成齊聚福州,羽壇功勳名宿心繫國羽

上世紀60年代,先後又有一大批的印尼華僑回國支持祖國建設,“球痴”湯仙虎就在其中之列。他在王文教的支持下,決心回國打球,並將為國爭光作為一生的使命。他說:“即使當時國語講不好,自己的名字都寫得歪歪扭扭,愛國之心也沒有動搖過。”在運動員時期,湯仙虎創造了國際羽壇一場未敗的全勝戰績;作為教練,他親手將林丹升級為“超級丹”,將蔡贇、傅海峰塑成“風雲”一代。雖然湯仙虎在印尼時已經是很有潛力的隊員。但是,他強調是回國之後通過學習毛澤東思想,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才改掉了身上很多不好的毛病。“那時候,我對為國爭光的理想信念有了更深的認識,這讓我的技術水平才進步更快。”

同樣也是印尼出生的林建成,1952年跟著父親回到祖國。作為男雙名將,1965年時他和湯仙虎在內的中國羽毛球隊,在王文教的帶領下,出訪丹麥、瑞典,相繼與當時的歐洲勁旅丹麥隊和瑞典隊進行比賽,最終中國隊以34比0大勝,震驚國際羽壇。正是從那時起,中國羽毛球隊開啟了“無冕之王”時代。

從無名之輩到迅速在羽壇上嶄露鋒芒,再到將中國羽毛球帶上巔峰。作為老一代的國羽奠基人,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真摯、純粹的愛國之情。因為心中對祖國的熱愛高於一切,所以他們對羽毛球的追求才永無止境。王文教說,他以前的隊伍管理很嚴格,對於生活都有一定的安排。“訓練累了,可以休息。但是人到了場地,必須要非常認真。養成實戰的意識非常重要,只有訓練到心中有底氣,你在比賽當中,哪怕落後,還是可以反敗為勝,這是非常重要的基石。”

重視思想建設的湯仙虎說,毛主席的那句話始終是他場上場下的前行名言:“往往有這種情形,有利的局面和主動的恢復,產生於你再堅持一下的努力當中。”當年他執教林丹時期,在技術之外,花了很多時間和心思用在心理建設上。“打羽毛球,說到根上還是精神的力量。在高水平競技場上的關鍵分,看的就是那口氣。關鍵的時候,就看誰能夠頂得住,講的就是精神。”

“比起當年,現在的外界誘惑多了許多。但是,運動員要耐得住寂寞。實際上,作為老教練們,我們也希望為國羽提出我們的切實建議。這次,見到國羽領軍人張軍指導,他邀請我們明年3月到廈門參加座談會,希望到時候能夠為隊伍出謀劃策。”

作為中國羽毛球事業的開路人,王文教、湯仙虎、林建成也期待新一代的國羽人可以將這種精神傳承延續。在他們看來,中國羽毛球運動有著非常好的基礎,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經過集體的智慧和努力,激發出內心那股不服輸的勁頭,相信假以時日,國羽定會重回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