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給女兒買了一份太平洋保險狀元紅分紅保險,交18年,一年交3066,這個到底划算嗎?

該用戶名早已被佔用了


保險公司分紅都是騙人的,我買三年的分紅和派息加起才一百多塊錢坑死人。 一萬塊錢還設有銀行利息高


用戶9417731337421


大多數人對保險有一種莫名的不信任感!這是那些保險銷售人員和辣雞保險公司(比如平安)欺騙消費者導致整個行業遭到大眾誤解!

你投資分紅型保險,第一要看你的收益,第二要看是否滾動分紅!比如你一年交5000元,分紅的年息是5%,那麼到明年這個時候你的分紅金額就是250元,滾動分紅就是你不取出你的分紅金額,那麼你的本金就變為了5250,再加上你那個時候又要交的5000一共是10250元,到後年計算分紅息就是10250*1.05=10762.5,然後每年你不取出利息,就每年計算複利!

因此,保險分紅年息越高越好,你需要錢的時候利息能隨時取出來也是最好(取出來就無法計算複利了)!還有的分紅保險,是連本金都能取出一部份!另外你的保險交到一定金額是可以貸款的(低於商業貸款高於公積金貸款),這個也是根據不同的保險公司政策!

最簡單的一句話:

商業保險的用處就是抵消通貨膨脹,你交給國家的五險一金,它是跑不過通貨膨脹的,你把錢存進銀行更加跑不過通貨膨脹,但是商業保險就有可能和通貨膨脹持平,甚至超過一點!這樣你的錢就有保障!

另外,買商業保險一定要看合同,老人一定要給你家裡的年輕人看一看!有些險種是不退本金的,只是提供一份保障,這種險不如分紅險和單純的每年都交的醫療險!

為什麼單獨說平安保險!因為我所瞭解的,平安保險為了市佔率一般是欺騙客戶,靠嘴巴說的天花亂墜,忽悠客戶簽字(根本不考慮客戶的收入佔比能不能買那麼多保險)然後客戶拿了合同回去仔細一看,想要退保(有一個反悔期,在這個反悔期內退保不扣錢),就各種理由:沒時間啊,今天系統有問題!今天客服休息!把客戶拖過反悔期,要退保就要扣錢,沒辦法客戶只有忍了!

所以建議大家購買保險一定要找好的保險銷售人員,根據自己的收入定製一套合理的商業保險!

第一:我不是賣保險的,而是買了保險!

第二:分紅型保險預期的收入在合同裡面已經寫了,如果保險公司不按合同給錢可以起訴!

第三:不要視保險為洪水猛獸,你多問問你認識的有錢人,他們買了保險沒!

第四:合同,注意看合同!保險公司的合同是格式合同,但裡面有些是有貓膩的,有些險種就是為了把你套進去,也有些險種不適合年級大的!特別是醫療保險,大病保險!有良心的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根本就不會給超過一定歲數的老人保醫療險,而有些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就隨便賣了,你給錢就行,不管這個險種適不適合你!


用戶5388837364


明確的回答,不划算

保險裡面最好的,是安心住院,消費型重大疾病,學平險,意外險,這樣的交的少,相對來說保的多,一年如果沒有賠付保費就消費掉了。為保險公司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盈利的,保險銷售人員也沒有什麼提成,但確實是這一類的保險最必須。

我為我愛人投保的也是太平洋的消費型的樂享百萬。

分紅型的保險實際是最不好的,基本上收益應該在1.4左右,30年的也不過在1.5幾不到1.6,也就是說,十萬,30年分紅收益應該在158000左右,且分紅型的合同裡面應該都有當期分紅可能為零的條款。而且分紅也不是公司的盈利而是公司的三費差,死差,費差,利差。

基本上是連通脹也抗不過去的。而且分紅型的賬戶,如果投保人年齡比較大,要收取一筆風險管理費(每年),如果追加萬能賬戶資金還需要收取資金管理費(每年)。

目前社會上的保險公司其實每家的各款產品差距都不大, 某一類的產品如果不好,此類的產品,各家保險公司的設計都不會很滿意

國外保險保險公司一年的保費撥備率大概是70%到80%,國內保險保險公司保險保費率只有30%到40%,中國的保險公司能在短短几十年內成長到現在的地步。是有多少我們應該拿到手的保險沒有拿到手。

希望某一天,我們保險公司的社會責任感能夠更多,而不僅僅是公司看起來更大。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作為一個老保險,我要提醒你1點的是,保險沒有划算不划算一說,只有合適不合適。

我為女兒選擇的就是兩個險種,一個是健康險一個是教育年金險。而你說的險種具體我不是太瞭解,但是看名字應該是教育年金險一類的險種。

女兒的教育費用是必須要為他準備的,那麼準備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存在銀行,每年為她存,到時候取出來給她教育所用。

另外一種就是存在保險公司,那為什麼我要存在保險公司呢?是因為它有一個豁免責任,就是作為投保人的我,如果遇到意外,導致身故或者是高殘,從而喪失繳費能力的時候,保險公司會豁免保費,讓保險責任繼續有效。

這就是我為什麼選擇存在保險公司的最關鍵的原因。

所以說保險公司的資金安全性是排在第一位的。

家庭理財工具無非就是三種重要的指標。分別是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每一種工具都有它的優勢。而保險作為理財工具,它的優勢就是保障性和安全性,所以請不要把他的短處和別的理財工具的長處去對比,這樣沒有任何意義。

就猶如家裡的冰箱和家裡的彩電對比一樣,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險道求生的野豬


不請自來,如有冒犯,敬請原諒。


本人非保險從業人員,自己買過保險,也是分紅險,根據它給我的每年的保單價值表,推測了一下他們的精算邏輯,不一定可靠,畢竟不是專業的精算人才,但基本能看出一定問題。


根據測算結果,以及與零存整取的年金形式收益,結論如下:

1、保險最後的現金價值基本會與你總的保險支出打平而略有盈餘,因此保險不是用來投資的,即便與銀行零存整取的年金形式相比,也不具備可比性。

2、劃不划算主要看保障的內容,我的建議是同樣價格的,如果保障的範圍越廣、理賠效率越高肯定是越好的。

3、最好是買那種純保障的保險,保險畢竟姓“保”,它的主要功能是防範重大人身風險的,還會要回歸到保險的本質,基於這個原因,險資也不能投高風險的資產,屬於保守型投資,收益率不會高到哪裡去;如果理財,你可以專門找專業的理財師,或者你自己比較專業,買點股票或者銀行理財什麼的,比分紅型的保險可能會好些。


附:報表的數據基於自己的假設,你們可以根據現金價值去自己重新設置一下相關的比例再來根據實際情況測算。


以上自己的一點拙見,如有謬誤,敬請原諒!


謝謝!


和光同塵一小學童


樓主問的這個問題,是財務計算問題哈!

普通人在意買保險劃不划算,其實本質是在問題收益好不好。

那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你,保險的收益一般,談不上划算,跟國慶節商場打折的划算比,差得太遠了喂。

具體展開來解釋:

第一,狀元紅分紅保險,是一款年金+分紅的理財產品,沒啥保障功能,算不上真正意義的保險,你當它是個理財就好了。

第二,理財的目的是什麼?樓主是為女兒買的,自然想著攢下來給女兒未來用,那這個錢會比存銀行好嗎?這就要簡單算一下,看下圖,這個錢,如果存銀行,按定期最高3%的利率算,

等女兒25歲結婚時,可以取出8萬塊,看到這個結果,你就有對比了吧,回家翻出你家的合同,打電話給太平洋的客服,問客戶查一下你的年金和分紅具體是多少,你自己做個加法,一算便知,保證沒有誤導。這樣你就知道你的這份狀元紅划算不划算了。

(我不能幫你算,因為你的信息太少了,我不能瞎說哈。)

第三,你掌握的理財渠道有哪些?

市場上用錢生錢的理財工具很多,如果你只認識銀行和太平洋的業務人員,那你選擇這兩個渠道存錢,兩者在安全性上都沒問題。

雖然擴展開來看,有很多類型可以選擇,但今天我們就談論分紅年金險,

關係到理財收益的有兩部份:

一部份是年金。年金是寫進合同的,不懂看,就打太平洋客戶問到數額,做到心裡清楚哈。

一部份是分紅。分紅是個不確定的東西,和公司的發展相關,因為沒有寫入合同,所以沒有標準,估且用廣告上說的5%,此時莫高興,因為計算5%收益的本金,不是你的所交保費,而是你的年金賬戶餘額(如果不懂看合同,也可以打電話問太平洋客服要數據哈),這個賬戶金額,數據就不會很大了,所以實際年化收益,追不追得上銀行的定期,不好說哈。


所以,帶分紅的年金產品,安全,收益可以期待,但不能過分期待哈。

也許你會問我,有沒有確定的、簡單的、也跑得贏銀行定期的保險理財產品?

有的,有的,有接近4%的保險年金產品,此處不做詳細說明。

如果你感興趣,再來提問哈。


叨叨叨


專業問題要去問專業人員,就像有病問醫生一樣,不必要聽從群眾建議,保險買的是安心和未來,是專款專用,我給我爸買防癌險時,周圍罵聲一片,連我爸都不同意,兩年後,我爸確診腹膜癌賠了10萬元,解決家裡很大一筆開銷,試問當初反對的人誰能給我拿出10萬,保險是人間大愛,是規劃未來和自救的最科學方法,你買的狀元紅根本不必糾結划算不划算,保本保息抗通脹,平時攢點小錢等孩子用時就是一筆大錢,保險公司產品大同小異,差別不大,太保也是世界500強,專注保險主業,那些什麼坑了,各種精明的人士,試問你的生老病死殘去依靠誰來解決?


手機用戶6129338895


什麼時候買保險最划算?24小時前買意外保險最划算,30天前買住院醫療保險最划算,90天前買重疾保險最划算,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風險會來臨,現在買保險最划算?


買保險當你虧的時候已經賺了,賺了健康;當你賺的時候已經虧了,虧了健康。所以,誰都不想在保險公司賺筆大錢!因為你賺錢時,已經發生了意外或者疾病。

買保險沒有劃不划算,只有值不值得買。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有份保險還是可以的,不要讓保險成為自己的負擔,更不能讓保險費影響自己的生活品質。


買保險就是買保障,保障是保險的根本,不要一邊想買保險,一邊想著有多少收益。如果你只是看中保險的收益,那麼,你還是不要買保險了,因為保險的本質是風險轉移的工具!


保險點


  買保險並不存在劃不划算的說法,保險保險,顧名思義就是在發生險情或意外時有一份保障,而不是完全等同於理財,哪怕是分紅保險。

  理財型人壽保險一般將保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保障金,即發生險情或事故時得到賠償,不發生給保險公司(人們所希望的);另一部分作為現金價值,即該部分的資金進入保險自營業務進行市場投資,然後將投資收益進行分紅(分紅型保險)或派發年金(年金型保險)。

  也就是說,一部分保費會消失,另外一部分保費才會增值,以致相對於所交保費收益永遠低於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所以購買保險,千萬別將購買保險完全當成投資理財。因為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要求保額越高保障金支出越多,相應的現金價值部分就越少,相對於所交保費收益就越低,即不存在劃不划算的說法,不能兩全其美。

  買保險是為了保障還是為了理財?理財型保險或許兩者兼顧,而兩者兼顧的結果兩者都不怎樣,特別是業務員首年百分之二三十的佣金之下。所以,如果有相應的投資經驗,為了保障更建議買純保障的理財產品,而將現金價值部分資金自行投資(即將理財型人壽保險的保障金和現金價值相分離),相應的收益會更高,且具有更強的流動性。

  教育險只是名字好聽罷了,收益與風險並不會因名字的不同而改變,分紅依舊取決於保險自營業務的風險與收益,風險越高收益越大。但是理財型保險也有一大好處——強制性儲蓄。特別是教育險,購買此類保險可以保障兒女未來教育,不至於因家庭狀況(特別是離異)改變而讓兒女不能接受教育。


三人聚眾


只能老實的說一句,千萬不要買理財型的分紅保險,這一類的收益基本上比你存兩年定期的利率還低,因為保費的百分之二三十的部分是用於保險經紀人的提成,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而剩下的現金價值通常都是保險公司指代其他理財公司投資的,所以這方面又交了一部分利潤。而且狀元紅分紅型保險中能保障的哪個保費是額外交的,這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險,不過因為數額太小,所以出現風險時,風險保障的額度是非常低。

所以最好還是建議你把理財跟保險分開開來,用這個錢去買五年或10年期國債(利息免稅)或者定存買貨幣基金都不錯。另外小學生每年都有學生保險,這部分也能提供一部分保障的。然後額外買個平安保障卡之類也會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