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新寵(一)產品體驗設計師

上週六參加了一個設計師線下交流會,發現到場的設計師和產品經理有40%從事to B行業,不禁感慨toB設計師真的是設計新寵啊。甚至鵝廠在今年的設計通道最新變革中,專門為toB設計師新增了「產品體驗設計師」的崗位。

聲明一下這裡的講法其實不夠嚴謹:「toB設計師」並不完全等同於「產品體驗設計師」。但觀察來看,絕大多數是面向toB設計師開放的。也許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這體現的是在產業互聯網背景下,大公司甚至整個行業對這種新型的設計師崗位的重視。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新寵」。


—— ToB VS ToC 對比 ——

設計新寵(一)產品體驗設計師

首先了解一下B端設計師。B端的B即Business,面向的客戶群體是企業。相對的是ToC,即Customer,兩者通常會被拿來做比較。我們從業務、用戶、設計三個層面闡述兩者的差異及設計關注點。


業務門檻高 VS 設計師即用戶 ToB設計師需要花較長的時間來熟悉業務,比如騰訊雲的控制檯設計,沒有計算機背景的設計師會有一個漫長的爬坡過程,不過守得雲開見月明 ,度過這樣一個過程後,也可以幫助自己建立專業壁壘。ToC為了快速獲取用戶流量,往往具有較低的使用學習成本,很多時候設計師就是用戶。ToC設計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只有真正站在用戶視角才能設計出符合用戶心智的產品。 業務決策鏈長VS個體決策ToB企業有組織架構,有流程審批,不同決策層關注點不同。通常一個ToB產品從售賣到最終落到使用者手中,會經歷決策者、購買者、推薦者、影響者、使用者五層模型。ToC通常是個體決策,沒有複雜的決策鏈路,在用研或產品設計時,往往需要做好用戶細分和用戶畫像。

用戶非客戶VS個人用戶ToB產品中經常會涉及客戶和用戶這兩個概念,客戶只是購買方,用戶才是最終的使用者。比如媽媽給孩子買奶粉,媽媽是客戶孩子是用戶。ToB產品會涉及這兩個角色,如智慧社區。客戶是物業公司或集成商,但落地後其實是小區內的居民在使用。客戶和用戶的訴求是不一樣的,客戶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盈利,用戶需要的更多是便捷。ToC一般是個人用戶,除了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外,需要有更多創意性的玩法來激活和留住用戶,所以ToC對於設計師創意訴求會更高。
用戶垂直少量VS海量用戶ToB產品關注效率與為企業創造價值,同時用戶數量有限,因此設計價值往往較難通過數據量化。更需要依賴用研結果、主動提案和可用性測試去說服和打動我們的合作方。 ToC因為擁有海量用戶,設計價值往往可以通過流量獲取和用戶轉化的數據上來體現,設計價值是可以量化的,因此ToC設計中數據埋點往往是設計驗證的有效手段。
設計助力商業價值VS
關注用戶體驗ToB產品最終目的還是要創造商業價值,實現營收。從項目週期角度思考在項目的前、中、後期設計分別可以做什麼。也可以從角色角度思考設計能給產品、客戶、用戶帶來哪些價值。 ToC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需要站在用戶視角思考設計方案,往往需要追求體驗的極致。 *以上內容部分摘錄自公眾號「設計要思考」作者wawayuan。
產品體驗設計師介紹 — 1.產品體驗設計定義:通過設計能力的綜合運用,對用戶需求進行系統化分析,結合定性、定量的數據合理構建用戶體驗地圖,基於產品目標有策略地在用戶觸點上挖掘關鍵體驗/商業機會,從體驗、數據、合作效率等多種維度引導最優解決方案,助力產品目標實現。
*以上來源於騰訊設計通道關於產品體驗設計定義的描述。
2.核心能力:產品體驗設計不再是以流程結果輸出為導向,而是以解決產品目標問題為導向。與行業和業務強綁定。這要求設計師通過對產品和行業的不斷深入理解,梳理適合特定產品或者行業目標的關鍵設計路徑。產品體驗設計師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商業場景,需要什麼樣的核心能力呢?概括以言之,產品體驗設計的核心能力包括:全局觀、1+X 能力、設計思考、目標導向。

全局觀”是指能從全局的角度去理解和推進項目落地,是一種面對複雜問題時,以更加寬廣、高維的格局洞察業務全貌的心態; “1+X能力”是指設計師在以基礎專業“1”為中心的情況下,還需橫向拓展業務鏈路上下游的設計能力“X”; “設計思考”是指深刻理解業務背景,洞察提煉設計目標,對整個產品/業務的設計全局規劃; “目標導向”是指以用戶/客戶為導向,保持設計驅動推進設計流程,並以切實的數據、反饋等結果來驗證設計的價值。產品體驗設計需要綜合運用設計能力、設計理念自主驅動思考,不斷提升自我的認知格局。設計專業不再是單一領域的精鑽,更重要的是構建全局認知體系,融會貫通的應對產品/業務全流程中更復雜的體驗與商業問題。*以上來源於騰訊CSIG高級總監nickdu關於產品體驗設計師核心能力的描述,已獲授權。
3.與現有崗位的關係? 產品體驗設計師不是為了取代交互、視覺等垂直領域設計崗位而產生的。而是為了更好銜接產品,提高整體的協作效率而產生的。 產品體驗設計的專業基礎來源於交互、視覺等垂直領域,其上限也會和垂直領域的發展直接相關;垂直領域的每一次專業深化都會為產品體驗設計帶來新的增長機會。因此彼此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未來產品體驗通道和其他通道的交集和人才轉換將是最精彩的部分。未來產品體驗設計的工作是一個非常好的銜接角色,他能夠幫助產品協調產品目標與各個子設計角色的工作側重,從核心競爭力的維度出發,幫助產品更聚焦於商業產品發展策略的制定與執行,利用好現有的技術和資源,為用戶、客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寫在最後:隨著產業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整個行業對「用戶體驗設計師」的需求將會越來越旺盛。也許還會有其他諸如「產品設計師」「全棧設計師」等稱謂。但是叫什麼頭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適應這種身份和能力模型的轉變,發揮設計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進而為企業和用戶帶來更多價值。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