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中國,馬克龍笑得特別歡!答案就在新華社通稿裡…


這次來中國,馬克龍笑得特別歡!答案就在新華社通稿裡…



在世界大國領導人中,1977年出生的馬克龍是最年輕的一個。

2018年第一次訪問中國時,據說馬克龍曾發下誓言:一定要一年來一次中國。

這一次來中國,感覺馬克龍很感慨,笑得格外暢快!

哪怕新華社的通稿,字裡行間,都可以感受到這種歡樂和感慨。

簡單羅列一下細節吧:

細節一

在上海豫園與中國領導人會晤時,新華社稿件有這麼一句話:

馬克龍表示,上海令我驚歎,我在這裡看到了中國的開放與未來。


這都不是簡單感慨了,而是驚歎!

如果沒猜錯的話,上海的繁華和發展,大大出乎法國人的意料。所以馬克龍說了,令我驚歎!

然後他還加了一句,我在這裡看到了中國的開放與未來。政治家果然會說話。

細節二

在進博會致辭時,根據新華社的報道,馬克龍說了這樣一句話: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舉世矚目成就,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成為當代國際秩序的重要轉折點之一。選擇開放是中國人民的智慧,中國實現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經濟社會進步。


最偉大事件,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經濟社會進步,幾乎連續的“三個最”,這應該是頂級評價了吧。

這也足以說明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讓幾乎同齡的馬克龍感慨萬千。他中國這隻睡獅終於醒過來了,國際秩序發生了轉折。

提到“睡獅”,法國人應該更有觸動吧。

這次來中國,馬克龍笑得特別歡!答案就在新華社通稿裡…


細節三

在領導人一起進博會巡館時,新華社稿件有一段這樣描述:

在“創新中國”單元的未來電氣化飛機虛擬集成平臺,馬克龍興致勃勃地坐進中國商飛大型客機模擬駕駛艙操作。中外領導人還觀看了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模型。


請注意,關鍵詞:興致勃勃。

要知道,世界兩大航空公司,一是美國的波音(B),二是歐洲的空客(A),現在又來了一箇中國的商飛(C)。空客的主製造商就是法國和德國,但現在,在中國大飛機展臺,馬總統“興致勃勃”。

應該這裡面既有一種新奇,你們中國人也能造飛機了!還有一種知己知彼的想法,所以,趕緊坐進去試試看。

但馬克龍啊,你這樣一坐,也是給中國大飛機做廣告啊。

細節四

在北京和中國領導人會談時,新華社引述馬克龍的話,這樣說:

法國企業熱切期待抓住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契機,進一步進入中國市場,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加強在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傳統領域合作,拓展科技創新、金融等領域合作。


請注意關鍵詞:熱切期待。

期待,熱切期待。

這麼大的市場,其他人可以不要,但法國人做夢都想啊。尤其是接下來那句:抓住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契機,進一步進入中國市場,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

這就是市場的誘惑,法國農產品有點迫不及待。

細節五

還是在巡館時,新華社的報道:

馬克龍熱情邀請中國領導人品嚐法國紅酒和牛肉食品。在場法國企業家爭先恐後向他表示,法國企業看好中國市場,希望進一步擴大對華出口。


關鍵詞:熱情邀請,爭先恐後。

很有畫面感:邀請,而且是熱情邀請;有法國人爭先,有法國人恐後。

法國人真是熱情啊。

當然,背後的驅動力,可參考上一條解釋。

細節六

在和中國領導人會晤時,新華社報道:

中方在法國發行歐元債券,這對法國具有重大意義。法方對中國企業赴法合作持開放態度,
不會針對中國企業關上市場大門


關鍵詞:重大意義,不會關上市場大門。

馬克龍很感激,這麼大一筆歐元債券,沒有在法蘭克福發,沒有在羅馬發,沒有在布魯塞爾發,而是在法國發行,這是中國的一個巨大姿態,對法國金融業的巨大鼓舞。

當然,法國人也明白中國的關切。所以,馬克龍明確承諾:對中國企業赴法合作持開放態度,不會針對中國企業關上市場大門。

這應該也包括華為吧。

這就是務實的態度。雖然美國的壓力一波接一波,但歐洲多個國家都抵制莫須有罪名,拒絕對華為關上大門。

有意思吧。

誰說新華社報道就很枯燥無聊?那是你沒有仔細體會字裡行間的深刻含義。


這次來中國,馬克龍笑得特別歡!答案就在新華社通稿裡…



細節還有很多。

之所以要說細節,因為外交無小事,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語,有時都有著豐富的內涵,傳遞出意味深長的信號。

這傳遞了什麼呢?

粗淺的看法,至少有這麼三點吧:

這次來中國,馬克龍笑得特別歡!答案就在新華社通稿裡…


這次來中國,馬克龍笑得特別歡!答案就在新華社通稿裡…


第一,西方真不是鐵板一塊。

其實,在歐洲大國領導人中,特朗普一度是最喜歡馬克龍的。他舉行的唯一一次國宴,就獻給了馬克龍,兩人還手牽手,場面格外得溫馨。

有一幅漫畫,更是特朗普緊緊抱住了馬克龍,旁邊是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的感嘆:馬克龍總統,請原諒我的丈夫,唐納德(特朗普暱稱)是不那麼容易交到朋友的。

但很快,馬克龍就與特朗普產生了嚴重分歧。

去年一戰100週年之際,當著特朗普的面,馬克龍警告,要警惕狹隘的民族主義,因為“民族主義是對愛國主義的背叛”。

馬克龍沒有點名道姓。但誰都知道,特朗普公開宣稱過,我就是一個民族主義者。

氣得特朗普破口大罵法國,其中有一句話很侮辱性的:美國人來拯救時,巴黎已經開始在學習德語了……

這說明什麼?

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差不多,這是事實,但也真不總是鐵板一塊。違背國際大勢的舉動,包括不贊成《巴黎協定》的做法,法國人也是很生氣的。

這次來中國,馬克龍笑得特別歡!答案就在新華社通稿裡…


第二,更顯現了高超的外交功力。

第二次進博會,作為西方大國法國的總統,馬克龍親自來捧場出席。

這顯然不是簡單的外交出訪,更顯現了高超的外交功力。

對中方來講,這無疑體現了進博會的魅力和影響力。在西方大國中,法國是最早與中國建交的一個。這樣一個有獨立思考的法國,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夥伴。

讓馬克龍先去進博會看看,然後到北京國事訪問走走,這樣的行程安排,必須為中國外交官們點個贊。

當然,對法國來說,現在更是拓展中國市場的黃金時刻。這從馬克龍的“熱情邀請”品嚐法國紅酒和牛肉食品,法國企業家“爭先恐後”表示看好中國市場,就可以看出。

這麼龐大的市場,誰不要誰傻。抓住時機,果斷出擊,也顯現了年輕政治家馬克龍做事的果斷和老辣。

第三,歸根到底,還是實力。

合作互利共贏,但能不能合作,歸根到底還是實力。

沒有龐大的市場機會,法國人也不會那麼急迫的想來。

沒有讓人刮目相看的技術,馬克龍也不會“興致勃勃”地體驗中國大飛機。

沒有讓人敬佩的先進技藝,法國也不會邀請中國參與修復巴黎聖母院。

當然,實力之下,還有一個國家展現出的自信開放,以及領導人的氣魄胸襟。

在進博會演講中,最高領導人的很多話,確實內涵很豐富,比如:

長江、尼羅河、亞馬孫河、多瑙河晝夜不息、奔騰向前,儘管會出現一些回頭浪,儘管會遇到很多險灘暗礁,但大江大河奔騰向前的勢頭是誰也阻擋不了的。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


都是很有很針對性的,都聽來讓人為之一振。

當然,也有一些朋友後臺留言,以為自己聽錯了,尤其是後一句,難道不應該是“築牆”而不是“拆牆”嗎?

那你就徹底錯了!錯得太離譜,現在不是修長城的年代,現在是開放擁抱世界的年代。

所以聽完演講後,馬克龍很感慨,當天就當面告訴中國領導人:你的主旨演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這一切說明了什麼?

發展還是硬道理,底氣更需有實力。

所以,中國千萬不能驕傲,千萬不能折騰啊。

另外,還是要開放,胸襟大了,自然近悅遠來。

所以,更要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

這一次在中國,收穫滿滿的馬克龍笑得格外歡!

明年肯定還要來中國,會說話的馬克龍又會說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