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何被稱作經典?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由康洪雷導演,段奕宏、張譯、張國強、李晨等共同演繹的一部抗日經典劇。主要講述了在中緬邊境不遠處一個叫禪達的小地方,一群來自五湖四海,不同身份、職業、家庭背景、甚至社會信仰的人,因為飽受戰爭的苦難和身體的傷病讓他們過著絕望的日子,他們之間相互排擠,相互憎惡,甚至相互敵視。但在現實面前卻又不得不相依為命。為了能夠在重重包圍中活下去,別無選擇的他們只能臨時湊成一個小隊。在逃亡的過程中突然出現的冒牌團長龍文章採用下三濫手段取得他們的信任,並帶領他們打破常規,衝出包圍圈... ...《我的團長我的團》幾乎涵蓋了中國遠征軍歷史上遭遇的所有戰爭形態:遭遇戰、阻擊戰、攻堅戰、沙盤戰、對峙戰、渡江戰等,以南天門戰役告終。

相比於一代經典《亮劍》,或許《我的團長我的團》沒有那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壯志豪情,沒有那種嗷嗷叫的野狼一般的勁頭,但是它卻真實的演繹了抗戰的艱難,演繹了每一個普通士兵在面對戰爭、面對災難不畏懼死亡,依舊奮勇向上,誓死與敵周旋。在現實的困境中他們認識到了民族存亡的大義,於是義無反顧共同投入到打擊日本侵略者、保衛家園、捍衛尊嚴、為抗戰勝利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正義鬥爭中,用血肉之軀書寫一曲曲鐵血衛國的悲壯戰歌。

那麼《我的團長我的團》如何磨礪成一代經典的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

(1)劇本好。無論是什麼樣好的製作團隊,多麼好的演員,一個好劇本都是拍出好電視劇的基礎。本劇編劇蘭曉龍還是《士兵突擊》、《生死線》等的編劇,曾兩次獲得白玉蘭獎最佳編劇,一次飛天獎最佳編劇,可謂是實力深厚。

(2)製作團隊優良。《士兵突擊》原班人馬,同時邀請韓國特效製作團隊製作特效,從服裝、配飾、語言、外景、槍械裝備等等方面力求還原歷史本來樣貌。

(3)劇情主線明確。故事主線劇情。劇情主線是一個假冒團長帶著一幫從東北敗到西南的潰兵參與了一場奪回國土的戰役。也可以說是假團長帶著一群沒了魂的人,把魂找回來了。這群潰兵裡,有的是當初的熱血報國青年,節節敗退後當了逃兵,自己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是個廢物,比如孟煩了。有的是抱有投機心態參了軍,比如怕官的不辣。還有的國仇家恨在身,立誓要驅逐日寇,最後因為戰略層的搖擺不定而節節敗退導致的怨天尤人,比如迷龍。還有莫名其妙被捲入戰爭的獸醫和豆餅,沒上過戰場卻當上少校理想青年阿譯... ...他們都不是完人,各有各的缺點。他們是一盤散沙,戰役的失敗讓他們丟盔棄甲,他們認為不配自稱軍人,也不信戰爭可以勝利,不信自己還能保家衛國,一天一天混吃等死。可是沒有一個人不肯為了殺鬼子拼上自己的命!在團長的 連蒙帶騙 的英明領導和指揮下,炮灰團發展得有槍有炮有本領,死守南天門37天,奪回國土,完成了軍人的使命,曾經的地痞流氓雖然還是地痞流氓,但他們可以挺直腰桿說 我是一名軍人,還是一名打贏了日本人的軍人。

(4)真實的演繹。一部經典離不開一群好演員,士兵突擊原班人馬加盟,結合高效導演團隊,才成就這部經典。











祖國即信仰


《團長》最好的一部抗戰劇!從經典上來講,它不遜於比它知名度更廣的《亮劍》。



優秀的電視劇從劇本開始

該劇劇本為蘭曉龍所著的小說《我的團長我的團》。



蘭曉龍是一個軍旅作家,長期的軍旅生涯使他有著豐富的創作素材以及經驗。在早在2007年,蘭曉龍來到一個叫松山的地方,在此他發現一座沒有名字的墓碑,此地卻埋葬著八千多人。

這是中國遠征軍裡松山戰役的遺址,這些都是為國犧牲的英魂,但卻鮮為人知。

一些事總要讓人記起,讓人緬懷。此時他就明白到自己要寫一部什麼劇了,

後來《團長》便是這樣誕生。對於電視劇來說,好的劇本就是成功的開始。《團長》在故事上的造工上便已經領先於其他。它誕生的一刻起,便擔當著“銘記歷史,警鐘長鳴”的使命。這是其他流量劇所具有的出發點比不了的。

尊重歷史是獲得觀眾認可的保障

正所謂,它的優秀,全靠同行襯托。與其他讓人受不了的雷人抗戰劇不同的是,《團長》在還原度和真實度上下足了功夫,全劇沒有任何引起人們吐槽的誇張的雷人情節。雷劇橫行之時代,這不得不讓人讚歎。

在這裡,機槍不是無限子彈,也要換彈夾,也要換槍管;

服裝真正像打過仗的服裝,破破爛爛,髒髒汙汙,而不是油光滿面,頭打發膠,衣領光鮮;



道具也用心,結合當時的背景,槍支有英國的,美國的,日本的等等,頭盔有美國的,英國的,法國的等等。


擊倒一個日軍也很困難,沒有像其他劇一樣,日軍一碰就到,我方被打成篩子還能動彈。

演員賦予了《團長》血與肉

《團長》由《士兵突擊》原班人馬出演,在演技上,我認為整體比《士兵》更勝一籌,他們能夠比之前更加施展開來。

妖孽團長,東北佬迷龍,看透一切的孟煩了,湖南兵不辣,專門做菜的廣東佬蛇屁股……一個個鮮明的角色各有特點,個個都是影帝,連最小的雷寶,一句臺詞都沒有的孟母,都是演技無可挑剔。


還有就是演員的敬業與付出,迷龍被眾人扔進的那個水泡子,是實實在在的,一身泥也是實實在在的。

其實也很佩服該劇的選角,每一演員好像就是裡面的人,從劇本完成那一刻,就註定了誰是誰。因為我想象不出如果他們換作是另外一個人演會把角色糟蹋成什麼樣。

總的來說,《團長》能夠成為經典,離不開精良的製作,離不開臺前背後的每一個人的付出,離不開它的出發點,正如康洪雷所說的:如果這樣的劇本我不拍出來,我會感到內疚的。

侃大勝


這部劇是我最愛的一部抗日戰爭劇,雖然我不是專業影評人士,但從觀眾的角度出發,看過不下5遍的我,應該可以說上一說。

這部劇是在士兵突擊之後出來的,當年的士兵突擊太火了,我也是士兵迷,以至於在知道了《我的團長我的團》是原班人馬拍的之後,我就一直非常期待。

09年,這部大劇終於在四大衛視播出了。

蘭曉龍大神的作品,就已經是口碑之作了,加上認真細緻的康洪雷導演,再加上張譯、段奕宏、張國強、邢佳棟等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另有士兵突擊的超高熱度還在,這部劇首播的時候收視率非常高。

雖然播出不久後因女性觀眾減少導致熱度下降,但真正是一部男人該看的劇。

再看劇裡,道具精良槍械還原度極高。歷史背景、武器細節基本挑不出毛病,中械、德械、英械、美械裝備的出現時間和所屬部隊都一絲不亂。服裝這塊基本還原了當時各個不同部隊軍裝原貌,在每個人物所代表哪支部隊的特點上,細節把握很到位。

戰爭場面的製作更是力求真實,完全沒有抗日神劇裡醜化鬼子的橋段,實實在在的把日軍當時的軍事實力如實表現出來,真正讓人體會到“對手很強大,我們才艱苦”,讓人更加體會到先烈們的不容易和了不起。

僅憑這一點,首先就打敗了99%的國產抗戰劇。

全劇的故事大綱則看上去很滑稽:中國遠征軍作戰時期,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潰兵,在一個看似瘋子實則理智的假團長的帶領下,重新找回了中國士兵的勇氣、責任、尊嚴和榮譽,最終完成了不可思議的壯舉。

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卻讓人看的著迷。

讓人著迷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群老兵油子,一群兵痞。

就聊聊其中的兩個人物的塑造吧。

比如,張譯飾演的小太爺,就是一個書香門第出身,愛國大學生從軍,但是缺在無數次的戰鬥失敗中,被殘酷的現實磨滅了滿腔熱情、失去了希望和勇氣的老兵。當時他身上僅存的,只有苟且偷生的求生本能。

他如此,他們也如此。

小太爺有知識,會外語,能帶兵,會打仗。卻像他的那條瘸腿一樣,因為早就破罐破摔了,內心也瘸了。但他和他們都一樣,還是不甘。表面再頹廢,心裡依然有那麼的不甘心。正如他的一些臺詞:是的,是的!我們只想勝利!想勝利!做夢都想!

飾演小太爺的張譯之演技,只能用驚豔來形容。這個角色再無他人!

相比之下,段奕宏演的人物在本劇裡就是個神物一樣的存在。神物不是神,而是一個神奇又奇葩的存在。

一支爛到根上臭名昭著的部隊裡的一個小小軍需尉官,心中卻一直有著驚人的宏偉大志-喚醒國人。他在潰敗的現實中學習戰爭,認識時局。他清楚的知道仗打成這樣,人心也散了。他也知道,絕望的同袍們現在最缺的是什麼-是希望!

於是,他用最大的努力去給每個人予希望。給他上級龍嘯卿,給他的下屬炮灰川軍團,甚至還把希望給了兩個美援教官。

一度,已經放棄了希望的小太爺,還痛恨團長給了他現在最不該給他的希望。因為,為了希望,就要去戰鬥,有了希望,卻有可能失去生命。這一段,很震撼人心。

他努力讓每個人都去正視困難,不要做無謂的犧牲,強調敵人很強大,我們不能安逸,不能睡著,不能放棄。同時又讓每個人都重拾信心,堅定抗爭,堅信勝利一定屬於我們。這並不矛盾,毛主席說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為了做到這些,他做了所有他能做的,包括欺騙、裝傻、賣乖、撒潑、耍賴、不要臉,與此同時還有激情、勇敢、頑強、智慧、大局觀、充沛的精力、超高的軍事天賦和技能。你不知道他到底屬於哪種人,就如同他說因為太流離去過的地方太多他都不知道他的祖籍在哪。也只有在小太爺面前,他才會偶爾流露真實的自己,一個單純的愛國軍人。

這個人物設定,第一遍看的時候,我不太喜歡,因為看上去他行為太齷齪了。多看幾遍以後,我卻喜歡上了這個團長。戰爭中,如果能少死人,如果能打勝仗,齷齪一些又何妨?個人榮辱得失,又何足道?

段奕宏,影帝也是實至名歸。

其他眾多人物就不一一介紹了,一句話,個個都功底紮實演技精湛,連配角都異常出彩,今人印象深刻,如唐基,小翠,迷龍老婆,地主管家、倆老外。

好的劇本,好的導演,加好的演員,成就一部好劇。

對了,還有臺詞。第一遍看的時候覺得臺詞有點彆扭,有點像話劇表達,話多且貧。後來多看幾次,才覺得要表達清楚,一個人內心希望的失而復得,這恰恰是最好的表達方式。

張譯、段奕宏完美的詮釋了專業演員和流量明星的區別。

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自己去看。用心看,會有所得。

這部劇中間還一度被禁播。

但好劇就是好劇,在我心裡,至今沒有被超越。


不是浩哥說你


《我的團長我的團》因為極度的還原了中國抗戰時期的的艱難,體現了中國軍隊和人民在哪個動盪不安的年代 真實的寫照而被奉為經典,並且團長也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我們對戰爭的認知


這些年我們也接觸了一些優質的抗戰劇,但是大多都太過熱血,很少讓人看完後能夠對戰爭進行深刻反思的。反而會自我帶入角色,甚至有一絲渴望戰爭,渴望像劇中主角一樣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保家衛國,建功立業。並不是說有這種想法不好,相反每個年輕人受電視電影的影響增加自己的家國情懷對一個民族來說應當是一件值得稱讚的好事。但是電視電影一味的向我們輸送這種理念,是否忘記了戰爭題材的初衷!

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無論是抗日戰爭、對外戰爭還是內戰,除了向我們輸送以上理念時,若是能讓我們更多的去了解到戰爭的殘酷,以及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讓我們能夠更深層次的去了解這些東西。從而在達到愛國情懷時又能起到警示世人遠離戰爭,愛好和平的作用。豈不完美!


《我的團長我的團》在這些方面都是做到的,並且細節非常到位。團長的整部劇中戰鬥場面不是很多,但是非常的講究。比如劇中的機槍手迷龍,剛開始抵達緬甸戰場作戰時,是扛起機槍火力全開,也不管能不能打中

後來被龍文章訓了一頓,又安排迷龍進行機槍射擊訓練,開始學習點射,並且還給迷龍配了副射手,也是劇中的主角,豆餅

豆餅做了迷龍副射手後,只要與迷龍參加戰鬥,背上都是背了一個大大的彈藥箱,這些細節都很到位。後來迷龍說自己已經可以用一個彈夾打死4個敵人,4個,多麼單獨的數字,卻又非常的真實,甚至迷龍說這話時,他的戰友們看他的眼神像是在說:吹牛皮!


在戰鬥中,迷龍的機槍會頻繁的換彈匣,槍管熱了要澆水降溫,機槍沒有架子時是無法精準射擊的。這些,在目前的影視劇中是非常罕見的,所以才會顯得尤為真實

劇中龍文章在對敵作戰時,說自己需要排頭兵,小書蟲自告奮勇的要做排頭兵。可能小書蟲不知道什麼是排頭兵,不辣和蛇屁股告訴他,排頭兵就是探頭兵,主要的任務就是讓敵人對他們開槍,死亡率非常高,在完成任務時幾乎都會死去。看到這裡也才知道要麻為何最先在緬甸戰場死去,可能他就是整個隊伍最早的排頭兵


團長中還有很多經典的對話和細節,而團長也不僅僅是將戰場細節化,劇中對每個主人公都進行了深深的刻畫

例如來自北平的孟煩了,一天都在碎碎念,卻又對自己的處境理解的非常透徹,在南天門戰役是九死一生的情況下還是義無反顧的衝了上去;來自上海的林譯,在家人慘死日本人手中後毅然棄學從軍,最後跟隨自己的信仰衝上了南天門;還有那個帶著弟弟骨灰作戰的董刀;和從來沒有救活過一個人的獸醫等等。他們來自五湖四海,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在經歷過戰場的洗禮後只是想蠅營狗苟的活下去。並沒有那麼多的英雄主義,但是龍文章的出現,像是重新為他們注入了靈魂。他們雖然還是喜歡安逸,雖然還是一樣惜命,但是當大戰、惡戰來臨時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上了前線,開始了自己的戰鬥,想這也是他們最後願意跟隨龍文章衝上南天門的原因吧!

最後,再聊一下劇中的另外一個人物,小醉
小醉在劇中是可以說是一個悲劇人物,自己從四川來到禪達尋找自己的哥哥,誰知道他的哥哥早已在作戰中犧牲!她一個弱女子,遠在他鄉無依無靠,最終不得不淪落成暗娼。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當時全中國一般的領土被佔領,多少人流離失所,遭受無盡的苦難,又有多少人淪為像小醉一樣的人物!


嚴笑雲飛


全靠同行襯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