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水果之鄉”+薈萃文化,如何發展才更繽紛?

普寧,“水果之鄉”+薈萃文化,如何發展才更繽紛?


普寧,“水果之鄉”+薈萃文化,如何發展才更繽紛?

01 普寧,她在哪裡?

普寧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西緣,地處榕江、練江和龍江上游,地處粵、閩、贛陸路交通樞紐,是粵東的客運貨運交通中轉站,擁有粵東最大的陸路口岸,擁有地級市經濟管理權限,是廣東省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城市。

普寧東毗汕頭市潮南區,南鄰惠來縣,西南連陸豐市、陸河縣,西北接揭西縣,東北界榕城區。

普寧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市區“流沙”是粵東的汽車貨運中心,汽車貨運專線直達全國絕大部分地區。

公路

國道:G324、G238

省道:S236、S237

縣道:X092、X096、X097、X101、X107、X108、X109、X110

城區主幹道:流沙大道、池尾大道、普寧大道、環城南路、環城北路、環市西路、環城東路、北環二路

高速公路:潮惠高速、甬莞高速

在建高速公路:汕湛高速、揭惠高速

鐵路

現有鐵路:廈深鐵路

在建/規劃鐵路:汕頭疏港鐵路、揭陽疏港鐵路、汕梧鐵路

航空

普寧維平機場,是粵東最大的直升飛機場,以國防和貨運為主。

輕軌

粵東城際軌道交通規劃的“兩環兩射”路網方案包括9條城軌線路,線網總長約332公里。

口岸

市區現有汕頭海關普寧辦事處、汕頭動植物檢普寧辦事處、衛檢普寧辦事處、揭陽商檢局普寧辦事處等對外聯檢和保稅倉庫,中轉設施齊全,承辦本市全部和鄰縣部分進出口業務。普寧市口岸已成為粵東地區最大的陸路口岸。

02 普寧,她有什麼?

1 特色產業

(1)“水果之鄉”

普寧素有“水果之鄉”的美稱,有3個“特產之鄉”的稱號,分別是“中國青梅之鄉”、“中國青欖之鄉”、“中國蕉柑之鄉”。

普寧,“水果之鄉”+薈萃文化,如何發展才更繽紛?


普寧,“水果之鄉”+薈萃文化,如何發展才更繽紛?

“中國青梅之鄉”

普寧是我國青梅原產地,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栽培歷史,有“軟枝大粒梅”、“大青梅”、“白粉梅”、“普寧矮白梅”等10多個優良品種。目前,全市青梅種植面積14.3萬畝,年總產量4.3萬噸,是揭陽市最大宗加工、出口創匯農產品。2008年“普寧青梅”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2012年普寧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青梅標準化示範縣”。

“中國青欖之鄉”

普寧青欖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有“冬節圓”、“長穗赤”、“三稜欖”、“大紅心”、“赤種”等10多個優稀名貴品種。目前全市青欖種植面積10.6萬畝,年產量達4萬噸。2006年普寧市的青欖生產基地被農業部認定為“南亞作物名優基地”。2012年普寧市青欖標準化生產示範園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熱作標準化生產示範園”。

“中國蕉柑之鄉”

普寧市是馳名中外的“潮州蕉柑”發祥地,也是全國最大的蕉柑主產區,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有“南3號”、“粵豐”、“孚優選”等優良品種。全市蕉柑種植面積3.5萬畝,年產量5.2萬噸。2005年普寧蕉柑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6年普寧蕉柑產業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示範縣”。

普寧,“水果之鄉”+薈萃文化,如何發展才更繽紛?

(2)服裝與醫藥

服裝和醫藥是普寧兩大支柱產業,是中國最大的襯衣生產基地、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中國中藥名城、華南最大的中藥材基地,粵東最大的服裝、菸草、茶葉、水果、紡織品等集散地。

2 文化資源

非遺文化

普寧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擁有2項寶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普寧英歌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寧英歌”。英歌是普寧一項獨特的民間傳統舞蹈,取材源自梁山泊英雄喬裝巧扮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被認為是揚正壓邪、吉祥平安的象徵,深受群眾喜愛和推崇,在民間廣為流傳。

普寧,“水果之鄉”+薈萃文化,如何發展才更繽紛?

(2)普寧嵌瓷

嵌瓷,普寧人俗稱“聚饒”或“扣饒”。普寧嵌瓷工藝歷史悠久,據記載,嵌瓷的出現可追溯至明代萬曆年間,盛於清代,迄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普寧嵌瓷工藝精,技術高,作品造型、色彩豐富獨特,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

普寧,“水果之鄉”+薈萃文化,如何發展才更繽紛?


普寧,“水果之鄉”+薈萃文化,如何發展才更繽紛?

此外,普寧還擁有潮劇、金漆木雕、鑼鼓標旗、貴政山茶葉陶罐製作技藝、老香櫞製作技藝、潮州音樂、鐵枝木偶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 地方項目分析

普寧是廣東省革命老區,境內分佈有眾多歷史文物、古蹟和革命文物遺址,有古文化遺址13處、古墓葬8處、古建築11處、名勝古蹟7處、古碑刻18處、革命遺址39處、革命紀念建築物5處、革命烈士墓6處、館藏革命文獻遺物200多件。

(1)粵東首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洪陽

不僅擁有文昌閣(清代抗英禁毒、欽差大臣林則徐忠魂歸宿之處),德安裡(全國罕見的府第式巨型建築組群德安裡提督府是保存完好的特大型清代建築組群)、培風塔、普寧學宮、城隍廟等一批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的名勝古蹟;書畫藝術在洪陽這塊熱土同樣源遠流長,歷來書畫人才輩出。

(2)“普寧八景”

在清乾隆年間,形成了昆崗松韻、鐵嶂蘭芬、靈匯泉、錢湖漁艇、培風寶塔、華嚴寺、南巖古寺、雲石樵徑的“普寧八景”,這些勝蹟都在古城洪陽周圍,現存有靈匯泉、培風塔、南巖古寺、雲石樵徑四景。

(3)紅色遺址

普寧有周恩來總理在流沙主持召開的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舊址八一南昌起義會議舊址;彭湃烈士夫婦居住的“白馬仔石屋”;徐向前元帥早年住過院的大南山紅二、四師野戰醫院舊址;大詩人郭沫若題字“流沙人民公園”內的“紅宮”。

03 普寧,她的未來規劃!

普寧致力於打造區域性對外聯絡的窗口與樞紐,粵東地區新型產業城市,潮客底蘊深厚的嶺南山水名城。粵東增長極;粵東地區連接沿海和粵北、贛南、閩西南腹地的綜合交通樞紐;廣東省及海峽西岸地區特色產業集聚區;廣東省海洋經濟產業集聚區;粵東地區新興的現代服務業中心。

04 普寧,她的發展方向?

綜合分析普寧資源情況與發展現狀,地道國際·農旅小編對普寧未來發展進行了以下思考:

1 發展精緻農業,開發創意農業衍生品

普寧農產品發展基礎良好,尤其是青梅、青欖和蕉柑均已獲得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可,但還缺乏品牌的整合。普寧要大力推動傳統農業向精緻農業轉型發展,加大科技投入,以生產高品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為目標,以特色化佈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為主要抓手,從而實現高質量、高效益、高水平的一個農業生產全過程。打響“水果之鄉”的品牌,大力開發水果衍生品,提升產品附加值。

2 發揮交通區位優勢,打造粵東商貿物流中心、對外聯絡窗口

充分發揮普寧優越的交通與區位條件,打造粵、閩、贛商貿物流中心、農產品/中藥材集散地、交流樞紐。

3 整合文化資源,大力推動歷史文化名鎮建設

洪陽作為粵東首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普寧八景”也分佈在其周圍。整合開發普寧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物、古蹟和革命遺址,以歷史文化名鎮洪陽為引擎,驅動普寧文化旅遊的整體發展,打造嶺南山水文化名城。

地道國際·農旅』地道國際農旅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而設立,以深耕農旅、振興鄉村為使 命,以創新農業與農村發展模式為抓手,是中國農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領導品牌。致力構建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共享農莊、康養綜合體及鄉村振興產業。為企業家和參與者共建、共享、共贏行業生態平臺。歡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與共同推動行業生態的發展和完善,一起助力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