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果隴古村

普寧市燎原街道果隴村,由烏堆洋、雞籠山、耘頭、杭溪、軍田等5個自然村組成。自南宋末年福建抗元英雄莊公從入住果隴開基至今已歷700多年,是全國最大的莊姓村落,人文歷史厚重。村內溪河縈繞,湖山相襯,鐵嶺蘭香襲人,杭溪綠竹成蔭,白坑湖上舟筏穿梭,古老的亭臺樓閣隨處可見。據統計,果隴村內保存有祠堂32座,古建築群3處,古巷1處,古批館1處,故居1處,廟宇7處,碑刻3塊,古墓葬3處,古橋樑1座,舊址1處等。 據介紹,果隴宋時稱漁湖塘口,因村域為一片窪地,水涸(潮音“可”)見隴,故又俗稱涸隴,後改今名。村裡溪河與練江相連交匯於雙溪咀,經雞籠山水閘向東流出大海,果隴的各片建築組群,就像是大小不一的船浮於水面,有“果隴是船地”之說。在建築佈局上,基本遵循平衡的原則,建築群成對稱格局,橫直有序,整齊大方。水迂迴處皆有以祠堂、公室為核心的民居群落,形成了“果隴十八門頭”。最具特色的是元代建築群前廳內,為果隴創寨時所建的單門合圍建築群落,自古有“寨母”之稱。元末明初改原向東寨門為居中向南寨門。相傳為“蝨母仙”(何野雲)親手佈局,能遠吸南山靈氣。建築群長72米,寬53米。東與埔下頭、柑園,西與藥鋪巷、水門仔、馬頭連在一起,宛如一隻伸出兩大鉗爬向前面大溪的巨蟹。

位於寨東內溪出口處的果隴娘宮,是果隴置寨時所建,有730多年曆史。內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進士莊起鳳所題的石門匾“慈悲娘廟”、題匾 “力助一臂”,整體建築為硬山頂瓦木結構,木雕金漆裝潢,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在娘宮前西側,是莊起鳳於光緒年間建的進士第。由正座、東廂、西廂、後廂、後閣及東門樓、東四座構成的方形建築組群。正座向南為大三開間三進三廳二天井格局,中門頂石匾刻“將軍第”(莊起鳳被清廷誥封武顯將軍), 為莊起鳳親題。陽埕前麒麟照壁,四支冠名旗杆夾。東門樓匾額書“進士第”,門兩側對聯“簪纓世胄,甲第家風”。整個建築組群的建築面積約2800平方米,有房屋100間,為“百鳥朝凰”格局,硬山頂瓦木結構。

果隴是著名僑鄉,村內的協裕批館見證了果隴人曾經的僑批歲月。協裕批館是一座3層混凝土框梁結構小洋樓,大門上“源遠流長”四字依稀可見。批館由愛國僑領莊世平的祖父莊書良攜其兒子於清朝光緒年間創辦,營業旺盛期在民國初年至1928年,後因戰火被燒而結束經營,後經修復保留至今。

果隴人歷來崇文重教,至今村裡仍保存有建於清同治年間的養蘭書屋、建於民國初期的臥雲草廬等鄉中私塾。數百年來,這裡英才輩出,清道光十五年至光緒年間莊起鳳“一門四進士,六子五登科”成為史上奇蹟。在中醫師人才方面,果隴中醫鼻祖莊元局(1736~1810),其子莊天儒(1771~1855)都是名醫,尤為突出的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莊潛光設中和堂,帶徒培訓,為潮汕地區乃至東南亞培養幾十名中醫師。此外,愛國僑領莊世平,泰國第一副總理、交通部長莊俊奇,革命先驅莊明瑞、莊啟芳,著名書畫家莊典元,中國陶瓷工藝大師莊稼,畫家莊小尖,還有旅泰畫家莊禮文,旅港畫家莊宋調等都是果隴人。

普寧果隴古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