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堵車記

在血淚控訴魔都堵車之前,先看看另外兩個難兄難弟吧,畢竟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嘛......

大概十年前某次在帝都出差,晚高峰時間,回酒店的過程中被堵在了水洩不通的建國門外大街上。酒店就在左手一百米外的地方,出租車調個頭的話不超過五百米,可是堵了四十分鐘以後,目測也就朝前挪動了不超過五米吧。車廂裡的的氣氛逐漸開始凝重,見多識廣的北京的哥把新華社的新聞和路邊社的新聞都討論分析完之後,也變得有氣無力,尤其是他看到我蠢蠢欲動打算拉開車門直接翻越隔離柵欄之後,更加緊張。師傅主動關掉了計價器,半是商量半是威脅的和我說:“哥們兒,這可是首都,您一看就是個體面人,不能幹那些不體面的事兒啊!您要是直接翻過去,我可倒大黴了,直接就扣車啊,我家裡還有老婆孩子呢!您行行好,幫我個忙,您就陪我坐一會兒唄?喝水不?我這兒有好茶!”看著我不說話,臉憋得通紅,在後座上扭動著身體,司機大哥神奇的摸出了一個脈動空瓶子遞了過來……

魔都堵车记

大概三年前在哏都,同樣是出差,早高峰從市區出發去機場,接我的朋友一路上在埋怨為啥非得住在市區,你看這路上多堵啊,盡耽誤事兒啊,太煩人啊,急脾氣的傢伙甚至按起了喇叭,引來了周邊車輛此起彼伏的共鳴,一時間馬路上就和開了鍋一樣,熱鬧的不行。朋友看著我坐在若無其事地玩兒手機,氣更是不打一處來。“你倒是說說話呀,你們上海不堵車嘛?”

我抬頭瞄了他一眼,慢悠悠的回了一句:“這不車子還在動嘛,能動就不算很堵嘛。”朋友被我一句話噎得說不上話來,只好氣呼呼的繼續和喇叭去較勁了。

魔都堵车记

所以說到魔都的堵車,我的標準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和北京相比,可以偷笑,和北京以外的城市相比,唉,說多了都是淚啊。

自從屁股底下裝了四個輪子之後,就和魔都堵車這個召之即來,呼之不去的大魔王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天上班的時候堵,每天下班的時候也堵,週末出門同樣是堵,偶爾工作時間外出辦事,發現大街小巷上依然到處都是車,一點也不見得輕鬆多少。如果想問問魔都什麼時候不堵,印象中大概只有這麼幾種情況:

---春節期間不堵,尤其是大年初一,真的是暢通無阻,整個城市有一種空城的感覺;

---颱風天不堵,嗯, 不過大家也都不出門了吧;

---午夜十二點之後一般不堵,不過特殊時間特殊地點除外,比如新年夜的外灘,可以讓你堵到懷疑人生,毫無疑問;

魔都堵车记

除此之外,基本上是天天堵,月月堵,年年堵,而且一年比一年堵,內環堵,中環堵,外環堵,大街小巷都在堵。有媒體曾經統計,魔都人民每天的通勤時間如果在兩個小時以內,那就是幸福指數高的重要標誌,可是環顧四周,每天通勤時間單程超過兩個小時的也不在少數,以至於大家每天走進辦公室的時候,其實已經有點筋疲力盡的感覺。不過按照只要車子還能動,那就不算太難以忍受的標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慢慢也就逐漸習慣了,而且堵著堵著,慢慢還堵出了一些自娛自樂的小趣味。

比如堵車的時候,思緒就會去放飛,研究一下為什麼堵車呢?

提起堵車,大家的第一反應是因為車多,不過如果我們橫向一下比較其他車輛比上海只多不少的城市,恐怕城市設計規劃的不合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魔都堵车记

比如上海的內環高架,當初設計時我們自己沒有經驗,請了新加坡人來指導,設計稿出來之後號稱五十年不落伍,結果建築完工之後不到五年就已經堵到一塌糊塗,為啥?內環高架的設計標準是雙向四車道,與之對應的通行能力放在成長趨於停滯,車容量穩定的新加坡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放在車輛還處於爆發性增長的上海,就顯得最初的設計者缺乏預見性了。除此之外,內環道路中的很多上下閘道口往往設計的距離非常之近,直接後果就是導致要上高架的和要下高架的車輛變道變得異常困難,大家都擠在短短几百米的路面上,通行緩慢,然後間接後果就是正常的地面道路和高架道路被波及到開始擁堵,萬一不小心再來個親密接觸啥的,最後交通狀況就只能求神拜佛了。

這是城市發展過程中已經交付的學費,顯然,後來出現的中環設計明顯要好很多,可是為什麼明明道路寬敞了很多,但是道路的擁堵卻並沒有意料之中的大變身呢?因為之所以導致堵車的原因除了道路之外,還有車,準確的說是事故。

魔都堵车记

經常開車的老司機都知道,有時候你在行駛途中的一腳急剎車,貌似沒有影響到別人,可是此處蝴蝶扇動的翅膀可能會導致幾公里之外的一場車禍,這並不是電影裡面的情節,而是每天發生在這座城市的真實故事。每天從早高峰到晚高峰,可以說天天都會見證各種各樣的交通事故,一三五大事故,二四六大事故,層出不窮。究其原因,很多都是不夠專業的駕駛習慣導致。

比如不打轉向燈就變向,或者明明打左轉向燈卻向右變道;

比如開車打電話,吃東西,亂丟垃圾,乃至開著開著居然會因為口角而把車子停在路中間;

比如忽快忽慢,蛇形變道,到處加塞,好像他開得不是小汽車,而是裝甲車;

比如看到黃燈踩油門,遇到事故看熱鬧,只知道開燈卻不知道近光燈遠光燈,或者乾脆開夜路不知道開燈的;

比如馬路三大殺手,出租車,公交車,大卡車,以及現在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後起之秀,網約車;

諸如此般,不一而足。

魔都堵车记

剛開始開車的手難免還會生氣,現在年紀大了,見得多了,火氣慢慢也就小多了,牢記八字真言“珍愛生命,遠離傻逼”,保得一路平安。更何況,堵車雖然讓人煩,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想,說不定你也會和我一樣,從堵車的煩惱中尋得堵車的樂趣,這個不僅僅是既來之,則安之。

坐在車裡,堵在路上,某種程度上對於一箇中年人來說,是一天之中難得的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徹徹底底的做自己以及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比如聽書,讓耳朵動起來。每天通勤三小時,一週下來就是十五個小時,足夠完成一本兩三百頁的小書了,照此計算,一年下來,五十本書不是妥妥的嘛,又完成了一個生活的小目標;

比如音樂,配一個好一點的車載音響,單曲循環也好,隨機播放也好,如你所想,隨你所願,在這個四四方方的鐵盒子裡面,這就是你的舞臺,你就是自己的K歌之王,你就是自己的天皇巨星;

比如可以做一個生活的觀察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同時,不妨順便欣賞一下路邊的風景,隔著車窗玻璃,人與人的距離被安全的保護起來,你在觀察路人甲乙丙丁的同時,說不定他們也在觀察著同樣身為路人甲乙丙丁的你呢;

比如什麼也不做,安安靜靜的開車就好。在你小小的地盤裡,完全的放空自己,如果一天之中有那麼一小會兒徹底的屬於自己,有的時候想想還真是一件挺奢侈的事情呢。大概在這裡,還可以享受一下卸下盔甲,脫掉面具,那份難得的輕鬆,你懂我懂;

魔都堵车记

前不久,有一個視頻在網上大火了好一陣子,講得是魔都內環高架武寧路上閘道,車流滾滾,但是大家很默契的排成兩隊,左一輛,右一輛,交錯通行,沒有指揮,全憑自覺,速度可一點都不慢,那種視覺感覺就像是一條不斷開合的拉鍊。巧的是自己每天通勤的路上也有這麼一個路口,無論颳風下雨,無論車多車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開到這裡都會非常默契的配合起來,好像窗外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悄悄地施展魔法。

魔都堵车记

每每開到這裡,都會特別的開心,好像一天下來所有的疲憊和倦怠都會少了很多,那種溫馨的感覺,每次想起來,不管身在何處,嘴角都會不自覺的輕輕揚起。

或許,這就是喜歡魔都的理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