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一個小鎮,靠著礦產維持經濟,後轉型發展旅遊業

貴州的一個小鎮,靠著礦產維持經濟,後轉型發展旅遊業

貴州的一個小鎮,靠著礦產維持經濟,後轉型發展旅遊業

在上個世紀的時候,我國為了發展的需求,就大力的開發國內的資源,有很多地區因為自身資源豐厚所以就發展起來了。但是依靠不可再生的資源發展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在資源枯竭之後,也就失去了經濟的來源。因為礦產是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形成的。

貴州的一個小鎮,靠著礦產維持經濟,後轉型發展旅遊業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貴州的一個小鎮,在資源枯竭之後,這裡卻成為了旅遊名鎮,並且旅遊業的收入非常可觀。這個小鎮就是萬山鎮。它坐落在貴州的東部,也是整個亞洲中唯一出產硃砂軟紅寶石的地方。為了能夠將這些礦產運送出去,所以當地的交通十分便利。

貴州的一個小鎮,靠著礦產維持經濟,後轉型發展旅遊業

小鎮不大,僅有15.8k㎡,2萬左右人口,但是這個小鎮卻被很多光環籠罩著。目前小鎮之內的礦山公園已經是4A級景區了,目前正在申請5A景區。小鎮歷史悠久,在3000多年之前,這裡就已經開採硃砂了,在漢朝的時候,已經是世界聞名了,鎮中的硃砂產量是全球第三的存在。

貴州的一個小鎮,靠著礦產維持經濟,後轉型發展旅遊業

在2001年的時候,因為長期的開採原因,硃砂有資源枯竭的徵兆,所以國家實行了保護性關閉。到2009年的時候,這裡已經被國務院列為資源枯竭城市。小鎮的發展也就停滯不前,鎮內也出現了諸多問題,鎮內的建設也止步不前,出境非常尷尬。

貴州的一個小鎮,靠著礦產維持經濟,後轉型發展旅遊業

我國相關部門也非常關心此鎮的發展,對這個小鎮做出了重要指示,讓這個小鎮以當地的特色為依託,進而發展旅遊業。當地有著3000年的硃砂文化,改造舊礦區,重現絕美的山水資源,打造“硃砂古鎮”。這一系列的轉變,實現了鎮內的經濟轉型,為百姓建設綠色小鎮。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