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陸河縣,中國十大詩意小城之一,客家風情新山城

中國十大詩意小城之一,客家風情山城,廣東省陸河縣。她別名吉康,是中國最年輕的客家縣,她是海陸豐紅色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度榮獲中國十大詩意小城之稱。因由陸豐分出,縣治河田鎮,取首字組合而得名。

廣東省陸河縣,中國十大詩意小城之一,客家風情新山城

廣東省陸河縣,中國十大詩意小城之一,客家風情新山城

廣東省東南部,北迴歸線從這裡穿過。

她別名吉康,是中國最年輕的客家縣,她是海陸豐紅色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老一輩革命家周恩來、古大存、謝非等曾在此進行長期的革命鬥爭;具有獨特的客家風情和客家文化,被譽為客俗桃源和紅色旅遊勝地,有中國農村水電之鄉、中國建築裝飾之鄉等稱號,2018年度榮獲中國十大詩意小城之稱。


廣東省陸河縣,中國十大詩意小城之一,客家風情新山城

陸河縣地處廣東省汕尾市東北部,這裡東北緊鄰揭西縣,西接海豐縣、惠東縣、紫金縣,南連陸豐市,北倚五華縣,東南與普寧市為鄰。因由陸豐分出,縣治河田鎮,取首字組合而得名。下轄河田鎮、水唇鎮、河口鎮、新田鎮、上護鎮、螺溪鎮、東坑鎮、南萬鎮,境內有國營吉溪林場。縣政府駐河田鎮朝陽路,總面積1005平方千米,人口35.4萬。

河田鎮是全縣的行政、經濟、文化、商貿、交通中心;這裡自古是粵東的著名的商埠、交通樞紐、軍事要塞;也是粵東地區的重要的資金、原材料、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她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國家經濟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也是大革命時期的陸豐縣委所在地,也是解放初期陸豐縣政府所在地,素有紅色之都、禮儀之邦、文明之鄉的美譽。


廣東省陸河縣,中國十大詩意小城之一,客家風情新山城

縣域在春秋戰國時屬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屬南海郡傅羅縣,三國時傅羅縣改名為博羅縣,隨屬。東晉咸和六年(331)析博羅置海豐縣,屬之。清雍正九年(1731)析海豐之吉康都、坊廊都、石帆都置陸豐縣,屬之。1949年2月,先後屬於粵東行署、汕頭專區、惠陽專區。1988年1月,析陸豐縣北部的河口、河田、東坑、水唇、新田、螺溪、上護、南萬8個鄉鎮以及吉溪林場設立陸河縣,屬汕尾市。


廣東省陸河縣,中國十大詩意小城之一,客家風情新山城

陸河縣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與興梅山區結合地帶,以縱向的丘陵性谷地為主,是榕江和螺河水系發源地,境內火山嶂、尖山嶂、人字嶂、羅京嶂、獅子嶂、蓮花山脈等山峰如同天然屏障將陸河環繞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最高峰烏凸山海拔 1233 米;地表溫泉布點多,蘊藏量大,尤以上護鎮的溫泉最負盛名,有泉鄉之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充足,年均氣溫21.5℃,年均降雨量2324毫米,日照2138小時;森林覆蓋率高達70%, 擁有中國最大的紅椎林自然保護區,紅椎林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其中有成片的被譽為古老植物活化石的桫欏,是恐龍時代恐龍的主要食物。

境內有花崗石、高嶺土、稀土、鈦、鉀長石、石英石等礦產,其中花崗岩品種多達30種,是價值較高的建築裝飾材料。主產稻、甘薯、小麥、花生等農產品;有青梅、荔枝、龍眼、芒果等水果,是廣東省菠蘿主產地之一,陸河縣是中國青梅之鄉,青梅種植歷史就已達2900多年,所產青梅具有果大、肉厚、酸度適中,品質上乘之優點。有客家娘酒、茶葉、柿餅、蜜糖等特產;陸河主要生產單叢茶系列,有南萬單叢和烏凸山單叢兩大系列,是中國烏龍茶系列中的名貴品種,含有益於人體的硒元素高於其它名茶,含有多種人體所需微量元素。


廣東省陸河縣,中國十大詩意小城之一,客家風情新山城

這裡自古民風淳樸,在這裡可以領略奇特秀麗的自然景觀,可以感受純樸真誠的民俗民風、可以體驗客俗桃源風光。這裡旅遊資源豐富,有瑞龍莊園、商賢家廟、白水寨瀑布、南萬紅椎林生態公園、燕子巖、鷹嘴峰風景區、共光旅遊風景區、東坑尖山寺、九廳十八井、上戶溫泉、世外梅園風景區、謝非故居等景點,其中,白水寨瀑布享有小廬山瀑布之稱,共光村萬畝梅園是廣東面積最大的連片梅園。

境內有神象映湖(南萬鎮神象山、南天湖)、白水飛瀑(螺溪鎮白水磜、黃金坑竹林)、許山飛龍(河田鎮火山嶂)、嶺南香雪(東坑鎮共光梅園、水唇鎮螺洞梅園)、觀天望海(水唇鎮觀天嶂)、紫燕銜花(上護鎮燕子巖)、南屏雄獅(河口鎮獅子嶂)、激石烽火(新田鎮激石溪革命根據地)被譽為陸河八景。

廣東省陸河縣,中國十大詩意小城之一,客家風情新山城

世外梅園景區位於陸河縣水唇鎮羅洞村,這裡是榕江水系主要發源地之一。羅洞村森林覆蓋率高達80%,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豐富。《回不去的故鄉》一書的作者幽壹稱此為世外梅園,2015年12月,原解放軍二炮裝備部李建國將軍考察羅洞村時題字世外梅園。她是粵東地區最大的連片梅園;有雷打石、劍劈石、風響石、迎客松、夫妻樹、紅椎林、十里花溪、古梅園棧道 、娃娃魚生態河等景點。這裡是休閒放鬆的好去處,在這裡除了欣賞大自然清麗風景,亦有嶺南鄉村客家民居的獨特風韻,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洞木偶戲也別具風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