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前,為何英法和德國都想“捶”蘇聯?

鄧繼敏


關於這個問題,已經涼涼的法國表示:我沒有,我不是,別瞎說啊!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190個師共550萬大軍在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以及190艘軍艦的配合下,向蘇聯發動了猛烈進攻,蘇德戰爭由此爆發。

由於戰前的斯大林對戰爭的錯誤預判,加上蘇聯大清洗運動帶來的惡劣後果,開戰之初,蘇聯軍隊一潰千里。至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會戰爆發前,蘇聯損失軍隊超過300萬,淪陷國土超過150萬平方公里,蘇聯失去了1/4的人口,西部工業區幾乎損失殆盡,整個國家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

蘇聯的抗戰得到了英國的大力支持,這是蘇軍能夠堅守列寧格勒以及取得莫斯科保衛戰勝利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蘇德戰爭前,英國和德國一樣,也是一個堅定的反蘇主義者。也就是說,蘇德戰爭前無論同盟國還是軸心國都有將蘇聯痛毆一頓的衝動。

那麼為何蘇聯的“人緣”如此之差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見縫插針的革命輸出

蘇聯之所以“人見狗嫌”,根本原因在於意識形態的根本對立。

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後,蘇聯走上共產主義道路,在資本主義陣營撕開了一道裂口。

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列寧堅持“民族自決”原則,即世界各大民族都應該建立自己的蘇維埃政權,然後以“自願平等”的方式併入蘇聯,而後幫助弱小國家和民族完成無產階級革命,最終實現紅旗插遍世界的偉大目標。

為此從1919年開始,蘇俄和波蘭爆發了慘烈的蘇波戰爭,但因為蘇軍的出兵不利,加上國際社會的干涉,蘇俄將革命向歐洲輸出的計劃泡湯。

但失敗的蘇聯並不甘心。1924年列寧去世後,斯大林成為蘇聯最高掌權者。和列寧的理想主義不同,相對務實的斯大林堅信,只有一個異常強大的俄羅斯,才能為共產主義革命的輸出保駕護航,因此蘇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重工業以及農業集體化建設,在短短10年時間裡便迅速成長為強大的工業國。

1937年,蘇聯綜合國力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在實力不斷膨脹的情況下,蘇聯向外輸出,尤其是向歐洲輸出革命的意願越來越強烈,這使得歐洲國家異常緊張。

1933年納粹德國的崛起以及綏靖政策的大行其道,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蘇聯的外在威脅,歐洲需要一個強大的德國充當阻擋紅色潮流的屏障。

所以當對納粹德國的迅速膨脹憂心忡忡的斯大林主動尋求和英法等國合作遏制德國時,英法兩國都堅定地選擇了拒絕,因為相比於法西斯,革資本主義命的蘇聯更加可怕。

而遭到英法無情拒絕的斯大林很快和希特勒一拍即合,兩國隨即於1939年8月23日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在和平共處的同時,還秘密劃分了兩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

正是因為蘇德的秘密媾和,蘇聯才成為德國橫掃西歐的大後方,於是法國覆滅,英國殘廢,英國對蘇聯的痛恨可想而知。

2、不遺餘力的領土擴張

而相比於蘇聯和英法等國的矛盾,蘇聯和德國的矛盾則更加直白和明顯。

除了意識形態方面的根本對立以及法西斯對共產主義的極端痛恨,作為地狹人稠的國家,德國對蘇聯土地和資源的慾望是天生的,這使得希特勒在還未登上德國政治舞臺時,便已將蘇聯作為納粹的最大敵人。

而對於蘇聯而言,無論德國是否走上法西斯道路,只要德國在中歐崛起,就必然是蘇聯革命輸出的頭號敵人,所以在德國時刻想要橫掃蘇聯的同時,蘇聯也在枕戈待旦地準備毀滅德國。

但是作為中歐國家,德國在消滅蘇聯之前,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兩線作戰問題,也就是必須要首先保證西歐大後方的穩定。而蘇聯在應對德國威脅的同時,日本關東軍也在遠東地區虎視眈眈,所以蘇德雙方都有暫時休戰,睡一覺再來的內在需求,於是《蘇德互不侵犯協定》順利簽訂。

而後,蘇聯成為德國橫掃西歐的“奶牛”,而德國也確實在1940年橫掃西歐,鏖戰英國去了。

但早已意識到蘇德戰爭必然爆發的斯大林,在德國一路向西的寶貴間隙,蘇聯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西進”運動,意在建立“東方陣線”,增加對德戰爭的縱深。

1939年9月17日,蘇軍大舉開進波蘭東部,佔領了寇松線以東的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地區;1939年11月,蘇聯大舉進攻芬蘭,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後,奪取了芬蘭的薩拉、貝柴摩、卡累利阿地峽等地區;1940年3月,蘇軍強行開進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隨後將其併入蘇聯;1940年6月,蘇聯向羅馬尼亞強行索要比薩拉比亞地區。

通過斯大林的一系列擴張,蘇軍國界線向西推進了平均300~400公里,大大增加了戰略縱深。但蘇聯此舉不僅失去了進攻德國的突然性,還讓希特勒勃然大怒,有了進攻蘇聯的口實。因為斯大林強行索要比薩拉比亞地區嚴重損害了德國盟友羅馬尼亞的利益,作為德國的石油基地,羅馬尼亞就是希特勒的命根子,斯大林無疑是在挑戰希特勒的底線。

所以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羅馬尼亞才成為最頑強的反蘇力量,而在蘇芬戰爭中,戰敗的芬蘭政府也趁機奪回了失去的土地,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更是群起倒戈,就連烏克蘭也對德軍夾道歡迎,蘇聯在蘇德戰爭前期陷入眾叛親離的尷尬境地。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英國和法德真的都想捶打蘇聯,而且英法早在希特勒之前就捶打過蘇聯兩次,德國屈居第三捶。

很多人都知道希特勒進攻蘇聯是為了稱霸歐洲,但很少有人知道希特勒這個大獨裁者也同樣把斯大林汙衊為大獨裁者。

希特勒這個戰爭狂人不僅要稱霸世界,還把蘇聯當成眼中釘、肉中刺。


希特勒對共產主義的仇視,還是來自於他對猶太人的蔑視和偏見,因為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卡爾馬克思就是猶太人。

大獨裁者希特勒在他的“我的奮鬥”一書中寫道;馬克思猶太主義的學說,拋棄了世界上天經地義的貴族原理,而以下層的人民取代了貴族的特權,馬克思否認了英雄,否認了個人的能力。那麼人類幾千年的歷史怎麼解釋,拿破崙、凱撒、秦始皇又怎麼解釋?

其實希特勒最不忿的還是覺得自己是德國的救世主,是拯救德國的英雄。馬克思的人民創造歷史的理論,危及了他在德國的權威,給他在德國的造神運動帶來負面影響。


希特勒頑固地認為:“人種有優劣之分,優等人就是主人,主宰者,統治者,劣等的人就是奴隸,被統治者,日耳曼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應該他統治世界。”

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講究人人平等,認為全世界不分種族、不分地域、不分貧富,都是人人生而平等的。

馬克思認為人類最理想的社會就是消滅剝削、消滅貧富、消滅國家和階級,消滅軍隊,實現世界大同。

而大獨裁者希特勒認為,如果人類實現共產主義,世界就亂套了,地球就會走向末日。


尤其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戰敗後,希特勒對共產主義的仇視轉嫁到了蘇聯身上,轉嫁到了斯大林身上。希特勒認為正是受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德國才有了水兵起義,才導致德國迅速投降。

1919年4月,獨立社會民主黨人發動革命,在巴伐利亞建立紅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久被右翼暴亂推翻。還是在4月,共產黨又在慕尼黑策動工人暴動,慕尼黑蘇維埃共和國誕生。不久共和國被扼殺,共產黨領導人被害。

因此,德國頑固勢力把所有的賬都算在共產黨人身上,當時德國的所謂愛國軍人義憤填膺,覺得是共產黨在後方搗亂,發動罷工、革命,在後方捅刀子。


當時在一戰中已經是下士的希特勒更加仇視共產主義,仇視蘇聯,尤其是共產主義的理論得到了德國廣大群眾的一直擁護,讓希特勒對蘇聯的仇視得到了頂峰。

希特勒覺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十月革命,德國的所謂十一月革命都是蘇聯人作祟,是斯大林策劃組織和領導的結果。而斯大林的態度也是希特勒急於消滅蘇聯的主要原因。

斯大林一面跟德國簽訂互不侵犯密約,一面在國內擴軍備戰,秘密制定了對德作戰計劃。

斯大林還在講話中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互不相容,一場戰爭不可避免。

蘇聯的情報組織秘密策劃在德國和英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消滅資本主義政權。雖然沒有實施,但綱領文件還是被蓋世太保拿去了。因此,希特勒對紅色蘇聯恨之入骨,入侵蘇聯在所難免。


而英法認為馬克思主義大逆不道,危及了他們的統治。十月革命發生後,1918年11月~1919年2月,英法組成了聯軍10多萬人入侵蘇聯,並很快佔領巴統、巴庫,隨後兵分三路向莫斯科進犯被英勇的蘇維埃游擊隊打退。與此同時,美侵略者則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等地登陸發起進攻,但依然遭遇慘敗。這就是歷史上的列強幹涉蘇維埃。在這次干涉中,英國是挑大樑的,積極鼓動列強出兵。

丘吉爾擔任首相後更是對紅色蘇維埃採取了敵視的態度,因為丘吉爾就是一個瘋狂仇視共產主義的政客。當年列強對蘇聯蘇維埃的干涉就是丘吉爾策劃的。


1919年11月英國舉行一戰後的首次大選,丘吉爾在內閣內擔任了陸軍大臣、併兼任空軍大臣職務。他到任後,不遺餘力主張干預俄國內戰。他在議會演講,稱英國應該讓布爾什維克主義“胎死腹中”,丘吉爾喪心病狂,把共產黨人稱為“殘暴的大猩猩”。 所以,當斯大林在蘇德戰爭爆發前想跟英法結盟共同抵禦德國擴張的時候,英法讓斯大林吃了閉門羹。因為他們希特勒還仇視蘇聯,西方將禍水引向蘇聯,借刀殺人。只是到了後來,德國人的攻勢不可阻擋,英法也難以自保,頑固的丘吉爾才幡然悔悟,

1941年6月,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去25年來,沒有誰比我更徹底地反對共產主義,沒有誰比我更想進攻蘇聯。

但現在形勢變了,蘇聯的危難就是我們的危難,也是美國的危難。”但丘吉爾心裡,蘇聯依舊是不共戴天的死敵,跟蘇聯的結盟只是權宜之計。二戰結束後,丘吉爾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親手拉開了冷戰序幕。


小約翰


德國想捶蘇聯是真的,希特勒早就看斯拉夫人還有他們的蘇維埃紅色政權不爽了,要不是擔心兩線作戰和蘇聯過於難啃,希特勒第一個就會打蘇聯。而和英法的戰爭則可以算是被迫之舉,尤其是英國,希特勒真心不想先去招惹這個海上流氓。



但英法倒不想捶蘇聯,英法想捶蘇聯那是他們組織遠征軍準備穿過挪威和瑞典去援助芬蘭的時候,但這場大冒險隨著希特勒的先發制人而胎死腹中。不然等到德國向蘇聯宣戰的時候就有好戲看了。

但是在希特勒征服西歐之外,法國和英國哪裡還有捶蘇聯的想法?

首先是法國,維希法國是傀儡,自由法國窮得叮噹響,復國大業都要仰仗英國,難道要靠非洲黑叔叔遠征蘇聯嗎?



其次是英國,英國已經和希特勒鬧翻了,這種情況下英國是熱衷於把蘇聯給拉下水和德國作戰的。因此丘吉爾才會對蘇德關係的變換如此熱心積極,丘吉爾恨不得蘇聯立刻參戰,自然是不會捶蘇聯的。


英法想捶蘇聯應該是蘇芬戰爭時期。


普魯士之魂


說來說去還是一個根本原因:意識形態!

冷戰其實可以看做是二戰的延續,為啥西方一直跟蘇聯死磕?首先咱們看看蘇聯的口號是啥,“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資本主義…”西方又不傻,你喊這個擺明就是想搞事啊,不錘蘇聯錘誰?

再一個蘇聯真有把紅色革命燒到全球的想法,大點的國家基本都有共產黨,都在高喊革命,蘇聯還組織了個“共產國際”來指揮各國的共產黨準備暴動奪取政權,德國更是在西班牙跟蘇聯叫的勁…

蘇聯的這種意識形態直接挑戰的就是西方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英法二戰前出賣捷克斯洛伐克,與德國搞好關係,就是想禍水東引,讓剛在西班牙與蘇聯練過的德國直接錘蘇聯,只是沒想到他們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之所以西方與蘇聯有不可調節的矛盾,主要就在蘇聯的“革命”上,這不是利益的事,這是蘇聯要搞死西方的權利掌控者們!







走進歷史大觀園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為什麼蘇聯從成立之初就被西方國家所排斥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為蘇聯的體制原因,另一方面還是蘇聯自己作的。首先蘇聯成立的時候正好處於一戰時期。當時正是一戰戰況正酣的時候,而蘇聯建立後國內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軍事都是一團亂麻。蘇聯為了自身的利益主動找到德國和德國秘密談判並且退出了一戰。要知道一戰時期蘇聯美英法俄這些國際互相之間都彼此不信任對方。但為了利益大家還是站在了一起。而沙俄十月革命建立蘇聯後退出了對抗德國的陣營。這無疑就是出賣盟友。所以蘇聯自然會被美英法所敵視。



接下來就是意識形態問題了。可能現在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可笑。但在上個世紀的時候。意識形態可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當時整個世界就只有一種意識形態,那就是資本主義制度。雖然在很早之前的法國爆發過一次巴黎公社運動。但實際上巴黎公社只是一次無產階級的嘗試。並且巴黎公社運動實際上再本質上和無產階級還有著很大的區別。而巴黎公社運動的失敗就是因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打壓才徹底失敗的。所以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和無產階級實際上雙方勢同水火。這樣就不難解釋為什麼蘇聯成功建立之後被西方國家如此敵視。甚至把蘇聯譽為大家共同的敵人。


而且在一戰後,原本被英國和美國打壓的德國卻受到了英美兩國的大力扶持。憑什麼德國可以從一戰戰敗後迅速恢復實力?就是因為英美兩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原本他們的打算就是把德國養肥了之後,引起德國和蘇聯的大戰。這就是二戰前期歐洲歷史上著名的黑幕“綏靖政策”。後來英美法玩火自焚。德國和蘇聯不僅沒有交手。反而還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來避免雙方過早的正面對決。而且在該協議中的秘密條約還約定了德國和蘇聯雙方合作瓜分東歐的利益。但德國也知道最後的勝利者只有一人。所以一切的約定都是為了暫時穩住對方罷了。


最後一點歐洲國家對於沙俄的本性太瞭解了。或許是因為斯拉夫人血統中蘊含了太多的蒙古人血脈。所以斯拉夫人侵略性很強。當時歐洲被英法兩國統治,其他的國家都要受到英法的打壓。二蘇聯的橫空出世肯定會對英法造成極大的壓力。那些被英法壓迫的國家肯定會轉投到蘇聯的羽翼之下尋求庇護。歐洲是英法兩國的歐洲,他們自然不願意蘇聯橫插一腳。而且由於蘇聯的前身沙俄經濟條件很差。所以欠了英法兩國很多的錢。但蘇聯建立後表示原沙俄的欠款概不負責。這就更使得蘇聯信譽遭受重創。也更加使得蘇聯孤立於歐洲之外。甚至在二戰前英法都一直在把蘇聯當成主要的競爭對手來看待。並且一度還想和蘇聯開戰。這就是蘇聯不受待見的原因。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不是都想錘蘇聯,而是他們都已經錘過了,錘的很不成功。

而當時的蘇聯,絕對是國際社會上一個拉仇恨的著名國家。

先說說上一次大家錘蘇聯的過程。

那時候的蘇聯還不叫蘇聯,而是叫做蘇俄,十月革命後的共產黨人們在俄羅斯大地上和周邊國家發起了無數的革命,紅軍戰無不勝,白軍眼看不支。

此時的國際上的資本主義列強們對社會主義國家極度恐慌,為了遏制,他們搞了一場不成功的戰爭,組織了包括英、法、美,日,中(咱們也當過帝國主義列強)等國家對蘇俄的干涉戰爭,他們和白俄軍隊一起搞了西伯利亞共和國,中國也首次派出軍隊走向了被滿清割讓出去的那片土地,然而結局是悲催的,干涉失敗,紅軍摧枯拉朽粉碎了帝國主義的干涉。

從那以後,帝國主義們雖然意識到了蘇聯的強大,但亡俄之心不死,一直到了30年代,以希特勒為代表的德國納粹上臺。

有賊心沒賊膽

此時英法對德國人的心態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們害怕武裝起來的德國人會把目光向西向南,去攻擊資本主義的腹地,一方面他們又希望可以禍水東引,使德國去進攻蘇聯,幻想可以漁翁得利,用一句話說就是:”有賊心,沒賊膽。“他們雖然想錘蘇聯,但是他們沒有能力,沒有決心,一戰讓英法這些國家患上了戰爭恐懼症,所以他們只有不停的幻想德國,打蘇聯把,打蘇聯吧。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悲劇的,德國人不僅沒有錘蘇聯,先拿著英法的小弟開了刀,並且蘇聯還幹了趁火打劫的事,就這樣英法還沒覺醒,在經歷了捷克,波蘭的亡國之後,德國終於和英法正面打起來了。

至於為什麼想錘蘇聯,很簡單,社會主義蘇聯當時是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敵人,他們視社會主義為眼中釘,肉中刺,資本家們害怕社會主義把他們的國家也變成社會主義,害怕他們失去了剝削人民的權利,所以,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都有敵意。

然而,這一切都被德國人破壞了。


關河南望


無論是蘇德戰爭前還是蘇德戰爭後,英國、法國和德國一直都想用武力消滅蘇聯。英國,法國和德國不僅僅是想一想,他們還付諸實踐。發動了多次戰爭,想要達到他們消滅蘇聯的目的。

為什麼英國法國和德國都想消滅蘇聯呢?

我們分析一下,英國、法國和德國都想消滅蘇聯的原因。

第一,蘇聯的社會制度與英國、法國和德國的社會制度是完全相反的。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制度是資本主義制度,而蘇聯的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是在消滅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就是在通過十月革命消滅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社會制度的不同,就使得英國、法國和德國與蘇聯變成了天然的敵人。英國法國和德國都擔心自己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也會被社會主義制度取代。


第二,全世界無產階級之間是有聯繫的,資產階級是感到恐懼的。社會主義制度極有可能從蘇聯一個國家擴散到全世界。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資本主義的英國、法國和德國就要消滅社會主義的源頭——蘇聯。實際上,無產階級革命擴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因為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無產階級受到了資產階級的嚴酷壓迫。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最終的目的當然是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各國資產階級對這一點是恐懼的,是不能容忍的。

第三,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利益衝突導致階級矛盾惡化。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天然就是敵人,資產階級獲取利潤的方式就是剝削無產階級。資產階級的財富越多,就意味著對無產階級的剝削越嚴重。當時的資產階級使用成功現象非常普遍,發給工人的工資非常的低,幾乎不能維持生活;工人每天要工作15個小時左右。甚至有很多個人就是活活累死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意味著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那麼也就意味著資產階級會失去他們的利潤。所以英法德一直想消滅蘇聯。

第四,資本主義的英國、法國和德國與社會主義的蘇聯之間的意識形態是對立的。資本主義國家所信奉的是自由民主思想,而社會主義國家所信奉的是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思想。思想上的衝突是世界上最不可調和的衝突。正是思想上的衝突導致了政治上的對抗和軍事上的流血衝突。


第五,英國、法國和德國與蘇聯有文化上的衝突。雖然他們都是歐洲國家,雖然他們的文明都發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雖然他們用的都是字母文字;但是他們之間的文化上還是有差別的。最大的區別就是:英國法國和德國信奉的是天主教和新教,而蘇聯信奉的是東正教。嗯,他們雖然都屬於基督教,但是教義的分歧使得他們走向了對抗。信仰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也是導致人類戰爭發生的根源之一。

第六,在某些時候,反對蘇聯是政治的需要,是一種政治正確。舉個例子,1929年經濟危機發生以後,各資本主義國家都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經濟萎縮,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這個時候資產階級為了鞏固資本主義制度,就必須轉移國內的矛盾。怎麼轉移呢?發動戰爭。向誰發動戰爭呢?當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蘇聯。這樣既能轉移國內的矛盾,又能消滅資本主義制度的最大威脅。


第七,蘇聯強大的工業刺激了英國法國和德國的神經。1924年斯大林成為了蘇聯最高領導人以後,慢慢的廢除了新經濟政策,代之以斯大林模式。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到1937年前後,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工業強國。強大的蘇聯成為了西方列強的心頭之刺,西方列強,必除之而後快。

作為資產階級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達到消滅蘇聯的目的,在1918年發動了干涉蘇聯革命的國內戰爭。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列寧列寧實施了戰時共產主義經濟政策。集中了一切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1939年德國又發動了侵略蘇聯的蘇德戰爭,蘇聯因為工業實力的強大,最終戰勝了敵人。社會主義在國際上終於站住了腳。二戰後,社會主義國家的數量不斷增加。嚴重打擊了西方列強,衝擊了資本主義制度。

綜合上述,我們知道了英國、法國和德國,要消滅蘇聯的原因。但我們也應該知道無論什麼制度的國家都是人類文明的體現。我們要拋開制度上的差異,找出共同點加強合作。共同來發展經濟,共同建立政治上的互信,共同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經濟新秩序。


歷史緯度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西歐國家工人階級普遍覺醒,西歐國家內部矛盾尖銳,西歐國家之間利益衝突不斷。在這個背景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俄羅斯的國內矛盾激化,布爾什維克帶領工人階級在俄羅斯建立了第一個共產主義政權。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沒有解決西歐國家之間利益衝突,只是使衝突暫時平息,二十年後即爆發了規模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大、慘烈程度史無前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俄羅斯共產主義政權的成功建立,對歐洲國家的工人階級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共產黨也建立了一個短暫共產主義政權——魏瑪共和國。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在歐洲的蔓延,必須徹底扼殺第一個共產主義政權——蘇聯。這就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帝國主義國家聯合干涉蘇聯真正緣由,也是為什麼一直想打倒蘇聯的原因。


賈何必


從古至今,俄羅斯的一切與歐洲的問題,根源在於地理位置,並依此演化出來的悠久歷史。

這導致其無法進入歐洲核心圈內。

一、很多矛盾的根源都是地理。

英法矛盾雄霸歐洲,英國實力優勢,法國地理優勢二者平衡。英VS法。。一邊合作一邊打。

英法德矛盾雄霸歐洲,法國失去地理優勢,英國實力優勢打折,英法合作共同削弱德國,德法合作英國成為阻礙 ,三者平衡。。英+法VS德。。

蘇聯的出現使歐洲“失衡”,誰想與之親近會遭到另外兩方的阻力,這就造成了不論什麼時期,蘇聯當敵人的價值遠高於當盟友的價值。(說白了如果蘇聯是亞洲國家,他在歐洲的待遇遠高於現狀)。二戰時德國雖然先與蘇聯簽約,後在歐洲戰場大局已定,但陣腳未穩的情況下,迫不及待的發動了對蘇聯的進攻,可以說明一點,蘇聯得到稱霸歐洲的實力容易,想進入歐洲核心圈難,這是歐洲的策略或者說是共識。因為稱霸歐洲,沒有把蘇聯包在其中,當時德國想了,或許也是因為亞洲有個日本同盟。

二、蘇聯沒有更為有效的外交政策

歷史是歷史,如果不去改變歷史會延續,就像中國所說的輪迴,就是一個勁的轉圈,命運始終未曾改變,彷彿生了就是為了死,死了就是為了生。。。類比我國,幾十年前比蘇聯差很多,但政策差異很大,幾個重要的說一下吧,“求同存異”,“一國兩制”,“不干涉內政”,“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這是一系列改變自身命運的外交政策,同時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外部環境。

就像交朋友,心存芥蒂,又怎能腹背相依呢?

水火不容,又怎能推心置腹呢?

做為橫跨亞歐的大國其實力和地位嚴重不符就是因為這方面被人當了致衡各方的棋子,沒有適時改變政策走出“自己”的路。


橫子小堅士心


蘇德戰爭前,為何英法和德國都想“捶”蘇聯?其實原因很簡單。

其一:體制原因

從1917年俄國迸發十月革命建立蘇聯開端,英法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把蘇聯視為異類,視為眼中釘,所以才有了帝國主義列強武裝干與俄國革命的舉動。雖然蘇聯人把英法等列強幹與軍趕走了,但英法依然十分敵視蘇聯,對蘇聯進行各種封鎖和打壓,導致蘇聯處境十分困難。

其二:現實原因

由於英法對蘇聯的敵視蘇聯不斷和德國靠近,兩國關係日益升溫,好的穿一條褲子,這讓英法更加憂慮和敵視。二戰迸發後,蘇聯夥同德國在歐洲無事生非,不僅瓜分了波蘭,還入侵了芬蘭、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國家,因而讓英法感到不滿和驚懼,特別是對芬蘭的入侵,完全激怒了英法。但是與此同時,德國對蘇聯的用兵態勢也是越來越明顯,是以蘇德關係日趨緊張,當德國對蘇聯發動侵略時,英蘇關係又快速升溫,這可真應了那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