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茅獎(茅盾文學獎)裡故事

聊聊茅獎(茅盾文學獎)裡故事

1王蒙是大作家,知名的小說也一大把,獲獎的卻是個大家不熟悉的這邊風景。這是一起死回生的小說。

說的是,1978年王蒙在疆尾期,歷4年功寫完了這小說,卻一直就沒面世,這很奇怪(或許他沒說實話?)過了三十年,才想起找出版社,結果一印行就拿了茅獎。

新疆有劉亮程寫小說有周濤寫散文,王蒙以垃圾堆裡掏一本舊手稿出來,即問鼎最牛獎,有意思。

而他寫的其他長篇小說,也是早快被人們忘光了。短中則入選好多選本,布禮至少不下十個,年青人不下二十個。

2書是貴得讓窮人望而興嘆了,我說的是梁曉聲新作。

相對而言,梁曉聲已經是不應該得茅獎了,他的才情早已消失。

農村題材、城市市民題材、工商題材,他已全不在行,說他是個教授吧,他念書也少。

他的書,很多,我曾買過本各階層分析,是過氣之後的瞎侃。

中篇大王,他夠格,長篇能立住的是雪城,其他親情散文之外還有甚?沒了吧。

梁先生為這人世間專門來祁縣與讀者互動來,中青社營銷活動。

3抉擇讓張平難為情的是,盡沾了題材優勢,是全部茅獎中文學性最孬的之一。

這就是現實主義作品的尷尬,當時能火,但詬病多。

幾乎所有張平的作品都是由公安部群眾出版社出,我買的卻是北嶽。本意是想支持晉版,但這本也太粗俗了。

粗在印製,想象不到的爛,是祁縣一小印刷廠印的。紙雜墨亂開本小。

俗在編輯,本來是納入國慶五十年獻禮書系,卻頭尾均無任何選定說明,連張平在打官司贏後的那篇永生為窮苦大眾寫的表白文也沒。

榆次有多個大廠是莫名破產了的,這本書寫的是山紡,晉華還不也一樣?國企毀於倉鼠蛀蟲,是張平的觀點,實際認識淺了,國企滅於時代,才是真相。

4李自成,是有力氣寫人們卻沒力氣讀的。

唐浩明有名?二月河名氣大?都差姚太遠了,姚是毛主席認可鄧小平表揚的,且功力相當夠格的。

長篇歷史小說有個公認,就是頭裡幾卷好。李自成就是二卷拿獎,頭卷人們驚讚。

我也沒興趣看十來卷,看的是普及本,正式名叫精補本。

這個做手術的是個教授素養者,然後呢,給姚當秘書若干年,老得返真了的姚,求他做這手術的。誇這秘書水平高的人太多了,續縮之典範。

茅再評一千本,這本也是首屆頭部。

5何啟治說人文社有個罪人,路遙投稿而鄙視,把平凡的世界扔給了別社。而更多的則是功臣。

戰爭與人即一例。作者王火投中青社,中青社停辦時該人調人文,改革開放後,即求王火賜稿,稿卻早已不見。

作者說放棄吧,編輯數年相勸相催,居然

重寫了一遍。最終拿了茅獎。

稿逸重寫的事在出版史上很多,夠寫一本書了。

6路遙的這本書,版本最打架了。

曾幾何時,人文出茅獎書系,怎麼也想不到會收不了平凡,而平凡又是茅獎銷售之王。

我去過國道邊的路遙紀念館,正好鄰國道,近故居而建於河灘。

大概是,路遙和老婆離婚後絕交了,卻有愧於女兒,於是,其女心安理得地把版權獨授十月了,實際上,平凡早期版本最多見的是深綠色中國文聯版。

平凡的世界是哀榮之作,當年第二部是由黃河周山湖先生幫發的,而路來並改書時,用的是晉中文聯的稿紙,書上有手跡圖為證。

我曾問過周先生,路的手稿好象留就留的是複印件,故山西並無其一手手稿。

路遙拿命寫平凡,平凡之父是柳青,在未成名前,路遙是個鄉間小秀才,是大學改變了他的文運。路有另一個紀念館,就在延大里面。

7野葫蘆引

這是我最認真讀的一部大部頭書,共三十多年寫完出齊,如果誰不承認這四本書好,那就是壞了心了,如果誰不承認這四本書難寫,也是沒好好看的。

小說語言獨特,是大知識分子的語言,作者現已90多歲。

寫了個續,因為政治原因,國內出不了了,但香港中和已出,買不起。

最值得看的是西征記,獲茅獎的是東藏記。

我是看完嶽南南渡北歸才來翻此四冊的。近一個月才看完,很累的閱讀。

讀完了才曉得是103萬字,四冊合起來新印139元定價,而我是陸續買的,定價104元。

中和4+1雙十一搶購價348元,欲購請移步噹噹,大陸社無權出,但港版你有權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