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穿楼而过的轻轨,重庆又将多一个网红打开地:京东超体店

Popo||评论

虽然每年双十一的主题都离不开降价促销,但如果仅限于此,也会让身经百战的消费者有所 “审美疲劳”。双十一,不仅要有促销,更要有打破常规的新玩法。

11月7日,家电全渠道份额占比达22.7%、稳居全渠道第一的京东,带来了其发力线下的力作:超级体验店揭幕,并将于11月11日零点正式开门迎客。旨在激发消费潜力、提升互动体验的超级店,引来众多品牌站台捧场,而由此引发的对传统渠道业态的冲击,也随之一并拉开了帷幕。

除了穿楼而过的轻轨,重庆又将多一个网红打开地:京东超体店

京东超级体验店

乱象加剧传统渠道的惨淡?

这两年,传统电器渠道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了。

习惯于规模为王、渠道为王的旧思维模式,不能接受产品为王、消费者为王时代到来而引发的身份角色转换,让不少电器专卖店、地方连锁甚至全国连锁卖场等实体店,慢慢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更为可悲的是,对于现状它们虽有不满,但缺少大刀阔斧自我革新的勇气,依然寄希望于线下市场在经历低迷衰弱后,能出现周期性地甚至报复性反弹,以重现昔日门庭若市的盛况。

然而,现实却不断给这些活在想象中的实体店敲响警钟。

在一场场竞赛中,关门打烊的实体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以前是遍布全国乡镇的缺乏竞争力的夫妻店、电器专卖店,后来一些有一定实力的地方连锁(比如临沂金鹰美乐家电、山东银座电器、鞍海宏达电器、沈阳兴隆大家庭购物中心等等)出现生存危机,再后来蔓延至全国性连锁卖场。

即便不关门的,也出现了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的现象,收益方面可谓惨淡,坪效、人效连创新低,紧紧巴巴、量入为出变成了一种常态。

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的背后,虽然有电商为代表的新生力量强力冲击市场的原因,同样也有难以克服的自身及行业乱象。

比如渠道商和品牌厂之间始终难真正和谐,博弈从未消失,只是在不断变换着形态;比如名义上透明的价格体系,依旧有很多人为操控的空间或者依附二三线甚至乡镇市场的地方连锁根本拒绝价格透明;比如冗长的产业链条,虽经过常年磨合但依旧没有形成简单高效的解决方案,导致店铺成本居高不下;比如在现代服务业盛行的当下,还通过惯用的手法,在售后、维修等环节继续上演“坑蒙拐骗”,牟取不当得利。

诸如上述的乱象,让消费者对实体店的印象大打折扣,即便在一些电器卖场主动做出改变加强与消费者互动的基础上,依旧不能从根源上治理这些深入骨髓的症结。

携重任而来的京东超体店?

当沃尔玛、家乐福、国美等规模较大的零售渠道都需要关店调整的时候,零售业态再造已迫在眉睫。但线下实体店频现关门潮,并非意味着实体店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恰恰相反,实体店作为加强互动提升体验的重要抓手,其对提升科技产品带给消费者生活品质改变方面,有着不可或缺且无法替代的作用。

正确的认知是,传统实体店的各种习惯理当有所改变:以前用的很顺手的旧秩序必须要打破,满足时代需求新的规则必须要建立。

坐落在重庆两江新区,旨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典范的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于7日正式揭开神秘面纱,迎来首批体验观众。

除了穿楼而过的轻轨,重庆又将多一个网红打开地:京东超体店

11.11盛大开业

这个由海信、创维、英特尔、海尔、索尼等知名国内外科技品牌的营销负责人,大中小零售渠道精英以及媒体人士组成的体验团,带着不同角度的挑剔而来,标准近乎严苛。然而在深度体验过后,满堂喝彩的结果,似乎给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乃至实体零售的未来注入了信心。

其实,京东超体店给我们展示的“对传统实体零售来说难受,但却非常符合未来零售趋势”的变革,才是最为关键的:

其一,和谐与博弈的区别。

在此之前的实体店,进场费、摊位广告费,以及借助渠道强势而衍生的拖账、赖账等问题,造成品牌厂和渠道商之间长期处于紧张的博弈之中。这种对抗,消耗了双方的积极性。

这不是良性的厂商之间应该呈现的状态!在京东实体店,没有进场费和摊位广告费,所有品牌都是无压力下的自然呈现及品牌输出,这样的状态可以让厂家将科技产品最好的一面传达给消费者,而不是在各种压力之下急于达成销售目的而做出的推销那般直接。

这是厂家和商家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而新的零售形态必须打破之前的隔阂,建立互惠共赢的根基,才能彻底解决由此带来的消耗对抗、价格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

其二,体验与购物的不同。

京东超级体验店重在体验,通过产品展示与不同场景的体验模式,让消费者领略到科技产品带来的生活之美,这种体验是多场景、沉浸式的。 而绝非通过让利或买赠的诱惑,让消费者尽快地达成买卖协议那么粗暴。

除了穿楼而过的轻轨,重庆又将多一个网红打开地:京东超体店

全程体验式

参与的欢愉替代了买卖的紧张。让产品与消费者零距离,用户在体验欢愉放心玩痛快玩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品牌,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既有品牌专区,又有统一品类不同品牌的陈列区,还有各种体验区,这些都为最终的购买达成创造了可能。而传统卖场为购物所设的模式,以营销快速达成为导向,短促有倾向性地引导,其实并不能有效解决消费者内心真实诉求。

其三,省心与顾虑的差异。

京东超体店以体验为主,不以达成为最终考核目标,从线上反补线下,形成全渠道覆盖,完善无界零售布局的做法,客观讲,无论对厂家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有一定的“公益性”。用自身成本的投入,给消费者创造预约的体验环境,可以店内自提也可以要求送货上门,同时提供与线上无异的服务保障,这些都是京东超体店的省心表现。

而传统实体店,虽然可能也支持线上买单,但是结算体系不一,由此带来的尽量在门店达成协议的做法并不少见。急功近利的背后,带来的服务顾虑,也是屡见不鲜的。

新规则替代旧秩序,零售业态的变革处在持续再造过程之中。渠道商服务两端,这种极具挑战的行业角色,让京东更加清醒地看到,不能为了获利而对品牌厂巧取豪夺,也不能为了达成交易而对消费者威迫利诱,这样都是低级粗暴的零售,真正理想的零售业态,一定是“品牌厂做得开心、消费者玩得高兴、渠道商推得舒畅”多方共赢的。

【森科技: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观的原创打动您!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下观点,共同为科技行业的健康发展出力。对科技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关注“森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