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中王重陽武功那麼高,為何他的弟子武功平平?反而他師弟周伯通武功很高?

橫店龍套演員黃眉大王


王重陽是道家全真之祖,第一次華山論劍武功天下第一,開創北派全真,道場立在終南山重陽宮,座下七大弟子號稱全真七子。可是在整部《射鵰英雄傳》中全真七子表現並不搶眼,甚至可以說是資質平平,反而周伯通武功很高,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全真七子資質平凡,達不到王重陽的境界。

其實全真七子的武功並不是很低,之所以給人感覺武功平平是因為我們讀者站在上帝視角,又總拿他們和五絕這樣的絕頂高手和身批主角光環的郭靖相比。全真七子在江湖中名頭相當的響亮,甚至可以算是江湖中的一流高手。丘處機一出場就以絕世之姿驚豔了全場,一手玄門正宗武功徹底征服了楊鐵心和郭嘯天。

江南七怪很水吧,而其實七怪這樣的角色在江湖中都可以算是高手。而丘處機一個人就可以單挑江南七怪,你說厲不厲害!在嘉興煙雨樓丘處機曾經一己之力大戰江南七怪外加一個法華寺住持焦木和尚,這一場戰役雖然丘處機也受了傷,但是反觀七怪一方,不僅七怪全部身受重傷,還搭進去一個焦木。

說全真七子資質平凡也不是沒有道理,雖然他們在江湖中叱吒風雲,但是和乃師王重陽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別。王重陽半路出家還能開宗立派,創立全真派武功體系,實在是天資絕頂。而世上能有幾個王重陽?全真七子作為他的徒弟壓力其實很大,學得好是應該的,學得不好只能怪自己天賦不高。

第二,王重陽死得太早,教導徒弟時間有限。

本來天賦就不高,領悟能力差,王重陽又死得太早,差不多五十歲左右就逝世了,沒有太多的時間教導徒弟。這是很可惜的事情,按理說王重陽修道煉丹,先天功又冠絕天下,壽命應該比別人更長才對。君不見逍遙派的北冥神功或者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修煉後不僅內力深厚,還能青春永駐甚至返老還童,為什麼王重陽這麼短命呢?

這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王重陽以畢生先天功力加一陽指力破掉了西毒歐陽鋒的蛤蟆功,耗盡了體內真氣,導致油盡燈枯生命到了盡頭。這一舉動雖然全真教失去了祖師爺,但是也重創了歐陽鋒使其狼狽逃回西域老家十幾年不敢再踏入中原一步,一仗打出十年和平,相當的偉大。

第二個原因是王重陽體內舊疾復發,才會在耗盡真氣後輕易逝世,也是他心急如焚地去大理和南帝一燈大師交換武功的重要原因。那麼一代宗師王重陽怎麼會有舊疾呢?什麼人能傷得了王重陽?我大膽猜測是獨孤求敗,因為獨孤求敗的劍冢中缺少的那把紫薇軟劍上說明“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王重陽出家之前正是一名抗金義士。

而獨孤求敗和王重陽的年代正好重疊,所以很可能是當年獨孤求敗挑戰天下“但求一敗”的時候誤傷了武功尚未大成的王重陽,才留下的舊疾。總之王重陽本來就是半路出家又過早逝世,沒有更多的時間教導全真七子武功,所以全真七子武功達不到更高的境界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我也想學,可是條件不允許啊!

第三,王重陽的很多高深武功都沒有傳承下來。

雖然老師死的早,可你留下幾本絕世武功秘籍給我們練練也行啊!還別說王重陽真的留下來幾門高深的武功,奈何修煉條件太過苛刻全真七子全都沒有傳承下來,這又能怪誰?王重陽開創了全真派,創立的全真武功體系包括全真劍法,全真內功,還有王重陽的看家本領先天功和天罡北斗陣等等。

除了全真劍法和全真內功繼承下來了,先天功這樣需要童子之身修煉才能發揮威力的神功一個也沒傳承下來。王重陽超凡脫俗的人品,具有大定力大智慧,面對林朝英這樣的神仙眷侶都能夠抱守元陽,修習先天功這樣的神功厲害無比,全真七子這等俗人根本不能和王重陽相提並論。

除此之外王重陽學自南帝一燈大師的一陽指和第一次華山論劍搶奪而來的《九陰真經》也完全沒有傳給全真七子。一陽指是南帝段家絕學,當時可能有約定只能對付西毒歐陽鋒使用,不得輕易傳授給別人,所以王重陽沒有傳給全真七子。《九陰真經》就更不用說了,王重陽搶奪的本意是消弭江湖中的禍亂,所以全真門下不得修煉《九陰真經》。

第四,周伯通之所以武功很高是因為他學了《九陰真經》。

雖然全真七子沒有修煉《九陰真經》,但是老頑童周伯通是修煉過的,而且還是全本,所以周伯通的武功非常高。王重陽本來讓周伯通找個隱蔽之處將《九陰真經》藏起來,不料中途遇到黃藥師被騙走了下冊武功篇(被黑風雙煞偷走)。周伯通來桃花島討要這半部真經時又被困在桃花島十五年。

周伯通在桃花島一呆就是十五年,一直到郭靖來島上尋找黃蓉還陰差陽錯帶來了從梅超風處偷來的下冊《九陰真經》,加上週伯通手裡的上半部,正好又湊成了一整部《九陰真經》。雖然王重陽嚴令禁止全真門下不準修煉,可是周伯通本來修煉的就是道家武功,《九陰真經》又是集道家武功大成者,他日日背誦之間居然將兩者融會貫通,把《九陰真經》練成了。

老頑童周伯通的天賦極高,作為王重陽親傳師弟武功本來就高於全真七子,再加上修煉成《九陰真經》,武功當然很強。再加上週伯通在桃花島山洞呆了十五年,無聊之下還自創了空明拳和雙手互搏兩種絕頂的功夫。空明拳是暗含道家真理的至陰至柔的拳術,雙手互搏更是可以同時施展兩種不同的武功,雖然不能真正的發揮兩倍威力,也給自身加成不少。

綜上所述,王重陽天下第一,他的弟子全真七子卻武功平平是因為自身資質平凡,再加上王重陽逝世過早還沒能將高深武功傳承下來。周伯通武功很高的原因是修煉了《九陰真經》還自創了空明拳和雙手互搏。總之一個人的武功境界高低大多數是由自身的天賦決定的,但也不排除意外,像郭靖雖然資質愚鈍,但是奇遇良多再加上勤學苦練照樣能夠成為一代大俠。


流浪歌手黃老邪


王重陽冠絕天下,力壓五絕,其師弟周伯通更是在“華山二論”中大放異彩,屹立天下,然美中不足的是,全真七子的武學修為“慘不忍睹”,屢次被虐。問題來了為何全真七子和周伯通都師承王重陽,但武學修為卻是千差萬別?

其實這“參差不齊”的現象,既不是全真七子個人天賦的問題,也不是王重陽名師與否的問題,根本問題在於王重陽營造的“崇道抑武”的環境禁錮了全真七子的武學心境,而赤子之心的周伯通跳出了這一影響範圍。

王重陽重道輕武

王重陽更喜歡“淡泊率性”的修道弟子,不喜歡“猛進苦練”的學武弟子,他重道輕武的喜惡直接決定了全真教的頂尖戰力和綜合實力呈下滑趨勢,王重陽在門人武學傳承方面是明顯的鴕鳥心態。

王重陽不喜弟子以練武作為自己的主業,但是迫於江湖“叢林法則”的壓力,為了避免全真派“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這才讓弟子們學習最基礎的武功。

“丘處機功夫最高,我師哥卻最不喜歡他,說他耽於鑽研武學荒廢了道家的功夫。說什麼學武的要猛進苦練,學道的卻要淡泊率性,這兩者是頗不相容的。”

彭彭類比了當下的職場,若是掌門(老闆)不喜歡你去幹一件事兒,你敢去嗎?若是膽子大一些,去了恐怕也得小心翼翼。同理,在王重陽的觀念中,全真派只要有他的存在,便永久不會衰落,所以他明示門下弟子:不喜你們整日修習武功絕學,更希望你們能夠專心修道。

在全真派全派上下籠罩著“重道輕武”的氛圍中,王重陽一身絕學幾乎都沒有傳承,合擊陣法天罡北斗陣也僅是能保證弟子們的安全。此外,王重陽寧願遠赴大理把先天功傳承給大理段王爺,甚至把武學秘籍用箱子鎖進閣樓,也不願讓弟子輕易學習。在神鵰俠侶中,楊過為躲避責罰跑進全真派的“藏經閣”,他的師兄弟們只知道大呼小叫,卻礙於祖訓派規,不敢進去抓捕。可以想象,全真七子所處的尷尬境地。

但周伯通不一樣,他不受王重陽言行的影響。周伯通嗜武如命,武學就是他的生命,他的成名武學基本與王重陽所授的武功沒有多大關係,況且,周伯通在王重陽抗金之前,就散盡家財,幫助王重陽圖謀大業,修築了終南山不死墓。對於“再生父母”般的跟班周伯通,王重陽更多的是感激,他並不會因為練武一事與周伯通鬧矛盾。

在“重道輕武”的環境下,作為全真派中流砥柱的全真七子,能成為中原武林的一流高手,已經是天縱之資,若是能夠繼續潛修,有很大的幾率成為絕頂高手。

全真七子精力和時間有限

一個門派的創立,分為兩個時段,首先是創派祖師用雷霆手段解決前期的所有麻煩,其次是他的門人弟子耗費心血、時間來完善門派內部建設,全真派也跳不過門派創建的這個框架。

第一時段是創派祖師王重陽的舞臺。王重陽在江湖中打拼出赫赫威名,為門派積攢人脈,名望和資源,並解決一系列麻煩。又譬如武當派的祖師張三丰,為了比肩武林泰斗少林派,暗中清洗了江湖中惡貫滿盈的諸多人物,這才築基了武當名門正派的巍峨地位。

第二個階段便是全真七子等門人的舞臺。在江湖地位穩固的基礎上,二代弟子負責為教派引進新鮮血液,並解決教派的傳播問題,以此來確保這一勢力的穩定和長期發展。在《射鵰英雄傳》中,丘處機和馬丹陽扮演著“傳道者”的角色,猶如一張全真派的活名片,終南山下不少人士都信奉全真派,都是因為他們平日裡傳道的功勞。

全真派門人終日遊走在江湖中,哪裡有江湖盛宴,他們便奔向那裡打造門派的人設,為門派的建設增磚添瓦,週而復始,這些二代門人弟子幾乎沒有潛心修道的時間,更別說成為絕頂高手了。

全真派的心法是玄門道家正宗心法,並不是速成的武功。一般天資的人物練至大成需要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長久練習過程。全真派門人天資不如周伯通,又沒有周伯通的諸多奇遇,更重要的是,沒有像周伯通那樣“無所事事,唯有練武”的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潛心練習武功,自然武學修為不高。

綜上所述,周伯通看似瘋瘋癲癲,實則頗具慧根,脫離了王重陽的“魔爪”;全真七子諸多門人看似享受了王重陽的庇護,但失去了武學上深耕的心境和進步的可能。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在倚天后期全真派的衰落是必然這一問題了。


彭彭噴


老話說黃鼠狼生耗子一窩不如一窩,還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還有一句話叫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創業期間,必定窮其精力努力提升自己,因為你不努力就吃不上飯。守江山的時候人缺乏動力,吃得飽穿的暖,精力被分散了,很難超越老一輩,不是師傅教不好,是徒弟的思想上出現了懈怠,家大業大的,師傅如此之牛逼,背靠大樹好乘涼,能撐住不倒就成,小富即安,Ok,徒弟完犢子了。


Daniel338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在《射鵰英雄傳》故事發生前,江湖上曾發生了一件大事——華山論劍。當時武林中五位絕頂高手齊聚華山,比了七天七夜,終於決出了天下第一——中神通王重陽。王重陽雖然在《射鵰英雄傳》之前便已駕鶴西去,但江湖上流傳著他的傳說,四絕們對他都是心悅誠服。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然而王重陽的七個徒弟——全真七子,武功卻並不盡如人意,比如丘處機跟黃藥師、洪七公等人年歲相仿,武功卻差遠了。全真七子要擺出北斗天罡陣才能對敵黃藥師,以至於黃蓉在心中嘲諷他們:

黃蓉聽他說姓洪,心道:“果然是他。不過他這般年紀,看來比丘道長還小著幾歲,怎會與全真六子的師父齊名?嗯,我爹爹也不老,還不是一般的跟洪七公他們平輩論交?定是全真七子這幾個老道不爭氣,年紀都活在狗身上了。”

那麼王重陽的弟子們為什麼武功如此低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且聽居士我慢慢道來:

其實王重陽的武功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高。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確實奪得了“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然而此時的王重陽已經五六十歲了。那麼其餘四絕有多大呢?段智興約四十餘歲,黃藥師、歐陽鋒與洪七公均是三十多歲,與王重陽的徒弟們差不多大。

王重陽少年時先學文,後習武,練到五十多歲,在第一次華山論劍上打敗了幾個年輕人,這樣的武功算高嗎?顯然不算。

更別提一論時洪七公尚未將降龍十八掌完全練成,差不多相當於歸雲莊郭靖的水平。洪七公事後十分懊悔,認為自己若是早幾年致力於降龍十八掌,說不定便能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的稱號了。

當年在華山絕頂與王重陽、黃藥師等人論劍之時,這套掌法尚未完全練成,但王重陽等言下對這掌法已極為稱道。後來他常常嘆息,只要早幾年致力於此,那麼“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或許不屬於全真教主王重陽而屬於他了。

其實在《射鵰英雄傳》中,丘處機也是五十來歲,與一論時王重陽差不多大。相信此時的丘處機打歸雲莊郭靖還是綽綽有餘的,所以五十多歲的丘處機若是穿越到一論時代,也能在華山絕頂力挫四絕,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

不僅王重陽武功沒有眾人想象中那麼高,他還不喜歡徒弟習武。

王重陽是出家做了道士後,才陸續收了七個徒弟,他的身份是全真教創始人,所以收徒弟看的是對“道”的悟性,而不是武學天賦。比如南帝段智興就曾說過:

全真七子的武功似也不能臻登峰造極之境。

而且王重陽強調的是修行、清靜無為,而不是勤奮習武。周伯通曾經說過,丘處機在全真七子中武功最高,卻最不被王重陽喜歡:

他說我學武學得發了痴,過於執著,不是道家清靜無為的道理,因此我雖是全真派的。我師哥卻叫我不可做道士。我這正是求之不得。我那七個師侄之中,丘處機功夫最高,我師哥卻最不喜歡他,說他耽於鑽研武學,荒廢了道家的功夫。說甚麼學武的要猛進苦練,學道的卻要淡泊率性,這兩者是頗不相容的。馬鈺得了我師哥的法統,但他武功卻是不及丘處機和王處一了。

所以王重陽最高明的武功——先天功,並沒有傳給周伯通和全真七子,只傳給了段智興,以剋制歐陽鋒。所以段智興曾擔心,自己一死,王重陽的先天功便要失傳。洪七公曾說:

一陽指我不肯學,那也罷了,先天功倘若失傳,他卻無面目見重陽真人於地下。

不僅先天功沒有傳給全真七子,王重陽得到九陰真經後,也禁止弟子們修習。

全真七子學不到什麼高明的武功,而周伯通是天資聰慧,痴迷武學,自行創出了左右互搏術和先天功,後來又在無意之中練成了九陰真經上的武功,這才成為天下第一的。全真七子沒有這麼高的悟性,也沒有這麼好的機緣,自然無法將武功練至絕頂之境。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閱讀更多有趣文章。


夢露居士


為什麼王重陽、郭靖和歸辛樹的徒弟都是渣渣?

薩沙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5期

為什麼王重陽、郭靖和歸辛樹的徒弟都是渣渣?聽薩沙說一說吧。

郭靖有5個徒弟:郭芙、郭襄、郭破虜、大武小武。

除了40歲以後的郭襄還算一流高手以外,其他4個人都是渣渣。

郭襄之所以武功厲害,更要感謝覺遠大師臨死前傳授的一部分《九陽神功》。

剩下4個人中,郭芙武功也就是三流,勉強和同屬於渣渣的山西一窟鬼中的大頭鬼打平手。

書中寫道:郭芙在父母指點之下修習武功,丈夫耶律齊又是當代高手,日常切磋,比之十餘年前自已大有進境,只是她心浮氣躁,淺嘗即止,不肯痛下苦功鑽研,因此父母丈夫都是武學名家,她自己卻始終徘徊於二三流之間,這時在史孟捷和大頭鬼夾擊下已漸漸支持不住。

至於大武小武稍強,也比耶律齊差了一大截。

而耶律齊也就是全真七子的水平而已,勉強算是一流高手。

郭靖是超一流高手,武功比東邪西毒還要強,幾個徒弟卻非常沒用。

同樣情況的,還有神拳無敵歸辛樹和王重陽。

歸辛樹堪稱江湖武功第一,用袁承志的話來說:歸辛樹的武功和師傅穆人清差不多。

但歸辛樹的幾個徒弟:梅劍和、孫忠君、劉培生之流,武功更是渣。孫忠君連混元功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誤以為袁承志用了妖法。

書中寫道:梅劍和又連換三劍,三劍又都被袁承志手中半截劍震斷,呆在當地,做聲不得。孫仲君叫道:“你說是比劍,怎麼使妖法,這還比什麼?”袁承志拋去斷劍,微微一笑,從桌上拿起兩柄長劍,一柄拋給了梅劍和,轉頭對孫仲君道:“虧你還是本門中人,這手混天功也不知,說什麼妖法?”

相比起來,王重陽的徒弟要好一些。

全真七子武功好歹在江湖算是第一流的,和沙通天、彭連虎、靈智上人、歐陽克之流差不多。

只是王重陽的徒孫太差,趙志敬、尹志平最多都是準一流高手而已,沒什麼了不起。

為什麼師傅厲害,徒弟都是草包?

原因就是兩點:

第一,徒弟太蠢。

以郭芙為例,沒有遺傳母親的聰明,遺傳了父親的愚笨。

郭芙的父母和丈夫都是一流高手,她因為太笨,無論如何也學不會。

至於大武小武也高明不到哪裡去。

書中寫道:楊過跟黃蓉讀了幾段“孟子”,辭出書房,在海邊閒步。正自神往,忽聽桃樹林外傳來呼呼風響。他好奇心起,悄悄繞到樹後張望,原來郭靖正在林中空地上教武氏兄弟拳腳,教的是一招擒拿手“託梁換柱”。郭靖口中指點,手腳比劃,命武氏兄弟跟著照學。楊過只看了一遍,早就領會到這一招的精義所在,但武氏兄弟學來學去始終不得要領。郭靖本性魯鈍,深知其中甘苦,毫不厭煩,只是反覆教導。楊過暗暗嘆氣,心道:“郭伯伯若肯教我,我豈能如他們這般蠢笨。”

王重陽的弟子中,大部分資質平平,沒有一個比得了楊過。

第二,師傅不會教

郭靖和歸辛樹都是內向的人,沉默寡言,根本不會教徒弟。

書中寫道:袁承志微微一笑。劉培生從這五招之中學得了隨機應變的要旨,日後觸類旁通,拳法果然大進,終身對袁承志恭敬萬分。要知他師父歸辛樹的拳法決不在袁承志之下,但生性嚴峻,授徒時不會循循善誘,徒兒一見他面心中就先害怕,拆招時墨守師傳手法,不敢有絲毫走樣,是以於華山派武功的精要之處往往領會不到。

無論是郭靖還是歸辛樹,他們的武功到了下一代就失傳了。

自己厲害又有什麼用處呢?

至於王重陽,他的教育方法也有問題。真正厲害的師弟周伯通,主要靠自學成才。七個徒弟的學習方法都有問題。全真七子就算最後,連全真教的武功都沒有學全,更別說自己創造一些武功了。

而黃藥師才算是真正很牛的人。他一生收了幾個徒弟,梅超風、陳玄風、曲靈風、陸乘風,包括程英在內,都是一流高手,這才是一個高手加優秀教師。

如果不會教徒弟,代價恐怕就像林平之一樣,若干年後被仇家滅門了。

看來,想要在武林中混不但要自己武功高,還一定要會教徒弟啊!


薩沙


主要是資質上的差距。周伯通的武功也都是王重陽教的,所以周伯通其實也算王重陽的徒弟。

全真七子的武功絕非平平

說全真七子武功平平的,肯定是沒有認真讀書的。不是說絕頂高手的徒弟就一定能達到絕頂,王重陽的全真七子總體還是不錯的。歐陽鋒的徒弟(兒子)歐陽克,黃藥師的徒弟曲靈風、梅超風、陳玄風、馮默風、陸乘風,南帝徒弟朱子柳、武三通等,基本處於接近水平。

1、在七子中,丘處機武功最強,在江湖中基本上已達到超一流水平(中),與令人聞風喪膽的梅超風、陳玄風超一流(強),基本上處於一個檔次。

2、王處一、馬鈺也至少達到了超一流(初級)水平,與歐陽克、靈智上人基本是一個檔次。

3、另外4子,武功基本上與樑子翁等人處於一個檔次,屬於一流(強)水平。

4、師傅牛,徒弟渣或者師傅渣,徒弟牛的例子多了去了,如郭靖的徒弟大小武和郭芙都是草包。

資質是基礎

在周伯通和全真七子中,周伯通是資質最高的,但周伯通自己也明確說,“師兄是天生了不起,不像自己這樣勤修苦練。”這就說明,周伯通知道自己學武的資質其實比王重陽還要差一大截。

而其餘七子資質均差不多,很難練習上乘武功。

資質有時決定了一切,同樣是學了降龍十八掌,喬峰剛猛無比,洪七公十分剛猛,郭靖非剛非柔,都練到絕頂境界。而汪劍通、耶律齊的降龍不過是超一流水平,至於史火龍還練成了殘廢。

就比如我們讀書的時候,都在重點學校的重點班,都是一個老師教,學的是一樣的教材,大家的努力程度也差不多,但有的人考清華、北大,有的考211或二本,還有的考大專。

這就是資質的差距。

努力是關鍵

周伯通資質雖然差,但勤修苦練,藉助九陰真經,武功終於達到了絕頂境界。

全真七子的資質差不多,但丘處機、王處一明顯更醉心於武學,更刻苦,所以兩人的武功也就更高。

郭靖和黃蓉是典型的兩個例子。就學武資質來說,郭靖比黃蓉差一大截,但黃蓉懶惰,到了最後大概只修煉到準絕(初級)水平,而郭靖則是勤修苦練的典型了,雖然資質不算高,但像郭靖這麼刻苦學武的很少有,這也就使得郭靖練到了絕頂(強)的境界。


散仙讀史


我是海天玄宇,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王重陽武功高強,他的弟子武功平平?這個論斷是不對的,俗話說得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全真七子在射鵰裡面也是響噹噹的人物。單打獨鬥都是一流高手,如果七人結陣更是天下無敵。放眼書中單打能勝過他們一個的,一共也沒有幾十人。這是第一層含義。

明師更容易出高徒。這有絕對道理。那麼為什麼七子不如王重陽和周伯通武功高強呢?有資質的問題,有機緣的問題,有練習的時間問題,有興趣點的問題。

周伯通是武痴,所以容易一專而成。達到大成的境界,而七子要在俗世中傳道、行俠仗義。所以會有所欠缺。


海天玄宇


王重陽對他的這個師弟周伯通真的是很特別的,不但不讓他做道士,還傳了很多武功給他,處處護他,即便是《九陰真經》也是交由他保管,這跟他對自己的弟子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王重陽對周伯通的態度,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造就了周伯通一身高強的武功。



王重陽對周伯通的特別,應當是事出有因的,這也成就了周伯通的武功

羽菱君一直認為,王重陽對周伯通的特別對待,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可以追溯到他出家為道之前,在他籌謀高舉抗金義旗的時候。

那時候的王重陽還叫王德威,是他文武舉雙雙奪魁之後所取的名字。王重陽身處淪陷於金國的宋朝北國大地,自小立志拯救淪陷區漢民於水火之中,決心高舉義旗抗金。為此,他不惜委身金廷,考取功名,以籌備起義之需。曾經可能還揹負過不少罵名,被人誤認為漢奸走狗,也因此,羽菱君個人一直認為,獨孤求敗當年所誤傷的義士便是他王重陽。

王重陽在抗金籌措糧草器甲的過程中,認識了少年的周伯通。那時候的周伯通應當是個父母雙亡的富家子弟,喜歡舞刀弄槍,因此對王重陽崇拜不已。後來知道王重陽圖謀大義,便將家傳的豐厚資產變賣,資助王重陽起事,終南山的古墓,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修築起來的。王重陽感其大義,便與他結為兄弟,自此將這個小弟弟周伯通帶在身邊,對他言傳身教,誓將他培養成材。後來在桃花島周伯通就跟郭靖說起他在王重陽出家前就是好朋友,這樣很驕傲的話。


後來王重陽起事失敗,躲進古墓整整七年,這七年很明顯周伯通一直在等他。王重陽出墓之後,不久出家為道,創立全真,又將周伯通帶在身邊,將自己在古墓七年中所創的與後來在道籍中悟出的內外功都傳給了周伯通。周伯通自此改口叫王重陽為師哥,但王重陽雖讓周伯通入全真教,卻允許他不做道士。

這裡羽菱君認為是有兩個原因的,一是周伯通性格飄浮,不可能潛心修道;二是王重陽感念其當年的大義,覺得自己愧對周伯通早亡的父母,不想周家斷後。也是這個原因,後來周伯通在大理皇宮勾搭上了劉貴妃,段智興固然大仁,但王重陽應當是有私下為周伯通求過情的,綁他去見段智興只不過是教訓教訓他,而段智興則是順水推舟,才會成全了周伯通與瑛姑。王重陽為的,就是想讓周伯通成家,讓周家有後。只是周伯通自認為對不起段王爺,最終自私離去。


但王重陽有怪罪周伯通嗎?明顯沒有,而且在自己知道大限將至時,還交代周伯通保管《九陰真經》。當然了,王重陽之所以把《九陰真經》交給周伯通,不是想讓周伯通練裡面的武功,而正是他相信周伯通不會違背自己對他的承諾,因此不會修煉經上的武學,他才會把經書交給周伯通。

不過正是因為《九陰真經》在周伯通的手上,在周伯通經過黃藥師的妻子馮衡提醒只看不練之後,反而間接讓周伯通貫通武理,武學修為大進,在桃花島十五年,自創出“空明拳”和“左右互搏術”兩套高深的武功。並在教郭靖修煉《九陰真經》時,實際上也是練成經書上的“九陰神功”。老頑童因此,在“射鵰”後期,黃蓉都說他稱得上是武功天下第一的(西毒那是個意外)。只不過老頑童卻因此認為違背了對他師哥的承諾,一直不願使用《九陰真經》上的功夫,甚至一度還想強行將他忘掉。



比起周伯通,王重陽對自己的弟子“苛刻”得多,但也留有護教的法門

王重陽在修道之後,多讀道籍,大徹大悟,知道一切全是緣法,又參透了清淨虛無的妙詣,乃苦心潛修,光大全真。也因此,他在道學上的修為遠超他的武學修為,他的全真教一脈,也促使了宋元時期道教的復興。

當然這是也是有原因的。那便是王重陽認為道法才是光大全真的根本,而不是靠武功,武功只不過是護法的一種途徑而已。因此王重陽在弟子的學術傳授上,更注重的是道學。他的七個弟子之中,丘處機功夫最高,王重陽卻最不喜歡他,說他耽於鑽研武學,荒廢了道家的功夫。因為他認為學武的要猛進苦練,學道的卻要淡泊率性,這兩者是不能相容的。也因此,最終得了他法統的馬鈺,他的武功卻是不及丘處機和王處一的。


王重陽這個崇道抑武的思想,雖然使全真道法發揚光大,全真法統得以千秋萬載,但卻讓他很多高深的武功都沒有被繼承下來。也因此導致了全真教一派的弟子武學一代不如一代,最終隨著少林的復興和武當的崛起,代替了他們在武林中泰山北斗的地位。

不過王重陽也知道光大全真要有護教的法門,於是他根據全真七子,因材施教,傳了全真七子一套陣法,是為“天罡北斗陣”。北斗七星,有明有暗,變化莫測,但相互牽引,始終是一個整體。這正對應了全真七子武功有高有低,但手足情深,同心同德,能夠合力禦敵。全真七子雖然各自的內功外功都比不上當世四絕之類的絕頂高手,但在“天罡北斗陣”中,卻能將七子的內力連合,匯聚出一時之強,不弱當世任何絕頂高手。再加上陣法變化多端,同樣不懼任何高深的外功。

這套陣法後來在牛家村曲三酒館,對陣黃藥師一經使出,黃藥師和歐陽鋒都在感嘆王重陽留了一手。雖然這套陣法在之後被黃藥師和藉助《九陰真經》的郭靖悟出其中的奧妙,搶佔北極星方位,而有了破陣之法,也因為譚處端的被歐陽鋒所殺,自此七子不再成陣。但這套陣法,在全真教中弟子中卻一直是護教之本,可以說,只要是全真教弟子,練武必習的陣法。也是全真法統得以繼續發揚光大的護法保障。王重陽實是有先見之明。


(上圖為北斗七星與相對應的北極星方位)

對於王重陽全真教武學沒落其實也是必然的。歷史上的全真教,自丘處機被成吉思汗拜為國師起,全真教便成了元朝的國教,統領天下道門,此後歷代掌教其實都是元朝的國師。這樣特殊的一個門派,金庸先生很明白,在推崇民族大義為主題的“射鵰三部曲”裡,越往後處境會尷尬。寫全真武學沒落,後繼無人,便是必然的事情。

因此,在《射鵰》結尾的襄陽大戰中,抵禦蒙古軍隊的武林同道中便沒有了全真教的身影,而到了《倚天》以抗元為正道的武林裡,自然也難再充當武林泰山北斗的地位了。故而金老創造了同是道門的張三丰武當一派,取代了全真教在武林中的地位,與復興的少林並稱新的泰山北斗。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謝繳:

金庸小說裡的高低有兩個決定因素:一是天賦;二是胸襟氣度。天賦決定下限,胸襟氣度決定上限。

金庸一直在書中講,真正的高手到最後,永遠比的都是胸襟、氣度。所以像喬峰、王重陽、郭靖這樣的才能成為天下第一,概因其為國為民,擁有偉大的人格,所以其他的反派諸如丁春秋、慕容復、歐陽峰、金輪法王都會自功矮化,即使武功倍增,也會在關鍵時刻敗下陣來。

即使天賦還不錯,但是修習者食古不化,即使把前輩的武功秘籍修煉一遍,終究還是個廢柴,這個多部小說裡均有說明。舉個令狐沖學九劍時的例子:

你倒也不可妄自菲薄。獨孤大俠是個絕頂聰明之人,學他的劍法,要旨是在一個‘悟’字,而不在死記硬記。等到通曉了這九劍的劍意,則無所施而不可,便是將全部變化盡數忘記,也不相干,臨敵之際,更是忘記得越是乾淨徹底,越是不受原來劍法的拘束。你資質甚好,正是學練這套劍法的材料。

王重陽能成為五絕之首,一是因為他天賦高,很多功學道理一看就懂。這點周伯通也很佩服,二是因為他境界高,胸襟寬大,而且有一副濟世為民的情懷,所以即使像周伯通這樣天賦極佳還苦練不綴的武痴(不僅是學霸還很努力,有點類似於科比),也很難達到王重陽的境界。

郭靖道:“那麼重陽先師王真人為什麼既是道家真人,又是武學大師?”周伯通道:“他生來天資潁悟,許多道理自然而然的就懂了,並非如我這般勤修苦練的。”

全真開子的天賦比之乃師差的太遠了,胸襟氣度更沒得提,而王重陽出家以後,又不喜歡弟子過多的鑽研武功,所以全真七子在武功上並沒有得到過重陽真人過多的真傳,像先天功,一陽指、九陰真經等均未傳授,導致全真七子武功並沒有太出眾之處。

再加上受其師影響,專注於道家修為,在武功修煉上沒有多上心,那就不及乃師多矣。這種情形下王重陽就像一個學霸,全真七子雖不能說是學渣,但充其量只能說是中等,中等生用學霸的方式學習,成績好不到哪裡去也就情有可原了。

我和王師哥交情大得很,他沒出家時我們已經是好朋友,後來他傳我武藝。他說我學武學得發了痴,過於執著,不是道家清靜無為的道理,所以我雖是全真派的,卻不做道士。我那七個師侄之中,丘處機功夫最高,我師兄卻最不喜歡他,說他耽於鑽研武學,荒廢了道家的功夫。要知道學武的要猛進苦練,學道的卻要淡泊率性,這兩者是頗不相容的。馬鈺得了我師哥的法統,但他武功卻是不及丘處機和王處一了。

我們再看一下週伯通,周伯通雖然跟王重陽是師兄弟,但是周的武功完全是王所親傳,又加上週自己是一個武痴,對武功是相當痴迷,而且學武的天賦也不錯,所以武功要遠比全真七子為高,嚴格來講,周伯通才是在武學一道上繼承了王重陽衣缽的傳人,只是週一直是做為王的結義兄弟出現的,所以很多的忽略了這一點。

但是即使是這樣,王重陽依然認為周伯通武功難達絕頂之境:

周伯通道:“這道理本來是明白不過的。可是我總想不通。師哥當年曾對我言道,說我學武的天資穎悟,又是樂此不疲,可是一來過於著迷,二來少了一副救世濟人的大仁大勇胸懷,就算終生勤修苦練,終究達不到絕頂之境。當時我聽了不信,心想學武自管學武,那是拳腳兵刃上的功夫,跟氣度識見又有什麼干係?這十多年來,卻不由得我不信了。兄弟,現下你武功遠不及我,可是你心地淳厚,胸襟博大,將來成就勝我十倍。只可惜我師哥已經逝世,否則他這一身絕世武功,必定可以盡數傳給你了。師哥啊師哥,你的話畢竟不錯。”

周伯通在出桃花島之前,一直是做為比其他四絕略低的存在出現的,一是他早年破了身子不能練先天功,另外一個就是他氣度不及其餘四絕。不過他另闢蹊徑,創出了雙手互搏,而且練了九陰真經,才達到了五絕的高度,在神鵰後期,周伯通與一燈大師、瑛姑的恩怨情仇也化做一空,胸中再無芥蒂,其胸襟氣度理一次得到提升,最終穩壓眾人,成為中頑童。


本物小僧鳩摩智


首先,王重陽的武功高是自己的天賦好,王重陽並不是從小就練武的,而是在二十多歲後,才開始習武,還自創了很多厲害武功。第一次華山論劍,技壓群雄,還獲得了《九陰真經》,武功更上一層樓。

其次,全真七子武功並不是太差,像馬鈺,一套內功心法就讓郭靖的內功大增。而丘處機也是很厲害的,一人獨戰江南七怪,不弱下風。只是全真七子相對於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這些師父輩分的人,就顯得有些差了。凡事都是有比較。全真七子的武功還是可以算中等水平的。特別是還有天罡北斗陣。

最後,周伯通的實力,《神鵰》結局的時候,被評為中頑童,應該是超過了當年王重陽的實力,連還在世的老五絕黃老邪和一燈大師都是甘願讓出居中之位,足以說明周伯通的實力了。王重陽教周伯通的東西還是挺多的,而且《九陰真經》也交給了周伯通保管。而且周伯通本身的天賦是和王重陽也是不相上下的,只是自己貪玩,無心習武。被黃老邪關在桃花島後,反倒無聊,專心鑽研武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