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始,萬物收藏也

今日立冬 | 冬始,萬物收藏也

立冬。

乙亥年,農曆十月十二。

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

冬始,萬物藏。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今日立冬 | 冬始,萬物收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是說: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冬季自此開始,動物藏身規避寒冷,

經過秋收的人們也已將收穫收藏入庫了。

古人將立冬分為三候: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今日立冬 | 冬始,萬物收藏也

一候水始冰。

水從這時起,就會漸漸結冰,尤其是北方地區。

今日立冬 | 冬始,萬物收藏也

二候地始凍。

再五日,氣溫降到零度,土地表層開始凍結。

今日立冬 | 冬始,萬物收藏也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

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

立冬之後天漸寒涼,

此時節草木枯黃凋零,蟄蟲避寒休眠,

萬物收藏,只留得,滿目蕭瑟,天地茫茫。


今日立冬 | 冬始,萬物收藏也

說起冬天,你最先想到的三個詞是什麼?

——下雪、火鍋、溫泉。

寒冷的夜,一家人圍爐閒聊,煮茶溫酒,相伴賞雪。

或是圍著餐桌,放眼盡是豐富的食材,鍋裡是滾燙的火鍋湯料,

睏倦了便扯條被子窩進去,冬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冷了。

今日立冬 | 冬始,萬物收藏也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

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

在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

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

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

今日立冬 | 冬始,萬物收藏也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

宋代每逢此日,

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清代每逢冬至,

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

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

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

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今日立冬 | 冬始,萬物收藏也

送寒衣。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秋季結束,冬季開始,

冬愈深,風愈寒,

人們紛紛將秋服換為冬裝。

古時,立冬時節,皇帝開始穿皮襖,

也會大大賞賜,以安社視,

而且要撫卹孤寡,對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卹。

人們除卻為自己換上冬裝,

還會為祖先們準備寒衣、祭祀掃墓。

今日立冬 | 冬始,萬物收藏也

吃餃子。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

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可以形補形。

餃子的原名叫“嬌耳”,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

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

立冬吃餃子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

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古人又有“秋收冬藏”之說,

因而立冬這一天應改善生活,食用餃子。

今日立冬 | 冬始,萬物收藏也

薑母鴨。

在我國南方,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來補冬。

“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必定是高朋滿座。

薑母鴨是冬季人們最受喜愛食補之一,

姜可以去腥、驅寒補身,鴨肉滋陰降火。

生薑鴨肉搭配滋而不膩,氣血雙補,溫而不燥。

今日立冬 | 冬始,萬物收藏也

羊肉爐。

立冬之後可以大溫大補,抵禦嚴寒。

冬日的進補,側重高熱量的食物,羊肉爐是絕佳選擇。

羊肉性甘,大熱,屬火,能補元助陽,

治療體虛瘦弱,可禦寒益氣,安心止驚,

有很強的營養作用。

過冬如修行。

四時各有所屬。

春季的勃發,夏季的激情,秋季的收穫,

到了冬天,自然也該安靜調養。

在經歷了繁忙躁動的三個季節之後,

大自然給予我們一個休養生息的時機,

讓天地萬物都平和下來。

有動有靜,這才是人生的修行。


喜歡的小夥伴,歡迎轉發、點贊、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