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下令撤藩,61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起兵造反,也不願做富家翁?

說起吳三桂,大家能想到便是"衝冠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將清軍引入關內的明末大漢奸,也正是他的這一舉措,使得中原地區落入滿清之手,並被統治了兩百多年。當然,吳三桂之所以投靠滿清,一方面和李自成的某些操作有關,另一方面就是為了自身利益,為自己升官發財找出路。對此,有人就要問了:既然吳三桂是為了功名利祿,那為何還要61歲高齡起兵造反呢?

康熙下令撤藩,61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起兵造反,也不願做富家翁?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確實需要仔細看看,畢竟從一開始,康熙並未對吳三桂動殺心,只是想要免去吳三桂日益強大的兵權。根據史料記載,在撤藩之前,康熙是打算將遼東地區劃給吳三桂,當做其養老之地。並公開說明會好好善待吳家上下,絕不妄殺一人,也就是說吳三桂完全可以當個富家翁直到終老。而對於之後的事情,我們只要仔細研究一下吳三桂所處境地,就能大概明白,除非吳三桂一心求死,否則他是真的沒有什麼選擇餘地了。

康熙下令撤藩,61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起兵造反,也不願做富家翁?

自吳三桂降清開始,他們之間就是相互利用的關係。於其他兩位藩王不同,吳三桂從一開始就和滿清是明碼標價的交易,一旦藩王被撤, 那麼尚可喜、耿精忠還能當個奴才,而吳三桂在整個清廷中就顯得不倫不類了。並且在山海關之戰中,吳三桂是充分領會到了滿清皇室的陰狠手段,對此他是心有餘悸的,這份交易在吳三桂心中本就沒多大安全感。而吳三桂為了徹底得到滿清皇室的信任,更實將南明永曆皇帝活活勒死,以此作為投名狀來表達誠意。

但是,吳三桂殺永曆皇帝反而成了敗筆,這不僅引起明朝遺老們的憎恨,同時讓滿清皇族更加對吳三桂提高警惕。對於這件事,同為降將的洪承疇就曾說過:"若要安,切不可使雲南太平無事,永曆若在,康熙何敢想撤藩"。但是對於這番警告,吳三桂並未聽到心裡,而是執意的將永曆皇帝殺死,這也使得他自己失去了"養寇自重"的底牌。

康熙下令撤藩,61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起兵造反,也不願做富家翁?

那康熙為何要執意撤藩呢?其實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沉重的經濟壓力。我們就拿康熙繼位前一年,也就是1660年來說吧,當時清朝的全年財政收入也才875萬兩白銀,而云南地區的支出就高達900萬兩白銀,這兩者之間是完全的失衡狀態,哪怕康熙皇帝不吃不睡,也很難供得起雲南一省的開支。以致史書曾這樣記載"天下之賦,三藩耗其二"。所以,康熙如果不盡快裁撤三藩,那麼整個清朝都有可能被積怨所推翻。既然橫豎都是反,那還不如直接乾脆的削藩。

康熙下令撤藩,61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起兵造反,也不願做富家翁?

所以,當康熙下定削藩之後,就把逼到了吳三桂不得不造反的地步。而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吳三桂手下的人不願意了。畢竟你吳三桂被削了照樣還能當個富家翁,可這手下的數十萬士兵怎麼辦?康熙可不會管他們的死活。

畢竟這數十萬士兵,已經過慣衣食無憂的生活了,這突然間失去了供給那還了得?此時吳軍上下可謂是一片喊殺喊打,拒絕削藩並要求武力造反,在全軍的鼓動下,吳三桂已經沒了退路,如果他不顧兵士反對,那麼整個吳家的性命都會不保。

康熙下令撤藩,61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起兵造反,也不願做富家翁?

最終在萬般無奈之下,這場耗時8年的撤藩戰爭就此爆發。而作為吳三桂,不僅錯失了上天賜予的機會,不願繼續向北進攻,企圖與滿清劃江而治,結果給康熙調整戰略的機會,讓其重新部署兵力。一舉擊敗了三藩聯軍,使得吳三桂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