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谷歌雲、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

用戶69331504


木屋計劃:ymx9490 三年前,谷歌雲業務剛剛起步,這標誌著互聯網公司正式進軍企業計算領域。當時,谷歌CEO把這一業務交由Diane Greene負責。多年來,谷歌一直努力擺脫自己在商業軟件領域的模式——這種模式受到以開發者為中心的文化的束縛,將重心放在了創造自動化和快速、易用的產品,而忽略了同商業客戶和用戶的溝通。因此,當谷歌與一大群失敗者猶豫不決時,亞馬遜的AWS在雲計算領域一騎絕塵。接著,微軟巧妙地將其傳統的軟件授權業務轉向基於訂閱的雲優先模式,躍居第二。Greene正是被請來打破這種格局的。Greene曾是VMware的首席執行官和聯合創始人。從某種意義上說,VMware開創了一種稱為“虛擬化”的技術,幫助開啟了雲計算的革命。這種技術使得數據中心的運營商們從VMware購買和維護的服務器硬件中可以獲得更多功能。Salesforce首席執行官Marc Benioff曾表示,“在硅谷的女性高管中,沒有比Greene更成功的了”。Pichai在2015年11月的介紹性博客文章中也寫道:“Diane不需要介紹。”


在谷歌,Diane組建了自己專門銷售的團隊,並將雲軟件銷售從核心廣告業務的控制中剝離出來。然而上週五,Diane Greene卻宣佈她將於明年1月離職,導致這一計劃突然停止。Greene離職後,谷歌雲將由Thomas Kurian接管,後者之前在甲骨文擔任高級管理,在甲骨文工作了22年。在Greene任職期間,谷歌將其年度支出從100億美元增加到了130多億美元,並大舉招聘人才——在過去兩年裡,雲計算業務的新增員工數量要超過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任何子公司。谷歌雲也贏得了一些重要的客戶,併為企業提供了幾個重要的功能,包括專業服務、培訓和營銷。儘管如此,谷歌仍在苦苦掙扎。關注這一行業的人士說,雲計算領域是亞馬遜和微軟之間的一場賽馬,谷歌雲未能跟上步伐。Gartner預計,雲基礎設施市場的規模將從2018年的310億美元增長到明年的395億美元。在市場份額方面,谷歌尚未突破兩位數。關於上週的離職聲明,Greene稱她和Pichai還有谷歌技術基礎設施部門的高級副總裁Urs Hoelzle一起面試了Kurian。她還說,在自己2015擔任谷歌雲CEO時就曾告訴家人,她只會在那個職位上待兩年。


一、領導之間的激烈衝突據谷歌的前員工和其他知情人士透露,Pichai和Greene在谷歌雲該如何發展的問題上一直僵持不下。這一點非常尷尬,因為兩位高管都是Alphabet的董事會成員:Greene自2012年起擔任董事,三年後谷歌收購了她的軟件公司Bebop,並任命她領導雲業務;Pichai在谷歌工作了14年,直到2017年才加入Alphabet董事會。兩名谷歌的前員工描述了他們最近在一份與國防部有爭議的合同上的分歧,該合同被稱為“Maven項目”。兩名谷歌前員工描述了最近Pichai和Greene在與國防部一項有爭議的合同中的分歧,該合同被稱為 Maven項目。知情人士說,在員工和外部人士呼籲谷歌雲平臺取消合同後,Pichai想聽聽抗議者的意見。Pichai支持聽取抗議者的意見,而Greene不同意,她認為這個項目能為谷歌帶來豐厚的利潤,也是未來打通政府工作的重要入口。CNBC要求Greene發表評論的請求沒有被谷歌同意,谷歌也拒絕透露Greene的博客文章,並宣佈了她的離職。最終,谷歌宣佈取消Maven項目,並制定了其使用人工智能的“道德原則”:谷歌禁止開發用於武器的人工智能,但允許在“網絡安全、培訓、徵兵、退伍軍人醫療、搜索和救援”等其他領域尋求軍事合同。一位知情人士說,Greene和Pichai在起草這些原則時意見一致。除去該事件,在谷歌雲計算銷售策略上,Greene也引起了其他領導人的反對。谷歌雲業務合作伙伴和行業平臺總裁Tariq Shaukat告訴CNBC,Greene領導下的員工越來越多地加入谷歌的其他團隊,比如廣告和谷歌地圖。他說:“我們正在尋求大量的客戶需求,並努力成為成功的谷歌團隊。”然而,Greene試圖讓谷歌的其他業務夥伴關係依賴於雲計算部門的某種業務,這讓其他部門的主管感到不舒服。


二、錯過了絕佳的收購方谷歌沒有進行過大規模交易和收購,這令分析人士很不解,因為其之前一直積極在雲計算業務方面大力投入,以求在雲計算領域勝出。據知情人士透露,在今年最大的兩筆交易中——IBM以340億美元收購紅帽(Red Hat)、微軟以75億美元收購GitHub——谷歌都參與了談判,但最終未能達成協議。知情人士表示,Greene想收購GitHub,但Pichai對此並不上心,他不能理解為什麼谷歌要花大錢進入開發工具市場。該人士說,谷歌對GitHub的出價低於60億美元,並且在被告知微軟的出價後拒絕提高價格。另外,雲計算團隊中的一些人要求谷歌收購今年3月被Salesforce以65億美元收購的軟件公司MuleSoft,但Greene對此不感興趣。MuleSoft的軟件可以幫助連接不同平臺上的應用程序,而谷歌已經在2016年收購了其競爭對手Apigee。Red Hat和GitHub可以引入大型開源社區,這些社區可以幫助向開發人員宣傳谷歌的雲平臺,從而有可能為谷歌雲帶來更多的應用。但它們不能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如何能像企業軟件供應商銷售軟件一樣銷售谷歌雲。“谷歌只需要購買一家能夠為他們提供良好開端來建立全球企業能力的公司就可以了,”雲軟件公司ServiceNow and Data Domain的前首席執行官Frank Slootman說。

三、只關心技術不關心銷售谷歌是一種工程機器,它是世界上資本最雄厚的研究實驗室,實驗室裡坐滿了人工智能博士,他們正在開發決定未來的技術。據谷歌前員工說,包括銷售人員在內的非軟件工程師常常會覺得自己是二等公民。在Greene加入時,谷歌幾乎沒有面向企業銷售的基礎設施,而且這項功能是由廣告部門控制的。許多過去幾年中與谷歌雲銷售人員打過交道的人告訴CNBC,雖然AWS和微軟的目標是為客戶提供服務並快速響應他們的要求,但谷歌兜售的是自己的技術,銷售的是它認為客戶需要的東西。兩名前谷歌員工表示,Greene處境艱難,因為在Alphabet的高層中,很少有人瞭解向大企業出售產品是什麼感覺。另一名前員工表示,她離職的一個原因就是谷歌與客戶的脫節。

Diane Bryant或許是一個瞭解企業需要什麼的人。她曾在英特爾數據中心工作13年,在金融、技術和網絡安全領域擁有廣泛的技能,於2017年11月加入谷歌,擔任運營總監。她經常被認為是谷歌雲首席執行官的合適人選。Bryant拒絕對Greene的離職做出評論。但熟悉Greene的很多人都說,Greene是一位產品夢想家。她在VMware工作的時候,就以難以共事而聞名。Jerry Chen是Greylock Partners的一名投資者,曾在VMware為Greene工作。他表示,Greene能夠“推動她的團隊進行大的思考”,她讓他的執行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而有知情人士透露,在谷歌,Greene和Bryant幾乎從一開始就發生了衝突。最終,Bryant只能擔任支持和信息技術方面的職位,並且在公司只幹了七個月。


四、贏得一些亞馬遜客戶儘管如此,在Greene的領導下,谷歌還是取得了一些進展,至少贏得了許多公司的公共雲業務,包括蘋果、PayPal、Etsy、Evernote、Fitbit、HubSpot、Shopify、Twitter和Zendesk。谷歌的營銷主管Alison Wagonfeld說:“人們甚至不知道這是谷歌提供服務的領域,發展到現在每當人們談論雲計算,就會談論三巨頭。”谷歌正在積極參與新興的多元化主題,爭取為那些不想與單一供應商合作的公司提供服務——它從一些亞馬遜雲客戶那裡贏得了一些業務,比如Salesforce和《紐約時報》。Benioff告訴CNBC,“谷歌現在是一個企業級玩家,這一點毫無疑問。”他將谷歌的這一地位歸功於Greene,並表示雖然谷歌需要加大招聘力度以趕上其競爭對手,但“在很多人看來,它的競爭力非常強勁。”但你經常會聽到像Workday的David Clarke講述的那樣的故事。2016年,Greene任職谷歌數月後,財務和人力資源軟件供應商Workday在挑選首選的公共雲時考慮了谷歌,但它最終選擇了亞馬遜AWS。Workday負責技術和基礎設施的高級副總裁Clarke說,當時谷歌的雲平臺還處於雲計算商業化的早期階段。Clarke在一次採訪時說,“他們(谷歌)沒有考慮過公司,特別是大公司的所有運營、經濟和實際要求。”他說,從那以後谷歌開始有所改善,如果讓他今天再做決定,就有點難了。Workday多年來一直使用的是亞馬遜的雲服務,2016年,該公司在一個項目中採用了谷歌的雲服務。但一位知情人士說,該公司仍然堅持讓亞馬遜承擔主要工作負載。另外,Zendesk上週發佈了一個應用程序開發平臺,它選擇在AWS上發佈。Zendesk首席執行官Mikkel Svane說:“如果在全球範圍內分析堆棧的深度,谷歌提供的比AWS的更加精簡。” “這是AWS脫穎而出的一個原因。”根據Gartner的數據,2017年,谷歌僅佔全球雲基礎設施市場的3.3%。雖然谷歌的市場份額較2016年有所上升,但仍遠遠落後於AWS、微軟和阿里巴巴。

谷歌最近不再公開說明其雲業務的規模了。今年2月,谷歌表示,在谷歌雲平臺和麵向企業的生產力應用程序G Suite之間,每季度的收入超過了10億美元。從那以後,就再沒聽到其他消息了。Kurian的加入清楚地表明,谷歌仍然認識到,在企業從傳統數據中心向雲計算轉移的過程中,從企業那裡獲取大筆資金的重要性,並且它仍然有一個令人信服的故事來講述企業如何利用谷歌的複雜技術。更何況,一些大型零售商和其他大型企業不願向亞馬遜提供更多的資金,這也給了谷歌和微軟更大的競爭空間。Deutsche Bank分析師在週日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估計,今年穀歌雲平臺和G Suite的收入將達到9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30%。另一位瞭解該業務的前員工沒有這麼樂觀,他估計今年全雲計算業務將達到近70億美元。


木屋小可愛


從全球規模來看,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谷歌雲是全球三大雲服務商,他們佔住了全球一半以上份額,依據Canalys給出的數據顯示,2018年雲計算市場規模同比46%至804億美元。

亞馬遜AWS佔據全球31.7%市場份額,營收規模高達254億美元,其次是微軟Azure,2018年營收規模為135億美元,最後是谷歌雲,營收為68億美元。僅按照營收規模來收,亞馬遜遙遙領先競爭對手,AWS是微軟Azure逾兩倍,AWS是谷歌逾四倍。

AWS雲服務推出到如今發生了商業奇蹟,長時間在雲服務領域獨領風騷,AWS作為全球雲計算領頭羊,並助力亞馬遜爭奪市值冠軍。此外,AWS也是亞馬遜利潤來源,2018年總利潤117億美元,但AWS利潤高達73.22億美元,佔總利潤的62.5%。以及亞馬遜AWS雲服務在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47%,處在高速增長態勢下,預計到2022年營收規模將突破千億美元。

但微軟Azure增長迅猛,來自微軟披露的數據顯示,Azure同比增長高達76%,推動了微軟智能雲營收高速增長,且整體營收也創出紀錄。2018財年營收突破千億美元,2019財年前兩季度營收為666億美元。可以說,微軟Azure是亞馬遜AWS強勁對手。

不過,谷歌則是被低估的巨頭,儘管雲服務規模相比亞馬遜和微軟來說,相差甚遠,但在人工智能時代,因谷歌投入重金,是全球當之無愧的AI巨頭,多年前谷歌CEO皮查伊自信地表示,人工智能是科技界下一個浪潮,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新方向,這個時代將由谷歌來主導。

如今處在人工智能商業應用關鍵時期,谷歌憑藉深度學習芯片TPU+Google Cloud+TensorFlow組合模式向全球開放雲和AI能力,這種模式不僅將會衝擊半導體廠商,且也將改變售賣雲服務的模式,包括亞馬遜也推出了機器學習專用芯片Inferentia,同樣以雲服務模式對外開放服務。


楊劍勇


在說亞馬遜AWS、微軟Azure、Google Cloud之前,先借題主的寶地為阿里雲點個贊,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超越谷歌以4.6%排名第三,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前幾天頭條上看到有人說“阿里雲能取得現在的成績是因為中國限制Amazon等雲計算巨頭進入中國市場,要是Amazon AWS進入中國市場分分鐘碾壓阿里雲等等”,咱就不說這位網友是什麼心態了,有一點必須得說,限制Amazon AWS進入中國市場的說法純屬胡說八道,因為AWS早在2013年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了,到現在已經足足5年了。

亞馬遜吃螃蟹,微軟扭轉頹勢,谷歌令人遺憾

  • Amazon AWS:吃螃蟹
要說在雲計算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必須是Amazon,因為Amazon早在2002就已經推出了簡單的雲計算服務,雖然當時並沒有雲計算這個概念。

2002年7月Amazon將一些簡單的工具和服務用網頁的形式為客戶提供服務,這就是Amazon AWS的雛形,AWS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很簡單,就是 Amazon Web Service的首字母縮寫,AWS的推出是Amazon在IT技術服務領域的一種全新嘗試,而且Amazon也在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上一直堅持了下來,所以現在Amazon AWS能夠取得51.8%的全球份額絕對是當之無愧。

  • 微軟Azure:扭轉頹勢

微軟在2008年推出的雲計算平臺Azure,比亞馬遜整整晚了6年,當時的微軟正處於泥潭之中,其實鮑爾默時代的微軟一直深陷泥潭,但是在薩提亞·納德拉執掌微軟大權以後,微軟又重新崛起了,納德拉上臺後的首要舉措就是以云為先,開始全面擁抱移動互聯網,office等客戶軟件開始全面重視移動端,事實證明,納德拉的決策是正確的。

根據微軟最新的2019年Q1財報,Q1財季營收為290.8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45.38億美元相比增長19%,Azure雲計算業務營收為85.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9.22億美元增長了24%,雲計算營收佔Q1總營收的29.45%,這樣的營收佔比對於微軟這個龐然大物來說已經是非常高了,翻看微軟的股價可以發現,在經過漫長的下跌之後從2009年開始一路上漲至現在的8000多億美元,說明雲計算對他的整體影響是非常大的,雲計算讓他扭轉頹勢,重新崛起。

  • 谷歌雲:令人遺憾

雖然Amazon AWS是第一個吃“雲計算”螃蟹的公司,但Google才是第一個真正提出“雲計算”概念的公司。

在2006年8月9日谷歌搜索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上,當時的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第一次提出了“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

然而Google Cloud的發展卻始終不盡人意,用一路坎坷來形容也不為過,市場表現慘淡, 核心人事動盪,不久前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卸任,CEO戴安·格林宣佈離任,這些都是Google Cloud舉步維艱的外在表現。

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於競爭激烈的雲計算市場,Google Cloud在Amazon和微軟的雙重壓力之下疲於應對,現在又被阿里雲反超,這對於最早提出雲計算概念的谷歌來說,不得不說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奈客


谷歌雲目前的全球雲服務器市場份額處於第四的位置,落後於阿里雲智能、微軟Azure、亞馬遜AWS三大巨頭。其季度營收僅為AWS的五分之一左右。不過谷歌雲增長勢頭強勁,最新季度營收增長率已經超過了AWS的兩倍,並且成功挖來了AWS的多個大客戶。相信谷歌雲在谷歌母公司Alphabet強大的財力支持下,以及在新任負責人,前甲骨文公司產品開發總裁托馬斯·庫裡安的帶領下,能夠取得更大的發展。

亞馬遜AWS目前佔據了全球雲服務器市場半壁江山,市場份額是排名第二的微軟Azure的將近四倍,是目前全球雲服務器市場無可爭議的霸主。不過其最新季度營收增長率連谷歌雲、阿里雲智能的一半都不到,僅為微軟Azure的一半左右。好在,AWS目前在與眾多雲巨頭爭奪美國國防部價值百億美元的雲計算大單的競標中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若能成功簽下國防部的大單,將在全球起到巨大的示範作用,更有利於其擴大全球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自身的全球霸主地位。

微軟Azure在2014年由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提出“移動為先,云為先”的公司轉型口號後,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目前已經連續十幾個季度增長超90%,在大型企業市場,微軟Azure雲增長速度更是遠超其他廠商。最新的全球雲服務器市場份額位居第二位,僅次於亞馬遜AWS。不過Azure的年營收僅為AWS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他的最新季度營收增長率已達AWS的兩倍,稍稍落後於谷歌雲和阿里雲智能。即便如此,微軟Azure短期內仍撼動亞馬遜AWS的榜首位置。


fetion211


個人申明一點,谷歌雲不差,當然看你用來做啥!一年一美元的谷歌雲,讓我隨便爬牆!亞馬遜不經過我同意,就續費扣款,我想關都關不了,沒辦法只能註銷那張卡!微軟不清楚!


老旋律


aws市場份額全球第一,超過50%,絕對領先,技術創新能力強,雲服務多種多樣。azure在微軟公司體系越來越重要,市場增長很快,和aws長遠來看會保持一定的競爭關係。Google排第四,和aws整體上有代差


jet雲計算


如果是國際化業務,建議使用亞馬遜aws,國內的阿里雲,當然有些業務也可以使用谷歌雲,微軟雲在國際和國內都有運營團隊,可以根據相關業務採用。所以,這些都是看具體的業務場景來選擇使用


心欲無痕


各有所長,看使用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