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英國,近代歷史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佈全球,任何時候都能在某個殖民地看見太陽。曾幾何時,英國也屬於被殖民國家。

自諾曼征服以來,英法靠著語言和土地結合在一起,共用一套價值觀、行為模式和語言。1327年,英國還佔據著法國北方的一塊小地方,以及加斯科涅公國,但英國統治這些地方的身份不是國王,而是公爵,為了保住這些地方,英國必須向法國王室宣誓效忠。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愛德華三世

直到有一天,一個人對這種關係發起了挑戰,他就是愛德華三世。他的母親是法王的妹妹,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一直被母親教育,他是法國國王的繼承人之一。但是1328年,法國王位傳給他的堂舅腓力,兩人的關係從此惡化。

1337年,法王毫無徵兆進攻愛德華的城堡,試圖收回加斯科涅,愛德華無力回擊,因為他的軍隊都在蘇格蘭邊境打仗。

但愛德華不會忍氣吞聲,三年後,他召集英國貴族和弗蘭德斯盟友,在根特集市廣場,當著他們面展示新的盾徽。以前英國王室只有三隻獵豹,現在盾徽四分,有兩個角是鳶尾花,這是法國王室的標誌。愛德華三世宣佈自己同時是英格蘭和法國的國王。

1346年8月5日,愛德華起航,橫渡英吉利海峽,登陸後命令所有船舶返航,這場戰役沒有退路。愛德華揮師東進,目標是富饒的卡昂。

在卡昂,除了城堡無險可守,愛德華的軍隊輕易攻入城中,卡昂是愛德華的第一個勝利,但要奪回他在法國的權利,就必須面對腓力的大軍。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在巴黎的聖但尼修道院,腓力在這裡準備軍事反擊,有信心擊潰他那不知好歹的堂外甥。他發出徵兵令,並派信使到國外的所有盟友和諸侯,最終集結了一支法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軍隊,在這裡,他從修道院長手中接過太陽旗。

克雷西決戰

愛德華經歷多年的準備,他不只是依賴騎士,還依靠出身低微的弓箭手,他們裝備了新武器—英格蘭長弓。英格蘭人發明了一種新型戰術隊形,騎士下馬,成了步兵,在中間,兩側部署長弓射手,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陣形。但這個戰術也有風險,想要奏效,愛德華的弓箭手必須佔據比法國人更高的地勢。

行軍兩天後,愛德華命令部隊停步,他們抵達克雷西,這裡是愛德華以前的公國。他把部隊駐紮在小山上,俯瞰平地,他知道這是戰鬥的最佳場所。1346年8月27日,腓力的部隊趕到,他們一路追來,正中愛德華下懷。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法軍開始衝鋒,英軍射出的箭象下雪一樣濃密,法軍從沒遇過這種情況。第一波攻擊受挫,法軍的騎士兵團開始反應,一波又一波的法國重騎兵向英方陣地發起攻擊。隨著騎兵倒下,馬屍逐漸堆成小山,給下一波的騎兵前進造成阻礙。不久,戰場滿是墮馬的騎手。

英格蘭大獲全勝,愛德華僅僅損失300騎兵。腓力被箭射中頸部後逃脫,身後留下一萬具法國貴族的屍體。

在英國,愛德華國王的聲譽如日中天,隨著愛德華在國內一系列的改觀,英國逐漸強大,於此對比,法國卻危機重重,腓力國王再也沒有從克雷西的失敗中恢復,四年後便去世。

腓力的繼任人是他兒子約翰二世。他獲得“好人約翰”的稱號,更多是因為他在比武大會上的良好表現,而不是他的戰略頭腦。

1348年,英法雙方都停止了進攻,發生了誰也無法控制的大災難。黑死病抵達歐洲,短短的兩年裡,它消滅了一半人口。瘟疫抵達英國,從西向東橫掃整個國家,僅僅18個月,倫敦四萬人口死亡。

普瓦蒂埃之戰,俘獲法王

五年的休戰之後,和平破裂,愛德華重燃戰火。新的戰役由他25歲的兒子威爾斯親王領導,這位年輕的王子被稱為黑太子。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黑太子發動了一場馬上游擊,從加斯科涅開始的中世紀閃電戰,深入法王腹地,一路上搗毀一切,拿不走的就毀掉。這場行動的關鍵是移動,不停地移動,不斷讓敵人猜測。讓下一個村莊知道你要來了,敵人要琢磨怎麼應付?

第二年春天,黑太子又發動了向東北方向的攻擊,這次他深入法國中部的心臟,最遠打到圖爾。但法王約翰終於集結起一支軍隊,9月17日,普瓦蒂埃郊外,剛放下贓物的英軍遭到截擊。

這是克雷西之後的第一場大仗,法軍先發起進攻,這次他們對英國長弓有所防備,第一波不是脆弱的騎兵,而是步兵,在英軍防線上撕開了缺口。黑太子唯一的希望是一支隱蔽部隊,他派去繞到背後攻擊法軍。然後他和手下打了一次漂亮的反擊,殺開血路,衝到法國軍旗和法王跟前,法國國王和小兒子一起被俘。

黑太子帶著臉面盡失法王和數百名貴族俘虜被運回英國,到1360年代,英法貴族已經無法平起平坐。國王被俘,法國別無選擇,只能同意和平。隨後簽訂的佈雷蒂尼條約,使愛德華不僅在加斯科涅,也在後來征服的法國土地上,取得完全主權,這些土地佔全法幾乎三分之一。

查理五世,法國的反擊和復仇

1364年4月,被囚禁八年的法王死了,現在他的大兒子查理五世上臺。他下定決心要重建法國的榮耀,查理宣佈廢除佈列蒂尼條約,並對英國宣戰,為期9年的和平壽終正寢。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查理五世

這次查理改變戰法,法國在普瓦蒂埃和克雷西等戰鬥中教訓深刻。這次查理不再和英國人打陣地戰,而是打伏擊戰和夜襲,在英佔地區實行焦土戰術。

查理手裡還有一張王牌,這場戰爭中制海權也是力量,查理集結了一支巨大的艦隊,跨海發起攻擊。

他們趁漲潮而來,衝進村莊發起攻擊,然後放火,如果港裡有船,就拖走。在兩次潮水之間,漲潮進來,退潮出去,只用六個小時,就在村裡製造恐慌。

英國內亂與亨利四世

英國人民失去家園以及賴以生存的物資,曾經的戰勝國現在連自衛都做不到。這種命運倒轉的背後,是一個人的去世。愛德華三世已經在王位上坐了50年,1377年6月21日,愛德華駕崩,英國的最大希望是愛德華的長子黑太子,但已先其父一年死於痢疾。繼位順序的下一位是愛德華的孫子—理查。

但他還只是個10歲的孩子,英格蘭需要一位強有力的國王,唯一的辦法是讓理查的叔叔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在理查成年前領導國家。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岡特的約翰

約翰接手的國家滿目瘡痍,社會的不滿情緒風起雲湧,黑死病的餘波還未過。瘟疫捲走了一半人口,也就是一半的稅收,岡特約翰必須找到彌補赤字的辦法。但活下來的人們意識到,他們可以要求更高的工資,還有更多的權利,人們開始質疑現狀。

1381年6月,經歷了連年瘟疫、戰敗、壓迫和政府無能之後,農民忍無可忍。他們掀起英國曆史上最大的群眾起義,起義的導火索是新增的人頭稅,它由大法官西蒙•薩伯裡主教提出。農民衝入倫敦塔,在小禮拜堂找到魂飛魄散的大法官,薩伯裡被拖出來。

暴亂是時候平定了,這個職責落在年輕的理查肩上,理查催馬到叛眾跟前說:“只有我才是你們的頭,跟我走,到外面去,你們會得償所願。”,叛眾相信理查會信守諾言,離開倫敦解散了。當然,他們被騙了,起義的核心領袖都被追捕絞死,數以百計的參加者被捕,貴族殘忍地重建統治。

但理查的統治出了問題,理查的窮奢極欲引起國民反感,如果國王把稅收用於對法戰事,他們是理解的,戰爭能帶來更大的好處,但理查不是用於戰爭,對大眾來說,他是在用於供個人享受。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1397年,他與一些貴族發生衝突,其中有他的堂弟,岡特約翰的兒子——亨利•博林布魯克。理查不能容忍任何對自己權威的挑戰,他把亨利放逐法國。一年後,岡特約翰去世,理查把亨利的放逐期延長,而且沒收他父親留下的遺產。

理查走得太遠了,1399年,發生了改變戰爭進程乃至英國曆史的事件。亨利率兵回到英國,決心收回堂兄理查偷走的龐大家族財富,但亨利得寸進尺,他發現全國上下,對昏庸理查的支持微不足道。

亨利意識到自己能拿到的絕不止遺產,如果能把理查趕走,亨利就能逼他交出王位。理查當時躲在小教堂,他在絕望中同意會見亨利的談判使節,使節對著古物起誓,他和亨利都不會傷害理查。當理查一踏出城堡,就被逮捕,篤信王權無敵的理查無奈下臺,胸懷大志的博林布魯克加冕為亨利四世。

亨利如願以償登上了王位,但王位並不正統,亨利在位14年的期間,謀反不斷,人們和貴族質疑他登基的合法性。

亨利五世

1413年亨利去世,他告訴兒子,王位並不屬於自己。這個兒子,就是莎士比亞作品中的傳奇,日後成為英國曆史的標誌性人物 — 亨利五世。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亨利五世他決心證明自己是合法神授,但要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只有一個途徑,重啟對法戰事。8月11日,1500艘艦船起航,橫渡英吉利海峽。亨利在哈福勒登陸,目標是佔領該城,把它作為征服諾曼底的基地,然後順流而下,直奔巴黎。

此時法國已經集結,最終在離加萊35英里的阿金庫爾處追上亨利。戰鬥打響,英軍向人數佔優的法軍發起進攻,法軍也發起衝鋒,但前一天夜裡下了場雨,地面過於潮溼,泥濘不堪,戰馬腳下打滑,互相擠撞。於是法軍速度降低,英軍箭手發威,得以抵近射擊,殺傷敵軍先鋒。

法軍把最好的騎士以及最高階的軍官都擺在大軍前端,英方農民出身的箭手,瞬間把他們屠殺殆盡。後面的法軍又無法拔劍增援,也無法繼續衝鋒,所以整個衝鋒停滯了。這天結束時,亨利取得了自己也沒有料到的勝利。

阿金庫爾讓他功成名就,但還沒有奪回幾代人要求的土地。他再次出征法國。還是在諾曼底海灘登陸,就像曾祖父70年前那樣。但不像愛德華三世在諾曼底的打了就走,亨利是來徹底征服的,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征服。

他的目標是吞併整個諾曼底省,不到11個月,他就佔領了諾曼底一半的地區。而曾經的歐洲強權法國,對他束手無策。

法國此時陷入內戰,國家撕裂成兩半,為了爭權奪利血腥的廝殺。一方支持國王的兒子,即太子,稱為奧爾良派。另一方稱為勃艮地派,領袖是國王的堂弟,富可敵國的勃艮地公爵,人稱無畏約翰,是全國最有權勢的人。

不久後,諾曼底落入英國囊中,亨利沒有停下腳步。1419年春,他的大軍離巴黎僅有17英里,這是勃艮地公爵無畏約翰的地盤,公爵可以任由諾曼底陷落,但巴黎不行,無論多麼難受,他都必須和奧爾良派議和。和平談判在蒙特羅的一座門橋上舉行,橋兩端由雙方各自駐防,各派10名代表談判,其中包括公爵。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但奧爾良派並未捐棄前嫌,無畏約翰遭到暗算,他右手被斬下,而後他頭部被斧頭劈開。奧爾良派報仇成功,但即將付出巨大代價,本可以拯救國家的人死了。所以後來有種說法,英國人是通過勃艮地公爵頭上的裂口開進法國。

23歲的兒子腓力目睹父親被殺,帶著對奧爾良派的滿腔怒火,他與英王結盟,立志輔佐他征服全國。這個意外的盟友把亨利推上權力的頂峰,不費一槍一彈,他控制的地域面積倍增,還包括巴黎。

1420年9月,英王在巴黎舉行盛大進城典禮,當年聖誕他搬入盧浮宮。從此巴黎開始了長達15年的英國佔領。

但是亨利還必須征服奧爾良派,還有已被罷黜的太子。但法國北部,一個叫聖米歇爾山的小島,上面有個易守難攻的修道院,法國太子堅持了三年拒絕投降。這個修道院是以聖米歇爾的名字修建的,他是法國太子的保護聖,它成為法國堅忍不拔的象徵,它堅持得越久,就威力越大。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聖米歇爾山

法國人還在英勇抵抗,以及聖人米歇爾還守護這裡軍隊的消息傳遍法國。亨利的手下在修道院外打了十年,最終也沒拿下。

1422年,亨利終於為自己的征戰付出代價,他在一次圍城中感染痢疾,留下遺囑,弟弟貝福德公爵約翰擔任法國攝政。8月31日,亨利駕崩,時年35歲,亨利的兒子,年僅九個月的亨利六世繼位,既登上英國王位,也登上法國王位。

聖女貞德

1429年,英國和勃艮地聯軍抵達小城博讓西。目標是把法國太子趕出盧瓦河北岸,並與加斯科涅的祖傳領地連成一片。

但5月3日,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河對岸出現了一支由法國太子派來的數千人援軍。領軍人物身穿全副鎧甲,不是太子本人,而是一位17歲的姑娘。法國太子找到了秘密武器,一個自稱聽見上帝聲音的牧羊女—貞德,這正是太子夢寐以求的精神力量。

貞德率四千部隊對奧爾良發起進攻,經過五天短兵相接,英軍被迫解除圍城,棄城而去。這場勝仗開啟了貞德的傳奇,而後她又用自己的行動給奧爾良解圍。於是法國人相信,貞德真是上帝派來的。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貞德

經此一役,法軍士氣高漲,橫掃盧瓦河畔,進抵博讓西。英國守軍棄城,向北逃竄。法軍窮追不捨。跑了幾公里之後,英軍在帕提停下來,準備開戰。

英國的弓箭手還沒在戰場上嘗過敗績,為時已經80餘年。這些出身低微的英雄打破了騎士制度,摧毀法國貴族,贏得克雷西、普瓦蒂埃和阿金庫爾的勝利。但在帕提,法國重騎兵沖垮了他們,因為他們沒來得及佈陣。太子取得第一場重大勝利,數以千計的長弓手殞命。

英軍陣腳全亂,法國太子、貞德率其大軍一路突入英佔地區達100英里。他們收復蘭斯,太子隨即在這裡加冕,登基為法蘭西王國查理七世。

法國民眾相信,上帝已經站在自己這邊。貝福德從未面對如此威脅,但是時來運轉,貞德被俘,由勃艮地人出賣給約翰。貝福德清楚,只要能夠證明貞德是異教徒,就可以摧毀法國太子,貞德被控女巫受審。

這不僅是在審判貞德,其實是在審判查理七世。英方的論點是,查理是藉助魔鬼竊取的王位,而不是上帝授予。因此,他不是法蘭西王國的正統國王,目的就是要抹黑、毀壞他的聲譽,所以,用火刑處死貞德。

收復失地

1435年9月,貝福德去世,貝福德的死帶來了更大的災難。英國最重要的聯盟垮臺,宿敵勃艮地公爵腓力和查理七世再度聯手,28年之後,法國終於統一。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聖禮拜堂

1436年2月,巴黎收復,英國人被趕出。15年後,聖禮拜堂終於回到法國人手中。如果英國人還想在法國立足,就必須展開回擊。所有的目光都投向即將成年的幼主,他能不能像父王那樣英勇,以法王的身份,全心全意地保衛鮮血換來的產業?

但很快大家看到,亨利無意繼續打仗,所有的資金不是用於諾曼底的駐軍、防務和修城堡,而是付給能工巧匠設計和建造禮拜堂。

亨利的辦法是與法國講和,使兩國關係回到戰前狀態。查理無意與英國講和,他致力於打造歐洲最先進的軍隊,裝備最新型的高技術大炮,從1440年代開始,查理大力加強炮兵輜重部隊。到1449年,曾經疲於奔命的查理,率領三萬大軍進抵諾曼底,許多城鎮的本地人打開城門,不做抵抗,他們已經受夠了英國的統治。

查理用亨利五世的戰術對付英國人,有系統地把他們趕出去,英佔地區在查理大軍的攻擊下紛紛崩潰,僅僅一年後,只剩下加斯科涅了。

最後一仗

100多年前,戰爭從這裡開始,經過這麼多年的血腥殘殺,終將在這裡做個了結,而且是以中世紀的方式,一場惡仗。

8分鐘看完英法百年戰爭

在卡斯蒂隆的田野中,兩軍相遇,英軍人數處於劣勢,由久經沙場的老將—永保忠誠的貴族約翰•塔爾伯特率領。他騎在高頭大馬上指揮英軍進攻,督促手下前進。可惜英軍對法軍陣地的衝鋒急躁而散亂,而且塔爾伯特未考慮到法國新軍,英國箭手措手不及,紛紛倒下。他們不是被箭射倒,而是被新式火槍擊中,塔爾伯特自己也被壓在坐騎底下,被一名法軍用斧頭殺死。

一百多年前,戰端開啟,是低微的箭手確保了英國的勝利,戰勝不可一世的法國騎士。法國人吸取了教訓,最後由法方低微的槍手用手裡的火槍,結束英國高級貴族將領的生命。隨著這次戰敗,加斯科涅易手,百年戰爭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