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基本醫保目錄範圍要立行立改 四部門出臺意見

“既不拔高標準、出現不切實際的過高承諾、過度保障問題,也不降低標準、出現部分貧困人口看病沒有制度保障的情況;既要實現貧困人口應保盡保、保證待遇落實到位,又要妥善治理過度保障、確保基金安全,同時還要做好醫保扶貧動態監測。”

國家醫療保障局、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扶貧辦近日印發《關於堅決完成醫療保障脫貧攻堅硬任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要求各地堅持基本標準,建立健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確保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三項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範圍作為醫療保障脫貧攻堅硬任務。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博士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意見》對強化醫療保障扶貧政治責任和狠抓攻堅責任作出部署和分解,進一步壓緊壓實部門的行業扶貧責任;《意見》的出臺是對醫保脫貧攻堅工作的再細化、再部署、再動員,對確保完成醫保脫貧攻堅硬任務具有重大意義。

夯實醫療救助託底保障

近年來,醫保扶貧工作已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18年底,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統計參保率達99.8%,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製度綜合保障、梯次減負,貧困人口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近80%;全國因病致貧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2595.9萬人下降到514.6萬人。

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指出,2019年,打贏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關鍵階段,為切實抓好基本醫療有保障任務貫徹落實,《意見》對標對錶“基本醫療有保障”標準,進一步明確任務、夯實責任。

如何實現貧困人口“有制度保障”,《意見》從參保、政策落實、工作推進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一方面,《意見》要求將現行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覆蓋範圍作為底線指標,強化部門協作,摸清參保底數到人、落實資助政策到人、核准參保狀態到人、精準臺賬管理到人,落實落細參保政策,按標分類做好資助參保工作。

另一方面,《意見》強調,要鞏固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全面落實2019年基本醫療保障工作部署,年底前確保全面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同時,夯實醫療救助託底保障,落實重特大疾病救助政策,持續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資金傾斜支持,增強救助託底保障能力。

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認為,醫療保障制度完善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加強運行監測和數據分析。針對機構改革帶來的信息系統管理“斷檔”問題,《意見》要求各地統籌推進醫保扶貧數據統一歸口管理,做好數據歸集、統計分析、信息報送,做實常態調度,全面監測醫保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妥善治理醫保過度保障

近年來,醫保過度保障問題開始進入公眾視野。這一次,《意見》對此作出規定,明確各地要堅持醫療保障現行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和基本標準,理清存在的醫保扶貧過度保障問題,分類做好整改工作。

對此,鄧勇認為,妥善治理醫保過度保障,這是從長期保障人民群眾利益的角度出發考慮的,而加快研究脫貧不脫政策具體措施以及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長效機制,更是著眼長遠發展的策略。

記者注意到,《意見》要求,實行個人零繳費或零自付、突破基本醫保目錄範圍、脫離實際不可持續的,要及時糾正,立行立改;基本醫保向貧困人口實施特惠保障等混淆制度功能、三重保障制度外疊床架屋、隨意擴大受益範圍等靶點不聚焦的,要恢復三重保障制度各自功能定位,並於2020年底前平穩過渡到現有三重製度框架內,同步做好資金並轉、政策對接、管理銜接,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

鄧勇坦言,時下存在著一些“看病不花錢”“賴在病床上不想走”的現象,原因在於個別群眾對醫保的錯誤認知和過分依賴。

“誠然,合理享受醫保政策並無不妥。”鄧勇分析說,但如果過分依賴,不僅會導致貧困個人的思想扭曲,弱化脫貧主動性,滋生“等靠要”情緒;而且容易使子女萌生出“甩包袱”的想法,從不用管淪落為不想管等。

“合理使用醫保,避免‘過度兜底’。”鄧勇建議,一方面,要改變貧困群體及全體人民對醫保使用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要繼續完善對醫保的使用機制,有針對性的制定出醫保報銷範圍及病症,並出臺具體的使用條款,避免濫用錯用。

確保醫保運行基金安全

一段時間以來,小病大治、過度醫療、套取騙取醫保基金等問題備受外界詬病。

據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各項醫療保障資金最大限度用於減輕參保群眾負擔,確保醫保運行基金安全,將人民群眾救命錢用在刀刃上,《意見》針對目前危害群眾長期利益的欺詐騙保、小病大治等問題,有針對性提出工作要求。

《意見》強調,要協同規範診療行為,結合協議管理創新,加強定點考核,激勵基層醫療機構和家庭醫生落實慢病管理責任,引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合理施治,促進貧困患者理性就醫;要將強化基金監管,嚴厲打擊各類欺詐騙保行為,防止少數不法分子“鑽空子”,打著醫保扶貧的政策“幌子”套取基金。

如何確保《意見》順利落地,鄧勇建議,加強政策設計,聯動各項醫療保障制度。

“要充分發揮隊伍整合、管理整合、制度整合的優勢,把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扶貧政策效應統一起來,有效銜接,發揮政策統合效應。”鄧勇說,要完善醫療保障扶貧政策,執行統一的待遇標準、覆蓋範圍、工作流程,實現一個窗口服務、“一站式”即時結算。

此外,要完善省市縣三級責任體系,建議明確由省醫療保障部門負總責,統籌協調全省醫療保障扶貧攻堅工作,制定實施方案,督導各市(區)貫徹落實;由市級醫療保障部門負主體責任,將醫療保障扶貧工作納入年度重點任務推進,積極會同財政、衛健、扶貧、稅務等部門建立醫療保障扶貧工作溝通機制,統籌各區縣進度安排,協同推進實施;由縣級醫療保障部門負直接責任,對醫療保障扶貧任務進行分解細化,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記者 侯建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