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馮國璋是如何失去的軍隊?為什麼後期成為總統的馮國璋成為了光桿司令?

鳶飛九天2018




這在民國曆史上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是由當時的特殊歷史環境所決定的。幾千年的帝制在傳統中國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沒有皇帝的時代讓他們感覺非常不適應。

尼采曾經說過: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那些將軍們就認為:既然沒有皇帝了,我就是皇帝。就算是在袁世凱執政的年代,他的很多軍令和政令根本就沒有辦法在地方上徹底的執行下去。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但實際權力卻掌握在內閣總理段祺瑞的手上。府院之爭爆發後,在張勳復辟的衝擊下,黎元洪辭去了大總統,由副總統馮國璋繼任。

在這之前的馮國璋率領北洋軍坐鎮在南京,正像當年的黎元洪不願意到北京擔任副總統一樣,馮國璋也不願意到北京去擔任副總統。天高皇帝遠,他擔心控制不住手下的那些將軍們,更擔心到了北京後被人架空。



雖然總統和副總統只有一個字的差別,但對於這些帶兵的將軍們來說,擔任總統就意味著走上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崗位。馮國璋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最終決定到北京來擔任總統。

槍桿子裡出政權,手底下沒有兵,就很有可能像黎元洪那樣任人擺佈。馮國璋在進京前做了一番部署,任命江西督軍李純為江蘇督軍,陳光遠為江西督軍,王佔元繼續擔任湖北督軍,把長江領域打造為自己的後方和根據地。

馮國璋進京帶了曹琨,這也是他的老鄉直隸人,也因為如此馮國璋是直系的最早帶頭大哥。曹琨小名曹三傻子,但這個人一點也不傻,他被任命為直隸督軍。

在這個時候,北京政府就控制在北洋軍閥手中。當年的北洋三傑段祺瑞、馮國璋和王士珍就在北京成功會師,他們三個人宣誓要繼承袁世凱的遺志,把北洋精神發揚光大,堅決拒絕北洋內鬥。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總統和總理天生就是敵人,段祺瑞和馮國璋同樣如此。當然這個坑還是孫中山挖下來的,孫中山擔任臨時大中通的時候,法律中規定是總統制,也就是說,由總統說了算。後來袁世凱擔任了臨時大總統,又把法律修改成了內閣制,也就是說由總理說了算。

當時民國的法律幾次修改,這個問題一直都有爭議。更重要的是段祺瑞和馮國璋在理念上也有爭議,段祺瑞認為應該武力統一天下,馮國章認為以和為貴。

段祺瑞是親日派,馮國璋則是親美派。這兩個北洋系的大佬就展開了明爭暗鬥,王士珍見勢不妙,就歸隱田園,畢竟夾在中間難做人。只要有鬥爭就會有妥協,收買對方的手下更是家常便飯。



段祺瑞的鐵桿兒徐樹錚派人刺殺了陸建章,同樣也想方設法收買曹琨,企圖削弱馮國璋的力量。曹琨慢慢的覺得自己身價抬高了,段祺瑞許諾讓他擔任副總統。

曹琨也認為憑自己的能力應該更上一層樓,憑什麼馮國璋能當總統,他就不能當總統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馮國璋的鐵桿兒曹琨開始有了二心。

隨著段祺瑞和馮國璋兩個人鬥爭的加劇,曹琨和吳佩孚就變得越來越值錢了,畢竟他們手中掌握了直係軍閥中最能爭善戰的部隊。各方勢力都在拉攏他們,許諾給他們更高的職務和待遇。

曹琨和吳佩孚的野心就越來越大,連帶後邊還有一個馮玉祥,他們在政治鬥爭中來回投機,勢力不斷坐大。在政治鬥爭中,馮國璋和段祺瑞先後出局,曹琨、吳佩孚和馮玉祥則先後走上了政治舞臺。



為什麼馮國璋會成為光桿司令呢?第一個原因,段祺瑞的這個內閣總理太強勢,軍政部長歸段祺瑞直接領導,馮國璋這個總統很難操作上手。

第二個原因,雖然總統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但並不直接領到軍隊。馮國璋以前在江蘇擔任長江巡閱使時,是直接掌管幾個省的軍政大權的。當他擔任總統的時候,就只能把這些權力讓出來了。這些地方上的大佬也有自己的野心,慢慢就會不太聽話。

第三個原因,民國的這種制度雖然好,但當時的中國還是人治的環境。這些軍隊的長官並沒有理想,也不懂得民主政治,慢慢就會在政治鬥爭中迷失自我,淪落為政治的犧牲品。馮國璋的部下就是這樣一點一點離開他的,表面上依然會保持對他的恭敬,但在實際上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最關鍵的一點,人性是經受不住考驗的。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小,人都是會變的。以前這些人忠誠於馮國璋,是因為馮國璋能讓他們獲得利益,升官發財。當胃口越來越大,馮國璋不能滿足的時候,就是他們背叛的開始。


新知傳習閣


馮國璋本是手握無數軍隊的軍閥,可是到了後期的時候,身為總統的馮國璋卻被人給架空了。他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馮國璋被架空的直接原因,是他到北京去擔任副總統。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大家要知道,馮國璋還有他的軍隊一直是坐鎮於南京的。



如果他選擇隻身去北京赴任,他害怕手下那些將領鬧事,更害怕他們把自己架空。但因為馮國璋是思想比較傳統,他覺得總統的權力更大,所以他還是選擇去赴任。這便是他被架空的開始。

在馮國璋坐鎮南京的時候,那些將領還是比較聽話的,因為當時馮國璋掌握著軍政大權,其他人不敢得罪他。可是隨著馮國璋的就任,他出讓了這些權力。

雖然馮國璋留了很多後手,同時做了不少佈置,但人的野心是永遠都填不滿的,這些將領逐漸把馮國璋的勢力給一點點蠶食。天高皇帝遠,馮國璋根本管不了他們。



馮國璋在北京的經歷也不是很順遂。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有誰能給馮國璋這位總統壓力。答案顯而易見,那就是國家的總理段祺瑞。馮國璋和和段祺瑞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段祺瑞主張戰爭,而馮國璋則是嚮往和平,這就意味著在很多政策上他們都沒有辦法達成統一。

而段祺瑞之所以能給到馮國璋壓力,是因為當時總統和總理官職的界限非常的模糊。袁世凱幾次更改民國的法律,所以法律已經沒有權威性了。對於總理和總統誰應該掌握大權,兩個人一直在爭吵不休。表面上兩個人是勢均力敵,但段祺瑞其實更有優勢,因為軍政部長是由他直接領導的。



換句話說,他掌握著軍政方面的權力,可以對馮國璋實行有效的制裁。 想要架空馮國璋的不止是段祺瑞,還有他的小老弟曹錕。馮國璋對曹錕非常的信任,因為曹錕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對曹錕不薄,從來都沒有虧待他。

要知道,他可是把副總統的位置留給了曹錕。但是人的野心是無法滿足的,在段祺瑞的蠱惑下,曹錕開始對總統這個位置有了想法。他覺得自己的能力要比馮國璋強,所以這個位子應該自己來坐。不得不說,段祺瑞這招離間計真的是非常漂亮,馮國璋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這位小老弟竟然會坑自己。 馮國璋雖然擅長打仗,但是他的政治手腕可著實不怎麼樣。

無論是他的那些舊部,還是他提拔起來的曹錕,表面對他一直是非常恭敬的,所以馮國璋便沒有覺察到自己的境況。而馮國璋發現自己被架空的時候,他已經沒有翻盤的力量了。馮國璋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他不瞭解權力兩個字多麼誘人,更不明白忠誠兩個字到底是多麼的脆弱。如果他能警覺一些,早點發現這些人的企圖,他也不會落得個被架空的下場。


夏目歷史君


馮國璋這個人就是太實在,不懂得那麼多爾虞我詐,說他是北洋之犬絕對不是損他,馮國璋的確值得擁有這個稱號,因為他太實在了。

北洋有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為北洋之龍,為人神龍見首不見尾,與各方勢力都不粘鍋,段祺瑞為北洋之虎,從他的經歷來看,袁世凱的確是養虎為患,聽信了段祺瑞的鬼話,早早的稱了帝,最後在世人的抨擊中鬱鬱而終。

馮國璋的確是很實在的一個人,袁世凱當大總統的時候,他就很聽話,後來袁世凱垮臺了,他馮國璋也沒那麼多道道,鬥不過段祺瑞。

當初袁世凱就是被他勸的,最後稱了帝,後來他又誘惑著張勳復辟,在這幾位復辟的人都垮臺以後,他反而成為了三造共和的大功臣,明明另外幾位都是被他害的,他反而三造共和,享有了無數的聲譽。

當年北洋軍閥內部鬥得不可開交,孫中山也趁機在廣州開了一個護國政府,跟北方對立。

在馮國璋還是副總統的時候,就做看著黎元洪與段祺瑞掐架,當然了,他還是支持黎元洪的,甚至還建立了直係軍閥的雛形,馮國璋繼任臨時大總統以後,段祺瑞就曾經跟他爆發過劇烈的衝突。

因為南方新政府對北方政府產生了巨大的威脅,所以段祺瑞竭力爭取在護國政府成長起來之前將它掐死在襁褓之中,只不過馮國璋不同意,馮國璋跟南方的軍閥關係不錯,也不想這麼快跟對方撕破臉,所以就一直往後拖。

面對段祺瑞咄咄逼人的態勢,馮國璋是一點也不慫,他組織了王佔元李純等人,建立了長江三督勢力,還聯合了自己手底下的曹錕等人,可以說面對段祺瑞,他是一點也不需要擔心的。

只不過在這以後,雖然他一時間看似是打敗了段祺瑞,但對方的政治手段怎麼能是他能夠比較的,段祺瑞在下野之後也沒有閒著,不僅造了輿論,搞臭了馮國璋的名聲,還在暗中私自操縱了大選的進行,絕大多數議員都成了他段祺瑞的人。

在馮國璋當上臨時大總統的時候,手底下的人就已經變得不是很聽話了,而他卸任臨時大總統的位置以後,他手下更是幾乎沒了半點勢力。

雖然他垮臺了,但是他組織起來的直係軍閥卻發展的很不錯,曹錕,吳佩孚正式步入了權力核心。


魏青衣


馮國璋從來沒有擁有過自己的直屬軍隊 雖然他兩次率軍出戰

1、1896年,馮國璋出任新建陸軍督練營務處總辦;

2、1901年底,出任軍政司教練處總辦;

3、1903年,出任中央練兵處軍學司司長;

4、1906年任正黃旗副都統兼陸軍貴胄學堂總辦;

5、1907年到1911年,任軍諮使;

6、1911年率軍鎮壓武昌起義,以攻取漢陽功績,被封二等男爵;

馮國璋題贈章宗祥的照片

7、1912年,出任袁世凱臨時總統府軍事處處長;當年9月,改任直隸總督兼民政長;

8、1913年,率軍鎮壓二次革命,攻克南京;當年12月,出任江蘇總督;

9、1914年,被授予將軍府宣武上將軍;

10、1915年12月,出任中華帝國參謀總長,後兼徵滇總司令,被封一等公;

11、1917年10月30日,出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在南京辦公,直到1918年10月10日;

12、1918年10月10日,和段祺瑞一起下臺;

13、1919年12月28日,在北京去世。

馮國璋真正掌控兵權是在1913年12月攻克南京出任江蘇督軍,直到1915年12月,僅有2年時間。在短短兩年時間裡,馮國璋難以培養出自己的派系。

早期馮國璋都是做輔助事務、營務、軍學等輔助事務。

1919年太和門馮國璋靈堂大門

奉系各人:

馮國璋雖然兩次出戰都有戰功(攻克漢陽和南京),但本人反對武力統一,主張和平統一,臨死還不忘和平統一:

“願內外同心,化除軫域,和平統一,務底於成。”

曹錕在美國總統哈定的支持下,通過為國會議員代發工資形式(即所謂賄選)當上了大總統。從1923年中華民國憲法(即曹錕憲法)的內容來看,曹錕認同的是美國聯邦式政權,贊同實行美國總統制。

吳佩孚和馮國璋一樣都支持和平統一。另外吳佩孚主張蒙古屬於中國,並因此和蘇聯鬧翻,因此成為國民政府北伐中的首要打擊目標。

被盟友孫傳芳拋棄的齊燮元。

三愛主義領導人孫傳芳。所謂三愛是:愛國家、愛人民、愛敵人。為什麼要愛敵人?不解釋——因為我也不懂。

1923年美國《時代》週刊刊登的曹錕照片

綜述

馮國璋本人掌軍時間並不長,根本沒有能夠控制軍隊,加上馮國璋本人堅持和平統一,自然不會像段祺瑞和張作霖一樣控制軍隊。成為光桿司令,是馮國璋本人選擇的結果。

奉系中馮國璋和吳佩孚二人堅持和平統一,曹錕認同美國總統制(實質是加強事權一統),至於齊燮元和孫傳芳,就是玩花樣。

直接一點,奉系中就只有曹錕能力較高。馮國璋和吳佩孚的和平統一論,早已經被民國建立時的南北和談後果證實不可行。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準確來說,馮國璋並沒有失去軍隊,只不過被調離了他的大本營,隻身到北京繼承總統大位,以至於受制於段祺瑞和徐樹錚。

馮國璋的起身資本可以說比段祺瑞還要早,早些年慈禧死了,光緒也死了,宣統繼位,載豐讀掌大權,馬上就想把袁世凱弄死,可惜沒那個膽子,因為六鎮北洋軍不好惹,只好把袁世凱以及袁世凱一黨的人全部趕回家種紅薯。

偏偏只留下了馮國璋,原因就在於這個馮國璋很會做人,有點蛇鼠兩端的感覺,給載豐的感覺就是此人可用,所以馮國璋間接的成為了北洋軍的大統帥。

後來打漢口,因為馮國璋一腦門子的跟革命黨拼命,惹的老袁不高興,才用段祺瑞換掉了馮國璋,段祺瑞才逐漸的蓋住馮國璋,成為老袁頭號天子門生。

但是即便如此,老袁手底下最精銳的北洋第三鎮也一直都是馮國璋節制。

都知道六鎮北洋軍一直以來都是老袁的嫡系,而這個第三鎮曾經擔任過天津的警察衛戍部隊,那更是嫡系中的嫡系,個個都是袁世凱最為倚重的天子門生。可見馮國璋還是很受重用的。

後來二次革命,不開眼的張勳打下了南京城,這個屠夫張勳一直被滿遺那群人奉承說是武聖人(文聖人就是另一個滿遺康有為),其實是個腦殘加屠夫。他打下南京之後,發佈將令:

十日不封刀。

殺害南京城中數十萬百姓。惹得天怒人怨。

(說句多餘的話,對南京犯下滔天大罪的,除了臭名昭著的日本侵略軍,還有湘軍曾國藩,最少殺了五十萬人以上,以及這裡說到的滿遺張勳,屠殺人口也在十萬以上)

說來可笑,張勳殺了數十萬人大家破口大罵,但是張勳屁事沒有。美滋滋的做他的江蘇都督。張勳本人更是把民國的江蘇都督當成了滿清的兩江總督來當,把清朝那一套官場禮儀發揮的淋漓盡致:

見面必須跪拜,讓你坐只准坐半邊屁股,主人抬手喝茶客人立馬滾蛋,審案要大喊威武,想在江蘇當官必須留辮子,犯了事要打板子,遊街示眾。抓到了革命黨就在菜市場砍頭示眾。

不過終究出事了:張勳的部下太驕橫了,平時殺中國人殺多了,膽子變大了,聽說是為了吃妓女的醋,居然不小心殺了兩個日本人。

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日本人一把屎尿就往張勳的臉上抹過來:八嘎呀路,你個小兔崽子,敢殺大日本帝國的臣民,活的不耐煩了。

別看張勳對中國人特別狠,對日本人可溫順了。嚇得屁滾尿流,牙縫裡蹦不出半個不字。跟他的老主人慈禧一樣跪在地上聽東洋佬的訓斥。

袁世凱一看,立馬出面做和事老:

張勳你就到徐州去養老吧,江蘇都督這個位置暫時就交給馮國璋來幹。

張勳屁話也不敢說,就跑到徐州去當了什麼長江巡閱使。

從此,馮國璋從袁世凱身邊的一個大將,搖身一變,變成了北洋軍中一方封疆大吏,而且掌握了整個中國當時最富庶的江蘇以及上海地區(上海當時名義上歸江蘇都督管,實際上是有上海工部局自己管理)

此時馮國璋手裡的權力不可謂不大,雖然說沒有像段祺瑞一樣在北京中央發號施令,但是段祺瑞只有一個空頭陸軍總長的名頭,袁世凱弄了個陸海軍大元帥辦事處,就把段祺瑞的陸軍總長給架空了。此時馮國璋權力隱隱有了大過段祺瑞的勢頭。

到了護國戰爭,段祺瑞和馮國璋兩個人心照不宣,拒不支持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氣的一命嗚呼,段祺瑞順理成章成為了北洋政府實際上的最高領袖內閣總理,(表面上的總統是黎元洪黎大菩薩,徐樹錚就直接說黎大菩薩就是個蓋印機器,讓你幹啥就幹啥,管那麼多屁事幹嘛?)而馮國璋則以江蘇都督的身份兼領副總統職務,仍舊龜縮在南京拒不就職。

此時的馮國璋已經是獨霸東南半壁的軍閥,也是後來威震天下的直係軍閥的前身,手底下豪傑眾多,最著名的就有:第三師師長曹坤、吳佩孚、江西都督李純、湖北都督王佔元等等。勢力囊括了江蘇江西湖北等東南很多富庶的省份。

後來張勳復辟,黎元洪被趕下臺。民國沒有總統了,怎麼辦?段祺瑞就邀請馮國璋上北京當總統。

馮國璋也不傻,知道離開了自己的地盤去北京當勞什子空頭總統屌用沒有,不肯去,可是段祺瑞信誓旦旦解散討逆軍,說你看我也沒軍隊了,你來吧,你來了就讓你當實力總統,我甘心給你打工。你要不信,你還可以帶兵來嘛。

馮國璋終究是耐不住寂寞,畢竟總統的位置還是太誘人了,黃袍加身啊。終於帶了十六師進了北京城。

一到北京城才發現:草他麼的段祺瑞你騙我。

討逆軍是解散了,但是安福軍已經組建完畢了,段祺瑞實力大增,但是馮國璋也不是黎大菩薩可比的,手中有兵心不慌,處處跟段祺瑞掣肘交鋒。最典型的的就是後來的護法戰爭,段祺瑞要武力統一,馮國璋要和平談判。兩人明裡暗裡把對方往死裡搞,攏不到一塊去。

但是儘管如此,張勳復辟後的段祺瑞皖系軍閥勢力大增,逐漸已經有了獨攬全國軍政大權的趨勢,馮國璋雖然也有實力,但是此時此刻無力正面相抗衡,很多地方都向段祺瑞示弱,以至於處處窩囊,最後在民國七年辭去職務,並在民國八年病死於北京。

就這樣,馮國璋鳥入牢籠、蛟龍困灘。失去了對軍隊的直接掌握權,而馮國璋軍閥勢力的繼承人:曹坤,逐漸成為了直係軍閥的實力代言人。其手下吳佩孚更是成為後來中國最有可能統一的豪傑。


情僧蘇曼殊


馮國璋並沒有失去軍隊,實際上不算外面支持他的長江三督,在北京周圍的第15師和第16師他都能指揮。但是當時聽從段祺瑞的人更多,馮國璋鬥不過段祺瑞,只能服軟,就和光桿司令差不多了。

馮國璋是北洋三傑之一,和段祺瑞齊名。袁世凱時期,馮國璋就出任江蘇都督,坐鎮東南。袁世凱死後,馮國璋雖然被選為副總統,但是他不願意放棄江蘇地盤,因此繼續留在南京當他副總統兼江蘇督軍,也是一個奇觀了。此後馮國璋和其舊部江西督軍李純、湖北督軍王佔元還組建了長江三督,成為北洋集團裡一個重要的勢力——舊直系。

張勳復辟時,與段祺瑞不和的黎元洪黯然下野。而在張勳復辟失敗以後,在段祺瑞需要重新找一個大總統,於是就派人勸馮國璋入京當大總統。馮國璋當時就提出了三個條件:

一、自己離開江蘇以後以李純接任江蘇督軍,

二、任命陳光遠接任江西督軍,

三、自己率在江蘇的第16師進京充當衛隊,此外在北京周圍由其統帥過的禁衛軍改編的第15師也要歸自己管轄。

馮國璋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怕自己進京以後被段祺瑞控制,所以需要在北京和地方上保證有自己的力量,從而和段祺瑞抗衡。段祺瑞答應了這3個條件以後,馮國璋帶了第16師赴京出任大總統一職。

到北京以後,果然不出馮國璋所料,他和段祺瑞之間很快就因為權力分配問題而爆發了矛盾。段祺瑞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主張武力消滅西南地方實力派,而馮國璋則試圖利用西南地方實力派制衡段祺瑞,因此主張和平解決,雙方爭的不可開交。

馮國璋一面拉攏段祺瑞派去南下的第18師師長王汝賢、第20師師長範國璋,讓他們發表主和通電,同時長江三督聯名予以支持,一度逼得段祺瑞辭職。

然而出乎馮國璋意料之外的是,段祺瑞成功的拉攏了在直隸實力最強的直隸督軍曹錕,讓他繼續鼓吹對南方用兵。繼而又聯合了東北的張作霖,奉軍大舉入關。馮國璋在北京雖然有兩個師的兵力,但是無法和段祺瑞掌握的兵力抗衡,所以勢單力孤。

隨著南北戰事重開,1918年1月馮國璋率衛隊千人南下,試圖返回南京。結果在蚌埠被親段的倪嗣沖攔截,只能黯然返回北京。此後馮國璋又試圖讓陸建章聯絡馮玉祥反對南北戰爭,可是段祺瑞的智囊徐樹錚在天津公然槍殺了陸建章,讓馮國璋不得不再次服軟。

此後段祺瑞又借選舉之機,把馮國璋從總統之位上趕了下來,改選徐世昌為新總統,不過馮國璋還是節制第15、16師兩個師,直到馮國璋死去這兩個師才歸陸軍部直轄。

所以馮國璋手裡並非沒有兵權,只是他的實力不如段祺瑞,又不敢真的撕破臉,所以處處被動,跟著段祺瑞轉,和沒兵的光桿司令也差不多了。


不沉的經遠


這個問題首先就是錯誤的,而且是大錯特錯。馮國璋從來就沒有失去過軍隊和地盤,後期成了總統的馮國璋也絕對不是什麼光桿司令。既然如此,為什麼會造成馮國璋失去軍隊的錯覺呢?

筆者剛剛寫完直皖大戰系列,對此還是比較瞭解的,今天就詳細說說這個錯覺的來龍去脈。

這事兒得從張勳復辟結束說起。張勳趕走了黎元洪總統,段祺瑞擊敗張勳,再造共和以後,總統人選成了一個大難題。首先,段祺瑞自己不願意出任總統,而是寧可當個實權總理,隱身幕後。原來的大總統黎元洪被張勳趕走,加上之前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弄得裡外不是人,也不太適合繼續當總統。國不可一日無君,誰來當這個總統?愁死了段總理。最後,段選擇了他的老朋友,北洋三傑之一的“北洋狗”馮國璋。段總理本身也是北洋三傑之一的“北洋虎”,虎狗合作,北洋二傑聯手,貌似確實可以令當時混亂的時局得到控制。

馮國璋絕對不是什麼光桿司令,而是要錢財有錢財,要地盤有地盤,要軍隊有軍隊。他身為江蘇督軍,手握富庶的江蘇地盤和幾萬精兵,而且還有長江三省的支持(除了江蘇,還有江西和湖北),和曾經的空頭總統黎元洪相比,馮國璋的底氣要足了很多。所以,當段祺瑞邀請他當總統的時候,馮國璋興高采烈答應了,非常願意去北京當總統。在老馮看來,他和段祺瑞是多年的老兄弟,老戰友,關係莫逆,而且自己背後有長江三督的支持,兵精糧足,段祺瑞不敢輕易和自己翻臉,像對待前總統黎元洪一樣對待自己。此外,馮國璋還有一個殺手鐧,他曾出任清末的禁衛軍都統,這些滿清的禁衛軍對馮國璋無比忠誠,現在禁衛軍拆分成第15師和第16師,都駐紮在北京。換句話說,老馮覺得自己到了北京,也絕對不是空頭司令。就是憑藉這些底氣,馮國璋雄赳赳氣昂昂到北京當總統。

他一到北京,就讓第15師和第16師輪流派兵給自己當衛隊,取得了一定的兵權。在之後的幾個月裡,他和段總理也確實相處得比較融洽,互相都有讓步,大家都覺得虎狗相處甚好,大有一副北洋一家親,一致對外的新氣象。

可好景不長,隨著對南方諸侯的不同看法,馮國璋和段祺瑞之間開始矛盾重重。段祺瑞對南方很不滿,主張武力一統,馮國璋擔心北方軍隊南下,經過自己的地盤,假道滅虢。老馮更想在南北之間達成和議,提高自己的地位,壓制段祺瑞。從此以後,馮段之間開始勾心鬥角,矛盾重重。

雖然馮國璋在北京也擁有一些軍隊(第15師和第16師),但北京始終是段祺瑞的地盤。老段憑藉多年的經營,壓得馮國璋氣喘不過氣來。馮國璋這才明白,儘管自己並不是光桿司令和空頭總統,但在北京想要鬥贏段祺瑞,基本是痴心妄想。所以,他想出了一招,借南下討伐南方的名義,逃回南京大本營,繼續和段祺瑞對抗。馮總統帶著衛隊乘坐火車連夜逃出北京,結果還是段祺瑞棋高一著,在安徽蚌埠(到南京前的最後一站),讓親信、安徽督軍倪嗣沖,擋了馮國璋的駕,把他逼回北京。自此以後,馮國璋一蹶不振。

不久,段祺瑞使出最後一招,逼馮國璋一起辭職,段祺瑞辭去總理,馮國璋辭去總統。老段為什麼幹這種損人損己的事情呢?表面上確實兩敗俱傷,但卻只傷了馮國璋,沒怎麼傷到自己。段祺瑞儘管沒了總理的名義,卻還有“參戰督辦”的名分繼續指揮大局(幾乎什麼都可以插手),而馮國璋沒了總統,就什麼都沒了。最後,馮國璋退隱下野,於1919年12月底在北京鬱鬱而終。

一句話,馮國璋在北京鬥不過段祺瑞是事實,但說他是空頭總統和光桿司令,那就是誤會了。

1. 徐海:《段祺瑞傳》

2. 彭秀良:《馮國璋傳》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馮鞏的太爺。

馮國璋後期並沒有失去軍隊,也不是光桿司令。

馮國璋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他生於1859年,和袁世凱一樣大。他比段祺瑞大6歲,但是他們是北洋武備學堂的同學。

所謂北洋三傑,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他們都是武備學堂的同學。曹錕、王佔元、盧永祥、張懷芝等也是他們的同學。

馮國璋屬於老大哥,他為什麼比其他人年齡大呢?這是因為他去考科舉,中了秀才。又去考舉人,結果沒考上,耽誤了幾年,才回來上學。李鴻章誇他:武校出文生,不簡單!

這幫武備學堂的畢業生為什麼效忠於袁世凱?這要從甲午中日戰爭說起。1894-1895年,中日戰爭,馮國璋、王士珍等人都在陸軍中,作為參謀人員,赴朝鮮參戰。段祺瑞在海軍陸地炮臺任職。他們30歲出頭,年富力強,卻遭遇敗仗。部隊打散了,他們作為敗兵回家,惶惶不可終日。這時袁世凱把他們召集,委以重任。感恩戴德之情,不可抑制。

在袁世凱新軍中,馮國璋主管步兵,段祺瑞主管炮兵,王士珍主管工程輜重兵。

馮國璋軍事理論知識豐富,兼職清廷貴胄學堂總辦。

辛亥革命時,馮國璋領大軍進攻武漢。手下三員大將,王佔元、李純、陳光遠。他火燒漢口,攻下漢陽,炮擊武昌。嚇得黎元洪倉惶逃跑。

清廷禁衛軍統領良弼是強硬的主戰派。他卻被革命黨人彭家珍刺殺。禁衛軍不穩,袁世凱調馮國璋入京,統領之。

清廷退位後,袁世凱任總統,段祺瑞任陸軍總長,馮國璋任直隸都督。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後,馮國璋帶領16師(原清廷禁衛軍改編)進攻南京。大將王佔元領第2師進逼武漢,李純帶第6師進攻南昌。大獲全勝。戰後不久,馮國璋任江蘇都督、王佔元任湖北都督、李純任江西都督。

袁世凱稱帝后,馮國璋聯絡五將軍反對。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馮國璋被選為副總統,段祺瑞任總理。

黎元洪不甘寂寞,與段祺瑞爭權。終於引火燒身,張勳復辟。趕走張勳後,黎元洪無臉復職。馮國璋以副總統身份代理大總統。

馮國璋帶領第16師進京。保舉李純任江蘇督軍。提拔陳光遠任江西督軍。江蘇李純、湖北王佔元、江西陳光遠,三人並稱為馮國璋嫡系“長江三督”。馮國璋的實力遠非黎元洪所能比。

按照約法,大總統馮國璋是國家元首。總理段祺瑞是政府首腦,擁有行政權。國會擁有立法權。

國會先前被張勳解散了,段祺瑞並不恢復國會。議員們失業了。孫中山把議員們接到廣東,併成立了護法政府。

這就出現了一個國家兩個政府的情況。段祺瑞大怒,欲武力討伐護法政府。馮國璋作為大總統,是超然於政府之上的。他不同意打仗。馮段二人產生了矛盾。馮國璋利用長江三督以及馮玉祥等人,成功阻止了段祺瑞出兵。

兩廣巡閱使陸榮廷渾水摸魚,派兵攻下了湖南。北洋軍損兵折將,山西商震旅全軍覆沒。這就給馮國璋出了難題。段祺瑞一派十分憤怒,指責馮國璋婦人之仁!

段祺瑞手下大將徐樹錚,力請張作霖入關對護法軍作戰。當張作霖表示槍彈不足時,徐樹錚膽大包天,偽造文書,幫助奉軍搶奪了陸軍部在秦皇島的槍支彈藥。這就是著名的“秦皇島劫械”事件。

張作霖得到了2萬多條槍,立即武裝6個旅,開入江蘇,欲進駐湖南。同時,段祺瑞派出嫡系大將張敬堯領第7師進攻岳陽。在這兩路大軍的帶動下,直隸督軍曹錕、山東督軍張懷芝,也各帶人馬,進攻湖南。

大戰在即,馮國璋無力阻止。只能下討伐令。並且派悍將張宗昌帶江蘇混成旅助戰。很快就把陸榮廷趕出湖南。

1918年10月,第一屆大總統任期滿,代理大總統馮國璋退位。之前馮國璋的身體已出現問題,他表示不參與總統競選。段祺瑞以為馮國璋在賭氣,他也表示不參加總統競選。最後徐世昌當選大總統。馮國璋回到河間老家休養,第二年便病死了,時60週歲。


彭城墨者


馮國璋是直系的首領,勢力範圍在江蘇、江西、湖北、河北一帶,手底下大將有曹錕、吳佩孚等。1917年二次護法戰爭時,馮國璋任總統,主張“和平統一”,而任總理的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

北洋軍閥各自尋找列強支持後,大肆擴充軍隊,1914年北洋軍閥僅45萬部隊,1919年已達到180萬。

起初馮國璋勾結南方軍閥,擠走段祺瑞的皖系勢力,又通電全國,主張與護法軍政府和平解決,段祺瑞辭職。但沒過多久,日本政府決定全力支持段祺瑞奪回北京政權,進行反直系馮國璋活動,於是1918年3月段祺瑞復職。

1917年爆發的護法戰爭是由南方軍閥聯合西南軍閥反對北洋軍閥的戰爭,組成護法軍政府,推舉孫中山為大元帥。

這裡說一句,段祺瑞是責任內閣下的實權總理,居於主導地位,陸軍總長的軍事指揮大權一直在皖系手中。再次上臺的段祺瑞以副總統和湖南湖北兩省地盤為誘餌,引誘直系曹錕出兵湖南;又以日本借款為軍費支持吳佩孚,攻佔的城市作為犒賞費劃撥給吳佩孚,於是吳佩孚直搗兩廣,支持段祺瑞武力統一。

段祺瑞在北洋時期接受日本人支持,黑了幾個億,但918後日本公開侵略中國,段祺瑞拒不做漢奸。

段祺瑞又給奉系軍閥張作霖一批軍火為條件,要張作霖派兵入關威脅馮國璋,而此時段祺瑞親信徐樹錚在北京用日本借款大肆收買嘍羅,操縱選舉,400多名議員,段系佔了380多名,在國會選舉上以馮國璋代理總統期滿為理由,將其逐出北京中央政府,此時的曹錕、吳佩孚羽翼已經豐滿,而且獲得英美的支持,成為直系新首領,下野的馮國璋回到了老家河間縣。

馮國璋身前在蘇北有70萬畝的鹽墾公司,在南京等地有多個錢莊,在河北境內有三處金礦,死後由王世珍主持分給了子女。

新上臺的總統徐世昌為安撫馮國璋保留了他的軍權,但不久直系另一代表人物陸建章被皖系徐樹錚暗殺後,馮國璋膽怯了,不久便因肺炎而去世。


圖文繪歷史


馮國璋並沒有失去軍隊,也沒有失去地盤。只不過,他的地盤是在南方長江中下游地區,他跑到北方來當總統。而北方地區基本都是段祺瑞皖系的地盤。他的支持者遠在千里之外,很難給他足夠的支援。有軍隊卻鞭長莫及,他就跟光桿司令無異了。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就分裂為段祺瑞為首的皖系,以及馮國璋、曹錕為首的直系。段祺瑞皖系控制著安徽、山東、福建、陝西、甘肅、浙江、上海、河南、熱河、奉天等省(奉系張作霖前期支持段祺瑞)。馮國璋控制的是江蘇、江西、湖北三省。可以看出,段祺瑞的實力比馮國璋強的多。而且馮國璋控制的三個省都在南方。他到了北京當總統,確實得不到足夠的支援。在北京,他的一舉一動都完全在皖系的監視之下。皖系隨時都可以發動政變、將他軟禁(不過這就意味著北洋內部的內戰,皖系也不敢輕舉妄動)。

直系另外一位大佬是直隸督軍曹錕。曹錕手下還有吳佩孚這樣的能人。直系馮國璋、曹錕如果團結起來,是足夠與皖系一戰的。不過曹錕也有自己的野心,並不甘心聽命於馮國璋。曹錕在段祺瑞、馮國璋兩人之間周旋,兩頭拿好處,算是中立勢力。得不到曹錕的支持,馮國璋就更勢單力薄了。

馮國璋的權謀手段也是不如段祺瑞的。他手下也缺乏人才。像段祺瑞有徐樹錚,曹錕有吳佩孚。馮國璋手下卻沒有得力的干將。在總統任上與段祺瑞爭鋒時,馮國璋表現的優柔寡斷、不敢堅持己見。他多次在壓力之下屈從段祺瑞的意志,讓他的部下和盟友也對他很不滿。因此導致馮國璋的總統做不下去了,自己主動辭職。

馮國璋下臺之後,其實還有很有實力的,依然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不過他下臺不久就病逝了。之後他的勢力就被曹錕、吳佩孚所繼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