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混戰時期,奉系軍閥有多少兵力,為何能控制住北方的6個省?

蘇楓櫻


民國時期的軍閥,整體來看分為舊軍閥和新軍閥,分界線是孫中山建立黃埔軍校。舊軍閥中,又分為北方的北洋系及外圍(包括直系、皖系、奉系、復辟系、魯系、晉系等),以及南方軍閥(滇系、桂系、黔系、湘系等)。所有這些軍閥裡面,張作霖的奉系是最強大的。

張作霖的奉系強大原因很多。首先是張作霖本身佔據東北,屬於“金角銀邊”,山海關一守,敵人無法進入,可以獨霸這領土遼闊、資源豐富的區域。相對來說,關內其他軍閥往往是彼此征戰,很難有一塊完整的根據地,即使如滇軍等有完整根據地,其資源人口也完全沒法和東北相比。其次張作霖大多數時候勾結日本人,獲得了日本人的不少支持,包括其部將郭松齡發動反張戰爭時也是日軍助戰將其剿滅。

奉系軍閥兵力發展,有一個逐漸擴充過程。張作霖本是奉天巡防隊前路統領兼中路統領,1912年投靠袁世凱,成為第27師師長。1916年張作霖支持袁世凱稱帝,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初步形成軍閥體系。1917年張作霖吞併第28師,增編第29師,從此形成3個師的兵力,約5萬人。

1918年張勳在段祺瑞支持下,截留北洋政府直系馮國璋向英國借款買的日本軍械,增編1個師和5個混成旅。9月張任東三省巡閱使後,徹底控制三省軍政大權,麾下軍隊包括奉天4個師+5個混成旅外,吉林5個混成旅,黑龍江3個混成旅、2個騎兵旅。總兵力4個師+15個旅,約10多萬人。

1920年張作霖參加直皖戰爭,幫助直軍擊敗皖軍,又增編2個混成旅,並開始建空軍。1921年張兼任蒙疆經略使,又增編8個混成旅。此時,奉軍總兵力達5個師另23個混成旅和3個騎兵旅,計20餘萬人。這時候,張作霖的兵力已經遠遠凌駕於其他軍閥之上了。南方的滇系、桂系等,兵力不過幾萬人。直系的各省總兵力大約不亞於奉系,但是分佈各省,而且和其他派系軍閥交織,不如奉系這樣可以調集大軍入境。

1922年,張作霖率領13萬大軍入關打第一次直奉戰爭,當時吳佩孚率領的直系軍隊只有7萬人。不過,吳佩孚軍事才能是超過張作霖的。奉軍被直軍擊敗。退回後整編軍隊為陸軍3個師、27個旅和5個騎兵旅,共約17萬人。又籌建海軍,加強空軍。兩年之後,奉軍總兵力已經達到近30萬。

1924年,張作霖再次率領大軍入關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由於這次其聯合了皖系段祺瑞和廣東孫中山,加上馮玉祥倒戈,終於內外夾攻擊潰了吳佩孚,奉系勢力擴展到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等省。張作霖把持了北洋政權,達到人生權力的巔峰。

1925年5月,張作霖將陸軍整編為東北陸軍20個師另7個旅、2個騎兵旅、2個炮兵旅及工兵、輜重兵各1個團,10月編組為6個軍團。東北軍總兵力30多萬。不過在浙奉戰爭中,奉軍被直系孫傳芳擊敗。此後奉系最能打的郭松齡發動反對張作霖的戰爭,雖然被鎮壓下去,卻削弱了奉系的實力。

儘管如此,由於此時奉系地盤大,根子深,所以紙面上的軍力繼續不斷膨脹。空軍繼續擴張,轄5個航空隊。1926年1月,東北海軍又接管了渤海艦隊。實力大增。到孫中山北伐前夕,奉軍擁有30多萬大軍,飛機200多架,艦艇數十艘,是全國規模最大、裝備最齊全的一支軍事力量。

不過,奉系軍隊雖然數量多,裝備好,但戰鬥力與其規模和裝備並不太匹配。第一次直奉戰爭擁有2倍兵力卻被吳佩孚擊敗,第二次直奉戰爭同樣是優勢兵力下無法突破吳佩孚的山海關防線,最後靠馮玉祥倒戈才入駐北京。浙奉戰爭也輸給了孫傳芳。所以,後來面對蔣介石黃埔軍和南方新軍閥組成的北伐軍,奉軍根本招架不住,很快一路敗出山海關,張作霖還被日本人炸死。

張作霖死後,其子張學良統帥的東北軍繼續維持30餘萬人的規模,參加中原大戰,直到918被日本人佔去老巢,曾經龐大威武的奉軍也就江河日下了。


巴山夜雨涮鍋


奉系軍閥巔峰時期的地盤不止六個省,應該是七省,二區。

1925年10月,即浙奉戰爭之前,奉系當時控制了七個省:直隸省、山東省、黑龍江省、奉天省、吉林省、江蘇省、安徽省。

外加兩個行政區:地熱河特別行政區、京兆地區(北京地區)。

另外北洋時期的兩個省級商埠:膠澳和淞滬也都被奉系控制。

當時奉軍有20個師,40多個旅,騎兵10多個旅,炮兵2個旅,工輜各1團,總兵力達35萬。 其中精銳陸軍大約十多萬人,都是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

此外,奉軍當時還有空軍和海軍,可謂是三軍齊全。

並且,這還只是奉系的嫡系人馬。如果加上當時投降奉系的僕從軍(江蘇、安徽、山東的地方小軍閥),張作霖當時能指揮的總兵力不低於50萬。


如果把奉軍跟當時的其它軍閥做個對比:

馮玉祥國民軍——20萬左右;

直系蕭耀南部——不到10萬;

直系孫傳芳部——10萬左右;

晉系閻錫山部——10萬左右;

可以發現張作霖當時是真心強,奉系的實力是真心強。

奉系當時能維持如此強大的軍力,要仰仗於東北當時的雄厚老底。

東北當時的工業化程度和經濟水平都全面領先關內諸省,特別是重工業,佔到全國重工業的70%以上。並且當時的東北還擁有全國最發達的公路網、航空網、鐵路網。(全國85%的鐵路都在東北)

此外,東北也是當時中國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擁有東北大學、航空學校和海軍學校等各類高校。

有了如此強大的經濟基礎和人才儲備,東北的軍事底子自然是不低。當時奉軍坦克、飛機和軍艦一樣不缺,裝備還頗為先進。此外張作霖還委託楊宇霆打造了全國最大的瀋陽兵工廠。

手上有錢、有人才,還能自己造武器。有這種老底做支持,張作霖想低調都很難。



不過奉系的這個巔峰時期沒有維持多久。由於當時張作霖的勢力擴張太快,嚴重威脅到了江南直係軍閥。因而浙江軍務督辦,直係軍閥孫傳芳便聯絡了馮玉祥和蘇、皖等地方軍閥共同反奉,從而發生了浙奉戰爭。

1925年10月15日,孫傳芳調集浙軍4個師另6個旅向上海地區的奉軍一個師發動突襲。

當時,奉軍在關內一共有11個師,數量雖然不少,但是這11個師被部署在了直隸、山東、江蘇、安徽四個省。兵力太分散。

為了收縮兵力實施反擊,張作霖便命令駐守上海的一個師撤出,結果這一撤,立即引發了連鎖反應。江蘇地方部隊(非奉系)認為奉軍完蛋了,四個師立即造反,將奉軍駐守在南京的一個師包圍。由張作霖任命的江蘇督軍楊宇霆見勢不妙,拋下部隊就溜了。

楊宇霆這一溜,等於門戶洞開,又是一通連鎖反應。浙軍與蘇軍乘勝北進,將奉軍駐守在安徽和蘇北的部隊進一步向北擠壓。

張作霖心有不甘,急調4個師另2個混成旅入關增援,並命張宗昌為總司令,讓他率部防衛徐州。張宗昌很快就在蘇北、皖北一線佈防,並有效的阻滯了蘇軍的進攻。但由於浙軍繞到了奉軍的背後,打了奉軍一個措手不及,張宗昌沒辦法,只得北撤,並向張作霖請求支援。

當時張作霖非常想支援,但由於馮玉祥派兵向直隸和山東進軍,抄張宗昌的後方。張作霖害怕被馮玉祥斷了後路,便下令讓張宗昌撤退回山東。安徽的地方部隊(非奉系)見奉軍真的完蛋了,隨即加入浙蘇聯軍,一起揍奉軍。

由張作霖任命的安徽督軍姜登選見大勢已去,便宣佈辭職,從蚌埠坐火車回到了山東。

至此,浙奉戰爭結束。從1925年10月15日戰爭打響,到11月8浙蘇皖聯軍攻佔徐州。整個浙奉戰爭只持續了24天。

在這二十多天的時間裡面,奉系損失了三個精銳師,十幾個僕從師,連丟江蘇、安徽兩省。損失非常的慘重。

然而,這並不是張作霖黴運的結束,而是他真正黴運的開始。

1925年11月23日,即奉軍兵敗東南後僅半個月後,郭松齡便在直隸起兵,以五個軍七萬人的兵力對張作霖倒戈一擊。

郭松齡倒戈讓張作霖想死的心都有了。之前的浙奉戰爭已經讓他折了幾萬精銳,現如今郭松齡反叛,又讓他折了七萬精銳。奉軍能打的部隊就十幾萬人,這兩次折騰,基本上把奉系所有的精銳全部賠光了。

當時比張作霖更想死的是張宗昌,因為郭松齡反奉,導致直隸門戶洞開,馮玉祥二十萬大軍席捲直隸和平津地區。然後山東變成了一個南有孫傳芳,北有馮玉祥的孤島。張宗昌晚上睡覺都睡不好,生怕馮玉祥和孫傳芳聯合揍他。



不過張作霖畢竟實力雄厚,折了十幾萬精銳之師,他手上還有二十幾萬部隊。在張作相和張景惠等老哥們的支持下,張作霖對郭松齡發動了反攻。(日本關東軍也有支持)

1925年底,郭松齡兵敗巨流河,張作霖總算是緩了一口氣。緩過氣來的張作霖對馮玉祥恨之入骨,發誓要搞垮他。

1926年4月,張作霖聯合吳佩孚、閻錫山、張宗昌,對馮玉祥發動了圍攻。馮玉祥的勢力退出了華北。

備註:吳佩孚因為馮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倒戈,對其恨之入骨。閻錫山因為馮玉祥佔了直隸、綏遠,對山西形成四面包圍之勢,怕他打自己。因此兩人對張作霖揍馮玉祥的號召都非常積極。


奉直晉聯軍擊退馮玉祥後,張作霖的勢力範圍穩定在了六個省,也就是東四省加上直隸和山東。

不過奉系的這個地盤也沒穩定太久,1926年6月,廣東國民政府北伐。北伐軍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從兩廣打到了江淮。張作霖前期對吳佩孚和孫傳芳都不施以援手,導致兩股勢力被北伐軍擊潰。後期雖然出兵援救了孫傳芳,也取得了一些戰果,但北洋系的統治註定是大勢已去了。

1928年4月7日,蔣介石、李宗仁、閻錫山和馮玉祥以70萬大軍對張作霖的40萬奉軍進行了圍擊。兩個月後,奉軍全線潰敗,張作霖坐火車離開北京。6月4日,他在退往瀋陽途中,經皇姑屯車站時被日本特務炸死。

同一天,國民政府任命閻錫山為京津衛戍總司令,閻錫山當即就任,帶著十萬晉軍就接管了直隸和平津地區。這是閻錫山第一次入主北京城,同時也是最後一次。

備註:閻錫山聯合張作霖、吳佩孚打退馮玉祥後,他認為北洋軍閥大勢已去,未來一定是國民政府的。他便通電宣稱自己有孫中山給他的密信(讓他臥底北洋系,伺機響應革命軍北伐的密信),宣佈山西全省加入國民黨,支持國民政府北伐。由於他是同盟會的老黨員,同時他也確實有實力。所以國民政府當時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承認了他的國民黨身份。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接班。雖然關內的地盤全丟了,但奉軍的底子還在,依然還有三十萬大軍。如此強大的實力,讓國民政府都不得不拉攏張學良。

1928年底,張學良和國民政府達成協議,東四省宣佈易幟,改掛青天白日旗。

實事求是的說,張學良的這次易幟,不管是從國家大義還是從奉軍的利益來說,都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因為東北易幟後,奉軍就不再是關內各派系的眼中釘。而由於關內各派對地盤劃分不滿意。因此關內軍閥必然會自相殘殺。這對奉系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東山再起的機會。

1929年,即東北易幟的第二年,關內的國民黨派系果然爆發了內戰。

先是蔣介石和新桂系開戰,李宗仁、白崇禧折了十幾萬大軍,以及除廣西老家以外的所有地盤;接著蔣介石又對馮玉祥開戰,馮玉祥丟了十幾萬大軍,以及他手上唯一富庶的山東省。

李宗仁和馮玉祥連續捱揍,讓閻錫山惶惶不可終日。他害怕蔣介石也會揍自己,就主動拉攏李宗仁和馮玉祥,三方勢力與蔣介石於1930年5月進行大會戰,史稱“中原大戰”。



在蔣閻馮李混戰期間,張學良是他們四方都在積極拉攏的勢力。因為蔣介石和反蔣聯軍的實力差不多,兵力都是在七十萬左右。張學良的三十萬大軍只要明確表示支持誰,東北軍都不用真的打,另外一方肯定會主動認輸。

最終,張學良在得到了蔣介石給他許諾的籌碼後,宣佈東北軍支持蔣介石,並率部開進山海關,接管平津地區。反蔣聯軍聽到消息後,瞬間崩盤。蔣介石和張學良成了中原大戰最後的贏家。

那麼蔣介石許給張學良的籌碼是什麼呢?說出來也很誇張:蔣介石推薦張學良為中華民國海陸空軍副總司令,並授權他代表南京政府節制奉、吉、黑、晉、冀、察、熱、綏八省區的軍政。另外,北平、天津、青島三市也全部劃歸張學良管轄。

相當於說,黃河以北的地盤,全部都歸張學良所有。另外,大批的奉系人物進入南京政府當高官,比如張作相、王樹翰出任國府委員,張景惠任中政委兼軍事參議院院長,劉尚清任中政委兼內政部長,鮑文樾任參謀部次長等。


張學良和奉系的這次勝利,這就是典型的打仗打的好,不如站隊站的好。蔣介石在前線差點連命都丟了,張學良沒費一槍一炮,僅表了個態,就拿到了一半的勝利果實。(蔣介石當時的地盤沒張學良大。


Mer86


奉系軍閥在歷史中曾有過兩個完全不同的名稱, 第一個是張作霖主政時期的奉軍名稱,第二個就是張學良投靠國民政府後改換而成的東北軍名稱。



在這兩個名稱不同的時期裡,奉系軍閥都曾經獲得過其他軍閥難以企及的輝煌。

張作霖最輝煌的時期

張作霖最為輝煌的時候在1925年,在那一年,張作霖和吳佩孚爆發了第二次直奉戰爭。

原本,這一場戰爭的勝負非常難料,雖然張作霖的實力非常雄厚,但是吳佩孚手下的實力也不差。

誰也不知道他們二人之中到底誰能獲得勝利。

但是一個人的出現,最終打破了他們二人之間微妙的平衡,這個人就是歷史中著名的倒戈將軍馮玉祥。

馮玉祥的一生以背叛別人聞名於歷史之中,在吳佩孚和張作霖打仗時,當時作為吳佩孚陣營中一員的馮玉祥也本性難移地主導了一次叛亂的爆發,直接在吳佩孚和張作霖於前方打著火熱的時候背叛了吳佩孚,正是因為他的背叛,雙方實力差距並不是特別懸殊的吳佩孚才會在前後難顧的情況下敗給了張作霖。

也正因為這場戰爭的勝利,原本地盤僅侷限於東四省的張作霖獲得了地盤集聚擴張的機會,從原本掌控的東四省,擴張為了包含北方諸多省份在內的龐大地盤。


在他的人生最為巔峰的時期,他除了自己原本掌控的黑龍江、遼寧、吉林、熱河四個省份之外,他還先後掌控的河南、山東、河北、安徽、江蘇五個省份。

總的相加起來,他人生最為巔峰時期掌控的並不僅僅只有所謂的北方六個省份,而是足足九個省份。

張作霖能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原因

至於要說張作霖為何能佔領這麼多省份,其實主要跟他在當時的實力強悍有關。

在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之前,民國最強大的兩大軍閥分別就是佩孚和張作霖。

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前,剛被美國《時代週刊》評價為中國最強大的男人,是被美國人認為最有可能結束民國軍法統治的人物。


而張作霖奉軍的戰鬥力雖然並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但是在武器、經濟、工業方面,他們卻擁有著民國其他所有軍閥都無法比擬的優勢。

在當時,民國眾多軍閥地盤裡經濟發展最好的就是東北,這說明張作霖擁有著足夠的資金去與別的軍閥們爭霸。

除了經濟之外,他們的工業也發展得特別良好,各方面的數據都排行到了民國各地區前列,他們所建造的兵工廠,更是能生產出民國國產性能最好的槍支火炮。

在比較高端的武器裝備方面,他們則從國外購買來了在民國數量排行第一的戰鬥機、海軍戰艦。

這種種的一切,無不證明著張作霖軍閥勢力的強悍,因此,在贏了吳佩孚這位最強大的敵人之後,張作霖自然就輕易地把東北之外的其他幾個北方省份收入了囊中。

後來要不是張學良的老師郭松齡在背後捅了他一刀,可能他還會一直統治著北方的大半壁江山、可能面對北伐軍隊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狼狽了。

同樣沒有維持得了輝煌的張學良

在歷史中,張作霖是1928年時被日本人炸死的,在他被炸死後,他的兒子張學良成為了新一代的東北王,繼承了他留下來的所有地盤、遺產以及軍隊。

最開始時,張學良的手下只掌控著他父親留給他的東四省,但是在中原大戰結束之後,因為他在中原大戰中對蔣介石的幫助非常巨大,所以蔣介石為了感謝他,就把北方几個省份的掌控權交給了他掌管,使得他與他父親一樣坐擁了我國北方的大半壁江山。

只不過他與他父親一樣,都沒能將這些輝煌持續太久,僅在一年後,他就在日本關東軍展開的九一八事變中失去了支撐自己人生輝煌的基礎,被日本人奪去了對他來說最至關重要的東北。


孤客生


要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看奉系軍閥控制北方6省是什麼時候。

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以後,奉軍大舉入關,一度奪取了熱河、河北、山東、安徽、江蘇5省,加上原本的東三省,地盤擴張到了8個省。不過隨即在孫傳芳的攻擊下,奉系丟掉了安徽、江蘇兩省地盤,此時奉軍控制了熱河、河北、山東、奉天、吉林、黑龍江6個省。所以問題問的,應該是這個時候,此時奉軍的兵力和部署如下:

  1. 奉天留守部隊有3個師、1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兩個騎兵游擊隊,共計2.8萬人。
  2. 吉林留守部隊有兩個師、5個旅,另有山林隊步兵3營,騎兵3營,共計4.4萬人。
  3. 黑龍江有兩個師、兩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1個補充旅,共計2.4萬人。

  4. 河北李景林部兩個師,五個混成旅,三個補充旅,共計6萬餘人。
  5. 山東部隊分兩部,一是張宗昌所部奉軍,有東北陸軍第2師等共計6.5萬人,二是施從濱等山東原有部隊有1個師、6個混成旅、兩個獨立團共計2.8萬人。
  6. 熱河都統下屬1個師、兩個騎兵旅、兩個游擊隊,共計1.3萬人。
  7. 而奉軍的主力是京榆駐軍司令部,由郭松齡統轄,下屬奉軍7個師,兩個炮兵旅,1個工兵團,共計7.5萬人。這是奉軍最精銳的部隊,也是主要的機動力量,所以後來郭松齡起兵以後,以7萬多人就打的張作霖非常狼狽。
  8. 另外江蘇原有奉軍兩個師1個旅約3.3萬人,在和孫傳芳的戰鬥中損失了大約2萬,其他殘部退到了山東、河北一帶修整。

以上總兵力大約35萬人。
光列舉數字大家可能沒概念,我們可以做一下對比,在北方張作霖最大的敵人是馮玉祥。馮玉祥控制了北京和綏遠、察哈爾兩省,所屬的國民軍有4個師、5個混成旅、1個衛隊旅、兩個騎兵旅、1個炮兵旅、1個軍官教導團、1個炮兵教導團、1個機炮團,共計8萬人,不到奉軍的1/4。

所以奉軍控制北方6省也就不奇怪了。


不沉的經遠


1895年,當中日甲午戰爭烽煙正隆之時,20歲的張作霖以平頭小兵的角色初入戎陣,未建功勳便轉行回家當起了獸醫,隨後經人指導改入綠林,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奉系領軍人物張作霖巔峰一生自此開始。

日俄戰爭期間,張作霖周旋於俄軍與日軍之間,察言觀色,先行投靠俄軍,見戰局不變就轉投日軍。隨後又討得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的歡心,計擒杜立山有功升為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由此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宦海生涯,善於在不同勢力之間逢迎調和,成為了張作霖在東北遊刃有餘的關鍵所在。辛亥革命之後,張作霖在奉天血腥鎮壓革命黨起義,隨後立馬投向袁世凱,搖身一變就成為了民國政府的27師師長,成為了駐守奉天的重要軍事力量。張作霖收復東北全境的過程體現了他卓越的政治手腕和軍事能力,他立足東北,通過與日方周旋積極致力於工業,使當時東北軍事工業、民族工業於國內首屈一指。

奉系軍閥以張作霖率領軍隊為基礎,一步步統領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的東北全境,加之奉系軍閥領導班子綠林出生更加憑藉張自身政治智慧使“奉系”內部統治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凝聚力。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是中國近代社會秩序最混亂時期,政權更迭頻繁,軍閥混戰不斷,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在這樣一種大的歷史背景下,奉系統治的東北地區,卻相對保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這是奉系軍閥能夠發展 成為大的軍閥集團的根本原因。

奉系軍閥在東北統治的12 年間,首先保證了區域內部的統一。在1916 年,除東北外,全國多數省區都被 兩三個或更多的軍閥所瓜分,每個軍閥所能指揮的軍隊都非常有限。因此,為爭奪控制一省或數省地盤和政 權的爭鬥從未間斷。而奉系統治的東北,卻保持相對統一和穩定的局面。社會的相對穩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人口、土地、糧食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糧食生產歷來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同時也是工業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此外張氏父子對於教育、對於新軍建設也傾注了大量心血。全國最強大的海軍和空軍都是在奉軍手中。

從1916 年到1928 年間,除各省小軍閥之間的頻繁戰爭外,全國性的大戰有 7 次:1917 年的反覆闢戰爭,1918 年的湖南戰役,1920 年的直皖戰爭,1922 年的第一次直奉戰爭,1924 年的第二 次直奉戰爭,1925 年底的郭軍反奉戰爭,1927 至1928 年的奉軍對抗北伐軍的戰爭。奉軍憑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之東北雄厚的軍工產業面對戰爭有著強大的戰鬥和“自愈”能力。奉系軍閥面對東北複雜的形勢遊刃於日俄之間,面對國內形勢變化也有一定的應對能力。在其巔峰時期東北軍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佔領了河北、河南和山東,甚至安徽和江蘇也都是在他們的掌控之下。




C計劃v430


奉系是北洋軍閥中實力最強的一支,也是北洋軍閥最後的代表勢力。在張作霖的勢力達到鼎盛時,曾經控制著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六省,擁兵達40餘萬之多。而且由於東北本土的工業遠比關內各省發達,所以奉軍當時的武器裝備普遍要比民國時期其他軍閥武裝更好一些。

奉系首領張作霖是地地道道土匪出身,所以奉軍中也夾雜了不少土匪收編而來的兵員。在直皖戰爭和直奉戰爭中,張作霖的奉系勢力逐步坐大,並超過了吳佩孚和孫傳芳兩人。

因此在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戰爭前,北方的奉系首領張作霖一共擁兵40餘萬,並自任安國軍總司令。這是自1916年袁世凱去世以來,北洋軍閥中最強的一支。

其實張作霖最初僅控制著遼寧一省,實力並不算強。但後來在日本軍方的支持下,張作霖趕走了吉林督軍孟恩遠,將勢力擴張到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完成了東三省的制霸。

在直皖戰爭中,張作霖的奉系又聯合吳佩孚的直系夾擊皖系,結果導致當時正如日中天的皖系直接衰落下去。趁此機會,奉系的勢力也從東北擴張到了京畿地區,進一步坐大。但隨之而來的直奉戰爭,卻以張作霖的失敗而告終。不過,奉系雖然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遭到慘敗,但這並沒有阻止張作霖的野心。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張作霖聯合馮玉祥打垮了直系的吳佩孚,勢力全面進入關內發展,一度佔據北方六省,佔有中國半壁江山,超過了鼎盛時期(1922年)的直係軍閥吳佩孚。當時,奉軍除了本身的兵力十分強大以外,還是民國各軍閥部隊中唯一擁有成建制海、陸、空三軍的部隊。

正是由於張作霖時期打下的良好基礎,所以到了後來張學良主政時期,東北軍(奉軍改編而來)依然是一支相當強的軍隊。不過張學良為了精簡財政和加強自己對部隊的領導力,對龐大的奉軍集團進行了精簡。經過改編之後,少帥張學良的東北軍只留下了不到30萬人的正規作戰部隊。


(中原大戰中,張學良選擇了支持蔣介石)


歷史的荒野


巔峰時期的奉軍,佔據的不只是6個省,而是高達9個省份。

1925年,靠著馮玉祥的臨陣倒戈的天賜良機,擊敗吳佩孚,贏得第2次直奉戰爭的奉軍開始大批入關。只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張作霖就先後佔據了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河南等多個省份。

算上“老巢”東北三省和熱河,此時的奉系勢力已經遍佈全國9個省份,張作霖領導的奉系達到了極盛。而控制面積如此之廣、橫跨南北的9個省份奉系,此時一共有多少個軍隊呢?

張作霖

1925年9月,由於奉系的地盤急劇擴張,實力迅速增強,為了收編敗退的其他軍閥部隊,同時也為了接管新佔領的地區,張作霖對於奉系軍隊再次進行了政變。

張作霖將奉軍的“旅”改為“師”,一共編成了20個師的部隊,而這20師一共轄有40多個步兵旅、十餘個騎兵旅、兩個炮兵旅、一個工兵團和一個輜重團。此時,這支奉系大軍的番號也發生了變化,張作霖將其稱之為為東北陸軍。

張作霖和東北軍將領

全盛時期的東北陸軍僅正規軍就高達35萬,如果再加上了山東、熱河等省份被改編的軍閥軍隊,張作霖麾下的部隊已經逼近四十萬。如此龐大的數字,比之第2次直奉戰爭之前,已經增加了一倍多。也由此,張作霖成為北洋諸多軍閥中佔據地盤最廣、軍隊人數最多、實力也最為強大的軍閥。

隨後,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各省和軍隊的控制,張作霖在40餘個旅的東北陸軍基礎上,又編成了6個軍團。分別為:有“劍仙”之稱的李景林擔任軍團長的第一軍團,由“狗肉將軍”張宗昌統帥的第二軍團,“太子”張學良擔任軍團長的第三軍團,“五虎將”之一的姜登選擔任軍團長的第四軍團,張作霖的老兄弟張作相擔任軍團長的第五軍團和“面帶豬相,心中嘹亮”的吳俊生擔任軍團長的第六軍團。

裝備先進的東北軍

而這樣龐大的軍隊數字,指的僅僅是東北陸軍而已,為了實現其統一全國的野心,張作霖倚仗東北強盛的軍事工業,還組建了以絕對優勢佔據全國第一的東北海軍和東北空軍。

例如東北海軍,從1923年接手原由中央海軍部所屬的吉黑江防艦隊,東北軍才正式擁有屬於自己的艦隊,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時間,張作霖就將東北海軍經營成當時中國海軍第一。巔峰時期,東北海軍擁有26艘軍艦、12架飛機、5400餘名水手和超過4000名的陸戰隊員,東北海軍總人數已經超過1萬人。

張作霖

第2次直奉戰爭之後,達到極盛時期的張作霖,佔據了黑龍江、吉林、遼寧、熱河、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九個省份,麾下擁有40餘萬大軍。同時,東北軍海、陸、空三軍兵種齊全,裝備先進,已經成為當時中國最具實力的軍閥。

最妙的是,當時張作霖面臨的對手但實力都遠不如他。東山再起的吳佩孚雖然自封為了14省討賊聯軍總司令,但是,吳佩孚的嫡系早已被打光,新組建的軍隊戰鬥力大不如從前。新崛起的孫傳芳雖然成為五省聯軍總司令,但是,剛剛崛起僅有一年的孫傳芳根基十分薄弱。

馮玉祥的國民軍也早被打的落花流水。而南方國民政府,此時連兩廣都尚未統一,自然無力顧及北方。其他遍佈全國的大小軍閥,守成尚且不足,根本沒有對外擴張的實力和能力。

1926年全國局勢

因此,張作霖完全有機會武力統一全國,完成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張作霖顯然也是這麼想的。然而張作霖萬萬沒想到,就在其巔峰之時,內部卻爆發了奉系有史以來最大的叛亂:張學良最信任的大將,有“郭鬼子”之稱的郭松齡率領奉軍最精銳的部隊發動了反奉事件。

雖然靠著日本人的幫助,張作霖最終將反奉事件鎮壓,郭松齡也被槍殺,但是,此時的東北軍已經元氣大傷精銳,最精銳部隊也幾乎消耗一空。而耽誤了最寶貴時間的張作霖還沒理清內部,統一兩廣之後誓師北伐的北伐軍,已經先後擊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實力開始暴增。

北伐戰爭

雖然張作霖並沒有放棄掙扎,甚至還成立了所謂的安國軍政府,但是,大勢已去的北洋軍閥,任憑張作霖如何努力,依然紛紛敗退。最終,張作霖黯然退回東北,統一全國的夢想至此徹底破滅。而在其撤回關外的路上,還被埋伏的日本人炸死,窩囊的結束了一生。


鳶飛九天2018


實際上,張作霖作為北洋政府最後一個當家人,他在鼎盛時期所控制的地盤並不僅僅是6個省。

1900年,張作霖在岳丈的資助下辦起了“保險隊”,這是他的起家資本,也因為辦起了保險隊,他的手裡才有了槍,才有了被清政府招安的機會。

從一個收保護費的鬍匪到一個被清政府正式任命的軍官,他蛻變得很完美,後來更是憑著剿匪的功勞升任奉天巡防營中、前兩路統領,讓他在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得以出任奉軍第27師師長。

1912年的張作霖雖然成為了奉軍第27師師長,但是還有一個第28師在馮德麟的手上,所以張、馮二人在奉省也算是平分秋色。

後來,張作霖巧用妙計,借驅逐段芝貴之際,挖了個坑讓馮德麟跳,讓馮德麟得罪了段芝貴和袁世凱,自己反而得到了段芝貴的“友誼”,從而坐上了奉省督軍的寶座,可謂是一箭三雕。

1917年,馮德麟為了能夠取代張作霖成為奉省督軍,竟在張勳的邀請下,屁顛屁顛跑去北京支持復辟,結果被段祺瑞給抓了,張作霖則趁此良機吞併了馮德麟的第28師。

從此之後,奉省徹底落入了張作霖的手裡,他也實打實地成為了奉系軍閥的頭頭。

張作霖會滿足於一個奉省嗎?顯然不會,所以在掌控了奉省之後,他又盯上了更北方的吉、黑兩省,控制了吉、黑,再奪關中數省。

1917年6月,張作霖趁著黑龍江陷入混亂,一邊打著調停的旗號讓孫烈臣去黑龍江探查消息,一邊則向北京政府推薦鮑貴卿出任黑省督軍。

1917年7月,北京政府正式任命鮑貴卿為奉省督軍,為了保證鮑貴卿能夠坐穩位置,張作霖後來更是派了一支奉軍北上入黑,為鮑貴卿撐腰,從此黑省便落入了張作霖的手中。

吞併了黑省之後,張作霖一鼓作氣再向吉省下手。

1918年9月,張作霖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和成為“東北王”只有一個吉省的距離,他一邊向用自己巡閱使的身份指責孟恩遠治吉無方,讓孟辭職;一邊則向北京政府施壓,讓北京政府免除孟恩遠吉省督軍的職務。當孟恩遠被免職,卻又不肯交出督印的時候,張作霖則“合乎法理和情理”地出兵討伐,從而順利地拿下了吉省。

自此之後,張作霖掌控東三省,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後來,張作霖將手伸入關中,熱河、直隸、山東、江蘇和安徽一個接一個地落到了張作霖手上,勢力進入上海,從而達到鼎盛。

張作霖是個有趣的人,或者說是個很有先見之明的人,當所有人埋頭髮展陸軍的時候,他卻已經不僅滿足於陸軍了。

奉軍在鼎盛時期,近40萬人,這個數字實際上包括了陸、海、空三軍。

當然,陸軍仍然是奉軍的核心,軍閥們打來打去,也多是陸戰,所以海軍和空軍更多是作為輔助力量。

張作霖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地向外擴張,除了兵力上的優勢之外,實際上還得歸功於東三省的經濟實力和軍工企業的發展。

打仗,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打的就是錢,因為東三省的經濟實力夠強,所以張作霖才敢不斷地打。

此外,當時國內的軍閥的武器裝備幾乎都是花錢向列強購買,張作霖也不例外,但是張作霖比較聰明的是他花了大力氣去發展軍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日本人對他的鉗制,讓他能夠花更多的精力和金錢用於打別的軍閥。

從張作霖用計驅逐段芝貴、打壓馮德麟,從而當上奉省督軍的時候開始,後來又智取黑、吉兩省,便可以看得出張作霖是一個有用勇謀的人。

從他能夠起用楊宇霆一事來看,便知道他是一個善於用人、敢於用人的人。

這樣一個張作霖,想讓他不成功,已經很難了。

不過,張作霖在鼎盛時期雖然將手伸到了上海,可是卻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吳佩孚雖然被張作霖趕出了北京,可是實力尚存。

孫傳芳也在東南虎視眈眈,張作霖也沒有我們想象中坐得那麼安穩。

並且,張作霖的勢力實際上一直在被吳、孫兩人地“擠兌”下,是不斷地往回縮的,一直到蔣發動北伐戰爭,張的手上還有東四省和直隸、山東。

1928年張作霖一死,留給張學良的則還有東四省,即奉、黑、吉、熱四省。

1931年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小張一槍不放地將奉、黑、吉三省送給了日本人。

1933年日本兵趨熱河,此一役,熱河失守,此後可說再無奉系。


吾與吾國


在民國軍閥混戰時期,奉系軍閥的地盤大小不斷的發生變動,兵力多少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


奉系軍閥實力最強的時期是在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在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奉系軍閥取代直係軍閥控制了北洋政府,佔領了北方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的八個省。(包括熱河)張作霖直接統率的軍隊人數達到35萬人,再加上依附於張作霖的其他小軍閥的軍隊,張作霖的總兵力不下於40萬人。

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在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張作霖和孫傳芳之間爆發了浙奉戰爭。浙奉戰爭以孫傳芳的勝利告終,張作霖在前線損失了大量的精銳部隊,丟失了安徽和江蘇兩個省,實力大大衰退。


浙奉戰爭結束半個月後,奉系悍將郭松齡帶領7萬精兵發動叛亂。郭松齡叛亂前期,張作霖的軍隊節節敗退,丟失了除山東以外的大部分關內地盤。張作霖在一敗塗地的情況下,只能許諾給日本人諸多特權,以換取日本人的支持。

最終張作霖擊敗了郭松齡叛軍,收回了被馮玉祥和郭松齡佔領的關內地盤。郭松齡叛亂平定後,奉軍的精銳力量損失殆盡,張作霖手中能夠直接調動的兵力大約還有不到30萬人。


張作霖平定郭松齡叛亂後,奉軍的地盤基本穩定,佔據了包括東北三省、熱河、山東、直隸在內的6個省,擁有兵力約30餘萬,仍然是當時全國實力最強的軍閥。之後張作霖又聯合吳佩孚和閻錫山擊敗了馮玉祥,成為了北洋軍閥的實際領袖。

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後,吳佩孚和孫傳芳先後被北伐軍擊敗,馮玉祥和閻錫山都投靠到了北伐軍的旗下。張作霖在張宗昌和孫傳芳等人的擁戴就任安國軍總司令,安國軍除了張作霖的部隊外,還包括孫傳芳和張宗昌的部隊,總兵力共有40萬人,其中大約有30萬是張作霖的嫡系。


這一期間張作霖的部隊同北伐軍進行過短暫的交手,張宗昌率領奉系直魯聯軍前往江浙地區幫助孫傳芳作戰,結果張宗昌的直魯聯軍被北伐軍打得丟盔卸甲,一路北逃回到了山東。

1927年因為北伐軍內部發生了矛盾,張作霖獲得了短暫的喘息之機,到了1928年蔣介石聯合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共同出兵進行二次北伐。


二次北伐時期,北伐軍的規模達到了70多萬人,張作霖手中的部隊只有不到40萬,根本沒有任何戰勝北伐軍的希望。因為張作霖在平定郭松齡叛亂時期答應了日本人一些條件,日本人便趁著二次北伐要挾張作霖兌現之前的承諾。張作霖不願出賣民族利益,惱羞成怒的日本人將張作霖炸死在皇姑屯,奉軍的勢力退回了東北。

張學良東北易幟的時候,東北軍總人數仍然高達30萬人,後來張學良參與中原大戰,奉軍兵力再次達到40萬。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軍退到了關內,經過幾次裁軍削弱,在西安事變爆發前,東北軍的人數還剩下十五六萬人。西安事變爆發後,張學良被蔣介石扣押,東北軍被蔣介石肢解改編,不再是一個獨立的軍閥武裝。


在北伐戰爭前,東北軍是全國最強大的軍閥力量,控制了華北和東北的大部分土地,實力一度非常強盛。然而在張學良被扣押後,東北軍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困境,沒能在抗戰時期大放異彩。


歷史總探長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腐敗的清政府無力再維護其統治,末代皇帝溥儀在袁世凱的脅迫下被迫退位,袁世凱成功的竊取了革命果實,當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但是袁世凱一直有著一顆當皇帝的心,在楊度等人的串謀下,宣佈恢復帝制,稱帝這一舉措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在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聲中,袁世凱憂憤成疾而亡。

袁世凱死後,他一手建立的北洋軍則陷入了分裂,分成了皖系,直系,奉系等多個派別,再加上盤踞在廣西的桂系軍閥,控制著山西的晉系軍閥等,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時代。在眾多軍閥中,盤踞在東三省,張作霖控制的奉系軍閥最具有代表意義。奉系軍閥發源於東三省,因為張作霖出生在奉天的緣故,所以就被稱為奉系,在巔峰時期,不僅僅北方的東三省,熱河,山東,河北在奉系軍閥的管轄範圍之內,連南方的河南,江蘇,安徽等省份都在奉系軍閥的勢力範圍之內,控制這麼大的一塊地盤,必須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作為支撐,那麼在這個時期奉系到底有多少兵力呢,奉系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奉系的擴張之路

張作霖是土匪出身,因護送時任盛京將軍的增祺家屬有功而被增祺賞識,張作霖被洗白,搖身一變,從匪首變成了清朝地方軍官,後來又因在東北剿匪有功,仕途上一路高升。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袁世凱任大總統,東北三省之一的奉天省(奉天省也就是現在的遼寧省)軍隊被編製成27師和28師,張作霖任27師師長,張作霖的結拜兄弟馮德麟 任28師師長,張作霖和馮德麟先設計搞走了奉天督軍段芝貴,後來馮德麟又因支持張勳復辟而入獄,張作霖因此獨攬奉天大權。

獨攬奉天大權之後,主導北京政府的段祺瑞為了拉攏張作霖,任命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成為東三省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之後張作霖又通過軍事,政治手段趕走和自己向來不和的吉林督軍孟恩遠,奪去了吉林政權,控制了黑龍江,張作霖成了真正的”東北王”。

成為“東北王”之後,張作霖又想向中原進發,但是當時的中原是直皖兩系控制的區域,因此,張作霖首先聯合直系對抗皖系,在趕走段祺瑞政府之後,直奉兩系進駐北京。

直奉兩系共同控制北京之後,在組織內閣方面產生矛盾,直接導致了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以直系的勝出而告終,張作霖被迫退到關外。4年之後,韜光養晦的奉系捲土重來,由於馮玉祥“西北軍”的加入等原因,奉系取得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勝利,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後,除了東三省之外,江蘇,安徽,山東等地也處在奉系的控制範圍之內。

巔峰時期的奉系兵力

第二次直奉戰爭之中,奉系取得大勝,藉此擴大地盤,奉系不僅囊括東三省,同時控制了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廣大地帶,成為中國最大的實力派,此為奉系軍閥的巔峰時刻,這時候奉系的軍力也是最強的。

東北陸軍:20個師,40多旅,騎兵10多旅,炮兵2旅,工輜各1團,總兵力達35萬。

東北海軍:擁有21艘艦艇,實力也不可小覷

東北空軍:擁有200多架飛機,是當時的中國是最強的空中力量。

除了這些奉系的嫡系部隊之外,攻佔安徽,江蘇等地時,還有一些當地小軍閥投靠的僕從部隊,這部分戰力也不可小覷。

因此,在奉系的巔峰時刻,奉系軍閥的實力是相當強大了,除了將近40萬的陸軍之外,奉系軍閥還擁有全國實力最為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奉系擁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當時東北地區軍工實力是分不開的,除了工業實力之外,東北地區同時也是中國重要的產糧地區,強大的農產品生產水平能夠給奉系提供一個很好的後勤保障,這也是張作霖能夠在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之後快速捲土重來,成為中國最強大的實力派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