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個縣,人口過百萬,有“芙蓉之國”的美稱

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省國土總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下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9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和1個林區。2016年末,全省常住總人口5885萬人。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湖北省監利縣。

湖北一個縣,人口過百萬,有“芙蓉之國”的美稱

湖北省地圖

監利縣,隸屬於湖北荊州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南端、洞庭湖北面。南臨長江,北襟襄水,東鄰洪湖, 西接江陵、石首,與湖南嶽陽市隔江相望。監利區位優勢明顯,處於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交叉輻射區域,隨嶽高速公路貫穿南北,荊嶽長江大橋連通湘鄂兩省,江北高速公路橫亙東西,江漢平原鐵路正在加速推進,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

就監利縣歷史而言,也是十分悠久的。夏商時期,監利縣屬於古南蠻國。西周時期,監利稱為州國,是周天子下面的一個小諸侯國。春秋時,楚文王將都城遷到江漢平原的西陲紀南城,楚國開始強大起來,併吞並了周圍的許多小國,州國也為楚文王所滅,監利全境便成了楚國的屬地。

秦始皇併吞六國,統一天下,廢除分封地,建立郡縣制,這裡為州陵縣,隸屬南郡。漢初,古容城地域出現了州陵縣和華容縣。漢獻帝建安13年(公元208年),曹操軍敗赤壁,華容歸屬東吳。公元222年,孫權稱帝,從華容縣劃出一小塊地方設立監利縣。從此,監利作為一個縣名正式出現於歷史舞臺,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了。

湖北一個縣,人口過百萬,有“芙蓉之國”的美稱

曹操劇照

南北朝時期,華容縣屬荊州,監利改屬巴陵郡。後周時,曾一度將監利改為復州,宋朝時屬江陵府。明代監利屬荊州府,清朝一直沿襲未變。1996年12月荊沙市改稱荊州市後屬荊州市。

截至2018年底,監利縣下轄3個鄉、18個鎮、2個管理區、1個經濟開發區、67個社區居委會、323個建制村,縣域總面積為3460平方公里,總人口156.6萬。監利因東吳“令官督辦”、“監收魚鹽之利”而得名,監利境內河網密佈,湖泊星羅,土壤肥沃,素有魚米之鄉和芙蓉之國的美稱。

湖北一個縣,人口過百萬,有“芙蓉之國”的美稱

荊州市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