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讓農民滿意 更讓農民受益

讓農民滿意 更讓農民受益——看望都如何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目前全縣147個村(社區)全部完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都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受益群眾23.6萬人

望都:让农民满意 更让农民受益

近日,望都縣井泉村草莓大棚內生機盎然,秧苗長勢不錯。今年,井泉村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投資建設了11個草莓大棚。2020年春節前,11個大棚的草莓將掛果上市,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記者寇國瑩攝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寇國瑩)“過幾天就要施肥,為來年的豐收做好準備。”近日,在望都縣高嶺鄉南高嶺村水蜜桃種植基地,村民黃俊興正將一車車的有機肥料運進果園。南高嶺村水蜜桃種植基地是望都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示範項目,明年將進入掛果期,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望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永發介紹說,作為2018年的國家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目前,全縣147個村(社區)全部完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都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受益群眾23.6萬人。

●公平公正確定村集體股權

在望都縣固店鎮井泉村村委會院內,豎立著一組精心製作的告示欄: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172人、股權設置為“集體股+綜合表現股+成員股”……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和成效一目瞭然。

井泉村黨支部書記李進財透露,作為全縣最先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子之一,該村村風和諧,經濟基礎較好,全村總人口1240人,都願把戶口留在村裡。因此,在界定村集體組織成員時,一個個具體的問題被提出來:“外嫁女兒的戶口未遷走,是否確定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從外地遷來的非原住人口該怎麼界定?”

“定誰不定誰?怎麼定?村裡頗費了一番周章。”李進財說,村“兩委”班子嚴格依法依規,並充分尊重民意,先後召開了多次村民代表大會、戶代表大會,對特殊問題進行研究,之前糾結的問題迎刃而解:每家有多個外嫁女未遷移戶口的,只界定一個成員;隨遷人口則不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最終,通過民主決議,有40名村民被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

在股權設置環節,該村則根據村情設置了集體股、綜合表現股和成員股。“集體股用於公益事業;綜合表現股用於改善村風、獎勵好人好事。”李進財說,該村還創新性地突出了帶富能人、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離任幹部的貢獻作用,在成員股中又設立了人才股和貢獻股。“特別是一個北京企業家長期幫扶本村,起到了領富帶富的作用,村民一致同意給他一個人才股。”

“合理界定成員、科學設置股權,是關係改革讓群眾是否滿意、是否受益的關鍵。”黃永發表示,井泉村的人員界定、股權分配是全縣鼓勵因村制宜、創新探索的縮影,杜絕了簡單地按人頭設股、“一股了之”等現象。

既要公平、公正分配股權,也要為後續發展預留空間。望都縣按照“實事求是、依法依規、程序規範”的原則,綜合考慮不同歷史階段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勞動貢獻,嚴格按照民主程序,界定成員範圍,科學量化定股份。目前全縣147個村(社區)有33個村設置了集體股,有2個村設置了人才股,還有19個村設置了貢獻股。

●制度規範村集體組織健康運行

“我們村緊挨著京港澳高速,等桃花盛開的時候,在高速上就可以看到美麗的花海,這可是不花錢的廣告畫面。”連日來,南高嶺村黨支部書記張撥不停地找專家、想辦法、摸路子,準備謀劃建設一個生態農業採摘基地。

今年4月,南高嶺村完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立了經濟合作社,村民一致決定由張撥兼任經濟合作社董事長。張撥不負眾望,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將村裡的舊廠房出租,利用租金流轉了村裡105畝土地種植水蜜桃,建成第一個村集體致富項目,帶動全村80個勞動力在果園打工。他還計劃流轉更多土地,繼續擴大種植規模:“種櫻桃、蘋果,搞蔬菜大棚,建一個生態採摘基地,發展鄉村生態旅遊。”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集體經濟組織需要能人帶動,由領富帶富能力強的村支書兼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能更好地整合資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全村人走上致富路。”高嶺鄉黨委書記胡紅光透露,該鄉三分之二的村黨支部書記都由“70後”“80後”擔任,具備非常強的帶富領富能力。據瞭解,望都縣提倡從優秀的村黨支部書記中選舉經濟合作社董事長,目前全縣147個村黨支部書記絕大部分都兼任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

也有人提出疑慮:村裡的行政、經濟職務都由村黨支部書記一人擔任,權力會不會太集中?是否容易出問題?

對此,望都縣未雨綢繆,為進一步規範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專門制定出臺了《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辦法》《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辦法》《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管理辦法》等16個文件,嚴厲查處借改革之機謀取私利、侵害農民利益行為,確保改革工作有法可依,讓新成立的經濟組織運行有章可循。

●盤活“沉睡資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村情不同、基礎各異,如何利用此次改革機會,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讓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帶著這個問題,記者在望都縣多個鄉村進行走訪。

“我們建成了11個高標準現代農業設施大棚,全部種上了草莓,春節前就能上市實現收益。”李進財說,今年以來,作為全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示範村,井泉村在上級政策的扶持下,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經營主體,先後實施了多個產業項目:投資90萬元建設了村級光伏電站,帶動22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村集體每年增收4萬元;投資50萬元建設了村級冷庫,有效帶動了全村蔬菜、林果產業的發展;村集體投資建設的制帽廠完成了選址,近期將動工建設;最近村裡又引進了北京的一家企業投資設廠,村集體經濟發展得紅紅火火。

“井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是全縣扶持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生動寫照。”黃永發介紹說,該縣堅持“產業作支撐”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培育富民產業,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目前全縣共投入1150萬元,篩選出15個試點村、8個貧困村,每個村安排50萬元,實施冷庫聯建、門臉房改造、水蜜桃基地建設等項目。

“除了上級政策扶持,有的村還通過內部挖潛,盤活集體資產,激發內生動力,打響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當頭炮。”黃永發說,趙莊鎮南無村這方面就做得很好。

“我們以村集體土地入股,引進了安國一家中藥廠,準備開展中草藥種植,帶動全村種植產業轉型。”南無村黨支部書記王慶興奮地介紹說,該村通過清產核資,重新丈量土地,清理出了70畝的村集體土地,靠著盤活的這筆資產,邁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第一步。

黃永發表示,全縣在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共清理閒散地塊1389塊,完善或重新簽訂承包合同2987份,盤盈固定資產2.825億元。通過改革,全縣全部建立了固定資產、債權債務、資源性資產臺賬,建立了清產核資檔案,完善了農村集體財務、資產管理制度,通過清產核資、內部挖潛,大大增加了村集體經濟實力,為今後村級經濟組織輕裝上陣、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