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有個龔家祠堂

龔家祠堂:合肥“外交之家”的顯赫歲月

曾經的古廬州城,龔家是當之無愧的大戶人家。合肥的“老地標”稻香樓,曾是龔家的別業,由龔家後人建造。今天的永紅路曾叫龔灣巷,出自龔家。光緒年間,逍遙津也一度“姓龔”。清朝末年,廬州城裡流傳一首民謠:“一世二世孤苦伶仃,三世四世漸有書生,五世出一高僧,六世車馬盈門……十三十四兩代翰林……”反映了龔家白手起家,成為合肥望族的光輝。

龔家繁盛源自清朝,第七代世孫龔鼎孳任順治、康熙朝的左都御史及刑、兵、禮部尚書之後,龔氏家族名人薈萃,在政治、文學、外交、水利、醫學等領域皆有建樹,可謂群星閃耀、俊才輩出。尤其是“外交代有才人出”:龔照瑗曾任駐英法意比等國公使,兒子龔心釗於1909年被任命為駐英屬加拿大總領事;龔安慶先後任駐舊金山總領事、伊爾庫茨克總領事,他的侄輩龔鎮洲曾被孫中山派往南洋諸國宣慰僑胞,籌集款項。龔鎮洲的3個女兒均十分優秀,被稱為“龔氏三姐妹”。長女龔普生,1945年在紐約見證聯合國成立,1979年被任命為中國駐愛爾蘭大使,是新中國150餘位首任大使中的第一位女性。次女龔澎,新中國成立後出任外交部情報司(新聞司)司長、部長助理,是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長。三女兒徐畹球,1946年出面為上海中共代表團尋租辦公住宿地點(周公館),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合肥有個龔家祠堂

修建龔家祠堂的,是龔家十三世孫龔心湛,也是龔家其中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據資料,龔心湛曾駐英、日、美、法、比等國使館隨員多年,回國後又在廣東、雲南為官。1912年起,龔心湛歷任漢口中國銀行行長、安徽國稅籌備處處長、財政廳長,又調任財政次長兼鹽務署督辦,回任安徽省長。1919年秋,龔心湛在財政總長任上代理國務總理3個月,1924年後在任段祺瑞執政府內務總長、交通總長。

龔心湛於1926年修建龔家祠堂,坐落於今天永紅路小學一帶,佔地約500平方米。據龔氏後人回憶,剛建成的龔家祠堂氣勢恢宏,進門是個高大的門樓,非常氣派。正門進去,是個大四合院,之中還有若干個小四合院,層層環繞,神秘而複雜。各個建築中都可以看到雕刻精美的花草、動物花紋,由青石塊鋪成的小路連接各個院落。

《 廬陽區志》中也記載了龔家祠堂的舊貌:“解放後還存有5開間寢堂,建築面積210平方米,其結構為五架樑、前軒、後雙步,樑架雕刻繁縟精美,主要有卷草花卉、人物故事,且兼有明清兩代風格,又得皖南徽派建築神韻,被專家認為系江淮地區所僅見。

”許紹堂收藏有龔家祠堂照片,可以看到其門樓高大氣派、雕刻精美繁多,門頭掛著“龔氏宗祠”匾額,透過鐵門向裡看,地上平整、面積較大。

時光流逝,龔家祠堂逐漸衰敗,祠堂主體建築於1995年被拆除。其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永紅路小學大門殘存著一堵牆,居住在周邊的老人說,那曾是龔家祠堂的廂房。2005年11月27日上午,龔家祠堂僅存的廂房部分,也隨著一聲巨響被徹底拆除了。如今,龔氏祠堂已徹底消失,只有永紅路小學內的一塊漢白玉石碑,淺淺訴說著屬於龔家祠堂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