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在武昌,有一種即將消失的過早小吃——油香,許多00後甚至都沒見過。

據不完全統計,全武漢做油香的,不到10家。搜尋武漢大街小巷,找到28年老油香店,店主出自老武昌人熟知的同興甜食館。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油香,這名字自帶食物香氣,又油又香。

也不知是面香激發油香,還是油香激發面香,漫天的香竄向大街小巷。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91年,得勝橋賣油香的朱師傅,衣缽交由女兒傳承,油香小攤移到了鳳凰村。

賣油香的,由“朱師傅”變成“小朱”。

那時她家油香賣4毛錢,有成年男性一個巴掌那麼大。熱騰騰、油汪汪,不知暖了多少人的胃,甜了多少人的嘴。鳳凰村周邊,沒有人不知道那家油香好吃。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28年過去,“小朱”變成朱阿姨,鳳凰村變成鳳凰社區。

唯一沒變的,是那一口老油香的綿密油甜。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一餅好油香,麵粉必須得篩,不然會結成小坨坨。

開水燙麵,是武漢油香的獨門秘籍。

滾燙的水遇上俏生生的面,兩者融合之時,面香隱隱透出。

麵粉基本是半熟狀態,手上沾少許油,揉成長條,再掐出一個個劑子。

劑子搓成團,中間用大拇指掏成窩狀,填入晶瑩白糖與幽香乾桂花,封口、拍扁,然後趕緊下鍋,放久了會滲水。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俗話說,慢火炸油香,兩面都發光。油溫不能過高,慢慢兒炸,才能外酥裡嫩。



表層焦黃油亮,吃起來又脆又沙。內裡是軟綿口感,面面的,有點兒粘牙,口感與焦脆外層形成反差。



吃到四分之一處,清甜味溢至舌尖,桂花香讓人一秒回到童年。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炸過兩遍的油香最好吃,只見它表皮由金黃到暗黃,樣子不如初炸那樣誘人。

直到焦皮碰到牙齒髮出脆響,才發現沒有第一炸那麼油,而且細糯裡子裡的白糖桂花,愈發軟綿甜暖。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從1991年到2019年,房價翻得天翻地覆,朱阿姨的油香也才從4毛漲1塊5。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進入21世紀後,紅極一時的同興甜食館倒閉了。同樣逐漸倒閉的,是武昌人嗜甜的愛好。

於是,朱阿姨把年輕人嫌甜膩的紅糖油香改成了白糖,雞冠餃的麵糰越揉越大。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朱阿姨的“老油香”,等到老社區拆遷的那日,便不會再做。

要吃,要吃油香!從此,去螃蟹岬,又多了一道食物的牽掛

店面在螃蟹岬地鐵站附近,趕在消失之前,去吃一口,記得9點鐘之前到,晚了或許就再也嘗不到了。

來源 | WHatplu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