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基本制度改革,保護好中小投資者利益是關鍵

資本市場基本制度改革,保護好中小投資者利益是關鍵

日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發揮科創板“試驗田”作用,不是簡單照搬照抄。證監會將統籌各層次市場的功能定位,結合市場實際,在充分評估論證、確保市場穩定前提下,穩妥有序推進改革。並表示,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也將引入科創板經驗。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確實體現出諸多方面的個性。比如科創板有非常明確的定位,即上市企業應屬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不符合這一定位的企業,是不可能在科創板上市的。科創板採取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設置有五套上市標準,尚未盈利的企業,甚至於虧損企業也能在科創板上市。科創板實行差異化的交易制度,新股掛牌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此後實行20%的漲跌幅限制。最重要的改革則在於,科創板試點註冊制,這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大方向。而從註冊制實行以來的情形看,基本上處於平穩運行的態勢。取得了預期效果。科創板開市百日以來,也實現了“穩起步”的目標。

而在近期,資本市場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包括新三板改革思路與改革方案的成型、併購重組制度的修訂等。在科創板平穩開市後,創業板的改革也開始頻頻見諸報端。既說明創業板改革的必要性,也說明了改革的迫切性。

實際上,創業板的改革已經啟動。根據重組新規,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其他資產不得在創業板重組上市。而在此前,創業板重組上市是被禁止的。儘管創業板重組上市對於標的資產有所限制,但畢竟已經開了口子,這對於挽救某些創業板企業,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其實也是非常有益處的。

如果說科創板是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的話,那麼創業板的改革,將是整個資本市場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一方面,創業板成立10年來,由於其定位與滬深主板、中小板有所不同,發展至今正面臨著瓶頸,實行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而且,在科創板開市之後,不實行改革,創業板將不會有任何的出路,且還存在被邊緣化的危險。

另一方面,創業板的改革,將進一步為整個資本市場的改革積累經驗。比如註冊制,在科創板試點成功之後,再在創業板進行試點將會順利得多,投資者也不會再出現談註冊制色變的現象。如果註冊制在創業板試點成功,那麼在整個市場全面鋪開將為期不遠了。因此,創業板的改革,其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自誕生以來,資本市場已歷經多次、多方面的改革。比如IPO制度改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從最初的額度制到了審批制,再到目前主板等板塊實行的核準制,改革堪稱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IPO制度改革中,也曾經出現過“偽市場化發行”的現象。偽市場化發行的後果,直接導致了新股的“三高”發行。然而,新股的“三高”發行,最終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也倒逼IPO制度再次進行改革,直至目前新股發行出現23倍發行市盈率“紅線”現象。

資本市場的任何一次改革,都將導致市場利益的重新分配。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如此,IPO改革如此,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制度改革亦如此。個人以為,資本市場進行基礎性制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切實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事實上,近期資本市場改革雷聲隆隆,但作為市場的監管者,並沒有在其中提及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個人以為值得商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