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導語:收還是不收,也許並不取決於《Fami通》自己。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ファミ通、又稱Fami通、法米通、發黴通

2019年11月1日下午,小島秀夫新作《死亡擱淺》的媒體評分正式解禁。隨後,不論是遊民星空的10分,亦或是IGN(美國)的6.8,都將於第一時間被納入Metacritic(全球知名評分網站,以下簡稱MC)“懷中”。但在無數遊戲媒體“狂歡”的背後,我們卻再也看不到那個熟悉東方身影——《Fami通》。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評價兩極分化的《死亡擱淺》

通曉遊戲圈的朋友應該知道,《Fami通》早在多年前被MC“除名”。說起此事,MC還特意解釋了一番——因為Fami通多評測日本遊戲(完全沒有歐美版本),故無法繼續合作。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以上說辭不過是為了給對方留些顏面。此情此景,儼然一扇遊戲業“羅生門”。然而真相實已無關緊要,畢竟所有人都清楚——這本曾名滿天下的日本雜誌,光景早已不復當年。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MC的龍頭地位日益穩固

曾幾何時,“西有IGN,東有Fami通”的口號還在耳邊響徹。不過一個轉身,前者依然堅挺,後者卻名譽掃地,甚至還被中國玩家親切的稱為“塞錢通”。今天不妨讓我們來回顧下這家老牌遊戲媒體的成長軌跡,以理清它“沉淪”背後的邏輯。

誕生伊始

1983年7月15日,任天堂推出跨時代產品FC(又稱紅白機),憑藉卓越的創意與獨到的眼光,發售一年內主機銷量便突破300萬,並在國內引領了電子遊戲的風潮。FC初期的成績,不僅讓同行豔羨,也吸引著其他領域的注意,而“德間書店”正是其中之一。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改變遊戲歷史的紅白機

“德間書店”全稱為株式會社徳間書店,是彼時日本的出版業巨頭,公司主打產品《COMPUTER通信》久負盛譽,發行量穩居同類雜誌榜首。於商海沉浮中所磨練的“嗅覺”,讓他們敏銳察覺FC背後的商機,其隨即向任天堂拋出橄欖枝。與此同時,羽翼尚不豐滿的任天堂也急需主流媒體認同,雙方一拍即合。

1984年秋,德間書店創刊《Family Computer Magazine》(簡稱《Fami-Maga》)。從名字不難看出,其是一本完全以FC為主角的雜誌,因FC的全稱即為Family Computer。受益於與任天堂的特殊關係,以及山內溥所創立的“權利金制度”(詳見註釋1),雜誌社總能於第一時間獲得內幕情報,加之隨刊附贈的精美攻略手冊,《Fami-Maga》輕鬆俘獲了讀者的心,牢牢把控了遊戲雜誌市場。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中間的就是《Family Computer Magazine》

眼見德間書店聲勢日益壯大,其主要競爭對手ASCII再也無法冷眼旁觀。可鑑於自家與任天堂的利益糾葛(詳見註釋2),又無力放手一搏。利弊權衡之下,公司在當家雜誌《LOGIN》中開設專欄“FAMICOM通信”,用以介紹新發售的FC遊戲,責任編輯為東府屋FAMI坊(筆名)。作為試探性的一步,ASCII做好了隨時收手的準備。出乎意料的是,憑藉欄目主編極具個人魅力的文筆,專欄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讀者,並使《LOGIN》的銷量上升了近兩成。

專欄的成功堅定了ASCII轉型的信心。在歷經1年半的辛苦籌備後,《Fami通》雛形——隔週刊《FAMICOM通信》於1986年6月6日正式面世,負責人由東府屋FAMI坊繼續擔任。不過公司顧忌與任天堂的持續交惡,最初配置的員工(含主編)不足10人;另一方面,涉及上文提及的因素,初期不管如何努力,《FAMICOM通信》在新聞獲取速度方面永遠追不上“近水樓臺”的《Fami-Maga》。即便採用了詼諧幽默的平民化風格,避免與德間書店嚴肅正式的格調重疊,作用則微乎其微——刊髮量一直毫無起色。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FAMICOM通信》創刊號

就在舉步維艱時,命運之神向《FAMICOM通信》伸出了雙手。

*注1:權利金制度要求廠商必須先將遊戲成品交予任天堂審核。德間書店藉此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新聞。

*注2:當時的ASCII公司正在與索尼、松下、夏普等公司合資研發新的遊戲主機,與任天堂方面正形成敵對關係。

獨領風騷

1987年,時值《勇者鬥惡龍II:惡靈的眾神》引發日本全社會轟動。雜誌社抓住了這一轉瞬即逝的機遇——他們成功“潛入”ENIX公司,採訪到了《勇者鬥惡龍》系列監督崛井雄二與其他主創人員,並進行了獨家專訪。系列報道受到了讀者們的熱烈追捧,雜誌的銷量呈現幾何倍數增長。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DQ2》

雖然通過“ENIX潛入事件”,《FAMICOM通信》得以飛速發展,但仍遠不及對手《Fami-Maga》。

要知道,任誰也無法永遠依靠飄忽不定的運氣。彼時的副主編浜村弘一(後出任社長)深知繁榮背後的隱患,其於任內開始全力推動雜誌內容的“改革”。

首先,他促使公司將《FAMICOM通信》更名為《Fami通》,以示與FC主機脫離。這一做法不可避免的觸怒了任天堂,但也成功吸納了世嘉等主機的粉絲。

接著,其目光沒有侷限於遊戲,《Fami通》開始與音樂,甚至是電影領域頻繁“觸電”,意圖將刊物真正多元化。

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浜村弘一改變了雜誌以攻略為主的單一模式,大膽推出遊戲文化與背景介紹等新要素。期間由“CROSS REVIEW”(原為天氣預報)演變的“新作評分”環節逐漸成為《Fami通》的王牌欄目。該欄目由一組四位“遊戲鑑賞家”對新上市的遊戲進行評分,每人將給出1-10分,然後將四個分數相加,滿分為40分。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CROSS REVIEW欄目

早期的《Fami通》在評分方面可以說是“百無禁忌”,雜誌社完全允許評測人員對作品的優缺點暢所欲言,完全不必顧忌廠商“臉色”。同時在鑑賞家篩選方面,也摒棄了日本職場固有的“學歷思維”,即便是東京大學畢業,對於遊戲沒有深入的認識,也無法得到聘用。縱然是社會底層,只要你對於遊戲擁有獨到的見解,就足以踏入《Fami通》的大門。舉例來說,當時的評測師池袋莎拉(筆名)便是街機廳的“混混”,但其對於格鬥遊戲的熱愛卻超越旁人。還有商販,學生甚至是歐巴桑入職的例子,考慮篇幅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因為始終秉持“專業且公正”的原則,“新作評分”欄目的威望水漲船高。幾乎所有日本遊戲零售商都以《Fami通》分數作為進貨考量。特別值得誇讚的是,無論作品“出身”,只要綜合評分超過30,即進入殿堂級(詳見註釋3),雜誌便會在醒目位置對其進行重點宣傳。這一做法促使廠商將質量作為開發第一要務,從側面推動了遊戲市場的的繁榮。而伴隨市場的興盛,又反過來不斷給予雜誌新的“養分”,滾雪球效應下《Fami通》的影響力迅速擴大,直至走出國門,輻射整個世界遊戲圈。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第1500號《法米通》

然而世間哪有長盛不衰的道理,既然《Fami通》可以依靠“新作評分”登上名望的頂點,也自然會因為相同的原因跌下神壇。

*注3:30-31分為白銀殿堂;32-34分為黃金殿堂;35-40分為白金殿堂。

飽受質疑

1998年11月21日,夢幻大作《塞爾達傳說:時之笛》發售,它日後的履歷寫滿輝煌。《Fami通》旋即為該作打出40分,這也是欄目自誕生以來,近12年的第一個滿分。看似合情合理的成績卻引起了大眾的爭執。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重製版《塞爾達傳說:時之笛》

懷疑並非針對遊戲品質,而是對雜誌說辭的不滿。當時《Fami通》給出的滿分理由是——《時之笛》開創了3D遊戲的新紀元。然而真正影響3D遊戲發展,且成為業界絕對標杆的則是兩年前首發的《馬里奧N64》,其評分為39分(千萬不要小看1分之差,完全是天與地的區別)。稍顯業餘的判斷,引來了骨灰玩家的吐槽,對雜誌的不信任也由此而生。

2000年2月10日, 由《最終幻想 戰略版》的明星製作人松野泰已擔綱的《放浪冒險譚》於日本上市。《Fami通》再一次給出了滿分的成績,《放浪冒險譚》不僅是雜誌歷史上的第三個滿分,更是PS1平臺唯一的40分。遊戲擁有彼時頂級的畫面與音樂表現力,於劇情演出方面更是出類拔萃。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放浪冒險譚》

但本作的缺點同樣顯而易見——重複且枯燥的場景與“為了複雜而複雜”的系統。從本質上來看,《放浪冒險譚》更像是Square的一款“試驗性產品”。因此滿分的成績難免招來玩家的非議,對於《Fami通》質疑聲不斷增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FF》兩兄弟——《最終幻想12》與《最終幻想13-2》,又為《Fami通》惹來了新的麻煩。毫不客氣的說,早期的《FF12》是一款徹頭徹尾的“半成品”,讓作品“封神”的是其拓展版本《FF12國際版》,國際版完善了原作的職業與戰鬥系統,推出了全新模式,還平衡了遊戲中各項重要數值。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最終幻想12:黃道年代》

另一邊,《FF13-2》相較前作《FF12》的確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絕對配不上40分的成績。正是從“最終幻想雙雄”開始,坊間不斷流傳著——給《Fami通》100萬便能加1分的小道消息。

種種猜疑與不滿於2013年達到了頂峰。同年8月29日,PS3《JOJO奇妙冒險:全明星戰鬥》開售,因《Fami通》於6日前給出的滿分成績,其預訂量突破了50萬份。眼見一款“神作”即將誕生,可是接下來的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短短5天后,日本亞馬遜上的遊戲平均分就跌至2星,而1星評價更是佔到總評價數的49%。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JOJO奇妙冒險:全明星戰鬥》

由於作品風評極差,亞馬遜不得不進行緊急降價處理,折扣幅度高達5成。平心而論,《JOJO奇妙冒險:全明星戰鬥》的畫面演出極具魄力,可是製作組為了追求“還原度”,幾乎放棄了格鬥遊戲賴以生存的“平衡性”,同時在原作擁有7980日元(約合510人民幣)高額售價的基礎上,又內置了海量氪金要素——不管是角色、服裝或是戰鬥道具,統統都需付錢才能解鎖。綜合來看,遊戲能踏入“Fami通殿堂”已經僥倖,遑論滿分。

自此之後,雜誌便被冠以“塞錢通”的名號,成為玩家間的笑柄。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當時的JOJO評分

結語

以筆者的角度來看,《Fami通》收錢的可能性不大。於日後的業界訪談節目中,主編林克彥就曾解釋說:

松山洋(JOJO製作公司社長)在本作中投入了大量對原作的愛。並且進行評測的四個人都不知道對方打多少分,最後結果是滿分的原因,是因為大家都被松山的愛所打動了。我們不會對他們的評分進行干涉,既然他們給出了這個分數,那我們也只好尊重他們的判斷。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綜合考慮JOJO在日本本土超過一億冊的發行量,我們可以大致推斷——當時的4位評測師均為漫畫粉絲,評測過程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我們暫且拋開《JOJO奇妙冒險:全明星戰鬥》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審視本作之前出爐的19部滿分作品,它們在作品大賣的同時也著實為業界帶了新的潮流,足以證明《Fami通》眼光的獨道性。然而近年來《Fami通》的評分逐漸“雙標”,卻也是不爭的現實。遊戲廠商是來自日本還是國外,也許比遊戲本身更重要。

進一步思考,我們也能理解他們的“無奈”。雜誌興盛於上世紀90年代,此時正是日本遊戲輝煌時期,單單本土市場就佔據了世界近50%的遊戲銷量。大大小小的開發商星羅棋佈,多如過江之鯽。而以遊戲為“主場”的雜誌卻屈指可數。供求關係失衡下,《Fami通》有條件“挺直身板站著把錢賺了”。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90年代,日本神作遍地

不過當時間跨至2000年後,伴隨著日本市場的衰落,行業倒閉潮襲來,最終存活下來的企業,其身份得以與媒體平起平坐,甚至是躍居其上。雙方地位的變化,也必定影響《Fami通》的處事原則。真的要不留情面,難免對自己不利。例如有家西班牙遊戲媒體,為《FF15》打出了7.5的低分,就慘遭SE拉黑,從此失去了遊戲的“提前評測權”。另外,實體雜誌近幾年的境遇,大家也心知肚明,時代的腳步也逼迫著曾經的“紙媒霸主”卑躬屈膝,不斷取悅各方勢力。

利益交錯下,我們也就難以奢求《Fami通》跟過去一般“鐵面無私”了。

這次文章真的很長,萬分感謝您的閱讀,我是話嘮Tony老師,我們下次再見!

《Fami通》評分到底收錢了沒有?漫談日本王牌雜誌發展史

也許真的到了傳承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