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市場對於減持如此恐懼?

靳源春


股票減持一般意味著股東、股民不看好公司的發展及股價會進一步上漲,會導致股價短期內下跌。投資者看到大股東減持,那麼就會顧慮是不是經營者對企業未來發展沒有信心了。

尤其是當股票上漲到一定階段,通常是創歷史新高後,公司的很多大股東就會開始發佈減持公告了。這個信號明顯的就是告訴大家,我家的股票漲得太多了,我這個時候要套現走人了,你們繼續玩吧。

所以如果看到一家公司發佈減持公告後,持有股票的投資者這個時候就會擔心,股價會因為減持導致短期下跌。然後大家就會跟風拋售股票,然後就是看好這隻股票的投資者,這個時候也不會馬上買進股票,而是等股票下跌到一定程度再買進。

儘管減持實際股價漲跌也與大市行情有關。另外,如果持股比例較高的股東持減,被市場吸納,股價會積極走高,極有可能強化股票市場的牛市氛圍,股價持續上漲;反之,股票市場持續低迷,股價持續下跌。

所以減持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短期內都會是利空,那麼大家都感到恐懼,也是可以理解的。


月牙亮投


在股票市場裡,減持意味著拋售,而拋售意味著股價下跌,而股價下跌就是重大的利空,意味著虧錢,所以大部分的散戶都會把減持看成是虧錢。

只不過,現在散戶聰明瞭,機構主力以及上市公司也更壞了。這就是所謂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吧。

上市公司和機構知道散戶對於減持是非常恐懼的,因此常常會利用A股的一些規則,來進行誘空,欺騙散戶。

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解股市,看懂走勢,不要被表面現象所欺騙!

我給大家總結了這麼幾點,大家可以參考下:

1)底部的利空不是利空。在一個底部區域裡如果出現了長期的橫盤震盪洗盤,這個時候出現了利空下跌,不要害怕。第一時間檢查自己持有的個股基本面有沒有發生變化,估值是否較低,如果基本面沒有變化,估值又較低,還處於一個底部區域,那麼這樣的下跌+減持利空基本都是挖坑,應該堅持持有,甚至逢低吸納。

2)查看減持的確定性。現在A股規定的是,大股東減持必須提前公告,但是這個公告只是告訴你大股東可能會減持,但是實際上不一定100%減持。因此我們要從未來的走勢裡觀察,大股東有沒有減持,減持了多少。

如果是大批量的,頻繁地減持,那一定是個股發生了變化,所以應該換股或者止損。但是減持佔比非常低,甚至只是預告性的,沒有實際完成,那也就不必慌張了。

結論:

記住,投資股票,還是要看懂週期,看懂估值,看懂目前的一個形態,不要總是被利好消息勾引,也不要被利空嚇倒。股市裡:“高位的利好不是利好,底部的利空也不是利空!”這些基本都是主力機構常用的伎倆,但是卻屢試不爽。

為什麼呢?因為大家總是在錯誤的週期裡做錯誤的交易,導致熊市末期滿倉大虧,牛市高位重倉小贏,自然容易上當。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專欄】有乾貨,歡迎“品嚐”。


琅琊榜首張大仙


市場對減持的恐懼一直存在。尤其是對原始股東的減持,總讓股民浮想聯翩。我們經常看到新聞,某月減持壓力巨大,減持市值多少,或者減持再創新高等等。這些消息對於個股來說,絕對是利空,也會引起整個市場的恐懼。

1、減持成為套現最好的辦法

不得不說,這些原始股東的持股成本極低,十幾元幾十元的股價,對於這些原始股東來說,真是撿到了黃金。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投資的時候,有 一定風險,甚至可能血本無歸。但是 一旦上市,就有了變現的渠道,其成本低到你無法想象。

那麼面對幾十倍上百倍甚至更多倍的利潤誘惑,變現後落袋為安是很多股東的最終選擇。那麼,對於他們的拋售,市場肯定會有強烈的反應,股價的下跌,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利潤變少,與被套絲毫不沾邊。這下子可就苦了二級市場的股民了,恐懼心態也會導致股民的拋售,造成股價的持續下跌。

2、大股東及高管減持是對公司未來的存疑

如果一個公司迅速發展,股份能給股東帶來更好的利益,那麼作為股東,一般都會堅定持有的。我們不排除有股東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會拋售一些股份,但是對於大部分股份會安心持有,等待分紅和股價伴隨公司成長而上漲。

而大股東和高管不停的拋售減持,會讓市場認為他們是對公司未來一段時間成長的不看好,公司內部或許出現了問題,而作為內部知情人員,可能會因此第一時間出局。這就帶給市場不好的信號,造成一些人的懷疑甚至恐慌。

不過,管理層現在正在研究改善的方法,相信會對大股東減持有新的管理辦法,對市場穩定起到好的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


禪壹


為什麼市場對於減持如此恐懼?這個問題比較好,可以說,減持對於A股市場的個股來說基本都是滑鐵盧,只要個股發佈減持消息,那麼一般股價都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甚至有的個股會出現連續性的跌停,讓很多人股民防不勝防,叫苦不迭。目前市場整體方向向下,處於熊市不斷築底的過程中,但進入到2019年,市場的減持力度不斷加大,各大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都公佈減持計劃,甚至有的還出現了清倉式的減持,對於股價的走勢影響是非常大。那為什麼減持影響這麼大嗎?其實道理很簡單,大股東減持了,不管你是處於什麼原因,市場的理解是,你對公司的發展不看好了,主人都要跑了,客人跑的就更快了。雖然這個理由比較普通,但這就是散戶心理的寫照,如果你對公司發展前景有信心,那你應該是加大投入,應該是增持股票,現在你減持,甚至清倉式的減持,別管這個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如何,至少股東不好看,這樣的暗示對於投機氛圍非常濃厚的A股市場就是一個重大的利空影響,所以散戶也會不顧一切的出逃,從而形成了一定的恐慌作用,現在很多散戶交易,只要有大量的減持,這樣的股票已經列為危險品類,不持有或者而不參與。


總之,對於減持的恐懼來源於情緒的作用,還是考驗管理層的治理智慧,希望能夠制度層面對於減持進行規範,減少減持對於市場衝擊,也會減少恐懼!



小散李大鵬


大股東減持一直被投資者看作利空。每當出現大股東減持的消息,對投資者和機構都產生心理壓力,不僅個股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挫,如果減持比較集中,還會對整個股市產生衝擊和影響。大股東、董監高集中、大規模減持衝擊市場,給其他投資者帶來傷害。

大股東減持、特別是大規模減持是對企業前景不看好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中國的上市公司,多數的大股東減持不是為了投資更好的產業、更好的項目,而是將資金轉移或圈錢走人。

如何克服“減持恐懼症”

在市場的弱勢反彈中,重要股東們“落袋為安”的傾向使投資者或慌張,或糾結,到底減持潮何時才能減速?是否會使期待中的吃飯行情夭折?

興業證券的看法比較悲觀。其認為,從歷史數據來看,突然的減持爆量往往意味著在未來2-3 月內指數出現階段性頂部。同時,由於減持的熱情上升,市場內大宗交易開始活躍,折價率開始快速攀升。數據顯示,6月大宗交易折價率市值平均已經來到了5.00%上方,略小於去年五月份(股災前)的極值 5.52%。 從歷史經驗來看,折價率的趕頂現象往往預示隨著股指在未來2-3個月出現階段性頂部。

對此,興業證券總結,從產業減持與大宗交易的角度來看,似乎場內資金對於 6 月小幅上漲的行情並未有太足的信心,其認為,上述數據可看出,場內大宗交易主體對於目前市場上流傳甚廣的“吃飯行情”所推崇的上方空間持相對謹慎態度。

事實上, A股市場向來有“減持恐懼症”,當看到重要股東減持時,在信息並不完全對稱的情況下,部份投資者往往會跟風走人。對此,一位高校金融系教授指出,並不是所有的大股東減持都是“負面”的,投資者對大股東減持行為的判斷,還是要根據大股東的動機,並結合公司的基本面。比如,一種可能是大股東出現資金緊張,希望套現投資別的領域,或者希望把手中的股票釋放出來給一些新的概念投資者,這時對公司基本面的影響便不是負面的。

而招商證券則認為,一直以來,很多投資者都理所當然的認為股東減持是對股價的絕對利空,但仔細想來,答案其實並沒有那麼顯而易見。不可否認,股東的減持行為向投資者傳遞了股價估值過高的信號,很有可能會導致股價下跌;但另一方面,股東不會願意將自己的股票低價賣出,他們有激勵在實際減持前通過影響公司決策(如發佈高送轉公告) 等方式先推高股價,然後再進行減持。如此一來,就個股而言,大股東減持期間反而可能會存在超額收益。

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存在著公佈高送轉伴隨著重要股東減持計劃的現象,那就是“股東減持混搭高送轉”。例如,6月23日,吳通控股公佈2016年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實際控制人萬衛方提議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30股。隨後在6月28日,公司公告稱,持股5%以上的公司股東萬衛方、薛楓、譚思亮、何雨凝等計劃三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6293.9萬股,佔總股本的19.75%。類似情況的還有怡球資源。

招商證券表示,其研究發現,減持公司實施高送轉的比例高於A股市場比例,且減持比例越高,越可能實施高送轉;減持比例在 5%-8%之間,且減持期間實施高送轉的股票樣本,80%都在公司宣佈減持計劃後的前兩個月表現出明顯正的超額收益,並且平均上漲幅度超過上證指數25.08%。因此,其建議,從個股博弈的角度,實際控制人或控股股東減持比例在5%-8%之間、減持公告時股價低於前 3個月均價,且存在高送轉預期的股票存在中短期的參與機會。

不過,在近期存量博弈的市場中,重要股東頻繁的減持,無疑會打擊投資者的積極性,從而消減市場的投資信心。 西南證券建議,適當規避頻繁減持且減持金額較大的個股,可以關注大股東或重要股東大幅度淨增持的個股。


記錄點滴人生


市場對於減持的恐懼要從很多年前的股改說起。

大約在15年以前的時候,國有股和法人股是不能流通的。即不能買,也不能賣。幾乎所有股票裡面都有大量的不能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還有少量的社會股——即在發行上市時,在二級市場投資者買入的股票。這部分股票是能流通的。

但是國有股和法人股的成本是很低的,一般都在每股1元以下。而能流通的社會股,大多是以二三十倍的市盈率發行的。投資者買入這些社會股的成本大多都在二十元以上。也就是說不能流通的法人股和國有股的持股成本極低,通過多年的分紅送轉,成本趁近於零。而股民和二級市場的機構手中的社會股的成本很高,大多是幾十元一股。

當時管理層就要把國有股和法人股直接變成和社會股一樣可流通的股份。這引起了股市的多次恐慌。股市多次此了劇烈的調整。大多數的投資者拒絕成本極低的大股東的股票直接上市流通。於是出現了股權分置改革,簡稱股改。

股改實質就是管理層為了平衡大股東和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以無償送給二級市場投資者25%的股份為條件,換得大股東持有的國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的權力。

最後股改成功了,大股東的股份可以在二級市場買賣了。但是股改後造成的巨量的大股東賣出壓力不可能馬上消化,大股東的持股成本即便白送給股民25%股份後,依然成本很低。大股東隨時可以用任何價格賣出,只要它想賣。任何價位大股東都是獲利的。

所以對於極低成本的大股東減持股票,市場依然是恐懼的。因為大股東的持股非常多且成本極低。很多股票大股東持有的股份佔70%甚至90%以上!這麼多的股票現在可以流通,如果都拋售了,那顯然是很恐怖的,是市場難以承受的。

為了防止減持對市場的衝擊,管理層對大股東減持進行了約束。即必須慢慢的減持,不可以一步到位。而且還要事先公告。

儘管如此,面對大股東所持有的鉅額股票和極低的成本,市場依然心存芥蒂。


孟可的思想空間


大股東或者公司高管大量賣出持股,投資者就要加以注意,畢竟是他們直接經營上市公司,如果他們也在大比例賣出持股,投資者就有理由擔心,是不是股價已經高估?或者公司的經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如果只是少數高管賣出少量股票,投資者可以姑且理解為是他們自身的財務需求引發拋售股票,尚可以繼續持有股票。

投資者最應該警惕的是那些績差公司的大股東拋售股票,這些公司已經成為績差股,如果大股東不想辦法扭轉頹勢,未來將會大概率變為ST公司甚至是被暫停上市或者終止上市。如果此時大股東拋出減持股票的計劃,很顯然是對公司的未來感到束手無策,投資者有理由相信大股東已經沒有能力讓公司扭虧,這樣的減持屬於“絕望型”減持,投資者也要開始注意長期投資風險。

通常情況下,一個財務穩健、具備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是不會輕易減持股票的;而財務投資者則有所不同,他們可能因為對股市大勢的判斷,對自身投資品種的結構優化等諸多因素而減持股票,所以投資者要區別對待。

但有一點值得關注,就是公司高管個人的股份變動。公司高管的持股不像大股東持股有那麼多的限制,所以一旦公司高管開始大面積減持股票,可能就是公司走下坡路的前兆,此時投資者如果找不到強有力的支持公司股價上漲的理由,還是應該以規避風險為宜。

當然,大股東減持股票也有一種例外,就是迎接新東家入主,大股東把全部持股轉讓給新東家,完成大股東的變更,或者引入戰略投資者。此時投資者要根據新東家的實力來判斷公司未來的變化,如果新東家擁有很優質的核心資產,投資者不妨加以期待;但如果新東家就是個投資公司之類的炒家,投資者就要警惕,這可能是一個投機行為,公司的實質可能不會發生轉變。


精準打擊拐點


中國股市存在三大問題若不能妥善處理好,中國股市不可能健康發展,也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牛市的到來。存在三大問題即:一是大小非減持造富問題,大小非成本在面值及以下與公眾股高出面值十幾倍至幾十倍高溢價發行,且同股不同價上市交易,只要大於面值就獲取暴利,瘋狂清倉減持,質押變相減持套現在所不辭,已嚴重干擾衝擊一二級市場上的價值體系,跌破發行價跌破淨資產將會是一種常態。二是融券賣空和股指期貨交易與A股不同步交易問題,大機構藉助融券大肆賣空砸盤A股,操控A股走勢,利用股指期貨做空A股獲取鉅額做空利潤,融券變相支持機構T+0交易,對中小投資者有失公平。三是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向增發)問題,用低於市場價向關聯利益集團及大股東輸送利益,解禁後瘋狂套現,嚴重打擊二級市上持股的投資者的信心。大小非減持造富的堰塞湖潰堤風險是中國A股長期萎靡不振熊冠全球的主要原因。有必要改革大小非上市交易規則,對大小非實行限制性交易措施或實行大小非與公眾股同股同價發行才能上市交易或對大小非實行優先股處理,即同股不同權發行方式。若暫時不能實行大小非與公眾同股同價發行或對大小非作為優先股處理,那麼限售時間最好不少於十年,然後再按比例分批上市交易,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大小非珍惜IPO上市募集資金專心幹好實業,促使實體經濟發展壯大,而不是時刻惦記何時減持清倉造富,這對高溢價發行購買的公眾股的投資者是不公平的,打擊中長期投資者的持股信心。 大小非減持造富是長期困擾衝擊中國股市的最大症結,減持造富是中國股市的最大的風險! lPO決不能成為大小非的隨意提款機,決不能成為造假者的樂園,更不能成為權力尋租的天堂。正是由於IPO劫貧濟富、造富效應如此顯著, 在IPO發行的審核制度、大小非減持的規範制度、退市制度都還不完善,大量企業上市並不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而是為了過了解禁期就瘋狂套現,所以說IPO並未真正服務實體經濟,而是劫貧濟富,浪費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股市為少數人造富功能不打破,難以長期健康發展。大小非減持勝過幾十年乃至幾代人努力奮鬥,畸形上市造富背離上市初衷。治標不治本,減持猛於虎,如不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趨勢,發行越多越快減持造富的堰塞湖潰堤風險就越大,就會形成如海嘯式疊加效應長期衝擊困擾中國股市,擾亂樓市抬高房價衝擊外匯市場,大量國民財富被掠奪移民海外,長久下去將危及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中國股市沒法健康發展,投資者看不到中國股市的未來希望,這也是中國股市萎迷不振熊冠全球的主要原因。只有IPO實行大小非與公眾同股同價發行,想高價圈錢或減持和瘋踴上市才能得到徹底抑制,中國股市才有可能起死回生! IPO實行大小非與公眾同股同價發行面臨觸動利益集團減持暴利的奶酪,會遭到方方面面層層的阻擾,究竟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還是保護大小非造富?這是值得管理層深思的問題,也是中國股市如何走出困境健康發展的問題。


hjm28


任何市場向來都素有“減持恐懼症”。究其原因如下:

(一)投資者信息不對稱

由於A股市場消息面的極度不對稱,當看到股東減持,特別是重要股東,如實控人等減持,很多投資者往往會跟風走人。特別是,重要股東頻繁的減持,這種減持無疑會打擊投資者的積極性,由於他們時直接經營者,投資者普遍會認為公司將出現重大利空來,引起恐懼。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大股東減持都是“負面”的,比如,大股東出現資金緊張,希望套現投資別的領域,這時對公司基本面的影響不大。


(二)減持往往在階段高位

股東的減持向投資者傳遞的是股價估值過高的信號。從歷史數據看,突然的減持往往意味著在未來2~3月內股價出現階段性頂部。同時,由於減持熱情高漲,市場內大宗交易活躍,股票折價率攀升,引起二級市場股價的回落。



(三)減持成風,套現無底線

由於A股公司高市盈率發行制度,導致了大股東或者實控人低成本持有大量股份,一旦解禁期過,資本市場與生俱來的套現本能,導致大股東頻頻減持。當這種衝動,成為了A股市場的一種風氣,在監管不足的情況下,久而久之,逢減必跌,成為了A股股民心理暗示。這是一種市場訓練,如同新股擴容導致股市下跌一樣,減持是A股的又一大頑疾,是股民心理不可迴避的陰影,如無制度保障,這個魔咒還將繼續延續下去。


減持猛如虎,IPO堰塞湖是A股市場的兩大頑疾,如何解決好這兩個問題,直接關係到A股未來慢牛的走勢,不容小覷。


進擊的以楠


減持是A股市場中常有的行為,大股東股票解禁之後在合適的時機選擇減持手中的股票。

減持通常被解讀為利空

減持就會對股價產生一定的壓力,投資者心裡對個消息持悲觀態度的話會跟隨大股東減持而選擇賣出操作。進一步對股票價格形成壓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股票減持消息一公告,股票應聲而跌。

遇到股東減持要學會看股票的位置

其實減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減持被主力機構、遊子私募和上市公司利用成為清洗散戶手中籌碼的工具。近些年來我們也看到了許多股票發了減持公告之後大幅殺跌之後就開啟了一波兇猛的上攻走勢,更有甚者減持當日大幅低開低位吸籌之後當天拉高後續直接一波上攻行情。所以散戶要根據時機的情況來看待減持的公告消息,不能一味的看到減持就是賣出逃命。

遇到減持要先看位置分析股票狀況再決定是否出逃

如果你的股票是處於上升趨勢,業績也沒有太大問題又符合當下的熱點,這個股票此時發減持公告對股價的影響是有限的。此時散戶朋友就可以持股觀察情況,若沒有出現跌破趨勢的走勢就可以安心持股,甚至可以在減持打出的低位加倉等待拉高做T。

若你的股票經過一輪大漲之後出現高位滯漲,此時出減持消息,個人建議可以先離場等股價消化了這個消息之後在考慮是否進重新買進。

若你的股票已經跌到超跌區間了甚至出現的炒買炒賣型指標的底背離信號,此時的減持公告就有可能是最後一跌只需在股價止跌反擊的時候買進或者加倉就可以。


減持不是洪水猛獸,需要我們帶著客觀的眼光去分析它,正確的採取操作策略應對股票減持公告才是成熟投資者的應有的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