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境内的烽火台

本溪境内的烽火台

作者 贾春林

在本溪境内,因为地处辽东山区,地势险要,河流纵横,易守难攻,至今有多处古代烽火台和瞭望台遗迹,著名的有“前山烽火台”、“二道河烽火台”、“杨家堡瞭望台”、“古松沟烽火台”等。

本溪境内的烽火台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烽火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瞭望台,作用大致相同,都是用来预警防敌。

本溪境内的烽火台

后塔瞭望台

在本溪近郊,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二道河烽火台,它位于南芬区思山岭街道办事处三道河村加油站北200米山顶上,距市内8公里,只有千金岭一山之隔。二道河烽火台共有大小两个烽火台,南北相距15米,南台较大,平面呈圆形,底直径约12米,顶直径约2米,高约4米,台体土石混筑,外包石围砌,石料采用当地的青云石,内填土。如今,围砌台体石块脱落,造成台体部分坍塌,台体周围长满杂草。北侧烽火台规模较小,也是以青云石板垒砌台体外周,内填土,平面呈方形,边长约2.5米,高约0.6米,台体东侧坍塌,石板脱落。从形制及构造上看,两座烽火台均为明代烽火台,为军事建筑设施。站在高台上,方圆数十里范围内村庄、农田、树木、道路及河流等一览无余,让人充分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智慧,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本溪境内的烽火台

据史料记载,辽东这些烽火台等军事设施,在明军与后金的战争中,发挥过重要的防御作用,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虽然遗迹几乎湮没在岁月的尘封中,使人无法一睹昔日之雄姿,也无法叩问其久远的经历,然而,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却如壮怀激烈千古的史诗,永远激励着山城子孙。

欢迎【本溪大风】,分享本溪精彩生活,记录本溪身边事!投稿请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