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偷襲對方還是被收割?島國的悲哀,用盡全力也只淪為犧牲品

時至今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到底是不是錯的?日本的戰略沒有錯!

其實徳國日本意大利可以先拿下歐洲和蘇聯先,中國和美洲只是遲早的事,可日本太想佔領中國,而又進攻珍珠港是無奈之選擇。徳國會想不到老美參戰?只是時間問題,徳國是想先收了歐洲戰事,到那時候再和老美幹一場,可惜計劃被兩豬隊友害得流產,正如遊戲比賽,隊友很重要。坑貨的,你再高手有時也無力迴天。希特勒是想對美髮動戰爭只是暫時沒有戰爭藉口,當時希特勒已經認為對蘇聯的戰爭以取得戰略成功,已經考慮對美宣戰,只不不過這是日本先行一步對美宣戰,而提前德國對美宣戰而已,美國方面的確處於孤立主義,這是美國群眾和美國國會一開始是孤立主義,羅斯福對此是毫無辦法的。

是偷襲對方還是被收割?島國的悲哀,用盡全力也只淪為犧牲品

損失一下珍珠港,得到的可以明正言順殖民百年的國家,不論從利益上還是戰略上都最大利益化。以致現在的日本首相在美國總統面前像個做錯事的學生,又箱像個討好主人的小狗,看美國總統的臉色,和指示。沒有國家元首的尊重和平等。日本最強的是海軍、做為一個海洋國家,他想鞏固自己的侵略利用益、只有做到世界海軍第一、當時只有美曰海軍能拼的一拼,相對於這兩個國家的海軍,其他國家只能說是渣,山本五十六戰略上絕對正確,只不過碰巧美國航母不在港、戰術上還欠缺,如果還繼續轟炸一波次,可能效果不一樣。

是偷襲對方還是被收割?島國的悲哀,用盡全力也只淪為犧牲品

日本可不是豬隊友,海洋型國家受到了石油禁運,德日都深知美國參戰只是早晚問題。日本的本身戰略企圖是偷掉太平洋艦隊,如果成功美國至少三年內對日本沒有威脅(畢竟隔了個太平洋),三年時間足夠日本侵吞掉東南亞和澳洲(澳洲是中轉基地也是橋頭堡,東南亞是橡膠和稀有金屬的產出地),直接威脅到英國最大的海外殖民地印度。

是偷襲對方還是被收割?島國的悲哀,用盡全力也只淪為犧牲品

日本是元首的馬前卒嗎?任何事情都以元首的利益為前提?日本是有自己的國家戰略的,日本總部有兩派,一個派上北上西進,一派是南下,先是北上西進佔了上峰,打了諾門坎,結果被蘇聯的朱可夫狠狠的揍了一頓,把關東軍的精銳打的滿地找牙,日本一看,毛子是硬茬,轉而南下佔領東南亞,在哪裡碰到了美國的利益,而太平洋艦隊是規避不了的問題,必須面對,所以才偷襲珍珠港,元首之所以敗,只能說是人算不如天算,斯大林格勒的天氣真是糟糕透了,也過於糾結斯大林格勒,完全可以直接奔烏克蘭的油田,如果元首拿下蘇聯,也許他就是第二個秦始皇,成王敗寇,一代梟雄,天妒英才……

是偷襲對方還是被收割?島國的悲哀,用盡全力也只淪為犧牲品

美國參戰全是因為蘇聯,己進入戰略反攻,如果蘇聯在歐洲取得勝利,美國人再想進入歐洲要困難的多! 假如,德國把蘇聯打敗,斯大林政權崩塌,美國不會出兵歐洲,美國只會和德國做生易。 在蘇聯最困難時期,美國不但不對德宣戰,而且供應德國大量軍火戰爭物資。就像日本沒有進攻上海,美國供給日本大量軍火及戰爭物資。 如果,二戰時期,日本進攻蘇聯,滅亡的不是蘇聯,而是日本!從亞洲到歐洲蘇聯部分,三四千公里的路程,八個多月的氷凍期,日本如何解決後勤保障!蘇聯反過手來,就沒有現在的日本了,而俄羅斯某個州了,斯拉夫民族是有仇必報的!

是偷襲對方還是被收割?島國的悲哀,用盡全力也只淪為犧牲品

我覺得日本應該是估量不足,日本以為美國只是一個喜歡發戰爭財的國家,對於美國的制裁給他點教訓讓美國滾回大本營老老實實別插手,按照當時戰爭思維,美國西出太平洋風險也是很大的,要不是兩個原子彈,美國也是損失不小,美國呢,也是估量不足,因為遠沒到收割的季節,不大想出兵,那些軍工寡頭還沒掙夠錢呢,羅斯福也很難操縱大利益集團,可以陰差陽錯,不管是羅斯福計謀還是日本刺激大發了,結局是美國民眾坐不住了,一把火議會都控制不住了,只能出兵,從形勢來看,前期還是艱難的,就證明美國準備也不是很充分,只能說日本人骨子裡還是很自卑的,沒有那份自信征服中國,完成控制亞洲戰略,然後出印度和希特勒會師,到後來就是瘋了,逮誰咬誰,日本人打仗,就是咋呼,不比美國,蘇聯大國,不光有戰略因素還有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日本成不了氣候。

是偷襲對方還是被收割?島國的悲哀,用盡全力也只淪為犧牲品

實際上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異常興奮!畢竟由日軍先拖住美國人對德國是好事,還有日本已經被德國牢牢栓住沒有退路,必須全力對付美英蘇!日本沒有偷襲珍珠港之前隨時可以停戰,控制戰爭的規模,無蘇美交好保持戰果,但是偷襲珍珠港之後就沒有退路了!都以為日本是豬隊友?你們以為三本五十六就沒有戰略頭腦?美國會任由軸心國一步一步做大嗎?美國遲早會參戰,只是在等待時機,等待對方兩敗俱傷時來坐收漁翁而已,三本五十六早就看穿了,所以打算偷襲珍珠港來讓美國的艦隊暫時無法對日本產生壓倒性勝利,然後在美軍恢復期加緊對東亞的控制,只是綜合國力實在比不上美國,所以最後輸了。

是偷襲對方還是被收割?島國的悲哀,用盡全力也只淪為犧牲品

德國佔領法國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前,世界範圍內沒有參戰的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雙方都在攫取更多的中立國利益的同時,又在給德日意三國出選擇題,橫掃歐洲的德國先做答,是越過英吉利海峽大英國,還是東進打蘇聯,打英國顯然是在撬動美國在歐洲的最後利益,美國一定會對德宣戰,不一定上來就對擼但英國滅國前美國的軍艦一定會駕臨海峽,德國沒有這樣的海軍,所有德國選擇了巴巴羅薩計劃,獲得更多的土地和資源後,回頭在去觸動英美,日本也一樣,石油禁運,也是在敦促日本對蘇聯宣戰,但日本陸軍已經深陷亞洲廣袤的戰場,一個關東軍日本真沒信心,打輸了蘇聯出兵東三省,日本就徹底失去了戰爭生產能力,日本得意的海軍還沒有發揮作用的情況下,日本選擇了美國,兵行險招打疼美國,讓美國失去太平洋5-10年(一艘航母建造2-5年是必須的),日本將迎來消化發展的時間,蘇聯和美國都很有信心德日都將選擇對方下手,自己最後收割,但他們都是一敗一勝,也是這樣的選擇讓冷戰來臨了,沒有出現一國獨大,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是偷襲對方還是被收割?島國的悲哀,用盡全力也只淪為犧牲品

看過很多設想,感覺美國是故意讓被炸的是最靠譜的,畢竟當時美國民眾抵制戰爭情緒嚴重,不願參戰,而且美國當天所有航母都不在港口,值錢的只有一搜巡洋艦。襲擊前美國派遣大量醫護人員戰備值班,被炸後又迅速打撈修復,圖紙包括設備都是已經準備好的。還有很多很多細節都透露出美軍是故意被炸的,所以我一直堅信美軍的陰謀論。如果不打珍珠港,美國最後也會出來收割戰場,美國參戰是早早晚晚的事,山本五十六打珍珠港大概是想重創美國海軍,讓其緩不過勁了,也獲得了不錯的效果唯一不足的就是沒擊沉航母,而且之後再太平洋戰爭以後日本海軍也是勢均力敵的介於情報和運氣的關係沒能打過,尤其是中途島海戰損失巨大,萊特灣海戰也是運氣不太好。

是偷襲對方還是被收割?島國的悲哀,用盡全力也只淪為犧牲品

美國是想參戰的,因為二戰已經到了後期,各國已經是殘兵敗將了,是時候收割果實的時候了,然而沒有一個合適的藉口,而日本,這個豬隊友,給了美國一個參戰的藉口,最無語的是,日本轟炸珍珠港的時候,為什麼只炸船,不炸修船廠呢,還有當時在距離珍珠港附近有個石油儲存庫,那是美國支援歐洲的石油,為什麼不炸。希特勒的戰略是超前的,如果成功,一步到位,可惜他太著急了,再晚一年,兩年,等原子彈造出來,世界歷史就改寫了,而且希特勒迫不及待的提前發動戰爭,再加上對猶太人滅族的政策,把一位人類歷史上最為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推向了美國的懷抱,致使美國率先研製出原子彈,改寫了人類歷史,直接成為無人能及的世界超級強國,而且至今都不可被超越的第一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