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企與德企:氣質“不太搭”,為何能頻頻互動?

浙企與德企:氣質“不太搭”,為何能頻頻互動?

文 |《浙商》全媒體主筆 吳美花

“‘管道+數字’肯定是未來趨勢,如果能把管道產業中產生的數據採集運營,就能讓金洲管道從一家制造企業轉向服務企業。”當金洲管道管道工業產品市場總監劉建偉拿著公司的產品手冊興奮地向從事戰略設計的Designaffairs德方負責人闡述自己的構想時,對方冷不丁拋出一個問題,這些數據採集是否會涉及隱私,數據所有權又將屬於誰?

這是第三屆中國(浙江)-歐洲(德國)數字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高峰對接會上一個有思維衝突但又非常有意思的細節。曾有一位赴歐洲收購的浙股董事長曾跟記者說,他在德國看到的所有數字化幾乎都是用於工業,而在消費、民生領域的數字化滲透還非常低,因為涉及隱私問題。

這種激情與理性的衝突在兩地企業間長久存在,但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可阻擋,這類衝突在雙方合作中逐漸度過磨合期。“您對您的行業非常熱愛。”Designaffairs的德方負責人最後主動跟劉建偉說,他要去金洲管道這家企業看看。

記者觀察 | 浙企與德企:氣質“不太搭”,為何能頻頻互動?

持續5個多小時,卻意猶未盡

昨日的對接會一直從下午3點延續到晚上8點,97家歐洲(德國)數字經濟和高新技術領域的國際知名企業共191位高管參加對接會,336家浙江企業的457名高管交流後仍感覺意猶未盡。對接會根據主辦方前期的摸底,原本是安排每家德國企業對接3-4家浙江企業,在一張長方形的小桌上小範圍交流,但雙方最後都希望能接觸更多來自對方地區的信息,自發形成了流動式交流。

據浙江省交易團秘書處負責人陳志成後來透露,來自德國的97家企業中有90%以上是第二次參加這一對接會。

對接會起源於首屆進博會,首屆的顯性效果讓兩地在半年後的2019年5月31日,又迅速舉辦了第二屆,並將舉辦地挪到了德國柏林。在第二屆對接會上,雙方簽訂的合作項目總投資超過7.7億美元。

在第三次對接會上,浙江方面還在現場安裝了微信反饋系統,在後來接收的信息中,98%的企業表示滿意。現場,33個經貿項目簽約。其中外資外經項目簽約金額約53億美元,採購項目簽約金額約3.7億美元,總簽約金額近57億美元。

劉建偉本來是代表金洲管道到此次對接會上,尋找引進先進生產設備的機會。“2014年,我們引進的德國先進設備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我們的生產效益。最近4年,金洲管道的盈利效果達到了歷史高峰。”記者查閱金洲管道2015年-2018年的財報發現,除2016年外,這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增速均達到了20%,其中2017年的淨利潤增速甚至達到了165%。

“今年我們想再上一個臺階,生產不鏽鋼薄壁的飲用水管道,所以來看看德國有沒好的設備。因為我們考察了很多國內設備,但一些配套管件的參數跟我們理想中的還存在差距。”

不過這次與Designaffairs的德方負責人作了戰略設計方面的交流,劉建偉也意識到,金洲管道想要打造百年品牌,想在世界上擁有立足之地,需要了解全球各地的市場與競爭對手,需要跟全球化的戰略設計公司打交道。

記者觀察 | 浙企與德企:氣質“不太搭”,為何能頻頻互動?

抱著不同的目的參加對接會

與劉建偉一樣,抱著明確目的前來對接會的還有很多。庫柏(寧波)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志校告訴記者,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試圖尋找電氣產品在人工智能、物聯網領域等方面的技術合作,“我們想在這個領域有所拓展”。

“我們也想來看看德國的高新技術是否可以有相關合作。”杭州百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滕百濠也是來尋求技術合作的,其公司是做時尚產業的數字化,客戶可以在其3D服裝電子商務平臺上選款、選材並直接跟原料端溝通,壓縮原本冗長的產業鏈。

除了尋求技術合作,也有些企業期望能在對接會上了解歐洲市場的目前狀況。杭州耀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配套電子類等產品的高速連接線纜,90%出口美、日、韓三國。“一直以來我們只有歐洲的供應商,沒有銷售客戶,所以這次希望瞭解下歐洲市場。儘管歐洲電子類製造商做得不如美日韓等國火熱,但歐洲終究是要有的。”其公司負責人王灝說。

比起這些帶著明確目的來尋求合作的企業,有些則早在對接會之前就在數字化的探索與歐洲市場的佈局中有了諸多動作。

去年,浙大網新恆天軟件在愛爾蘭成立了子公司。在歐洲金融監管政策日益嚴格的大背景下,網新通過切入Know Your Customer這一細分領域,利用區塊鏈技術在主要金融機構之間建立聯盟鏈。浙大網新副總裁周波還在對接會上演講時,拋出了一個問題,“在我國的消費市場日趨成熟,開始走向獨立特徵的當下,該如何運用數字技術幫助國外企業快速適應中國市場?幫助國內企業穩健成長,並走出去擁抱全球市場?”

娃哈哈在20多年前就開始了數字化的探索與佈局,儘管當下的娃哈哈已在數字化工廠、無人倉庫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其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從未因此懈怠。在此次對接會開場前,宗慶後抓住最後的短暫時間向德國駐滬總領事Dr.Christine D.Althauser諮詢,請她為其介紹一批德國的先進機電企業,幫助娃哈哈開展產業合作。他還主動提出願意以多種形式開展合作——既可以是德方企業技術、資本入股的方式共同開拓中國市場,也可以由娃哈哈進行海外收購的形式開展。

記者觀察 | 浙企與德企:氣質“不太搭”,為何能頻頻互動?

氣質"不搭",為何能走在一起?

被宗慶後逮住諮詢的Dr.ChristineD.Althauser女士來到中國已有兩年,在其駐地上海之外,浙江是其拜訪最多的省份。“因為浙江的嘉興、溫州、麗水都是德國客商非常青睞的投資地。”

有很多數據可以佐證Dr.ChristineD.Althauser的說法,浙江與德國之間的互動越來越趨於頻繁。目前大約有700個德國企業在浙江落戶,今年1-9月,德國在浙江實際外商直接投資1.5億美元,同比增長192%,佔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的10.9%。

還有一組數據則更為驚人。今年1-9月,浙江和德國雙方實現貨物貿易額124.1億美元,其中浙江省向德國出口98.5億美元,佔中國向德國出口額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說中國向德國每出口6美元,就有1美元來自浙江。

與此同時,今年1-9月,浙江從德國進口25.6億美元,佔中國從德國進口額的3%。浙江在德國投資累計393個項目,投資備案額超過60億美元。

有“隱形冠軍之父”稱號的德國人赫爾曼·西蒙昨天也出現在對接會的現場。他說中國與德國都是全球化的贏家,中國在2009年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國,而國土面積只有美國1/4的德國,人均出口比例比其他歐洲國家都要高。

但中德兩國也有明顯的差別。中國67%的出口源自大型公司,且這些大型公司多數已早早走上了資本市場;而德國的出口主要源自中型公司,這些公司營收非常高但並未登陸資本市場,被稱為隱形冠軍。

“中國隱形冠軍很早就上市了,這從一定程度會將他們在技術研發上的注意力轉移到資本運作。”赫爾曼·西蒙認為德國更加全球化,更加註重技術研發,德國企業中每1000名僱員就會產出31個專利。但不能忽視的是,中國企業的增長速度非常快,他們將成為德國企業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以前隱形冠軍更多地會採用較為封閉的方式做自己的事,但現在已變得越來越開放並且願意積極地參與到以革新為主導的生態系統中。”赫爾曼·西蒙覺得,在德國與浙江之間的交流是極好地發展趨勢,彼此可以用更開放的心態產生更多國際合作。

已有越來越多來自德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海外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興趣與日俱增。在第二屆進博會期間,匯豐面向全球發佈了《匯豐商貿領航:海外企業看中國》調查報告,該報告調查了全球34個市場的近1800家企業,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與中國開展貿易業務,另有三分之一表示計劃未來3到5年與中國開展業務。

匯豐報告指出,中國在一些全球領先的行業或領域已形成產業群,併成為海外企業投資中國市場的一個主要吸引力。雖然近年來其他一些新興市場在勞動力成本方面更具競爭力,但勞動力成本已不再是何處營商的主要決定因素。相比之下,生產率和基礎設施等因素變得越發重要,而中國在這些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

記者觀察 | 浙企與德企:氣質“不太搭”,為何能頻頻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