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今日立冬。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太陽位於赤緯-16°19'。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則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其實,我國幅員遼闊,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

立冬三候

古人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一候“水始冰”,是說水從這時起,就會漸漸結冰,尤其是北方地區;

二候“地始凍”,再五日,氣溫降到零度,土地表層開始凍結;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其中雉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三候時,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當然,無論是立冬的“雉入大水為蜃”還是寒露的“雀入大水為蛤”,都是古人的臆想和謬傳。按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表述,立冬時節,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於堅也。地始凍,土氣凝寒,未至於坼。


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立冬習俗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

  《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

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食俗

  立冬則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

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詩意.立冬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日作

【宋】陸游

室小財容膝,牆低僅及肩。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立冬養生

  立冬時節,養生應注意一個“藏”字,重在“收藏”與“保暖”。同時適當進補,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在飲食上要“溫補”,多吃溫性食物,少辛增酸,預防疾病。同時,可早睡晚起勤曬太陽。

  中醫認為,立冬這一節氣到來後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

  在我國民間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每逢這天,人們要以不同的方式進補,說是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可以抵禦嚴寒的侵襲、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還能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一、立冬養生4原則

1、飲食遵循滋陰潛陽的原則

飲食宜清淡,要多吃熱量較高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來避免維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牛肉、羊肉、烏雞、豆漿、牛奶、蘿蔔、青菜、木耳、豆腐、芹菜、白蘿蔔、土豆、大白菜、菠菜、蘋果、桂圓等都是立冬後比較適宜的飲食。此外,冬季養生可以多吃堅果,堅果是指油脂多的種子類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同時,要少吃海鮮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膩或過鹹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

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2、運動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

冬季鍛鍊不可少,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來抵擋疾病的侵襲。專家強調,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鍛鍊前熱身活動很重要。

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適量練習,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衣著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此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禁止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登山等。

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3、生活起居遵循節律規律原則

睡覺與起床都要科學把握時間。人只有順應一年四季的變化,與變化的時空和諧相處,才有利於生命健康。強調在生機潛伏、萬物閉藏的冬季裡,要養精蓄銳,使陽氣內藏。具體的方法是“早睡晚起”,以保證充足的睡眠,並注意身體的保暖,以免陽氣外洩。

4、精神遵循冬藏原則

在冬季,人體的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時期,專家建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於抑鬱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洩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同時,要多曬太陽。因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時間短,也是易使人產生抑鬱情緒的一個原因,因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要保持精神情緒的寧靜,避免煩擾妄動,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二、立冬養生6大注意事項

1、立冬鍛鍊堅持“四準則”

由於立冬後氣溫低、氣壓高且天氣乾燥、人體的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彈力及伸展性均會降低,肌肉的粘滯性也會相應增強,從而造成身體發僵不靈活,舒展性也隨之大打折扣。因此在立冬後進行體育鍛煉時,應遵循相應的養生準則,這樣既能實現防寒保暖和強身健體的目的,又不會因鍛鍊不當而損害健康。

準則一:鍛鍊之前充分熱身。由於人的身體在低溫環境中會發僵,鍛鍊前若不充分熱身,極易造成肌肉拉傷或關節損傷。因此應正式鍛鍊前先進行徒手操、輕器械練習等“預熱”運動,熱身的強度以使身體發熱並微微出汗為宜。

準則二:鍛鍊時衣物的薄厚要適當。立冬過後氣溫很低,因此在運動前要穿厚實些的衣服,在熱身後再除去外衣;鍛鍊結束後應儘快回到室內,不要吹到冷風,以及擦去汗水並更換衣服,以防止冷熱交替造成熱量散失而感冒。

準則三:鍛鍊時應適時調整呼吸。由於冬天常有大風沙,因此建議在鍛鍊時最好採用鼻腔呼吸的方式,也可以採用鼻吸氣、口呼氣的呼吸方式,但切記直接用口吸氣。這是因為鼻腔黏膜能對吸進的空氣起到加溫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寒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同時鼻毛亦可有效阻擋細菌,堪稱呼吸道的“保護神”。

準則四:室內鍛鍊時應保持空氣流通。不少人習慣在冬天選擇室內鍛鍊,並把門窗緊閉,以防止寒冷空氣的入侵。但實際上,這樣很容易因缺氧而導致頭暈、噁心等症狀。因此在室內鍛鍊時切記保持空氣的流通。

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2、立冬注意保暖

立冬天氣多變。街頭不少年輕女性還穿著超短裙、絲襪、低領衫,尤其是這兩年輕薄的雪紡、蕾絲面料大受歡迎,不少愛美女性都喜歡單穿一件雪紡連衣裙,外披一件薄外套,踩上高筒靴出門。

“雖說要‘春捂秋凍’,但事實上,霜降之後就該注意保暖了!”中醫認為,“冬不養藏,春必病溫”。也就是說,如果冬天不注意保健,到春天抵抗力就差,容易生病。專家建議,為增強抵抗力,眼下要多穿衣服以保暖禦寒。對付忽冷忽熱天氣,最好的穿著方法就是穿兩件套,熱了可減衣,冷了及時加衣。

還要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時,還應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對於冬天愛穿裙子的女性,專家提醒,暴露在裙裝外面的雙腿易受寒氣侵襲,出現發涼、麻木、痠痛、關節疼痛、紅腫等症狀,可能引發關節炎。

3、防犯病

立冬前後,老年人由於生理機能漸弱,抵禦能力也隨之衰減,正是病邪乘虛而入之時。因此,老年人要特別注意環境的變化,及早防範,以免殃及身心。冬季易發的疾病主要有:

中風:中風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發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壓,一遇上寒冷天氣,身體就適應不了,血壓便隨之增高,就有發生中風的危險。因此,需要及早預防,切勿掉以輕心。預防要做好幾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氣的變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涼;二要適當補充營養,增強體質;三要做好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醫囑服藥,不可擅自停藥。

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4、精神:保持安靜與樂觀

在冬季,人體的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冬季養生要注重於“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專家建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於抑鬱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洩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同時,要多曬太陽。因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時間短,也是易使人產生抑鬱情緒的一個原因,因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立冬的養生應做到精神安靜,精神上要豁達樂觀、合理用腦、保持良好心態。要保護陽氣,不過度消耗陰精。在起居調養上要有規律,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並注意背部保暖才有利於陽氣潛藏。同時還要適度運動,如做操、散步等。

5、冬季常按摩可提高免疫力

肚臍

坐在凳子上或者躺在床上,用走右手虛掌著力,前臂用力,連續的輕拍肚臍100下,還可以用熱敷、按揉的方法。這個方法能夠安生凝心、舒肝利膽、調和氣血、通利三焦的功效。

腋窩

雙臂交叉放在胸前,對側按摩腋窩,適度的打圈按摩,大概三分鐘即可,然後左手向上,右手掌拍打左腋下,右邊也用同樣的方法,各拍打30次,反覆5次即可。這個方法能夠調和氣血,寬胸寧神。

膕窩

坐在凳子上或者躺下,用雙手虛掌著力,連續輕拍兩邊的膕窩即可,拍打次數各50次為佳。這個方法能夠活血,緩解小腿的疲勞,脖子痠痛等疼痛的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

肘窩

一側上臂伸直,肘窩向下,另一隻手虛掌著力,兩邊交替輕拍100下,也可以要家人幫助拍打。這個方法有行氣活血、散瘀祛毒的作用,堅持按摩效果更佳。

6、要入睡早

起居調養強調了“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陽氣。”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即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今日立冬,養生要注意這些事項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於溫暖,失去她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溫馨提醒:


高血壓、糖尿病、中風患者,平時要多測血壓,如發現血壓不穩,要及時與醫生聯繫、調節藥量,以應對氣溫變化給身體帶來的不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