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長三角」「高鐵市」兩張牌

11月7日下午,阜陽市委市政府召開“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我們怎麼辦”交流研討會,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切實把“長三角”“高鐵市”兩張牌打好、打出特色、打出成效,為建設實力阜陽、大美阜陽打下堅實基礎。副省長、市委書記楊光榮主持會議。市領導胡明瑩、李志偉、劉玉傑、王玉峰、王朝暉、王波、鄧真曉、孫枝娟、劉勁松等參加會議。

按照市委關於“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我們怎麼辦”系列活動安排,前一階段,各位市級領導、各地各部門分別開展了專題調研,並形成了豐碩成果。會上,市領導胡明瑩、李志偉、劉玉傑、王玉峰、李紅、劉玉建,以及3個縣市區、6家市直單位負責同志作了交流發言。

在認真聽取大家的發言後,楊光榮指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是國家層面的一項重大戰略規劃,對所涉及的地區影響深遠、關係重大。對阜陽來說,高鐵時代的來臨也十分契合並且為這一戰略的實施帶來了“東風”。搶抓歷史機遇、全力打好“長三角”“高鐵市”兩張牌、加快建設實力阜陽大美阜陽,必須充分認識我們面臨的機遇是什麼、優勢是什麼、挑戰是什麼、當前幹什麼。

楊光榮說,黨中央、國務院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出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擘畫了新時代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宏偉藍圖。國家《規劃綱要》與阜陽直接相關的內容有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等,省《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了阜陽在皖北、中原城市群發展中的新定位。這些都是黨中央和省委賦予的新使命,把阜陽放在了全國、全省區域統籌發展的新位置,同時也對我們寄予了厚望、提出了新要求。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藉助“高鐵全覆蓋”便利條件,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不僅是阜陽的大事,也是事關全局的要事,我們必須義不容辭地肩負起這個重大使命任務,全力以赴、堅定堅決地推進落實。

楊光榮指出,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帶來了承接產業轉移的嶄新動能,拉近了與發達地區之間的時空距離,暢通了各類高端人才的引入渠道,提供了促進思想解放的強大推力,必將對阜陽未來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儘管我們也面臨著產業基礎、開放水平、創新能力、人文環境、政務服務等方面的挑戰,但總體來看,機遇遠遠大於挑戰。

楊光榮強調,當前,阜陽發展面臨著四大優勢:一是人口優勢,阜陽自身擁有1000萬人口,以150公里為半徑,周邊有6500萬人口,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二是交通優勢,阜陽未來將形成“米”字型的高鐵網絡,阜陽西站是全省第二大高鐵站,加上高速公路、機場、普鐵等各類交通方式日益完善,交通優勢十分明顯;三是政策優勢,中央、省明確阜陽新定位、賦予阜陽新使命,必將在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佈局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是後發優勢,我們可以按照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走彎路。

楊光榮強調,當前,阜陽迎來了發展的重要節點、歷史拐點,我們一方面要登高望遠謀發展,立足更高的站位看待阜陽的現狀和未來,以更高更遠更深的眼光謀劃發展,一方面要腳踏實地抓落實,以務實舉措推進各項工作。

楊光榮要求,要充分運用好此次調研成果,對各級各部門謀劃的工作措施實行清單化、責任化管理,使之轉變為推動阜陽發展的具體項目和成果。要練好“內功”,牢固樹立產業興城、工業強市的理念,及早行動、深入研究,聚焦“554”產業發展格局,紮實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認真落實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紮實推進骨幹企業“13581”培育上臺階工程,加快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不斷壯大阜陽產業實力。要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突出招商引資,突出主導產業、優勢產業,以現代農業、醫藥、能源化工、再生資源、商貿物流等為重點,積極與蘇浙滬聯繫對接。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主動學習借鑑長三角地區和高鐵沿線城市的發展理念和經驗做法,不斷開拓視野、提高境界。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調、上下聯動,把打好“長三角”“高鐵市”兩張牌擺上重要位置,齊心協力推進各項工作。

記者 馮啟俊 通訊員 宗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