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大數據看我國柑橘市場

我國是柑橘的原產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最早的國家。近幾十年來,我國柑橘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了繼蘋果之後的第二大水果產業。

柑橘是我國水果中唯一的連續擴增但是價格依然堅挺甚至居高不下的水果。有利可圖,這也是瘋狂擴種的誘因所在。

一 、柑橘面積、產量持續增長

我國柑橘栽培面積從1949年的49萬畝增長到2018年的3900萬畝,增長了80倍。柑橘產量則從21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4138.1萬噸,產量增長了近200倍,栽培面積和產量持續增長,尤其是產量增幅巨大,也標誌著我國柑橘栽培管理技術的飛速提升。

解讀:大數據看我國柑橘市場

我國柑橘產量增長示意圖

“今年,當初擴種的柑橘就開始上市了。”採訪中,廣西濱地生態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向我們介紹。

如果說,近年來擴種的效果,我們原來只能在栽培面積的增長中看到的話,那麼,今年在產量上,我們也將開始有直觀的感受。

二 、柑橘產業重心繼續西移

近些年,柑橘市場明顯呈“東減西增”的態勢。

解讀:大數據看我國柑橘市場

我國柑橘種植省份分佈(單位:萬畝)

廣西、四川躍居排行榜前兩名,除了面積,其品質和種植水平也是業內公認的。廣西、四川去年擴種依舊,很多業內人士判斷價格拐點今年將現。

2018年,廣西柑橘規模700萬畝,產量836.49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沙糖橘、沃柑、茂谷柑、金桔、沙田柚產區。廣西是全國第一大柑橘主產區,柑橘農資貿易量超過百億元。

農資貿易量超百億這個數字應該不謬,中國柑橘看廣西,廣西柑橘看武鳴(沃柑100萬畝)。在採訪中,我們得到一個數字,武鳴雙橋鎮一年僅農藥的銷量就高達3億元!這方熱土也吸引著很多其他地方的經銷商來此掘金。

四川當然也是熱土,從2014—2017年,僅三年時間,四川柑橘擴種200萬畝,平均每年擴種面積在50萬畝以上。

也風聞雲南玉溪擴種面積達百萬畝,但是沒有確切的數據支撐。

柑橘產業重心繼續西移,機遇與挑戰並存。就像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研究員鄧烈分析的那樣:柑橘栽培東減西增是由明顯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和數量、產業地位等的變化所致。柑橘市場的這種變化也將帶來眾多的機遇,新品種新技術新基地、東部減產讓出部分市場、新營銷體系導致市場洗牌等等。

鄧烈也指出,未來,除了機遇,隨之而來的將會有生態不匹配、規模與管理體系不匹配、產業鏈條不匹配、與市場不匹配、疫情頻繁等挑戰相伴。

三 、新、奇、特柑橘品種增長快

當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之時,從種植端而言,提質增效比增產更重要。

而新、奇、特柑橘被市場熱捧,反映到種植端,就是新、奇、特柑橘品種增長快。

其實,說到新、奇、特品種創富神話,就不得不提廣西武鳴“60畝沃柑賣900萬”的神蹟和象山“32畝紅美人賣了350萬元”的案例。

高糖度、果皮薄、果實大,果形扁平,穿黑絲襪長大的甘平價格最是離譜——100元一個!

不斷熱炒的一些新品種,顛覆著我們對柑橘的認知。

無論是誤打誤撞還是有意為之,這些都加速了市場對這些產品的追捧。對新奇特品種的追捧,也像一場豪賭,成與不成只看市場的態度或者各領風騷一兩年。

短短四年,廣西“沃柑”種植面積從最初的800畝迅速擴大了200萬畝,年平均遞增50萬畝。而今年年初,沃柑風頭無兩的輝煌已經不再,091無核沃柑又奪走了沃柑的風頭。

很多人都在猜測,下一個沃柑會是誰?

解讀:大數據看我國柑橘市場

我國柑橘主要品種結構

對於種植品種,中柑所鄧烈研究員給出的建議是:選擇柑橘品種要注重消費需求—美觀,味甜,易剝皮,果實大、產季好、易於品牌化;注重栽培優勢—生態適宜 、產量高、市場優勢,利於產業化生產;注重市場天花板:避開大宗品種、避開低端產品、避開集中上市期;注重技術門檻—別的產區不能種,一般生產者難以生產的品種。

四、好品種更要好品質

選對品種是一個開始,好價格賣出去才是終結。為了賣出好價格,微博上很多地方果農開啟了喊話馬雲模式—“馬雲快來嘗一口”。因為從沙棘汁到冰棍再到蘋果,馬雲吃過的東西總是能銷量激增。但我想,即便是超級帶貨王,也得有好產品才行吧。

要想賣出好價格,還得好品質。

同樣品種的產品,在不同的種植者手中有不同的品質。譬如,大多數產區5毛/斤的溫州蜜橘,在臨海就被種植成了極品,售價60元/公斤還供不應求。

同樣是冰糖橙,大多價格在3—4元/公斤上下徘徊,而褚橙已經高達18元/公斤。除卻強悍的營銷能力不提,褚橙生產過程中也利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這是不爭的事實。

為何有產品滯銷,有產品價格高昂還限量供應?

除了品種,還有精細管理,還有種植技術的提升。

解讀:大數據看我國柑橘市場

2017—2019年6月我國主要柑橘品種價格趨勢(單位:元/公斤)

此圖可以看出,不同品種價格陣營基本趨於固化。

要想賣出好價格,有了好的管理和技術加持,還得有產品品牌的打造。目前比較知名的柑橘品牌有:一起同柑、浙江巖魚頭、忘不了、了不得、馮橘等。

像馮橘主要是設施農業:大棚栽培,完熟延後採收;矮化弱勢栽培;無害化病蟲防治;控水鋪設材料;標準化種植;高品質,基地14度優質果率可達到60%以上。

以色列的柑橘園,有精細化的水肥管理系統(滴灌系統),對於病蟲害的防治,當地果農更依賴於專業的農業服務公司。在一起同柑的三樺基地,我們也看到了精細化的水肥管理系統,看到了智慧農業。更多的科技元素已經融入我們的柑橘生產過程中。

隨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調整,未來可能更多的果園會實現規模化,進而實現標準化、現代化、科技化。

當然,我國柑橘的問題猶在。

鄧烈還指出,中國柑橘產業存在的問題:一是優質高產品種缺乏,尤其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目前贛南,湖北臍橙主產區品種華臍、倫晚是美國品種,川渝主栽春見、不知火、愛媛是日本品種,普通沃柑是以色列品種。

二是品種結構不合理,優質早中熟品種缺乏,9—12月沒有優質品種供應(好吃、好看、易剝皮)。

三是種植技術水平比較低,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程度低,種植者職業素養落後,農資配套比較混亂(品質無法保證統一)。

中國柑橘面積3500萬畝,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強,更沒有大品牌。

是的,對於柑橘產業來說,我們還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