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熠山保護華縣古物的幾件事

顧熠山保護華縣古物的幾件事

作者 張濤 蘇興文 張振鐸 許振中

華縣解放初期,有個拄著柺杖經常來往於縣委、縣府的白鬍子老人,這就是顧熠山先生。

顧熠山保護華縣古物的幾件事

1952年顧熠山在華縣第二屆各界人代會上簽名

華縣解放後,顧熠山蟬聯三屆縣各界人民代表會副主席,還被聘為渭南專區土改(查田定產)委員會委員、省人民代表、省文史館館員。據擔任華縣縣委縣府領導職務長達15年之久的張濤同志憶述:“顧老與我們合作共事多年,我深感他為人正直、誠懇、坦率,與我們商談問題交換意見,開誠佈公,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和建議。他信仰馬列主義、真誠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是有影響的愛國民主人士。高克林、潘自力同志曾給我說過,顧老是華縣教育界的老前輩,是鹹林中學創始人之,德高望重,得到華縣各界人民的敬重”。這也是大家公認的。

顧熠山保護華縣古物的幾件事

民國華縣八景之“紅杏十里”

顧老對華縣的人文地理最清楚,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他都有很深的感情。土改查田定產後,近山一帶對竹園破壞很厲害,砍伐果樹現象嚴重。顧老見狀深為惋惜,他將《重修華縣縣誌稿》中自己編寫的《華縣八景》(即紅杏十里、綠竹千傾【畝】、南山松柏、天池靈浩、棗實貫珠、柿果嫣紅、荷蓋翻綠、稻穗垂黃)書成條幅,連同原拍的“八景照片”一起,拿到縣上請領導人看,說明當時慘遭破壞的不成樣子了。縣上隨即發文嚴加制止,才暫時控制住了濫伐亂砍的趨勢。

顧熠山保護華縣古物的幾件事

民國華縣八景之“綠竹千畝”

1955年縣府在大門口修機房時,拆掉了一座古碑,他看到後即刻向柳林興縣長反映,說明此碑為唐代平朱泚之亂的功臣李元諒碑,不能拆毀。縣府尊重他的意見,將此碑移豎於大門東邊側院內。

顧熠山保護華縣古物的幾件事

華縣唐李元諒碑

1956年縣府平整舊警察局後邊的瓦礫灘,準備蓋房子,擬將西牆根一棵空洞大槐樹去掉。顧老知此情況後,當即找領導談話,說這是“千年唐槐”,明萬曆年間袁中郎曾為此槐建亭題詩,是很有價值的文物。唐槐才原封未動的保留下來。

顧熠山保護華縣古物的幾件事

華縣“千年唐槐”

1961年冬,顧老89歲時患病,高克林、張濤、蘇興文等同志去探望。當向家人問及生活上有什麼困難時,他攔過話來說:“國家困難比我困難大得多,我沒有困難,千萬不要因我影響你們的工作。”亦然憂國憂民,令在場同志無不為之感動。

原文來源:《華縣文史資料》•第六輯(有刪節)

原文作者:張濤 蘇興文 張振鐸 許振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