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評定」骨科康復評定方法一覽(值得分享)

「康復評定」骨科康復評定方法一覽(值得分享)

骨科康復是主要功能的康復,骨科康復評定也就是功能評定,即應用了各種檢測手段和方法評估瞭解傷病後機體的運動系統的功能狀況,評定功能受損的性質、範圍、程度及可能變化的趨勢,制定合理的康復醫療方案,選擇適合的康復治療方法。同時也可以確定康復治療的效果。

「康复评定」骨科康复评定方法一览(值得分享)

骨科康復評定

一、 肌力評估

肌力評定是運動功能評定的基本內容,其可以評價神經肌肉系統功能損傷的範圍及程度,常用徒手肌力測定法(MMT)。1916年由Lovett提出,以後有所改進。在特定的體位下,分別在減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條件下完成標準動作。更細的評級如MRC分級及各級肌力佔正常肌力的百分比值(Kendall分級),如圖1:

「康复评定」骨科康复评定方法一览(值得分享)

圖1 肌力分級標準

在肌力超過3級,為了進一步作較為細緻的定量評定,須使用專門的器械進行肌力測試。其中包括等長肌力檢查、等張肌力檢查及等速肌力檢查。

1. 等長肌力(IMMT)

檢查在標準姿位下用特製的測力器測定一塊肌肉或一組肌肉的等長收縮所能產生的最大張力。

2. 等長肌力檢查(ITMT)

測定肌肉等張收縮使關節做全幅度運動時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

3. 等速肌力檢查(IKMT)

肌肉收縮做功對抗某種可變阻力外,所牽動的關節做等角度圓弧運動,稱為等速收縮,肌肉的等速收縮所產生的肌力成為等速肌力。

二、關節活動度測定

關節活動度(ROM)是指一個關節從起始端至終末端的正常活動範圍。

節活動主要分為兩種,即主動運動和被動活動。

關節活動度測定的基本姿位:全身所有的關節按解剖部位的姿位放置者為0°,前臂的運動手掌面在矢狀面上狀態為0°。軸、面的概念與解剖學一致。

ROM的測量方法:通用量角器法和方盤量角器法。

「康复评定」骨科康复评定方法一览(值得分享)

△ 圖2 人體正常關節活動度

1974年我國範振華教授研製出一種方盤量角器,如下圖3:

「康复评定」骨科康复评定方法一览(值得分享)

關節活動度評定注意事項:確定ROM測量的起始位置。通常以解剖位作為起點;同一病人應由專人測量,每次測量應取相同的位置,兩側對比;測量後,治療師應對數據分析;注意排除相鄰關節的互相影響或者互相補償。

三、步態分析檢查

步行是人體位移的一種複雜的隨意運動。步態(gait)是人類步行的行為特徵。涉及人的行為習慣、職業、教育,年齡及性別等因素,也受到多種疾病的影響。

步行週期(gait cycle)是指一側足跟接地起到同側足跟再次接地止的時間過程,即一個步行週期。由支撐相60%(stance phase)和擺動相40%(swing phase)構成。如下圖4:

「康复评定」骨科康复评定方法一览(值得分享)

1. 步行的肌肉活動特徵

肌肉活動是步行的動力基礎,具有步行速度和環境依賴。步態異常與肌肉活動異常通常緊密聯繫。如圖5

「康复评定」骨科康复评定方法一览(值得分享)

步態分析:運動學分析(kinematic analysis);動力學分析(kinetic analysis);表面肌電圖(sEMG);能量利用率測定(engergy utility)

四、感覺功能的評定

感覺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應。感覺是信息的輸入過程,是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的源泉的基礎。在生理學上,感覺是指各個感覺器的各種形式的刺激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應,分為一般感覺和特殊感覺。

一般感覺:

淺感覺(痛覺、溫覺、觸覺);深感覺(運動覺、位置覺、震動覺);內臟覺;複合覺(實體圖形覺、兩點辨別覺,定位覺、重量覺)

特殊感覺:包括視覺、聽覺等。

感覺障礙的檢查方法:

1.淺感覺。

2.深感覺:運動覺(患者閉目,檢查者被動活動患者的四肢,讓患者說出肢體運動的方向);位置覺(讓患者閉目,檢查者將一側肢體被動擺放在一個位置,讓患者說出肢體所在的位置);震動覺。

3.複合感覺:形體覺(患者閉目,將常用物體放在患者手中,讓患者辨認物品);定位覺;兩點辨別覺(指尖最敏感2~4mm,指背4~6mm,手掌8~12mm,手背2~3cm,上肢7~8cm)。

五、疼痛評估

許多學者主張將疼痛作為“第五生命體徵”,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疼痛的評估是處理疼痛的關鍵的第一步。

1.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方法是使用一條長約為10cm的遊動標尺,尺的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0”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

2. 麥—吉疼痛問卷(MPQ)

MPQ是一種多因素疼痛調查評分方法,設計較為精密,主要觀察疼痛及其性質、疼痛的特點電話,強度和伴隨的狀態和疼痛治療後病人所經歷的各種複合因素及相關關係。

3. 數字評分法(NRS)

4. 口述分級評分法(VRS)

5. 45區體表面積評分法

6.疼痛日記評分法

7.面部表情測量圖

類似於VAS,不用文字表明,而是以代表不同程度疼痛的面部表情順序地排列在標尺上,其中一端為顯露笑容de面孔表示無痛,另一端為痛苦面容表示為極端痛苦,此法尤其受用小兒及對疼痛形容困難者。

「康复评定」骨科康复评定方法一览(值得分享)

8. 壓力測痛法

9. 疼痛行為量表

10. 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

六、日常生活能力的評估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是評定康復對象的基本活動能力和活動受限指標,反映人們在家庭和社區的基本能力。

評定方法:

1.Barthel指數(BI)

是1965年由美國Dorothy Barthel 和 Florence Mahoney設計並應用臨床。如圖7:

「康复评定」骨科康复评定方法一览(值得分享)

0~20分:日常生活完全依賴 21~40分:生活需要較多幫助,重度依賴;

41~60分:生活需要中等程度依賴 60分以上:生活大部分自理,輕度依賴;

100分:生活基本獨立,不需要他人照顧。

2. PULSES ADL功能評定量表

評定內容有6項:身體狀況(physical condition,P)、上肢功能(upper limb function ,U)、下肢功能(lower limb function,L)、感覺功能(sensory component ,S),排便功能(excretory function,E)、社會地位因素(social status,S)。

分級標準:總分6分最佳,24分最差(1級無功能障礙;2級有輕度功能障礙;3級有嚴重功能障礙;4級完全依賴)。

3. 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FIM)

FIM總分126分,最低18分。126分:完全獨立;108~125分:基本獨立;90-107分:有條件獨立;72~89分:輕度依賴;54~71分:中度依賴;36~53分:重度依賴;19~35分:極重度依賴;18分完全依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