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古希臘哲學家塞涅卡曾提到:

“普通人應當有自己的人生哲學。跟著哲學家學習的人每天都要從他那裡帶回一點好東西:每天回家的路上都應該變得更健全一點,或者走在變得更加健全一點的路上”。

為什麼學習一些人生哲學非常重要?如果你聽過猶太人弗蘭克爾的故事,那你一定不驚奇。弗蘭克爾和他的家人在納粹時期,全部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部被毒氣毒死,只有他和妹妹倖存。

但悲慘境遇之下的弗蘭克爾並沒有消沉,他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並開創了有名的“意義療法”。這裡的關鍵就在於,他追求並最終擁有了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讓他能夠在極端的境遇下還能有健全的人格和心智。

那麼,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應當擁有怎樣的人生哲學,才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積極樂觀,健康而有意義呢?

斯多葛哲學可能是你的最佳選擇。

西方學者羅素曾說:

踐行斯多葛主義原則的人,不管他是否有這個意願,肯定會有持續的快樂以及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悅伴隨左右:因為他能夠從自身挖掘快樂,而且這快樂是其他快樂無法超越的。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基於此,美國著名的研究學者威廉·B·歐文寫了一本書,叫《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這本書向我們完整地展示了斯多葛哲學的發展和演變,也告訴我們一個現代人,應當如何運用哲學家的思考方式,踐行這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學。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斯多葛主義的興起

斯多葛哲學學派是古羅馬時期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也是四大哲學流派之一,而說到他的興起,就不得不提一下西方哲學的演變歷史。

整個古代西方哲學,以蘇格拉底為標誌,分為明顯的兩個階段,也可以說,蘇格拉底改變了哲學問題的焦點。在蘇格拉底之前,哲學家關注的是星空、宇宙、數字、水與火等基本的起源問題;而到了蘇格拉底這裡,他說:

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樹木,而是城內的居民,你可以在城外觀察天象,研究自然界,你再怎麼樣都不能忽略人有他實際的生命,有他必須尋找的規則來安排他的生活。

還有一句我們非常熟悉的: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兩句話就超越了前面的派別,改變了整個西方古代哲學的走向,正如羅馬政治家、哲學家西塞羅所說的那樣:

蘇格拉底是把哲學從天上拉下來,將她置於人類的城市,將她帶到人們的家裡,並迫使她問及有關生命和道德以及善惡問題的第一人。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蘇格拉底

古典學者弗朗西斯也說: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是從發現自然開始的;蘇哥拉底的哲學則是從發現人類靈魂開始的。

斯多葛主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與它同時代的,還有主張禁慾的犬儒主義等等。這也使得哲學成為了一門對於生活感興趣的哲學。在這種背景之下,哲學從對外在的探究,轉向了對於人類關係的探究,轉向了對於認識人類自己、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探究,因此,以蘇格拉底為界,將哲學拉回了現實。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最早的斯多葛主義者

說到羅馬的斯多葛主義,就一定要提到它的幾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正是這幾個代表人物,構成了斯多葛主義最鮮明的特質。

芝諾是最早的斯多葛主義哲學家。據說,芝諾的父親是一個經營紫色染料的商人,他旅行回家時,總是給芝諾帶來很多的書來讀,其中就有在雅典購買的哲學書籍。這些書籍喚起了芝諾對哲學和雅典的興趣,後來芝諾開辦了哲學學校,有了一大批的追隨者,也是斯多葛派的雛形。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芝諾雕像

其他代表人物還包括塞涅卡、墨索尼亞斯·魯弗斯、愛比克泰德和馬可·奧勒留。

塞涅卡是這群人當中最好的作家,他的文章和信件中反覆提到了人們應當如何面對悲傷、生氣、年老和焦慮等等,深受人們的喜歡;墨索尼亞斯是以實用主義而聞名,教給人們如何穿衣、吃飯,對待他們的父母;愛比克泰德的特點是分析,他從許多其他的事情中,解釋了為什麼踐行斯多葛主義能夠給我們帶來安寧。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塞涅卡

而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是我們最熟悉的一位哲學家。他《沉思錄》是一種日記體,詳細記錄了他的哲思。從《沉思錄》中我們瞭解到一個踐行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秘密的內心世界:對於作為羅馬皇帝碰到的問題和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他同樣也在尋求斯多葛主義的解決辦法。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斯多葛主義的心理技巧與對人們的忠告

斯多葛主義有著自己比較成熟的體系。我們可以簡單瞭解一下幾個非常有名的處理人生問題的心理技巧與辦法。

01 消極想象:能發生的最壞結果是什麼?

我們應該這樣生活,彷彿此時此刻就是我們的最後時刻。

——塞涅卡

臺灣創意大師李欣頻分享過她的創意源源不斷的秘密,就是每一天睡前都進行“虛擬死亡”,即想象如果今天是我們的最後一天,那麼你想成為誰?你想大膽地做什麼?這樣,她就有了無限的創意。

還有一則TED演講叫《你該認清你的恐懼而不是目標》。演講者蒂姆·法瑞斯曾有過一段非常嚴重的抑鬱症,而帶他走出抑鬱,最終實現自我的,就是古老的斯多葛學派的生活藝術,即:對將要或者未來的事情進行消極想象。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我們對於失去一樣重要東西的恐懼,甚至是對於失去親人的恐懼,要提前做好心理預演——即使我們並不情願,但好過突如其來的打擊對我們造成的巨大傷害。因為即使我們異常努力地去阻止某些壞事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有些壞事依然會發生。所以塞涅卡說:“能夠事先覺察劫難來臨的人,就能將它帶來的傷害掠走。”

02 控制的兩分法:怎樣才能變得無敵?

如果問,什麼是困擾現代人的最大的情緒?排第一的恐怕就是“焦慮”情緒。

缺錢焦慮,缺愛焦慮,中年危機焦慮,育兒焦慮……

人們之所以會如此,大部分是因為感覺自己喪失了“控制感”,因為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的工作、生活、配偶、孩子等等。

但這是不現實的。愛比克泰德指出:“幸福和對不擁有之物的渴求,是不可能聯繫在一起的。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更好的做法就是隻要那些你確定可以獲得的東西。”

也就是說,我們只能夠控制那些,在我們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比如養成一些好的習慣,通過努力工作得到晉升等等。

愛比克泰德還提供給我們一個如何更好地控制生活的方法。如下圖: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在這個兩分法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我們能夠完全控制的事物,比如為自己設定目標,也有我們一點也不能控制的事物,比如明天的天氣,還有我們能夠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比如獲得一場球賽的勝利。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祈禱詞:叫做

“上帝啊,請賜予我勇氣,讓我改變能夠改變的事情;請賜予我胸懷,讓我接納不能改變的事情;請賜予我智慧,讓我分辨這兩者。”

現在,我們把這句祈禱詞精簡一下,就是我們所說的控制的兩分法:努力控制你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圖控制你無法控制的事情。最好,要有能力分辨這兩種事情。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弗蘭克爾

03 承擔起你的社會責任

墨索尼亞斯(斯多葛派代表人物)說:人類的本質非常像蜜蜂的本質,蜜蜂是不能單獨生活的,一隻蜜蜂被孤立起來就會死亡。因此,作為現實社會中的人,我們要學會熱愛周圍的人,學會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老師在他的新書《低風險創業》當中,反覆提到了一個創業人必須具備的觀點,那就是“要找到一個社會問題”,而這個社會問題,就是你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為什麼一個單純為了發明而發明的創業項目一定會失敗?因為這個項目只關注發明本身,而忽略了本身所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因此,要履行我的社會責任,不要逃避我們所應承擔的責任,儘自己的社會職責,這樣才能達到一種“良好的生活”。就像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說的那樣,自我,愛,與社會責任,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逃脫的任務。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重新考慮並踐行斯多葛主義

01 斯多葛主義的衰落

斯多葛派哲學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輝煌之後陷入了衰落。其中主要有兩個的方面的原因。

一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去世。奧勒留是斯多葛學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當時西方羅馬世界最有權力的人,不過,他更多的是自己踐行了這一哲學方法,但是並沒有致力於使他的臣民皈依於這種哲學。因此,在他去世之後,斯多葛主義跌入了低潮。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第二個原因就是基督教的興起,宗教成為了人們精神生活的核心。從內涵上來講,基督教教義與斯多葛主義具有很多的相似性,比如他們都關心人的幸福、健康、快樂,都要求人們克服對身心有害的慾望和行為,做一個樂善好施者。但基督教比斯多葛主義還有一個更大的優勢在於,基督教許諾人們在現世如果能夠做到道德和行為崇高,那麼來世還將得到永遠的喜樂。而在這一點上,斯多葛哲學沒有優勢,因為它不確定是否有來生。也就少了很多人的追隨。

02 重新考慮斯多葛主義

即使斯多葛主義在馬可去世之後日漸式微,但依然有一些偉大的學者、哲學家、作家喜歡並踐行著斯多葛主義。比如笛卡爾在他的《關於方法的演講》中就顯露出對斯多葛主義的學識:“始終追求的,應該是征服自我而不是命運,應該是改變自己的慾望而不是已經建立的秩序。

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以及《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都受到了斯多葛主義的深刻影響。梭羅甚至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哲學,去瓦爾登湖獨居。他說:

“當我臨近死亡時,卻發現自己從未活過”,這與斯多葛主義的“消極想象”類似。

結 語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給自己貼上標籤,也不必要宣稱自己是“斯多葛主義者”,但我們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無意中踐行了這樣一種人生哲學。有一些人,他們的性格特別適合斯多葛主義,即使沒有人知道這個主義究竟有什麼樣的學術性的名字,也能夠靠自己來領悟到這種人生哲學。這些人是樂觀的、有責任感的,並熱愛他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

在《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這本書中,威廉·B·歐文說:“斯多葛主義的人生哲學可能是古老的,但是它值得任何一個想要過充實、有意義的生活——也即良好的生活——的現代人的注意。”

因此,擁有一種自己的人生哲學,比什麼都不擁有,將更可能地去過上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斯多葛派哲學:羅馬皇帝的歸屬,至今為現代人提供生存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