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波長激光器之父、光谷中外合資企業WTD美方創始人謝肇金院士

長波長激光器之父、光谷中外合資企業WTD美方創始人謝肇金院士

謝肇金院士

謝肇金院士1940年出生於四川,童年在武漢租界短暫生活過幾年,解放前隨家庭遷往臺灣。在臺灣成功大學畢業後,謝肇金先生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70年謝肇金先生在麻省理工實驗室開發出全球首創的1.3 -1.5um長波長激光器。

謝肇金院士同光谷的故還得從40多年前中國光通信的起源說起。

光纖、激光器、通信機,是光纖通信的三個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其中,激光器擔負著光電信號轉換的功能,是光纖通信的心臟,對光通信格外重要。1979年,武漢郵科院趙梓森院士團隊成功拉制出了我國第一根實用型光纖(長度17米),為實現光纖通信鋪好了道路。但是,要實現光通信還要解決另兩個問題,一個是激光器,另一個是通信機。就中國當時的工業和技術水平,如果單靠自力更生需要很長時間的摸索,如此會極大延誤光纖通信在我國的推廣使用,也不能達到我國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的光纖通信技術到1985年接近或達到七十年代的世界先進水平。激光器成了發展光通信的一個攔路虎,也是擺在武漢郵科院、郵電部和國家科委面前一個嚴峻挑戰。

長波長激光器之父、光谷中外合資企業WTD美方創始人謝肇金院士

激光器工作原理

為突破長波長半導體激光器的限制,國家領導、相關部委領導和院領導高屋建瓴,以超前的戰略眼光,大膽創新,決定以全新的思路解決“芯”的問題。在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方毅同志、郵電部領導的關心下,開始了偉大的中外合資企業的探索之旅。

長波長激光器之父、光谷中外合資企業WTD美方創始人謝肇金院士

1979年方毅副總理(右一)在人民大會堂接見謝肇金先生(中間)

1979年9月,郵電部邀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研究員謝肇金博士來華講學,並商談合作問題。時任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院長梁嘉卉等代表參加會談,努力爭取將合作公司設在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長波長激光器之父、光谷中外合資企業WTD美方創始人謝肇金院士

簽訂合資經營公司協議

1980年4月,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以“武漢光通信技術公司”(WOC)的名義與“美國激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LT)簽訂共同建立長波長激光通信器件合營公司協議書。這一協議書的簽訂,宣告了中美合資公司“長江激光電子有限公司”(簡稱“長江公司”)正式成立,開創了中外合資企業的先河。長江公司是湖北省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也是我國最早的合資企業之一。

1981年9月長江激光電子有限公司研製出了我國第一隻享有自己知識產權的長波長半導體激光器。從此,中國掌握了光通信半導體核心芯片技術,打破了西方列強“巴統”(巴黎統籌委員會的簡稱)的技術封鎖與壟斷,使中國芯片技術的發展提前了5-7年,大大促進了我國光通信技術的發展。同時,有了自主核心技術以後,光器件成本降低了60%以上,大大促進了光通信產業的發展。

因為有了自主芯片,1982年12月31日,中國光纖通信的第一個實用化系統—連接武漢三鎮的“八二工程”按期全線開通,正式進入武漢市市話網,標誌著中國進入光纖數字化通信時代。從此,我國漢荊沙、京漢廣、等國家幹線光通信工程一個接一個由武漢郵科院開通,這也是2000年武漢中國光谷在深圳、長春、北京、成都等眾多競爭城市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通過這些工程的開通,中國的光通信技術越來越成熟,成本也越來越低,早期象徵權力與財富象徵的電話安裝使用費越來越低,進入平常百姓家。

長波長激光器之父、光谷中外合資企業WTD美方創始人謝肇金院士

謝肇金院士參觀烽火科技集團

2015年,謝肇金先生因其在半導體激光器領域的卓越貢獻,成功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今天,我們能豪無負擔地打電話、上網,也要感謝謝肇金院士為大家所做的貢獻,向謝院士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