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也有不會的詠春祕傳技法?不是他不想學,而是葉問沒有教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傳統江湖,向來對本門武學最高絕技素有保留之嫌,南派有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北派有一說“師父觀察徒弟三年,徒弟觀察師父三載”,最後才能確定其師徒關係,甚有“傳藝留一手”之說。

李小龍也有不會的詠春秘傳技法?不是他不想學,而是葉問沒有教

八斬刀是詠春派僅有的利刃兵器,刀法源於“永”字八法,故名“八斬刀”。非資深弟子不傳,是否可以傳授八斬刀,曾一度被視為詠春正宗與否的試金石。

李小龍也有不會的詠春秘傳技法?不是他不想學,而是葉問沒有教

六點半棍法,源於少林棍法,由牽、彈、釘、割、殺等技法組成,追求力達棍尖、人棍合一。六點半棍法是一套很實用的武術棍法,全無花巧,是詠春拳系中的高階技術。

詠春木人樁是將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套拳的手法、腿法、身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種模擬訓練,它充分體現了詠春拳的實戰意識與攻防技法。木人樁起初有108式(108天罡地煞素與星象結合),但是經過數年的實戰,葉問發現108式動作並不足以涵蓋木人樁法中最重要的技法,因而最終確定為現在最流行的116式。

李小龍也有不會的詠春秘傳技法?不是他不想學,而是葉問沒有教

1954年,少年李小龍拜詠春葉問為師,當時的李小龍學習異常努力,從不翹課,可謂拳不離手。更多的時候,李小龍跟著大師兄黃淳樑學習,而葉問在一旁指導,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小龍,慢一點,放鬆自己”,而年輕氣盛的李小龍則不以為然,兩人雖有師徒之緣,但也並非到了師徒情深如故的地步。

有好事者問,李小龍為什麼不用六點半棍,八斬刀呢?事實上,李小龍在葉問門下並未真正學到六點半棍、八斬刀。因為李小龍在18歲那年,學完詠春尋橋之後,就隻身前往美國讀書,連木人樁都沒學全。李小龍只是見過木人樁,並未系統的學習過。葉問有可能覺得李小龍好勇鬥狠,才未傳兵器給他,也可能時間太匆忙來不及學。(李小龍後來自學雙截棍,不然他的電影中一定有八斬刀身影)

李小龍也有不會的詠春秘傳技法?不是他不想學,而是葉問沒有教

李小龍成名後,香港武林曾有師徒不和傳聞。或許,因為忙於拍戲,李小龍一直沒有時間拜訪師父葉問。好事的媒體報出“葉問和李小龍師徒不和,甚至絕交”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更有爆料,因為李小龍創立了截拳道,成為“詠春派的叛徒”,葉問不再認李小龍為徒弟,其實該傳聞純屬捕風捉影之說。

葉問其實是一個很有包容心的人,他並不反對自己的弟子學習其它門派的武功,他也看到了李小龍在弘揚詠春拳的同時,其招數確實離詠春也越來越遠了,但他並不認為這是離經叛道,因此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師徒關係。後來,葉問與李小龍還在禰敦道金冠酒樓飲酒喝茶,隨後李小龍更是陪著葉問從尖沙咀一直走到佐敦,成為瞬間的風景線。於是,李小龍與葉問不和的謠言不攻自破。

李小龍也有不會的詠春秘傳技法?不是他不想學,而是葉問沒有教

在李小龍成功後,更加急功近利和充滿商業氣息,而葉問是一個佛系的武學家,李小龍曾提出以一間樓宇為代價請葉問親自示範全部詠春木人樁法,由他拍攝成電影膠片帶回美國自行學習,但被葉問拒絕了。對此,葉問說:“我的意願是隻要求學者有心學技,則全力傳授,絕不把功夫當成商品出售,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雖然這樣看上去不近人情,但卻也是葉問宗師做人的風骨。

由於人生經歷不同,理念有異,一個佛系,一個是魔系,使他們的感情表現得過於微妙、過於理性。因此,師徒二人之間的交往仍是停留在客客氣氣的層面上,談不上深交,但也正是葉問佛系的包容,使得二人的關係一直得以維持,並未出現大不快的問題。

李小龍也有不會的詠春秘傳技法?不是他不想學,而是葉問沒有教

後來,葉問身體漸漸不好的時候,他也很怕自己哪天就去了,詠春拳不能更很好的傳承。於是葉問便又想起了李小龍早年的辦法,不如把自己練習木人樁全程用錄像記錄下來,於是便有了詠春葉問木人樁技法的影像資料存世,供詠春門徒習練參考,現在網上也隨處可搜。

李小龍也有不會的詠春秘傳技法?不是他不想學,而是葉問沒有教

還原歷史,解碼真相,葉問與李小龍的師徒情緣撲朔迷離,葉問曾不止一次地提醒李小龍,“小龍,你不要走那麼快嘛,著急什麼呢?”每次李小龍回答總是一樣的,“師父,我沒事的。”1972年12月1日,葉問去世,李小龍沒能參加師父的葬禮,最終僅參加了師父的家祭。然而,八個月後,年僅33歲的李小龍就去世了。或許,李小龍生前想不通師父為什麼不傳授他詠春高階技法,對他有偏見。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詠春葉問師徒二人留給後人的永遠是傳奇人生。

李小龍也有不會的詠春秘傳技法?不是他不想學,而是葉問沒有教
李小龍也有不會的詠春秘傳技法?不是他不想學,而是葉問沒有教

其一,詠春拳之所以能風靡全國,盛行海內外,是因為全球億萬武迷受到李小龍功夫電影推波助瀾的影響,這就是偶像的力量。

其二,李小龍出生於美國,從小到大接受到的都是美式教育,他提出給師父葉問重金或樓宇交換,讓師父單獨給自己拍詠春木人樁高階技法電影膠片的想法,本無可厚非,並不是不尊重師父,而是因為這就是他一貫西化的做事風格,簡單直接,加之李小龍與師父聚少離多,太想得到詠春拳高階技術秘法了。

李小龍也有不會的詠春秘傳技法?不是他不想學,而是葉問沒有教

其三,李小龍創立截拳道就是欺師滅祖嗎?這更是無稽之談,任何一門學問到了一定的時期,必然會湧現出有能力的人繼續對其細化分解,甚至引申出一門新的學問,武術也是這樣,不破不立,推陳出新。截拳道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誕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