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的大連市,並非省會,如何超越了東北三大省會?

謝應飛


第一,大連曾經是直轄市,現在還是副省級城市,有深厚底蘊和地位。

第二,大連有相當不錯的海洋優勢,在渤海灣還能隔海相望幾個經濟強市煙臺,天津。

第三,大連作為遼寧雙核之一,一直走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還可以享受濱海經濟帶,京津冀城市群,到青海威一體化帶來的利好。

這樣的老牌濱海城市,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最愛恰克拜斯


我是山明水秀說歷史,以下是我的觀點。

大連在遼寧的省地位可以從民國時說起,民國建立時瀋陽作為遼寧的省會是當仁不讓的大哥,而當時遼寧管理的是大連北部(約今日大連北三市),大連南部當時先後是沙俄和日本的殖民地,也就是說當時是沙俄和日本的領土。

建國後,被蘇聯軍管了10年的大連回到祖國懷抱,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直轄市,與瀋陽共同進入全國經濟前十,一直到二十世紀末瀋陽的國民生產總值領先大連。

隨後,大連經濟開始高速增長,我配了一張大沈長哈(地理上從南向北)國民生產總值的圖。由圖可以觀察到,大連瀋陽在21世紀以後與長哈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逐步領先且大連與瀋陽的交替領跑東北。

大約在2006年度,大連國民生產總值超越瀋陽坐上東北國民生產總值第一把交椅。

大連經濟領先長春哈爾濱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有三。

一、大連沿海享有沿海開放政策等優惠。

二、東北地區港口條件最好,區位優越。

三、優秀人才,尤其是東北人南下帶來的人才紅利。

至於大連與瀋陽國民生產總值的拉開,我也不甚瞭解,還請各位網友賜教。

再這裡再多說一句,一個地區是否適合發展經濟或者旅遊等等,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因素,如果總是講歷史講政策的話,那中國只能發展西安洛陽周邊嗎?只能發展省會嗎?遼寧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就是雙核,兩個城市優勢互補,共同促進。如果兩個城市互相限制,同質化發展,那麼就是化報團取暖為抱團自殺了,希望沈大能夠團結一致共謀發展,謝謝。



山明水秀說歷史


大連的經濟總量在東三省的地位不容小覷

2019年9月19日是大連建市120週年。從建市時期日俄工業遺留的產業中建立起近代工業基礎。和大連的獨特地理位置。這二個優勢在建國後推動了大連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昔日遼東半島的小漁村,取而代之的是初具規模的現代城市。改革開放40年來的好政策,為大連注入了勃勃生機和巨大活力,大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哈爾濱、瀋陽分別是1978年東三省GDP產值的前三名,大連位居第四;到了2017年,大連以7363億的產值名列第一,長春、哈爾濱、瀋陽緊隨其後。其實自2009年以來,大連的經濟總量便一直穩居東三省首位。但與此同時,“東北淪陷”這個詞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人的視野中。

21世紀伊始,得益於“振興東北”戰略,東北地區經濟也有小幅振興。然而自2013年以來,東北還是陷入了“淪陷”、“斷崖式下跌”的深坑中。從GDP總值來看,在2000年,遼寧、黑龍江、吉林的GDP排名分別為全國第7,第13,第19;2016年則分別是第12、第21名,第22名;到了去年,又有小幅下跌,遼寧為14,黑龍江為22,吉林為24。從人均GDP來看,遼寧由1978年的全國第4降至2017年的第14位,黑龍江省由第5位降至第29位,吉林省由第8位降至第12位。從歷史來看,東北在我國的經濟地位雖然長期處於下降趨勢,近年來甚至出現全面淪陷,但是大連在東北地區仍然保持了穩增長,在經濟總量上長期處於領先位置。從未來長遠角度看,東北的衰落趨勢仍將長期存在,未來能夠保持繁榮或維持現狀的城市不會太多。東北的資源與人口會繼續向大連、瀋陽、哈爾濱和長春為代表的城市集中,當然,東北更多的資源也會向其他發達地區轉移和擴散。這一趨勢是由東北的區域位置和經濟發展所決定的。不過,遼寧的區位優勢明顯要比黑、吉兩省要好一些,尤其是以大連為首的遼東沿海城市會更好一些,至少仍有想象空間和調整的餘地。同時,大連相比較於長春、瀋陽和哈爾濱三座城市,其區位優勢、城市吸引力、產業基礎和整體發展空間也更大一些,未來在東三省城市的競爭中仍將長期保持優勢地位。現在大連處於全新的歷史時期,又面臨新的挑戰,自我革新、自我救助、開拓進取、在新的時代大潮中,再次揚帆啟航。大連的經濟總量在東三省的地位不容小覷。











大連城市匯


1.城市發展要看地理位置。大連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三面環海,航運發達,貿易地角得天獨厚。

2.城市發展定位。大連近百年,經過俄國人,日本人的統治發展,工業化程度還是非常不錯的,所以第二產業在東三省是遙遙領先的。

3.歷史機遇,大連是第二批改革開放發展城市,在早年其實也幹出了一些成績。加上當時政策也有連貫性,東北腹地也沒有完全衰敗,大連的日子還算過得去。


福樓西餐劉顯琨


這樣不好嗎?瀋陽是東北的一號城市呀。遼寧的中心位置,大連可是偏在一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