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話健康,為家人收好

今日立冬,老百姓常說,“立冬宜補冬,養生補嘴空”。立冬過後,“北風吹、氣溫低、雪花飄”的景象就會陸續上演。正所謂“落葉黃,寒風狂,立冬時節又登場;花帶露,月如霜,一天更比一天涼”。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話健康,為家人收好

立冬三候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話健康,為家人收好

一候水始冰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話健康,為家人收好

二候地始凍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話健康,為家人收好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那麼立冬之後,如何進行養生呢?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一、立冬後要做這四件事

立冬之後,從此正式進入中醫說的“封藏之季”。所謂“封藏”,既包含禦寒保溫之意,也包含貯備人體精氣之意,下面的三點,對於冬天的養生尤其重要:

1、早睡晚起

立冬時節,起居調養強調“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早睡可養人體陽氣,遲起可養人體陰氣。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應當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

立冬過後,陽氣不足會導致一部分人格外怕冷,甚至手腳冰涼。“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李歆建議,睡覺前先用溫水泡腳,然後點按湧泉穴,這樣做可以禦寒保暖,還可以強腎固本。

此時,北方開始集中供暖,室內空氣更加乾燥。睡覺時,應適當增加室內溼度,相對溼度維持在50%左右,避免口鼻黏膜乾燥導致上呼吸道感染、鼻出血等疾病多發。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話健康,為家人收好

2、防寒保暖

日本癌症研究者發現,癌症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在人的體溫降低了0.5度。而體溫過低就是全身能量不足的表現。這一點在中醫也可解釋為癌症是“陰邪”,癌症病人都怕冷。

腰以下如果受寒,血液迴流心臟就要變慢,就要出現中醫說的“寒凝血淤”。特別是女性,如果腰腹部受寒,先是引起“盆腔淤血”,之後婦科疾病叢生、陽氣虛弱的各種惡果接踵而來。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話健康,為家人收好

3、吃暖

冬天要吃溫熱的食物,不光是指食物的溫度,還有食物的屬性。羊肉、胡蘿蔔、南瓜、小米、飴糖、橘子、桂圓、大棗、紅茶,以及糧食、堅果都是溫性的。而且,最好用飴糖代替白糖,因為白糖、冰糖偏涼。

體質虛寒的人,冬天適合喝紅茶,最好加幾勺飴糖。如果脾胃虛寒,可以再加上10克炒麥芽,經過炒制的糧食,溫補的力量加大,用開水沖泡後,就是一杯泛著糧食甜香的冬日暖茶了。

適當吃羊肉、鵪鶉和海參,其中有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好。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話健康,為家人收好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

動物肝臟、胡蘿蔔可增加抗寒能力。

二、立冬節氣重在養腎

中醫上說,腎含真陰和真陽,五臟之陰非腎陰不能滋,五臟之陽非腎陽不能養。腎陰是生長髮育的基本物質,生長髮育的基本物質,腎陰是腎陽的物質基礎,腎陽是腎陰的功能表現。

人生於天地之間,稟受陰陽之氣,體內陰陽變化與自然界陰陽變化緊密相隨。冬在五臟應腎,而體之陰陽根之於腎,因此冬季攝生的重點是調攝腎之陰陽。“腎者主蟄,封藏之本”,因而冬季養腎必須慎防房事,保護住精血。正如《黃帝內經》中說的那樣:“冬不藏經,春必病瘟。”

三、立冬之後如何養腎

1、揉耳增腎陽

長期的診斷觀察表明,當人體有病時會在耳廓上出現反應點。因為耳朵上穴位密佈,且通四肢百骸,因此中醫的耳針療法就是在耳廓的一定部位,特別是反應區進行針刺或理針,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例如,在外耳的對耳輪上腳和下腳之間有一個三角形凹窩,俗稱“三角窩”,這一區域對應人體生殖功能,用針灸刺激三角窩耳輪內側緣的中點,可以治療女性月經不調,以及男性遺精、陽痿等。同理,針刺耳穴圖上相應的“腎”的部位,也可以起到強腎健身的作用。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不同,除了針刺還有灸法、埋豆、放血、按摩等多種刺激治療形式,特別是對於因腎氣不足所引起的失眠、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搓揉按摩耳廓的療效相當良好。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話健康,為家人收好

2、灸助冬日

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腎一虛,正氣則虛,邪氣則盛。因此扶養正氣貴在溫補脾腎。中醫認為,溫補者,莫過於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在這裡,“灸”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艾灸。艾灸有6大功效: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溼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法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這說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優於針法的。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話健康,為家人收好

3、泡腳活絡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人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條經脈之根分別在腳上的6個穴位中,僅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它們分別對應著人體的五臟六腑,佔全身穴位的10%。經常泡腳就可刺激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湧泉以及踝關節以下各穴位,從而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調理臟腑、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臟腑功能紊亂、消化不良、便秘、脫髮落髮、耳鳴耳聾、頭昏眼花、牙齒鬆動、失眠、關節麻木等症。因此民間有“睡前一盆湯,賽過人參湯”的說法。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話健康,為家人收好

每天學點健康小知識,為自己健康做投資!更多營養健康知識,大家可以繼續關注陝西廣濟大藥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