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降血壓,做好“3多3少”

高血壓,是指間歇、持續血壓高於140/90mmHg

一旦患上高血壓,就像是在風高浪急的海上航行,有很大的風險,因為高血壓常伴有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

而在控制血壓後,又如同在平靜的湖中航行,危險也大大降低,因此積極防治高血壓十分關鍵。

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降血壓,做好“3多3少”

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佔1個,最好去檢查一下

異常1:耳鳴

很多病理性成因會導致患者出現耳鳴症狀,包括高血壓。

高血壓會導致內耳動脈硬化、痙攣,最終因為供血不足使聽覺神經功能退化,導致耳朵出現斷斷續續、嗡嗡作響的聲音,就像水車來回轉一樣的聲音。

提醒:單獨的耳鳴症狀無法作為判斷血壓升高的標準。

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降血壓,做好“3多3少”

異常2:肢體麻木

血壓波動或升高時,會導致全身小動脈痙攣。

血管舒縮功能因此紊亂或動脈硬化,導致肢體局部供血不足,出現四肢發麻的症狀,尤其是高血壓長期得不到良好的控制時,症狀會更明顯。

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降血壓,做好“3多3少”

異常3:頭疼

在血壓升高的過程中,多數患者都會有後腦勺疼痛。

一般疼痛感為持續性鈍痛或搏動性脹痛,同時伴有嘔吐、噁心等症狀。

如果經常頭痛劇烈、噁心作嘔,可能是向惡性高血壓轉化的信號,要及時就醫。

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降血壓,做好“3多3少”

異常4:持續性頭暈

生活中:在久蹲、睡眠過久之後,都會有眩暈的症狀出現。

但如果出現持續性頭暈,久久不能緩解,就要警惕高血壓。

除此之外,高血壓引起的頭暈往往還會伴隨看東西模糊,尤其是上午6~10點和下午4~8點更加明顯,如果近期經常如此,最好去測量一下血壓。

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降血壓,做好“3多3少”

生活中,降血壓,做好“3多3少”

3多

第1多:喝玲雁菊

高血壓患者必須多喝水。但除了喝水,還可多喝些茶,有助於軟化血管。

玲雁菊,是降血壓的能手,它含有豐富的Anti-Oxidants及植物甾醇。堅持服用,能清除血管壁上的垃圾和脂質,增加血流量,減少動脈硬化的形成,並結合植物甾醇起到雙重降血壓的作用,幫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建議大家每天補充。

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降血壓,做好“3多3少”

第2多:注意飲食健康

▪ 每天750g蔬菜、200g~350g低糖水果。

▪ 每天全穀物50g~150g,減少精白米麵的攝入。

▪ 每天300mg脫脂牛奶、低脂牛奶、原味酸奶等。

▪ 減少紅肉攝入量,每天50g~150g即可。

▪ 每週一把堅果,每週不超過50g。

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降血壓,做好“3多3少”

第3多:體育鍛煉

規律的運動有助於降低血壓。

堅持運動能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減慢心跳速度及心臟的泵血量;同時去甲腎上腺素等的釋放也會減少,血管會擴張,血壓也會隨之降低。

再加上運動時,骨骼肌內血流量充足,也會使周圍血管擴張,使血壓降低。

建議,堅持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快走、跳廣場舞等有氧運動,每週3~5次,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

注意:在不損傷身體、運動後不感到疲勞的前提下,使身體微微出汗。

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降血壓,做好“3多3少”

3少

第1少:少鹽

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會使體內鈉離子升高。

因為滲透壓改變,細胞外液會增多,導致水鈉瀦留,增加細胞間夜與血容量,同時迴心血量、心室充盈量和輸出量都會增加,從而升高血壓。

此外,細胞外液中鈉離子怎股東,會使小動脈壁平滑肌細胞腫脹,使血管腔狹窄,增加外周阻力,從而升高血壓。

《指南》中推薦成年人每天鹽分攝入不超過6g高血壓患者更少

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降血壓,做好“3多3少”

第2少:少油

高油飲食會升高血脂,更能引發肥胖。

而心血管報告中指出,肥胖人群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體重正常者的2.88倍,高脂肪飲食、高膽固醇飲食也同樣影響血壓值。

《指南》中推薦成年人每天食用油攝入不超過25g

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降血壓,做好“3多3少”

第3少:少甜品

甜品中的糖分極高。

過多的糖分進入體內,會轉化為脂肪,使血管失去彈性,不利於血壓的控制。

還會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縮,再加上體內水鈉排洩減少,循環血量增加,也會使血壓升高。

建議,血壓高的人,每天添加糖攝入不超過50g,最好能控制在25g以內

身體有4異常,說明血壓值已“爆表”,降血壓,做好“3多3少”

小知識:測量血壓的方法

▪ 在早晚3個血壓高峰時間段測量,測量前靜靜休息5分鐘;

▪ 測量時,坐位舒適,上臂與心臟處同一水平;

▪ 首次測量雙上臂肘部血壓,選擇性較高一側作為標準,以後均測量這一側;

▪ 測量2~3次,每次間隔2分鐘,取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