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投資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中國年輕人應該把50%的個人資金投入到股市中嗎?

瓜太郎


恐怕這個事情並不適用於中國,巴菲特的成功除了個人的稟賦和能力之外,還離不開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宏觀環境,二戰之後美國國內沒有戰爭,經濟發展穩定發展,除了因為中間的兩次石油危機以及2008年的次貸危機導致經濟增速為負以外,美國的發展一直很穩定。

而美國的資本市場比較成熟,在宏觀經濟穩定發展的情況下,股市更是屢創新高,過去的60年中,美國股市一直是不斷新高的,哪怕在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帶來了比較大的下跌,但是在2007年再次創下了新高,2008年的次貸危機也沒能讓美國的股市趴下,儘管這次股市下跌的幅度比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還要大,但是很快又創新高了,並且迎來了美股的黃金十年。

在這樣的市場下,那麼是你跟著指數走,你也會盈利,但是A股不是這樣的,A股誕生時間短,制度有待完善,並沒有完全市場化,上證指數10年了還在原地踏步踏,個股中雖然不乏茅臺、萬科、格力這樣的績優股,但是更多的是垃圾股,這個市場的退市制度不完善,只進不出,垃圾股橫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踩到垃圾股是分分鐘的事情。

在A股市場如果把50%的資金投入進來,那麼這個人很可能是會後悔一輩子,尤其是還沒有買房的情況下,美國的養老金都在股市裡面,所以股市一直走牛,這樣美國人民的財富就有了保值和增值,而中國人的資產都在房子裡面,過去十幾年如果不買房,那麼你和你的朋友拉開的距離就是一套房子的半價。

所以,兩個市場不完全一樣,很難使用同樣的策略和方法,環境變了,約束條件也變了,投資的策略都是和約束條件相關的。

巴菲特是股神,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家,但是他無法複製,倒不是說他這個人的能力無法複製,而是有另外兩個東西沒法複製:第一個是美國那樣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帶來的的股市的長期走牛;第二個是巴菲特的資金是保險資金,成本低,而且沒有期限,所以巴菲特可以熬過所有的週期。

美國的下跌週期只有短短几年,如果是一般的 個人和機構也可能熬不過去,但是巴菲特的資金成本低,而且沒有期限,資金量又大,不用支付利息,而且源源不斷,在週期的底部反而能夠購買優質資產,在週期上升的時候獲得更大的回報。

這樣的條件,是無法複製的,所以巴菲特的話是對的,只是對他而言是對的。對我們是未必,因為條件不同。


壹號股權


我先舉個身邊的例子。我同學在縣城的證券公司上過班,那是2002年以前的事了,我同學告訴我,他所負責的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上的10個客戶中,從1996年到2002年,只有一個客戶是賺錢的,其他的都賠了,只不過賠的有多有少。我老家的鄰居,開過飯店,辦過工廠,賺了很多錢,後來嫌棄幹實業操心上火,就炒起股票來,最後也賠了。美國的股市比較發達,相關法律嚴格,市場也比較成熟,這也是巴菲特投資成功的重要保障。而我國股市形成很晚,相對不成熟,並且有很多內部交易,比如徐翔案等,眾多缺陷散戶們成為炮灰。

年輕人參加工作時間短,收入相對較少,而花錢的事項很多,如果沒有相關專業知識,貿然將個人資金的一半投入股市,無疑等於玩火。個人建議,沒有經驗的年輕人還是遠離股市。

我是小海豚,很高興成為您的 朋友,如果您認同我的看法,請關注、點贊並轉發,謝謝!


小海豚483


投資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這句話肯定是對的。

投資開始的時間越早,起碼有兩個好處:一是有機會享受時代的紅利;二是增加投資理財經驗,提前建立個人的投資理念。

第一個好處,時代的紅利。在過去的十年裡,一些敢於按揭買房的年輕人已經積累了人生第一份財富。

比如我身邊的一位年輕人,七八年前大學畢業後進入了興業銀行工作,在工作的第一年,就通過按揭買了房子。當時首期按揭的本金少,而且樓價也比較合理,在他父母的幫助下,年輕人很快就擁有了一套100多平方的大房子,座標是廣州。

當時一起畢業找工作的同學,由於各種原因沒有買房,等到三年前才下定決心買房。可惜房價早已上漲超出一倍,而且首期按揭也提高門檻了。所以就算是工資收入較高的同學,相比早已買房的同學在經濟方面的壓力反而更大。

第二個好處,建立個人的投資理念。投資回報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之一。大部分在年輕的時候會找一份工作,用工資收入養家餬口。可是,除了極少數上層管理者,大部分工作人員的工作收入都不能實現發家致富。所以在工作的同時,尋求投資理財,賺取更多的金錢就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

投資是一個專業屬性特別強的行業,一個成熟、成功的投資者不但需要優秀的投資專業知識,也需要豐富的閱歷。優秀的專業能力幫助投資者選對投資方向和投資目標,而閱歷可以幫助投資者應對在投資過程中的各種波動和變化,保持良好的心態,作出更理性的決策。

閱歷需要觀察也需要時間。所以,投資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

而中國年輕人應該把50%的個人資金投入到股市中這一句話並不適合所有人。是的,巴菲特在股市上賺到了上千億元,國內也有許多草根股神在股市裡發家致富。但這些畢竟只是少數例子,不具有普遍性示範意義,也很難被年輕人簡單模仿和獲得成功。

每個年輕人的財商和能力優勢也有所不同,當今國內的投資範圍和機會非常多,股市只是其中的一個選擇而已。

年輕人如果要把50%的個人資金投入到股市,最好是先掂量一些自己的真實炒股水平,還要做好接受本金虧損的心理準備。


白馬華菲特


巴菲特說:投資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中國人應該把50%的個人資金投入到股市中嗎?


打個比方:我有10萬元的本金,哪怕一年只能獲得5%的收益回報率,十年下來在不考慮複利的前提下我也能獲得5萬元的總收益,並且安全性也非常有保障;而我這十年都沒進行過任何投資的話,我要想獲得同樣的5萬元收益,我在最後一年要選擇一種收益率超過50%的投資產品才可以,但那其中蘊藏的風險性又有多少人可以承受呢?



不過巴菲特可沒有說過拿出50%的個人資金投入股市這句話,因為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投資者來說,他們的知識儲備、理財水平以及風險承受能力都達不到炒股的最基本要求,讓他們拿出10%的個人資金學習一下可以,也能承受最壞的結果,但50%確實太多了。


當然,對於在股市摸爬滾打多年,平穩度過了一個個熊、牛市場的老手們來說,50%的個人資金放在股市裡面不算多,有本事的大神甚至還靠融資融券借槓桿呢。一句話:有多大的肚量吃多大碗的飯,不撐著就行!大家覺得呢?


奇葩財經說


投資越早開始越好,尤其是年輕人,積極投入股市,對於年輕人來說,的確是一件積極有意義的事。

儘管,中國股市長期表現非常差,也是專業割韭菜的地方。但是,站在年輕人的角度看,有以下幾個優點積極和及早投資好處:

第一,年輕,意味著有著時間優勢。

年輕,就是有的是機會等待和捕捉機會的時間概率。因為年輕,投入股市,即使輸了,也不過重頭再來。不像中老年人,經不起幾次輸的打擊。

年輕,也意味著,輸贏,和投資過程,可以豐富年輕人的社會經驗,產業認知,並且有助於從產業投資中感受到國家經濟結構變化帶來的機會和風險,對於未來可能存在的創業經歷,有巨大的影響和補充。尤其是在未來創業的可能性中能夠充分地認識到股權文化和股權知識。這是書本里學不到的。

第二,年輕一代,普遍具備高等教育和專業教育。

從新一代年輕人來看,普遍具備高等教育的基礎。高等教育的最大好處,就是讓年輕人具備了超越其父輩的地域見識,超越了其父輩的行業和工作相對單一和扁平的認知能力。

由於知識結構的提升,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專業判斷能力,不會像其父輩一樣,對於概念和知識缺乏,無法理解諸如雲計算,互聯網技術,醫藥,化工等領域的理解和接受判斷能力。

第三,從現在的年輕人的角度看,幾乎已經大概率地錯過了房地產和城鎮化的三十年黃金時代,迎接這代年輕人的必然是未來的“工程師紅利”而不是其父輩的“人口紅利”和“人口老齡化”趨勢。

而從中國的產業角度來看,未來的中國必然是產業結構迭代,由組裝代工轉向科技和研發以及品牌輸出的時代,對於年輕人來說,猶如日本韓國在90年代以後,新的一代科技和企業巨頭層出不窮。期間蘊藏的財富和投資機會,當屬年輕人的時代。

因此說,越早投資,投入股市,能夠積累對市場波動的風險,能夠利用專業知識的優勢,把握未來產業升級帶來的財富機會,這個財富機會,從概率角度看,必然勝過過去三十年的“房地產土地財政”和“城鎮化”帶來的財富機會。

以美國為例,科技壟斷,和科技優勢,是我國未來的必然走向。將會是我國年輕人面臨的巨大時代機遇和投資機遇。



屠龍刀fei0598


巴菲特的話說的挺對的。讀再多投資相關的書籍,都比不上親身實踐投資,直接獲取投資經驗來得有效。所以只要你有充足的可投資資金,投資確實是越早越好。但本人不建議中國年輕人把50%的個人資金投入股市。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金融資產分類

首先,投資不僅僅包括炒股。投資中,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根據風險和收益情況,金融資產可分為幾大類別:高風險資產、中風險資產和低風險資產。股票就屬於其中高風險的資產。中風險資產包括債券投資、基金定投等。低風險資產則包括我們比較熟悉的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等。而在投資中,一般講究多元化資產配置,以分散風險。

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水平

其次,作為一個年輕人,現在負擔不大,未來的賺錢能力也比較可觀,可能傾向於把大量的資金投入股市。但是投資跟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水平的相關性更大。風險承受能力低、投資水平低的人實在不適合把50%以上的資金投入股市。

全球經濟形勢

此外,現在全球經濟有可能陷入衰退,國內的經濟也沒前幾年那麼好。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實在不適合把大量資金投入股市,而是應該加大固定收益類資產和現金的配置。可以適當投資貨幣基金、銀行理財和較可靠的信託理財等等。

價值投資

最後,如果想炒股,建議最多使用不超過20%的資金。而且投資的時候一定要秉承價值投資的理念,注重對公司的基本面分析,比如多關注公司的財務報表。另外要投行業趨勢比較好的公司。當然,要做好股票投資,需要具備相當的投資水平。


如果您讀完覺得有收穫,您的關注和點贊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七寶飯財經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巴菲特說得沒錯,當然是投資開始得越早越好,因為越早就越有理財經驗,就越能懂得投資理財的重要性,也越有時間獲得財富增值的機會。即便是投資挫敗了,也容易有機會再翻身。 而如果遲了或者年齡在了,各種投資機遇就會少很多,而且如果失敗了就難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所以從這方面看,巴菲特說得一點也沒有錯。

但是第二句就不一定正確了,將50%的個人資金投入到股市中,這得要看是什麼層次的人了,不同層次或者不同經濟能力的人,這種比例顯然是不一樣的,不能硬性規定或全部苛同。

因為目前年輕人收入不高,而且面臨高房價、高教育支出、高醫療支出、高養老負擔,很多年輕人都是負債生活,根本沒有過多的閒錢投入股市。總不能去貸款投入股市。可見,炒股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的。

同時,股市是有很大風險的,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沒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沒有較高的炒掉股技術和專業分析能力,可能將資金投入股市就是泥牛入海,有出無回。最後將老本全部虧掉。

此外,中國股市機制有待健全,而且是跌多漲少,風險較大,這樣的股市環境不適宜年輕人將50%的個人資金投入到股市。






開偉觀察


金老師很是贊同巴菲特所言“投資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金老師剛滿十八歲,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證券經營部開戶,可以說是我們這年齡中投資最早的人。而為什麼投資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呢?原因有很多:

1、投資的時間越早,成本也就越低。

我們可以反向思考一下,到底是十八歲的時候自己本金多,還是到了六十歲的時候本金多呢?很顯然,是六十歲的時候。但是,對股市的經驗,成本金是不是最佳的護城壁壘呢?顯然不是的,並不是說誰的資金越多,越能在股市中賺得到錢,需要的是經驗、方式與方法。

在同樣目的的基礎上,又不是誰的錢多就能實現大的盈利,那麼投資的本金在初期少或者合理的資金,那麼獲得的經驗同等於資金多的時候。那麼,在獲得同等經驗的情況下,投資的時間越早反而成本越低,具備的價值性也就越高。

這樣算來,十八歲時的幾萬元或者是幾千元,對比六十歲時的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兩者初入股市時獲得的經驗是相同的,遇到的風險也是相同的,並且十八歲年齡時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獲得的經驗疊加,遠比六十歲時進入股市好得多。

2、投資的時間越早,越能知道股市是否適合自己。

股市,並非每一位投資者都是適合的,更多的投資者顯然是不適合股市。第1點中金老師也是說到了,越早入市也就越能豐厚自己的經驗且成本也就越低。當然了,如果不是過於固執的投資者,還能獲得“分界”,也就是知曉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股市,如果不適合便離開,如果適合便在這個市場。但是,年齡大了以後呢?如果把全部的資金全部投入的股市,可能發生較大虧損,並且還有可能再無翻身機會。

在這裡題主也提到了年輕人應該將50%的個人資金投入到股市中表示疑問。金老師認為,年輕人應該更加註重自己的投資、事業的投資、生活品質的投資,50%的資金顯然是多了。可以將日常閒散資金的20%投資進入股市,是合理的,並且還需要價值投資或者偏價值的基金投資,因為普通投資者沒有選股能力,專業的人打理更為合適。


厚金說


不僅僅是投資,幹什麼事情都是越早越好,時間早意味著可以有更多的經歷去學習和研究,時間早可以把什麼都見識到,時間早失敗了還有重來的資本,總之時間就是金錢,這個話巴菲特說的一點都沒錯。

對股市來說,從認識到建立成熟的投資理念,最少需要10年的時間,沒有這個時間跨度,你所經歷的都是不完整的股市,因為股市必然會有牛熊之分,一個只會在牛市裡叱吒風雲而在熊市裡賠的底朝天的投資人是不成熟的,只有經歷了牛市賺大錢的喜悅,在熊市裡能夠保持好的心態,牛市的成果不被侵襲,那才是成功的投資人。

另外,股市的變化是有周期的,這個週期之長有時候是10年,有時候甚至是20年,你只有完整的經歷過才知道市場的殘酷性,才會對自己的資金愛惜,不會像到了大爺大媽的年齡段,已經沒有可輸的資本了,這個時候你只能盈,如此心態下是根本做不好股市投資,而如果你很年輕,只有經過持續不斷的投資失敗,然後爬起來那才是條好漢,也只有年輕的時候才具備這種不斷失敗然後崛起的資本。

我記得2007年指數曾經最高到了6000點,之後出現了持續的大跌,如果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暴漲暴跌,你根本不理解股市的殘酷性,為什麼一些人總喜歡補倉,可能經歷了6000點下跌到1600多點的慘了教訓,有些股票最高的時候60多遠,後來跌到了3元左右,我估計你補倉的時候就會有所顧忌,這就是需要經歷,是需要從年輕的時候一點點積累。


春意萌生


不知道是不是巴菲特說的啊,但是,這句話本身是沒問題的。

但斌有本書,叫做《時間的玫瑰》。這本書說的是投資的一些思考,而最關鍵的名詞“時間的玫瑰”,說的就是複利。

複利,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投資上,複利的威力是非常顯著的。

巴菲特為例,巴菲特的財富增值過程,就是複利的提現。過去幾十年中,巴菲特只在兩年內是負收益,且都不超過10%。巴菲特的歷史平均收益接近20%。

巴老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詞語,叫做Ten Bagger,意思是十年能漲十倍的股票。摺合到年化收益率,大概是25%左右。而這個收益率是很多人看不上的,他們追求翻番甚至翻幾倍的機會,然而,即使翻倍了,跌一個50%就回到原點。

所以,巴菲特一直到60歲的時候,身家也只有十億美元左右。而現在,巴菲特身家是840億美元。所以,穩定盈利,並持續足夠長的時間,複利的威力是很可怕的。這也就是他所說的,尋找一個溼的、足夠長的雪道,然後滾雪球。投資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年輕人,越早學會投資,越早開始投資,對自己越有利。

(晴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